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洋县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权彦龙 杨建刚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在自然人群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的差异及其与不同的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遵循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陕西省洋县1536人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所有受检人员均采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年龄≥50岁的人,先在... 目的:研究白内障在自然人群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的差异及其与不同的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遵循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陕西省洋县1536人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所有受检人员均采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年龄≥50岁的人,先在小瞳孔下按照国内诊断标准进行检查,如无禁忌再充分散瞳后,按LOCSⅢ标准进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536个受检者中,按LOCSⅢ标准,则白内障的总患病率为29.4%,其中皮质性、后囊下、核性、混合性各型患病率分别为23.3%,1.5%,0%,4.6%;按国内标准,白内障总患病率为24.8%,上述各型白内障患病率分别为16.5%,0.3%,0%,8.0%,两种诊断标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LOCSⅢ标准,不同年龄层次中50~、60~、70~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3%,35.9%,73.1%;按国内标准,上述不同年龄组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分别为9.2%,35.2%,67.2%,两种诊断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洋县农村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国内分期诊断标准与LOCSⅢ诊断标准对白内障的分型诊断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对各年龄阶段白内障患病率的诊断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患病率 LOCSⅢ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熊蕾 权颜龙 +3 位作者 郑玉萍 张利敏 张璐琰 熊全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对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价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6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 目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对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价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6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AA和-BB以及AG1295和AG1296对兔RCF增殖状况的影响。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建立PVR动物模型,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95和AG1296,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结果:体外10μmol/L的AG1295和AG12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AA和-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体内100μmol/LAG1295和AG12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但AG1295的作用仅持续至14d。相同浓度的AG1296和AG1295相比,作用更持久。在两个治疗组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视网膜毒性。结论: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5,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这一通路的阻断可能成为治疗PVR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激酶 AG1295 AG1296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周爱意 陈凌 +1 位作者 周陈静 权彦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龚岚 孙兴怀 +4 位作者 邱晓頔 张月琴 瞿佳 袁志兰 熊全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温州医学院附属视光医院、南京...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温州医学院附属视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6所医院进行研究.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有效对照,将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的235例(235只眼)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入两组:试验组118只眼,对照组117只眼,试验组滴用加替沙星,对照组滴用左氧氟沙星,每组给药方法均为每次2滴,第1-2天,每2小时滴1次,8次/d;以后每4小时滴1次,4次/d,滴入结膜囊内,疗程为7 d.所有人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前及试验结束后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天、第6-8天分别对症状、体征观察进行综合评分以及评价其安全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CMH X2方法、Pearson X2检验、Fisher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0%(110/117只眼)和93.8%(106/113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2,P=0.8201).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1%(80/85只眼)和92.5%(74/80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0).用药后第3~5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4.436±2.310)分,左氧氟沙星组为(3.814±1.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0,P=0.0075).用药后第6~8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7.487 ±2.821)分,左氧氟沙星组为(6.912±2.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0,P=0.0452).视力及局部用药后耐受性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视力F=1.04,P=0.3080;局部用药后耐受性X2=0.1372,P=0.7111).根据全部患者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 结膜炎 细菌性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9
5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1 位作者 张晓辉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426-42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3组:A组16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C组12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和C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平均12.7±5.4)mo。观察眼压、房角和视力等的变化。结果:A组16眼(100%)、B组14眼(93%)、C组2眼(17%),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B组另1眼(7%)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C组其余的10眼中,2眼(17%)局部用药眼压>21mmHg(<25mmHg),8眼(67%)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所有眼术后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38眼(8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的眼压,并可改善其视功能。对于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如果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工作中的实践与人文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何娜 李小雪 《西部医学》 2013年第9期1410-1411,1414,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10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16例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38例病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10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16例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38例病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满意度由57.8%提高到9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眼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利于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眼科 满意度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陕西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芳 任百超 +3 位作者 何媛 贾俊 刘慧峰 裴金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及手术情况,并评价由白内障造成的致盲率及术后效果。方法:于2011-01/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陕西省留坝县、黄陵县、蓝田县调查3 494人,其中≥50岁人群2 124人。所有调查对象均...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及手术情况,并评价由白内障造成的致盲率及术后效果。方法:于2011-01/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陕西省留坝县、黄陵县、蓝田县调查3 494人,其中≥50岁人群2 124人。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采用WHO视力诊断标准和我国白内障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实际受检者1 912人,应答率为90.0%。调查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6.66%,其中5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15.80%,70岁以上人群则上升到68.71%,白内障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P<0.01)。此人群白内障致双眼盲和双眼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1.99%和7.17%,其中50岁人群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单眼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0.51%,0.63%,1.90%,2.53%,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上升到4.55%,5.35%,16.44%,18.81%。不同年龄组白内障致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86只白内障手术眼中,实施ECCE手术眼58只,实施PHACO手术眼23只,实施ICCE手术眼5只。其中术后矫正视力≥0.3术眼中ECCE占69.09%,PHACO占23.64%,ICCE占7.27%,脱残率为63.95%,脱盲率为91.86%。结论:目前白内障在陕西省农村仍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陕西省防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白内障的患病率、致盲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HACO手术已在农村开展,但PHACO的普及率和手术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患病率 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治疗进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晓 佘华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33-636,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常双眼发病,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移植和人工视网膜等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此外,经典的药物疗法以及传...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常双眼发病,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移植和人工视网膜等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此外,经典的药物疗法以及传统医学治疗方面也有新的探索。现将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治疗的发展情况及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治疗研究 发展现状
下载PDF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 切割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朝晖 周爱意 +2 位作者 韩东刚 王肖华 孙乃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B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1例(41眼)急性PACG患者和20例(40眼)窄房角正常人的晶状体等眼前节参数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B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1例(41眼)急性PACG患者和20例(40眼)窄房角正常人的晶状体等眼前节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比较两组晶状体参数的差异,并对晶状体参数与前房深度和房角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PACG组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晶状体厚(包括中央部和周边部厚度)、前表面曲率大、相对位置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PACG组的晶状体直径、后表面曲率半径和体积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PACG组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和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与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和相对位置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PACG的发病与其自身晶状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包括晶状体厚,前表面曲率大和相对位置偏前,后两者是导致其前房变浅和继发房角关闭的主要因素。晶状体直径、体积和后表面曲率与发病无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外伤性前房积血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秧生 张娟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840-841,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03/2006-03收治4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1)半卧位休息,包扎。(2)止血、降眼压。(3)玻璃酸酶联合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4)自由基清除剂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应用。必要时行前...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03/2006-03收治4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1)半卧位休息,包扎。(2)止血、降眼压。(3)玻璃酸酶联合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4)自由基清除剂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应用。必要时行前房穿刺冲洗。结果:Ⅰ级、Ⅱ级前房积血吸收快,部分视功能恢复佳。少数Ⅱ级和Ⅲ级视功能恢复较差。结论: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前房积血吸收加快,视功能较大限度地恢复,可减少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积血 外伤 治疗
下载PDF
TGF-β_1、VEGF在兔角膜缝线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峰 石蕊 赵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双侧角膜缝线制... 目的探讨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双侧角膜缝线制备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33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实验组(15只)和实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兔行单纯角膜缝线,实验对照组兔术后隔日结膜下注射一定量地塞米松。术后每日观察CNV生长情况并记录,分别于术后1d、4d、7d、14d、21d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缝线后各时间点,实验对照组CNV面积、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TGF-β1、VEGF的表达情况与实验组相比明显受到抑制(P<0.05)。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的表达与CNV面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NV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TGF-β1、VEGF可能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炎症反应及TGF-β1、VE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CNV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窄房角正常眼的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朝晖 周爱意 +1 位作者 王肖华 孙乃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临床前期眼和窄房角正常眼的眼部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应用B超结合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计算PACG临床前期眼36例36眼和窄房角正常... 目的比较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临床前期眼和窄房角正常眼的眼部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应用B超结合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计算PACG临床前期眼36例36眼和窄房角正常眼20例40眼的眼部解剖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组的晶状体中央部厚度为(4.79±0.47)m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4.45±0.32)mm(P<0.01);晶状体周边部厚度为(3.41±0.38)m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3.21±0.27)mm(P<0.05);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为(566.56±116.99)μ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497.23±109.68)μm(P<0.05),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88±1.30)m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10.33±2.52)mm(P<0.01);前房深度为(1839.89±171.40)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237.45±284.45)μm(P<0.01);房角开放距离为(95.02±36.63)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36.25±82.73)μm(P<0.01);小梁睫状突距离为(724.15±176.10)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856.80±203.97)μm(P<0.01);小梁虹膜夹角(11.59°±4.45°),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4.28°±7.66°)(P<0.01);虹膜晶状体夹角(18.12°±2.38°),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0.01°±3.55°)(P<0.01);眼轴长度为(20.84±0.80)m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1.91±1.09)mm(P<0.01);相对晶状体位置(0.2015±0.0112)较窄房角正常组(0.2157±0.0072)靠前(P<0.01)。结论PACG临床前期眼的眼部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窄房角正常眼,其中以房角参数差异最显著。可以考虑将以上参数作为急性PACG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前期 眼部解剖参数 超声生物显微镜 B型超声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晏丕松 张振平 +2 位作者 林浩添 吴文捷 柏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目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使用海德堡公司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观察40例... 目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使用海德堡公司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观察40例(4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及1个月的眼前节组织变化情况。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中央及切口处角膜在术后第1天全部患者均明显增厚(与术前相比增厚分别为99.59μm,234.57μm;P=0.490),中央角膜厚度至术后1个月可恢复术前水平,而切口处角膜厚度还较术前厚约19.25μm(P=0.001);前房深度(ACD)和各项反映前房角宽度的指标(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加深和加宽(均P〈0.05);ACD虽在术后2周以内的变化不大(均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还尚不能保持稳定;而前房角宽度的变化在术后早期就可基本保持稳定(均P〉0.05)。结论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可客观、定量评价白内障手术对眼前节形态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半段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 人工 角膜 前房
原文传递
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压和滤过泡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明 惠娜 +2 位作者 范雅稚 熊蕾 孙乃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005-2007,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5只双眼制作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兔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5d结膜下注射0....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5只双眼制作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兔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5d结膜下注射0.1mL浓度为50mg/L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结膜下注射0.1mL磷酸盐缓冲液。术后1,3,5,7,10,14d分别观察滤过泡形态并测量其面积和眼压值。结果:术后7,10和14d抗体组滤过泡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眼压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可维持兔眼滤过手术后较大的滤过泡面积和较低的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抗体 小梁切除术 滤过泡面积 眼压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4 位作者 孙乃学 冯海晓 惠娜 范雅稚 胡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平均分为模型组和EPO组。两组兔均任选1眼作为实验眼,用生理...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平均分为模型组和EPO组。两组兔均任选1眼作为实验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前第3d及造模结束时,EPO组兔皮下注射rhEPO100U/kg共两次。第7d进行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急性高眼压使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受到明显损害,全身使用rhEPO后这种损害显著减轻。结论:rhEPO能够减轻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rhEPO可能成为新的视神经保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视神经 超微结构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琳 王建明 +1 位作者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甲钴胺组25例,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复方樟柳碱组20例,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每天1次。以上治疗连续10 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眼肌运动、复视相及副作用,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80.0%,高于甲钴胺组52.0%及复方樟柳碱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6.7%)与甲钴胺组(80.0%)及复方樟柳碱组(8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2 8,P=0.505 8;χ2=0.277 0,P=0.867 9)。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29.5±12.6)d,较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分别缩短约10 d和1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中无注射部位硬结、出血等发生。结论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可提高眼肌麻痹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而副作用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甲钴胺 复方樟柳碱
下载PDF
比较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晓辉 王峰 熊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32-1633,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g肌内注射组(D组)。每日监测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结果:比较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A,B组分别与C,D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离子导入甲钴胺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案。非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球周注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甲钴胺局部用药效果好于全身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眼肌麻痹 给药途径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在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琳 王峰 +2 位作者 孙乃学 熊全臣 王建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5,769,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在兔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设左眼为对照组,右眼为治疗组,并于24h内行新鲜羊膜或保存羊... 目的观察比较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在兔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设左眼为对照组,右眼为治疗组,并于24h内行新鲜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术(12眼/组)。术后观察双眼形态及角膜新生血管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DGF-B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炎症反应轻,角膜溃疡范围小,上皮再生速度快,新生血管长度短(P<0.05)。治疗组房水中TNF-α含量低于同期保存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且下降速度快,角膜组织中PDGF-B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保存羊膜移植组比较,新鲜羊膜移植组炎症反应更轻,TNF-α下降速度更快(P<0.05),PDGF-BB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在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新鲜羊膜较保存羊膜效果更好,其作用与抑制TNF-α水平、促进PD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烧伤 羊膜移植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度数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树锋 王建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07-2410,共4页
目的:比较单眼外直肌后退术与单眼小量外直肌后退联合小量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小度数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对73例小度数(斜视度-15^-30PD)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眼外直肌后退... 目的:比较单眼外直肌后退术与单眼小量外直肌后退联合小量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小度数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对73例小度数(斜视度-15^-30PD)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眼外直肌后退术,B组行单眼小量外直肌后退联合小量内直肌缩短术。术后随访6mo,对两组的眼位,双眼单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功能)分别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正位率、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欠矫及过矫发生率;比较年龄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6mo,眼位正位率,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双眼同时视:两组同时视功能均基本恢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双眼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率B组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年龄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间差异:4~12岁组双眼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率高于13~30岁组,两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眼小量外直肌后退联合小量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小度数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眼位正位率、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均优于单眼外直肌后退术;早期手术更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 小度数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