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41
1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申云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82,共13页
本文基于"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选取35个细化指标构建了"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法对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1)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一个系... 本文基于"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选取35个细化指标构建了"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法对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1)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位一体"的目标任务既具备整体性逻辑主线又体现了独立性特色内容;(2)30个省依据其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得分可划分为四个梯队;(3)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除第一、二梯队的6个省外,其他24个省不论排名先后均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4)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呈现区域性特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86
2
作者 陈锡文 陈昱阳 张建军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6,111,共8页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产出 贡献率 零增长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 被引量:132
3
作者 胡小平 郭晓慧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5,共12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饲料用粮预计达到2.98亿吨,将取代口粮在中国粮食用途中排第一位;玉米需求量预计达到2.3亿吨,将超过稻谷成为未来中国粮食消费的最主要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需求结构 预测 营养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 被引量:121
4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1 位作者 李谷成 徐广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化 跨区作业 粮食产量
原文传递
流动性约束、社会资本与家庭创业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6
5
作者 蔡栋梁 邱黎源 +1 位作者 孟晓雨 马双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94,共16页
本文重点考察了准备创业的家庭在创业前对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储存情况。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和2013年数据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创业家庭仍然面临显著的流动性约束。控制户主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区宏观... 本文重点考察了准备创业的家庭在创业前对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储存情况。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和2013年数据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创业家庭仍然面临显著的流动性约束。控制户主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区宏观经济特征的异质性后,家庭净财富水平每增加1%,家庭创业的概率会显著增加0.0162个百分点,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可以显著缓解这种创业的财富门槛效应。但从家庭储蓄率上看,准备创业的家庭储蓄率比其他家庭平均要低6.05个百分点,物质资本的储蓄并非是家庭实现创业的主要措施。相反地,增加家庭在社会网络上的支出,如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支出,并拥有更高的向非亲属转移支付比例,帮助家庭实现了创业。这反映了中国家庭特有的创业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创业选择 社会资本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 家庭储蓄率
原文传递
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96
6
作者 闫东东 付华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本文借助于产业扶贫模式,讨论龙头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的行为,首先建立了龙头企业群体之间博弈模型,在有无政府监管的情形下,分析其进化稳定策略和动态复制方程,以判断龙头企业所采取的最优决策;其次建立了龙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益矩阵... 本文借助于产业扶贫模式,讨论龙头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的行为,首先建立了龙头企业群体之间博弈模型,在有无政府监管的情形下,分析其进化稳定策略和动态复制方程,以判断龙头企业所采取的最优决策;其次建立了龙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益矩阵,分析其进化稳定策略。并通过对龙头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博弈分析,为落实政府扶贫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提供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企业 产业扶贫 进化博弈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3
7
作者 何兴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布规律——农机跨区服务的视角 被引量:92
8
作者 方师乐 卫龙宝 伍骏骞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78,共14页
农机跨区服务实现了区域间技术外溢和农业内部分工。本文基于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机的跨区服务导致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 农机跨区服务实现了区域间技术外溢和农业内部分工。本文基于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机的跨区服务导致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的农机化水平对本区域谷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空间范围来看,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辐射面广,经济距离半天之内的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68.3%,一天之内的地区占比为85.4%;第三,从空间分布来看,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而在纬度相近的区域之间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机跨纬度作业的实际情况;第四,从时间范围来看,2001~2014年,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1~2014年空间溢出效应是2001~2005年的4.6倍,这契合了我国农机跨区服务规模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跨区服务 谷物产量 农业分工 时空范围
原文传递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机制构建 被引量:92
9
作者 贾晋 尹业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4,共7页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实践路径 衔接机制
下载PDF
房价变化、房屋资产与中国居民消费——基于总体和调研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86
10
作者 万晓莉 严予若 方芳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44,共20页
本文旨在研究房屋资产与居民消费的长期关系。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的总体和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屋价值水平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但量级非常小。而房价变化,无论是预期到的还是未预期到的,均不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收... 本文旨在研究房屋资产与居民消费的长期关系。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的总体和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屋价值水平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但量级非常小。而房价变化,无论是预期到的还是未预期到的,均不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收入才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同时,中国居民的"房产投资"偏好和"刚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水平。本文政策含义在于,房价上涨并不能刺激中国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打破居民基于"政府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政策预期下的房产投资冲动、深化房地产金融、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对于促进居民消费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变化 财富效应 居民消费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83
11
作者 伍骏骞 阮建青 徐广彤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20,共24页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作用,而其他区域的经济集聚与经济距离共同作用,产生了对农民收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发现,传统上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高估了当地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低估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农民收入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链式融资模式与精准扶贫效果——基于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80
12
作者 申云 彭小兵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5,共12页
文章在四川、重庆、江西三省2013年和2015年农户链式融资准实验的基础上,基于大样本农户两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基于倾向得分的倍差匹配法对"基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参与和使用链式融资模式下的减贫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 文章在四川、重庆、江西三省2013年和2015年农户链式融资准实验的基础上,基于大样本农户两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基于倾向得分的倍差匹配法对"基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参与和使用链式融资模式下的减贫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链式融资对农户减贫的效果整体较好,贫困农户参与产业扶贫的比例高于非贫困户,且从链式融资中得到的益贫效果也表现出边际收入递减的现象。(2)与农户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相比,农户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进行链式融资的减贫效果更好。其中采用"金融机构信贷→龙头企业(产业支撑)→农户"和"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产业服务)→农户"模式对基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存在显著的益贫效果;"资金互助社→农户"模式主要对非贫困户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户"模式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减贫效果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融资 精准扶贫 准实验 DID-PSM
原文传递
“扶教育之贫”的增智和增收效应——对20世纪90年代“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评估 被引量:79
13
作者 汪德华 邹杰 毛中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5-171,共17页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教工程" 教育扶贫 截面数据双差法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9
14
作者 贺志亮 刘成玉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1,共4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了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得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积极因素;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研究同时表明,投入调整前后测算...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了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得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积极因素;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研究同时表明,投入调整前后测算的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明显变化;依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划分,可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归为四种类型,各省份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侧重的改善技术管理或调整生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效率影响因素 三阶段 DEA 模型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77
15
作者 贾晋 肖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升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其创新模式"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仅从农村内部直接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中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从理论层面结合试点实践全面论述了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升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其创新模式"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仅从农村内部直接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中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从理论层面结合试点实践全面论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强化了精准扶贫效果,后期发展的重点在于小微非正规的合作金融;基于产业支撑的金融扶贫才能保持"造血"功能,避免短期的政策脱贫;虽然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创新试点存在着运营经验不足和外部制度缺陷问题,但其金融核心功能发挥良好,值得进一步培育。针对研究结果,从运营推广、制度建设、外部保障方面提出了助推农村普惠金融良性发展的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下载PDF
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0
16
作者 王恬 谭远发 付晓珊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32,共13页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均得分为61.84分;同时,居民获得感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重庆市居民获得感最高,平均得分达到68.13分,广东省居民的获得感最低,平均得分仅为55.12分。东部和东北地区除了广东省、天津市和辽宁省外,其他地区居民的获得感超出中部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2)获得感因群体而异,个人的阶层状况、家庭收入、年龄、户口、民族、健康、政治面貌、工作和子女数量影响居民获得感的高低,这说明以“共享”为发展理念之一的发展方式还需深化。(3)居民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幸福感,但幸福感主观性强,容易掩盖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在不同群体间分配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幸福感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情况来判断,能源消耗的增加又与碳排放密切相关,前期城市化率对当期碳排放量水平的影响通过能源消耗的惯性体现出来。从而认为,若继续盲目地把高城市化率作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将大幅度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对未来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需要谋求低碳城市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低碳发展
下载PDF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幸福感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67
18
作者 申云 贾晋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10,158,共11页
本文利用CFPS数据,通过构建Ordered Probit和IV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解析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本文利用CFPS数据,通过构建Ordered Probit和IV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解析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同时能够减缓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不利影响,而这种积极效果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主要通过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进行传导来影响居民幸福感,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资本变迁和社会阶层差异两个方面的传导机制来减缓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不利影响。本文结论对于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创造城乡居(农)民的机会均等及公平的社会环境,打破行业垄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支撑,同时对于缓解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对幸福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资本 幸福感 机制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二元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 被引量:63
19
作者 申云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90,146,共12页
本文利用对重庆三峡库区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借贷行为在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混合金融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毛收入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 本文利用对重庆三峡库区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借贷行为在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混合金融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毛收入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而选择消费性借款用途的农户却不利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家庭经营性资产越多,农户越偏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借贷,而对非正规金融借贷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也会对农户获取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家庭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深度(质量)远比社会资本的广度(数量)更为重要,在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中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农户借贷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新消费:理论内涵、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61
20
作者 毛中根 谢迟 叶胥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74,共11页
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驱动,满足人们信息化、智能化、多维融合等服务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从新消费主体、新消费领域、新消费技术、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关系、新消费制度等方面阐释新消费的核心要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 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驱动,满足人们信息化、智能化、多维融合等服务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从新消费主体、新消费领域、新消费技术、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关系、新消费制度等方面阐释新消费的核心要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是新消费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动力源泉、主线路径。新消费具备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经济社会功能。当前,新消费发展呈现出消费数量激增、消费结构高端、消费方式多元、消费受众下沉、消费环境优良等特点,但还存在消费主体能力不充分客群不平衡、消费客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消费环境监管不及时配套不完善等短板。从培育新消费客群、推动新消费转型、升级新消费供应、优化新消费环境、强化新消费配套、完善新消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新消费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消费 理论内涵 发展特点 政策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