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柳 金延飞 +5 位作者 陈德坤 郭贤明 罗爱东 赵建伟 王巧燕 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5-1735,共11页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 栖息地评价 勐腊子保护区
下载PDF
圆耳管鼻蝠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新发现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全 李彦男 +6 位作者 余文华 黄正澜懿 刘硕 王巧燕 权锐昌 李松 吴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7,共6页
2019年4—5月利用蝙蝠竖琴网在云南省勐腊县龙林新村水沟采集到蝙蝠5只(3♀,2♂),中等偏小体型,鼻孔呈管状,耳廓较圆,外形、毛色和头骨特征与圆耳管鼻蝠Murina cyclotis相符,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核基因重组... 2019年4—5月利用蝙蝠竖琴网在云南省勐腊县龙林新村水沟采集到蝙蝠5只(3♀,2♂),中等偏小体型,鼻孔呈管状,耳廓较圆,外形、毛色和头骨特征与圆耳管鼻蝠Murina cyclotis相符,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2基因(Rag2)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该鉴定结果,故确定该标本为圆耳管鼻蝠,为该种在云南省蝙蝠分布的新发现,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圆耳管鼻蝠 新发现 云南省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亚洲象取食对五种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柳 郭贤明 +1 位作者 罗爱东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本研究在西双版纳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亚洲象的取食对野象谷景区常见分布的5种植物即酸苔菜、象鼻藤、粗糠柴、翅果麻和黄牛木的影响,调查中记录样线上每一目标植株的基径、高度、影响类型、影响程度等信息。结果表明:(1)植物受影响的数... 本研究在西双版纳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亚洲象的取食对野象谷景区常见分布的5种植物即酸苔菜、象鼻藤、粗糠柴、翅果麻和黄牛木的影响,调查中记录样线上每一目标植株的基径、高度、影响类型、影响程度等信息。结果表明:(1)植物受影响的数量与其植株总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大(Pearson correlation,r=0.608,P=0.277);(2)亚洲象对5种植物的偏爱程度不一样,酸苔菜、象鼻藤、粗糠柴和翅果麻都是大象喜爱的食物,尤其是象鼻藤(偏爱指数=1.4855),而黄牛木不受大象喜爱(偏爱指数=0.5855);(3)亚洲象对5种植物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酸苔菜以主干折断和枝叶损失为主,受大象的取食影响最严重,象鼻藤虽然是大象最喜爱的食物,但受到的取食影响最小,粗糠柴以枝叶损失和主干折断为主,翅果麻以枝叶损失为主,同时也是唯一被亚洲象剥皮的植物,黄牛木以枝叶损失为主,被推倒的情况最普遍。树干基部直径为3-8 cm的植株最受大象偏爱。亚洲象对植物的选择性以及植株自身的特性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后续开展长期的调查以了解亚洲象对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象群在当地过于集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取食 植物 西双版纳
下载PDF
云南三种管鼻蝠形态特征描述及系统发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欣 钟韦凌 +7 位作者 吴毅 黄正澜懿 Gabor CSORBA 刘硕 王巧燕 权锐昌 李松 余文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6-717,共12页
云南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独特,森林覆盖率高,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至今仅记录分布管鼻蝠2种,低于周边区域,存在被低估的可能。为摸清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2019年4—5月在园区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考察,使用蝙蝠竖琴... 云南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独特,森林覆盖率高,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至今仅记录分布管鼻蝠2种,低于周边区域,存在被低估的可能。为摸清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2019年4—5月在园区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考察,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管鼻蝠标本15只,根据其外形和头骨的形态学特征、数值分类学结果及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和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Ⅱ(Rag2)的系统发育学证据,均支持上述标本为菲氏管鼻蝠(Murina feae)、哈氏管鼻蝠(M.harrisoni)和艾氏管鼻蝠(M.eleryi),其中菲氏管鼻蝠和哈氏管鼻蝠为云南省蝙蝠分布新记录。云南的管鼻蝠种类记录由5种增加到7种,西双版纳的该类群记录由艾氏管鼻蝠和圆耳管鼻蝠(M.cyclotis)2种增加到4种,提示云南管鼻蝠物种多样性资源较为丰富。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鼻蝠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 云南省 新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