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陵江(南充段)水体及其底泥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宏 李会琳 路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6-1846,共11页
为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城市河流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嘉陵江(南充段)流域及其城市支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城市上、中和下游以及流经城区的河流的表层水及其相应底泥,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基于16S rRNA基因的Miseq... 为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城市河流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嘉陵江(南充段)流域及其城市支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城市上、中和下游以及流经城区的河流的表层水及其相应底泥,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基于16S rRNA基因的Miseq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支流水体中的总磷、无机氮和溶解性有机碳显著高于嘉陵江干流。(2)荧光定量PCR分析amo A基因的丰度表明干流中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总体高于氨氧化细菌(AOB),在水体和底泥中AOA/AOB的比例分别为0.86~6.31和1.79~698.5。仅在城市支流水体中AOB的数量高于AOA。(3)嘉陵江水体中主导AOB类群隶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cluster 6,而城区支流和靠近排污口的水体和底泥中Nitrosococcus oceani-like AOB则为主导AOB类群。(4)水体NH4+-N浓度是影响AOB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P<0.05)。(5)该江段中主导AOA类群主要为泉古菌Candidatus Nitrosoarchaeum和Nitrososphaera,且C.Nitrososphaera在城市支流底泥中高度富集。结论综合表明嘉陵江干流和支流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城市支流及生活污水的汇入是影响其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氨氧化微生物 空间分异 城市污水 Miseq测序
原文传递
四川省稻田土壤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燕 朱冬 +5 位作者 王东 刘燕 彭超 黄丽萍 彭正松 路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9-1258,共10页
为了全面明晰四川省稻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对7个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3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引物进行检测,揭示抗性基因的污染状况及... 为了全面明晰四川省稻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对7个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3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引物进行检测,揭示抗性基因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7个稻田土中共检出166种不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和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每个土壤分别检出56~84种抗生素抗性基因。7个稻田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组成各异,且都存在其独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同稻田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对和绝对丰度均不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范围为9.55×10^8~2.83×10^10 copies·g^-1(干质量),相对丰度为0.012±0.006 copies·cell^-1。7个稻田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丰度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可能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迁移和富集,加剧了农田土壤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总体相对丰度较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类型为多重耐药类(49.26%)、大环内脂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类(11.30%)和β-内酰胺类(10.87%)。冗余分析表明土壤肥力重要指标总氮与7个稻田土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极显著相关(P<0.01)。四川不同地区的稻田土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规律各异,农业耕种活动可能影响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 抗生素抗性基因 高通量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差异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3
作者 路璐 何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69-2176,共8页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果园和观赏林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林分氮循环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南充市6种林分土壤(凤垭山和西山森林土壤及枇杷园、竹林、梨园、芭蕉园土...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果园和观赏林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林分氮循环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南充市6种林分土壤(凤垭山和西山森林土壤及枇杷园、竹林、梨园、芭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硝化潜势测定,以及基于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和测序分析,并耦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冗余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总氮和硝态氮(NO3--N)含量及硝化潜势在不同林分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下同),土壤硝化潜势在7.01~59.88 mg/(kg·d),以森林土壤的硝化潜势最高,改耕为单一果林和观赏林后硝化潜势显著降低。6种土壤的氨氧化古菌(AOA)丰度(1.88×108~10.8×108copies/g干土)均高于氨氧化细菌(AOB)(2.87×107~27.6×107copies/g干土),AOA/AOB丰度比值为1.25~15.00,且该比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与AOA菌群结构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AOB菌群结构呈显著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AOA和AOB群落结构有所差异,6种土壤中的主导AOA菌群隶属于陆地分支Group 1.1b的54d9-like cluster,AOB的主导菌群隶属于Nitrosospira cluster 3。【结论】在土壤理化性质和硝化潜势显著差异的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壤总氮和有机质为其主导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 观赏林土壤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 硝化潜势 荧光定量PCR 克隆文库
下载PDF
一株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运晖 赵瑛 +1 位作者 张艳萍 王立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解决玉米秸秆固废污染和秸秆资源有效利用问题,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菌,并对该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菌株降解纤维素效果较好,经鉴定... 为解决玉米秸秆固废污染和秸秆资源有效利用问题,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菌,并对该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菌株降解纤维素效果较好,经鉴定该菌株为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命名为SJS-15,并对该菌株的酶学特性及纤维素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JS-15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酶活(CMC)峰值为30.5 U/mL,最适反应pH为6.0,滤纸酶活(FPA)峰值为25 U/mL,最适反应pH为8.0,两种酶均能在温度20~60℃,pH 4.0~10.0范围内保持较高酶活性。纤维素分解实验表明菌株SJS-15对玉米秸秆和滤纸有分解能力,40 d时对玉米秸秆降解率为35.6%(质量分数,下同),对滤纸降解率为18.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菌株处理的玉米秸秆较对照有明显降解痕迹。菌株SJS-15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玉米秸秆纤维素分解能力,可作为玉米秸秆还田和堆肥发酵的高效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筛选 纤维素 放线菌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水稻OsLPL2/PIR基因抗旱耐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文期 强晓霞 +2 位作者 王森 江静雯 卫万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1415,共15页
干旱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植物叶表皮在生长发育、抵御逆境胁迫、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ess pronounced lobe epidermal cell 2-1 (lpl2... 干旱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植物叶表皮在生长发育、抵御逆境胁迫、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ess pronounced lobe epidermal cell 2-1 (lpl2-1)和less pronounced lobe epidermal cell 2-2 (lpl2-2)突变体为研究材料,与野生型中花11(Zhonghua 11,ZH11)经干旱胁迫和不同浓度盐处理,发现lpl2-1和lpl2-2对逆境胁迫响应更敏感,复水后统计成活率极显著降低,低于对照1/2。相比ZH11,lpl2-1和lpl2-2株高变矮,根长变短,相同叶序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均极显著增加,且表皮扁平细胞边缘锯齿状凸出变平滑,嵌套不紧密,导致lpl2-1和lpl2-2比ZH11水分散失更多;离体叶片失水实验也证明了lpl2-1和lpl2-2叶片在等时间内失水更快,失水率更高;且过表达Os LPL2转入lpl2-1中,OE-Os LPL2/lpl2-1转基因阳性植株恢复了lpl2-1平滑表皮及对干旱和盐胁迫的敏感表型。研究结果表明,Os LPL2基因不仅控制水稻表皮细胞形态建成,而且通过调控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根生长发育等在响应植物逆境胁迫过程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揭示水稻Os LPL2参与干旱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耐盐性 SCAR/WAVE复合体 植物表皮细胞
下载PDF
人参果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对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裴怀弟 宿兵兵 +5 位作者 李琦 李玉斌 李淑洁 王立光 张敏敏 石有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N)素水平对人参果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人参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试验设施N 0、50、100、150 kg... 【目的】研究不同氮(N)素水平对人参果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人参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试验设施N 0、50、100、150 kg/hm^(2)4个处理,记为N0、N50、N100、N150。氮肥等分为5份,每隔30天随滴灌施入一次,共计5次,追肥前1天进行根际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结果】与N0处理相比,N50处理提高了开花期—成熟期土壤细菌α-多样性,其中Shannon、Chao1和ACE(abundance coverage-based estimator)指数分别平均提高了1.19%、4.46%和4.86%;N100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与N0相近,而N150处理分别降低了3.31%、2.79%和6.20%。人参果根际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80%)、厚壁菌门(Firmicutes,4.7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5.88%)、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1.16%)、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1.24%)、拟杆菌门(Bacteroidota,7.2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4.02%)、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4.81%)、粘球菌门(Myxococcota,3.60%)。与N0相比,N50处理提高了开花期—成熟期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泉古菌门、粘球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N100、N150处理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2.99%、15.66%。人参果根际核心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德沃斯菌属(Devosia)、RB41、MND1和Haliangium等。与N0处理相比,人参果生育期内N50处理根际假单胞菌属、德沃斯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8.07%、32.41%,N100有利于MND1菌属的生长繁殖,而N150处理降低了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MND1和Haliangium的相对丰度。【结论】中低施氮水平对人参果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无不利影响,还可提高根际假单胞菌属、德沃斯菌属、MND1、Haliangium、鞘氨醇单胞菌属等有益菌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果 氮肥施用水平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细菌丰度 群落组成
下载PDF
水稻卷叶等位突变体e202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期 强晓霞 +2 位作者 李思雨 王森 卫万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29-3041,共13页
良好的叶片形态是保证作物产量因素之一,一定程度的卷曲能够使水稻叶片保持直立、不下垂,有利于改善群体的受光面积,使其接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利用EMS诱变水稻中花11成熟种子,从M_(2)后代中筛选到一个叶片内卷、挺直的突变体... 良好的叶片形态是保证作物产量因素之一,一定程度的卷曲能够使水稻叶片保持直立、不下垂,有利于改善群体的受光面积,使其接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利用EMS诱变水稻中花11成熟种子,从M_(2)后代中筛选到一个叶片内卷、挺直的突变体,命名为e202。通过表型鉴定,发现e202表现出多种缺陷表型,与野生型中花11相比,不定根数目减少、根长变短,圆锥花序发育异常,小花形态、花药、花粉形态有畸形,育性极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气孔密度降低。树脂切片观察叶片结构,与对照相比,由于泡状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减小,导致叶片的卷曲。同时切片观察花药,e202中仅形成极少数花粉粒,导致育性降低。我们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将候选基因定位到第10染色体440 kb的物理区域内,对区间内基因分析和测序发现Os10g0562700(LOC_Os10g41310)基因第4个外显子上,第1935位置缺失了1个碱基G,导致后续氨基酸错乱,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综上表明,e202是REL2的一个新等位突变体,本研究为揭示REL2参与水稻叶片卷曲和花的发育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抗旱性 花发育 基因精细定位
下载PDF
几种多环芳烃在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的降解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会琳 何燕 +4 位作者 张静 王岚 杨宏 彭正松 路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1-658,共8页
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率,采集了8个地区的稻田土壤,分别加入菲、荧蒽和苯并[a]蒽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 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率,采集了8个地区的稻田土壤,分别加入菲、荧蒽和苯并[a]蒽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石灰性紫色土、黑龙江黑土、重庆中性紫色土、山西褐土、北京潮土、安徽黄褐土、河南潮土和湖南黄壤。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培养7 d时均可达51.5%,28 d后降解率大于80%。土壤中PAHs易降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菲、荧蒽和苯并[a]蒽。除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中性紫色土外,PAHs能显著增加其他类型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菲降解过程中的双加氧酶功能基因phnAc数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菲和荧蒽降解速率与土壤中NH_4^+-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中苯并[a]蒽降解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自然降解速率和留存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氮肥等营养物质促进PAHs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稻田土壤 降解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濒危植物水青树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文英 李欣 甘小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草坡自然保护区的水青树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虽然幼苗较多,但幼树死亡率高,种群处于衰退早期;(2)水青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Ⅲ龄级出现一高峰,即幼树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青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衰退的特点,其种群处于衰退早期;(4)种群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9年水青树种群数量将下降,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更显不足,呈衰退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树 种群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
下载PDF
西双版纳20公顷样地热带森林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容 董廷发 +1 位作者 邓晓保 刘俊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2,共6页
为了区分热带森林的群落特征并了解其群落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西双版纳2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500个森林群落样方采用Cluster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 为了区分热带森林的群落特征并了解其群落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西双版纳2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500个森林群落样方采用Cluster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2)植被类型的划分与CCA排序的结果相吻合,CCA排序轴第一、二轴呈现了海拔和凹凸度的梯度变化,并且两者总体上可以对83.9%的植被分布格局进行解释,表明海拔和凹凸度因子对该地区植被类型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3)对优势物种的DCA和CCA排序表明不同物种对地形的要求存在差异,其分布格局同样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4)聚类分析与DCA和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此方法可有效解释植被分布格局与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热带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地形因子 植被类型 除趋势对应分析法 典范对应分析法
原文传递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文科 张晋东 +3 位作者 董鑫 李程 古晓东 周材权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7-335,共9页
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栖息地选择过程中,能判断其生境质量,进而趋向于选择既能降低能量消耗,又能获得营养价值和能量净收益较高的有利生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统计学方法或宏观尺度对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很少考虑到野生动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及... 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栖息地选择过程中,能判断其生境质量,进而趋向于选择既能降低能量消耗,又能获得营养价值和能量净收益较高的有利生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统计学方法或宏观尺度对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很少考虑到野生动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及生境选择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特征。本研究结合家域模型与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大熊猫实际空间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破碎化程度,进而反映不同时期大熊猫生境选择模式及栖息地生境适宜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在对栖息地的实际利用过程中向更适宜的区域集中,使得高适宜等级区域面积有所增大;而边缘生境区域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破碎化加剧,需要在保护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大熊猫行为模式特征出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评估大熊猫对生境选择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丰富了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时空尺度选择,为更准确地制定保护区管理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空间利用 景观指数 生境评价
下载PDF
增温和升高CO_2浓度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贞 郇慧慧 +4 位作者 刘刚 肖娟 黄尤优 胥晓 董廷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45-2451,共7页
研究了增温(+2℃)、升高CO_2浓度(+300 ppm)及同时增温和升高CO_2浓度(+2℃和+300 ppm CO_2)处理60 d后1年生桑树幼苗的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叶片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温显著增加桑树的基径、叶片数、总叶面积、叶干质量、... 研究了增温(+2℃)、升高CO_2浓度(+300 ppm)及同时增温和升高CO_2浓度(+2℃和+300 ppm CO_2)处理60 d后1年生桑树幼苗的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叶片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温显著增加桑树的基径、叶片数、总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干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9.9%、17.4%、23.0%、9.2%、10.1%和23.1%;升高CO_2浓度显著增加了桑树幼苗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干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0.7%、15.9%和9.2%,但对幼苗的形态和叶片品质无显著影响;同时增温和升高CO_2浓度条件下,叶片数、株高、基径、总叶面积、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总干质量、叶片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8.8%、9.1%、19.4%、32.6%、12.4%、17.2%、10.1%、45.8%和11.9%,但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16.8%.短期增温和升高CO_2浓度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叶片品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品质 气候变化 桑树 生长
原文传递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夏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杰 姚刚 +2 位作者 黎大勇 杨志松 李艳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5,共9页
2015年7-8月,采用样方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夏季生境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60个样方,其中75个为空白对照样方,85个为利用样方,测量并比较了两类样方中海拔、坡度等15个生境变量,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赤池信息标准(Akaike info... 2015年7-8月,采用样方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夏季生境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60个样方,其中75个为空白对照样方,85个为利用样方,测量并比较了两类样方中海拔、坡度等15个生境变量,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赤池信息标准(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选取出最佳的水鹿夏季生境选择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卧龙水鹿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隐蔽度、坡度、距人为干扰距离和距水源距离。在夏季,卧龙水鹿通常选择隐蔽度较好、缓坡(<20°)、距人为干扰距离远(≥1 000 m)及距离水源近(<500 m)的生境。此外,植被类型对于卧龙水鹿夏季生境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χ~2=11.499,df=4,P=0.021)。有约92%的利用样方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仅有约8%的利用样方分布于海拔3 500 m左右的杜鹃及高山栎灌丛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鹿 栖息地选择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竹江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良斗 张烈 +1 位作者 黄尤优 曾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3-125,共3页
本文依据青竹江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青竹江各项生态服务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定量评估青竹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显示,2012年青竹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服务价值为14.59×108元。其中,旅游功能所占比值最大,占评价的总服务功能的67.7... 本文依据青竹江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青竹江各项生态服务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定量评估青竹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显示,2012年青竹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服务价值为14.59×108元。其中,旅游功能所占比值最大,占评价的总服务功能的67.71%;其次是调蓄洪水功能,占13.29%;排名第三的是贮水功能,占总服务功能的12.3%;最小的是大气组分调节功能,占总服务功能约0.036%。经分析,青竹江流域的旅游功能是其核心服务功能,提出在河流开发和保护中既要突出核心服务功能的发挥,又要保证各项服务价值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竹江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影 张晋东 +2 位作者 吴艳丽 杨琰瑛 周材权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了解畜牧业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以便于为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科学使用和合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综述了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对畜禽、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强调未来应关注畜禽粪便的二次污染在周围环境以及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散机制研究,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科学控制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分布 传播
下载PDF
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元英 黎大勇 +5 位作者 黄小富 李艳红 谌利民 王晓军 夏万才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2-836,共5页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社会结构 岷山山系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17
作者 冯少华 吴邦元 +6 位作者 梁驹 陈黎 徐小钦 李万洪 周材权 马红 张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范围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的树洞密度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俊雁 郑征 董廷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4-501,共8页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筑巢、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因而,树洞的密度和特征通常被认为是限制树洞巢居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子,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热带森林的树洞密度和洞口特征研究较少。选...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筑巢、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因而,树洞的密度和特征通常被认为是限制树洞巢居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子,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热带森林的树洞密度和洞口特征研究较少。选取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所有胸径≥5 cm的活体乔木上的树洞,分析其树洞密度和特征(高度、洞口大小、类型和洞口方位,并探讨树洞在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树洞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2)两种森林类型的树洞均以高度较低、洞口较小、干中部洞口为主,受盛行风的影响洞口朝向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3)树洞高度、类型和洞口方位在两种森林间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而洞口大小不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森林类型会影响树洞的特征,因而加强森林生境异质性的保护对维持树洞巢居动物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洞 森林类型 特征 热带森林
下载PDF
马边大风顶保护区森林砍伐后大熊猫栖息地恢复过程
19
作者 李辉 张群艳 +4 位作者 蒲冠桦 尹华康 付励强 毛泽恩 张晋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200,共10页
【目的】掌握砍伐后森林的恢复进程,为制定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马边大风顶保护区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为基础,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移动窗口法分析该保护区森林砍伐前后40年间森林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野... 【目的】掌握砍伐后森林的恢复进程,为制定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马边大风顶保护区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为基础,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移动窗口法分析该保护区森林砍伐前后40年间森林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野外实地样方调查评价保护区林地的破碎化和连通性。【结果】1)保护区内的森林遭到严重砍伐,森林面积从295 km^(2)降至230 km^(2),之后逐步恢复到274 km^(2)并于近年达到277 km^(2),森林面积逐渐接近砍伐前水平,恢复速率也随之下降,且小规模偷伐盗伐仍在影响森林恢复。2)保护区内被严重砍伐的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丝厂拉达-觉罗豁防火公路沿线区域,以及永红管护区西南部与马拟管护点北方区域,导致保护区高连通性林地被阻隔分为3个区域。3)丝厂拉达-觉罗豁防火公路沿线区域遭受砍伐最严重,该区域具有代表性,区域内的前期修复结果并未达到大熊猫适宜栖息地要求,仍需改进,宜试行森林恢复与保护实验。【结论】保护区内森林破碎化严重,各区块间存在分隔,对照大熊猫原始生境进行栖息地修复,建立大熊猫生境廊道并加强管控是必要且亟需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砍伐 森林恢复 移动窗口法 大熊猫栖息地 马边大风顶保护区
下载PDF
向日葵YABBY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20
作者 王茜 周家燕 +5 位作者 王倩 邓玉萍 张敏慧 陈静 杨军 邹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211,共13页
【目的】鉴定向日葵中花发育相关的HaYABBY基因,有助于探究其在向日葵花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为向日葵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分子线索。【方法】基于向日葵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向日葵YABBY基因家族成... 【目的】鉴定向日葵中花发育相关的HaYABBY基因,有助于探究其在向日葵花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为向日葵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分子线索。【方法】基于向日葵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向日葵YABBY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组织表达模式等,并通过RT-qPCR分析HaYABBY基因在WT向日葵和花分生组织决定和花器官分化缺陷突变体cb1中st2-st8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在向日葵基因组中鉴定到12个YABBY基因家族成员,分属于4个亚家族,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并且同一亚家族中成员在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组成上高度相似。其中8个基因HaYABBY1a、HaYABBY1c、HaYABBY3、HaYABBY4b、HaYABBY5a、HaYABBY5b、HaCRABS CLAWa、HaCRABS CLAWb在向日葵花发育时期特异性高表达。在这8个基因中,HaYABBY3、HaYABBY5a和HaYABBY5d在突变体cb1花发育后期表达上调,且与WT花发育早期水平相当;而HaYABBY4b和HaCRABS CLAWa在cb1中的表达被强烈抑制。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HaYABBY均含有多个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部分元件仅存在于特定基因中。其中,胚乳表达元件存在于HaCRABS CLAWa和HaYABBY4a中;生长素响应元件存在于HaCRABS CLAWa、HaCRABS CLAWb、HaYABBY4a、HaYABBY4b和HaYABBY5c中;分生组织表达元件存在于HaYABBY1a、HaYABBY1c、HaYABBY4b、HaYABBY5a和HaYABBY5d中;赤霉素响应元件存在于HaCRABS CLAWa、HaYABBY5b、HaYABBY5c和HaYABBY5d中;种子特异性调控元件存在于HaYABBY5a、HaYABBY5c和HaYABBY5d中。【结论】HaYABBY3、HaYABBY4b、HaYABBY5a、HaYABBY5d和HaCRABS CLAWa等5个HaYABBY基因在花分生组织的转变和花器官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在花分生组织转变和花器官发生调控中可能受到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赤霉素响应因子MYB以及MADS-box等关键因子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YABBY基因家族 花发育 花分生组织转变 花器官发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