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3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
作者 谢萍 伍奕 +3 位作者 李长俊 贾文龙 张皓 吴瑕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1-370,共10页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将氢气掺入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是大规模输送氢气的有效途径。氢气的物性与天然气差异大,天然气中掺入氢气后天然气气质会发生改变。综述了世界各国在天然气管输系统混氢输送过程中混氢天然气的互换性、天然气管...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将氢气掺入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是大规模输送氢气的有效途径。氢气的物性与天然气差异大,天然气中掺入氢气后天然气气质会发生改变。综述了世界各国在天然气管输系统混氢输送过程中混氢天然气的互换性、天然气管道混氢工艺系统适应性、管道设备安全性等研究进展。结合中国输气管网的实际情况,建议:(1)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燃具对混氢天然气燃气互换性的要求,评估混氢天然气对民用、工业用户等终端用户的潜在影响;(2)分析不同输量、季节、混氢量下管道运行参数,并探讨不同型号压缩机工况点变化规律及燃气轮机的适应性;(3)考虑含氢量、氢气-甲烷分层流等因素,改进气体组分在线/离线色谱分析系统;(4)结合CFD模拟及实验等方法,开展计量设备修正研究;(5)揭示混氢天然气泄漏扩散特性规律,针对不同泄漏场景优化燃气泄漏检测设备空间布置及安装方式,完善应急预案;(6)开展高钢级管道混氢输送适应性分析,保障管道本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氢天然气 管网 工艺适应性 安全
原文传递
天然气长输管道地区等级升级管理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43
2
作者 姚安林 周立国 +2 位作者 汪龙 王棠昱 李又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地区等级升级后所引起的输气管道风险变化,有必要依据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输气管道地区等级变化条件,制订相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提出风险管控原则。为此,首先结合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识别高后果...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地区等级升级后所引起的输气管道风险变化,有必要依据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输气管道地区等级变化条件,制订相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提出风险管控原则。为此,首先结合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识别高后果区,分类管理地区等级升级后的管段。然后,评价地区等级升级后管段的风险水平:①引入模糊语言与其量化值修正EGIG统计的失效概率,得到适用于特定管段的总失效概率;②按最严重事故后果选取蒸气云爆炸模型进行计算,依据泄漏50%致死率估算出死亡人数作为后果等级评价标准;③依据失效概率与失效后果,利用风险矩阵评定风险等级。最后引入风险可接受准则,分析管道泄漏的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判定管道地区等级升级后的风险可接受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①地区等级升级后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也随之增大;②对于升级后风险增大的管段,需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决定是否采取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气管道 地区等级升级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 修正概率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与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琨 周航宇 +2 位作者 赖杰 王坤杰 刘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勘探开发重点从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全面认识非常规储层岩石物性和微观结构对实施高效的建产、增产、稳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油气储集空间多样化、流体在岩石多孔介质中渗流作用机理复杂化等问题,传统... 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勘探开发重点从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全面认识非常规储层岩石物性和微观结构对实施高效的建产、增产、稳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油气储集空间多样化、流体在岩石多孔介质中渗流作用机理复杂化等问题,传统岩石物性测试和岩石静态微观结构描述已经不能满足油气渗流、储层增产的研究需要。核磁共振技术(NMR)具备无损、无害的特点,通过共振信号直接反映岩石孔隙流体分布和间接反映岩石孔隙结构变化,在岩石物理测试、孔隙结构表征和孔隙流体识别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从方法基本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学和孔隙结构表征领域的应用进展、归纳了应用中现存问题并展望了该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流体分布 岩石物理 孔隙结构 综述
下载PDF
国外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33
4
作者 卢泓方 吴晓南 +2 位作者 Tom Iseley John Matthews 彭善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中国天然气管道即将进入事故高发的老龄化阶段,如何高效进行管道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调研大量论文、研究报告和企业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天然气管道可视化检测、管壁金属损失检测、泄漏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对国外已成熟应用而... 中国天然气管道即将进入事故高发的老龄化阶段,如何高效进行管道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调研大量论文、研究报告和企业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天然气管道可视化检测、管壁金属损失检测、泄漏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对国外已成熟应用而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了该技术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从检测功能、技术适应性、技术改进等方面总结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结论认为:(1)国外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主要针对腐蚀坑、缺陷、剩余壁厚和泄漏,很多技术都以管道机器人为载体,配合其他技术理论及多种传感器行使技术功能,管道检测的技术和设备必将朝着综合检测(检测多种数据)的方向发展;(2)国外天然气管道的部分检测技术仅可应用于小口径管道,对于大口径管道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高检测设备的适应性是必然趋势;(3)国外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在我国应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检测技术实施和验收的标准体系,很多检测数据需要人为解释且暂时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4)自动解读数据成为管道检测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届时机器可自动识别管道内缺陷、腐蚀状况等参数并提供可靠性较高的检测报告;(5)提高检测设备的续航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和远传能力是检测技术改进的发展方向;(6)管道检测技术配套完整性管理平台的研发,能够促进天然气管道的智能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状态评价 国外 检测技术 可视化检测 金属损失 泄漏 在线监测 中国
下载PDF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及其管道输送技术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长俊 黄婷 贾文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49-2462,共14页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采出的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通过管道输送是实现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输送过程中,管道内的压力、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管道内出现伴随水合物生长或分解的复杂气液固...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采出的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通过管道输送是实现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输送过程中,管道内的压力、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管道内出现伴随水合物生长或分解的复杂气液固三相流动.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情况和开采方式,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分解动力学和含水合物颗粒的气液固多相流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输送管道的安全性.指出未来在深水水合物输送方面应坚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着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是考虑管流作用下天然气、水、水合物三相界面之间的传热传质特点,以及气液流速、流型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建立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生长、分解动力学模型;第二是综合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微观受力和流体对固相的携带能力,分析水合物颗粒的聚集特征、流动特性以及在管道中的沉积规律;第三是考虑水合物颗粒的生长、分解与管道内流速、流型和压降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伴随水合物颗粒生长、分解、聚集、沉积的气液固多相管输模型,定量描述水合物颗粒的发展过程和三相流动规律,为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输送管道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动力学 多相流 安全性 管道输送
原文传递
含腐蚀缺陷油气管道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坤 吴佳丽 +1 位作者 全恺 孔令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由于外部环境及输送介质的影响,油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蚀缺陷,腐蚀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削弱管道的承压能力。因此,必须对含腐蚀缺陷的管道进行剩余强度及剩余寿命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缺陷管线的维修计划提供... 由于外部环境及输送介质的影响,油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蚀缺陷,腐蚀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削弱管道的承压能力。因此,必须对含腐蚀缺陷的管道进行剩余强度及剩余寿命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缺陷管线的维修计划提供重要依据。综述了国内外主要的腐蚀缺陷管道评价规范,分析了不同规范的适用范围。从单个腐蚀和群腐蚀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归纳了含腐蚀缺陷管道评价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群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以及腐蚀缺陷间相互影响准则(interaction rule)。另外,论述了目前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灰色预测法以及可靠度函数分析法。最后,总结了腐蚀缺陷管道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管道 剩余强度 复杂腐蚀 相互作用准则 剩余寿命 灰色预测法 可靠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滑坡地段输气管道应力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利琼 宋利强 +4 位作者 吴世娟 邱星栋 刘琦 夏燕 孙靖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了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探寻输气管道穿越滑坡地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并采取应对措施,为此,采用CAESAR II软件和ANSYS软件对埋地输气管道纵向和横向穿越滑坡段进行了应力分析,并研究了滑坡体的位移量、土壤性质,管道外径、... 为了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探寻输气管道穿越滑坡地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并采取应对措施,为此,采用CAESAR II软件和ANSYS软件对埋地输气管道纵向和横向穿越滑坡段进行了应力分析,并研究了滑坡体的位移量、土壤性质,管道外径、壁厚、内压和管材等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CAESAR II的应力与位移计算结果均趋于保守,但对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和考虑,而ANSYS软件处理非线性问题更为准确;2纵向滑坡作用下,管线的最大等效应力应变和位移量均出现在弯管处,说明弯管是应力危险截面;3滑坡体位移量越大,管道承受的应力越大,失效的可能性也越大;4径厚比越小,管道安全稳定性越好;5相对于纵向滑坡,横向滑坡则要危险得多,很可能会造成管线的局部屈曲变形甚至拉伸断裂;6处在滑坡区的管道屈曲变形程度很大,因此建议使用浅埋方式穿越滑坡多发地段和古滑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地段 输气管道 应力分布规律 ANSYS CERSARⅡ 应力应变 位移量管道屈曲变形程度
下载PDF
温度作用影响套管抗挤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以页岩气水平井大型压裂施工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尹虎 张韵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目前通常采用大规模水力压裂的方法对页岩气储层进行改造,由于施工排量大、施工时间长,造成井筒温度下降速度快且幅度大,由温度作用而产生的拉应力会降低套管抗挤强度,不利于安全生产。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工艺及工况条件,建立了... 目前通常采用大规模水力压裂的方法对页岩气储层进行改造,由于施工排量大、施工时间长,造成井筒温度下降速度快且幅度大,由温度作用而产生的拉应力会降低套管抗挤强度,不利于安全生产。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工艺及工况条件,建立了水力压裂时的热传导控制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分别探讨了不同井口温度下常规水力压裂和大规模水力压裂时井底温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再根据API套管挤毁压力计算公式求得了不同钢级套管在不同温度变化时套管抗挤强度的变化值。结果表明:①较之于常规水力压裂,大型水力压裂时,井底温度变化对套管抗挤强度影响较大且对不同钢级的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高钢级套管的抗挤强度受影响较小,而低钢级套管抗挤强度受影响则较大;②当在冬季进行施工及水平井垂深更深时,这种由于温度作用造成套管抗挤强度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认为,在对页岩气水平井大规模水力压裂时,必须考虑因为井底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套管强度降低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套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大规模水力压裂 井筒温度 热应力 套管 抗挤强度 定量评价 套管设计
下载PDF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的一些定量分析指标不够明确,及含水率上升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利用油藏地质模型和实例分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定量分析指标,给出了水淹速度的评价指标及油井见水时间与底水类... 针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的一些定量分析指标不够明确,及含水率上升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利用油藏地质模型和实例分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定量分析指标,给出了水淹速度的评价指标及油井见水时间与底水类型的对应关系,并定义了2种非均质性,即离散型非均质和连续型非均质。离散型非均质性油藏和连续型非均质性油藏的含水率曲线分别呈阶跃式上升和连续上升。孔隙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高毛管压力而呈曲线形态,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曲线形态;缝洞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低毛管压力而呈对角直线,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直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油井 含水率 见水 非均质性 底水 边水 水淹
下载PDF
穿越滑坡体埋地输气管道应力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坤 卢泓方 +2 位作者 吴世娟 韩晓瑜 蒋艺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9-693,712,共5页
滑坡灾害是输气管道的危险源之一。输气管道穿越滑坡体主要有横向穿越和纵向穿越两种方式,土体的滑坡载荷易使管道失效,故对两种穿越方式的输气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十分必要。对两种方式的滑坡在各个方向上的推力进行计算,并采用CAESAR II... 滑坡灾害是输气管道的危险源之一。输气管道穿越滑坡体主要有横向穿越和纵向穿越两种方式,土体的滑坡载荷易使管道失效,故对两种穿越方式的输气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十分必要。对两种方式的滑坡在各个方向上的推力进行计算,并采用CAESAR II软件对穿越滑坡体的管道进行应力分析。通过应力分析研究得出:(1)两种穿越滑坡体的输气管道,在偶然滑坡载荷工况下管道应力最高,最大应力分别为365.86 MPa(横向穿越滑坡体)和337.16 MPa(纵向穿越滑坡体);(2)在横向穿越滑坡体的情况下,滑坡载荷工况下的轴向(沿管道轴向)位移较无滑坡载荷的工况小,二者的最大值相差1.22cm;(3)常规埋地管道与滑坡的交界处为输气管道的危险截面。由此,本文提出建议:在穿越滑坡体输气管道设计阶段的应力分析中,应重点对偶然滑坡载荷工况下管道的应力进行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管道 滑坡 输气管道 位移 应力分析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凝液回收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乔在朋 蒋洪 +1 位作者 牛瑞 陈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9,共6页
油田伴生气气质富、压力低,普遍采用直接换热工艺回收丙烷及丙烷以上重烃,存在系统冷量利用不合理、气质适应性差、系统能耗高等问题。以某油田油气处理厂装置为例,以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改进工艺采用两级... 油田伴生气气质富、压力低,普遍采用直接换热工艺回收丙烷及丙烷以上重烃,存在系统冷量利用不合理、气质适应性差、系统能耗高等问题。以某油田油气处理厂装置为例,以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改进工艺采用两级分离方式,脱乙烷塔塔顶增设回流罐,降低重接触塔塔顶进料中丙烷含量,增强重接触塔的吸收作用,提高丙烷收率;应用夹点理论设计冷箱的换热网络,提高系统的冷热集成度和冷量利用率,冷箱改进后,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负荷降低189kW,降幅12.9%,丙烷制冷压缩机负荷减小142.8kW,冷量利用更加合理。工艺改进后装置丙烷收率和液化石油气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装置总体能耗变化不大,改进工艺每年可提高装置经济收益1 797万元,经济效益可观,建议在类似工况条件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工艺改进 冷量利用 换热网络 丙烷回收
下载PDF
四川地区气井井口隐患治理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忠飞 何世明 +1 位作者 黄桢 范兴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共4页
四川地区的气井大多是"三高"气井,地理位置偏远,缺少有力的监管,气井的腐蚀、磨损、老化严重,井口隐患多。文章总结了四川地区在气井井口隐患处理过程中所用的关键技术,在对各种技术原理的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其在四川地区的应... 四川地区的气井大多是"三高"气井,地理位置偏远,缺少有力的监管,气井的腐蚀、磨损、老化严重,井口隐患多。文章总结了四川地区在气井井口隐患处理过程中所用的关键技术,在对各种技术原理的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其在四川地区的应用效果。分析讨论认为,压井更换井口装置虽技术可靠,但工程量大,操作程序复杂,已比不上带压换阀技术的方便快捷。四川地区对气井井口隐患的治理常采用液压式堵塞、冷冻暂堵、带压钻孔等系列技术并配合非正规井口整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它地区累积了气井井口隐患的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口隐患 液压式堵塞器 冷冻暂堵 带压钻孔
下载PDF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13
作者 伍贤柱 胡旭光 +4 位作者 韩烈祥 罗园 许期聪 庞平 李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正向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大举进军,钻井井控面临特殊岩性地层压力预测精度低、多产层多压力系统复杂、主要产层安全密度窗口窄、老井井口油气泄漏等一系列安全挑战。为保障油气勘探开发安全稳步推进,在国内外井控技术...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正向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大举进军,钻井井控面临特殊岩性地层压力预测精度低、多产层多压力系统复杂、主要产层安全密度窗口窄、老井井口油气泄漏等一系列安全挑战。为保障油气勘探开发安全稳步推进,在国内外井控技术调研和国际对标分析的基础上,对井控技术面临的挑战、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碳酸盐储层地层压力预测/检测、早期溢流监测探索和控压钻井技术推广应用,一级井控技术持续发展;②形成了以“井控装备、非常规压井及安全密度窗口扩展”为主的二级井控技术,基本保障了多产层多压力系统井的安全作业;③提出了全过程带火作业井喷失控井救援新理念,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酸性油气藏失控高产井救援技术;④研发出静磁随钻测距系统,救援井技术具备理论基础,具备生产应用的条件。结论认为,国内井控技术虽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在特殊油气藏地层压力预测理论、非常规压井工艺、救援井技术等方向开展持续攻关,以满足对超深层、非常规油气等领域的开发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预测 井控 非常规压井 安全密度窗口扩展 全过程带火作业 失控高产井 救援井
下载PDF
基于Jiles-Atherton理论的铁磁材料塑性变形磁化模型修正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清友 罗旭 +2 位作者 朱海燕 韩一维 刘建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6-295,共10页
Jiles-Atherton(J-A)模型在磁化建模领域应用广泛,但不同文献给出的J-A模型并不一致,致使采用不同表达式建立的塑性变形磁化模型存在多种版本,其正确性难以甄别.通过对无磁滞磁化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等效磁场强度方程的梳理与比较,发... Jiles-Atherton(J-A)模型在磁化建模领域应用广泛,但不同文献给出的J-A模型并不一致,致使采用不同表达式建立的塑性变形磁化模型存在多种版本,其正确性难以甄别.通过对无磁滞磁化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等效磁场强度方程的梳理与比较,发现原有模型中存在将磁化强度和无磁滞磁化强度混用、将不可逆磁化能量等效于全部的磁化能量、等效磁场强度中应力磁化项界定不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方程进行了修正,推导了基于J-A模型的塑性变形磁化修正模型.将修正模型计算结果与原模型计算结果、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原有计算模型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结果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减小,矫顽力随塑性变形增大而增大,达到饱和磁化强度时的外磁场强度随塑性变形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有所减弱,更符合试验结果,可更准确地反映塑性变形对材料磁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les-Atherton理论 磁滞回线 塑性变形磁化模型 力磁耦合
下载PDF
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3 位作者 彭朝阳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割理和基质孔隙中均充满了地层水,煤层气为赋存在基质中的吸附气,需排水降压解吸后才能被采出;刚解吸出的少量气体饱和程度较小,多以气泡的形式分散在基质孔隙水中,由于受到基质毛管压力的限制,这些气体无法流动;随着解吸气量增多,气泡逐渐变成连续相,气体的饱和程度增加,压力升高,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是煤岩基质孔隙一般较小,毛管压力较高,很多气体仍被限制在基质孔隙中,只有当气体压力升高到突破毛管压力之后,大量的解吸气才会倾泻到割理中,致使煤层气井产气量突然升高。煤层气井的产气压力低于解吸压力,而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其实就是地层水的饱和压力或泡点压力。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节流措施来控制煤层气井的产量变化,以达到稳产及保护煤层和生产管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煤岩 双重介质 割理 基质 毛管压力
下载PDF
关于应力敏感测试方法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9,共5页
应力敏感实验测试有2种方法,即定内压变外压和定外压变内压。定内压变外压测试简单且易于操作,而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则较为复杂且操作困难。利用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得到的内应力敏感曲线可以直接进行应力敏感评价,而定内压变外压测试得到的... 应力敏感实验测试有2种方法,即定内压变外压和定外压变内压。定内压变外压测试简单且易于操作,而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则较为复杂且操作困难。利用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得到的内应力敏感曲线可以直接进行应力敏感评价,而定内压变外压测试得到的外应力敏感曲线,则需要通过有效应力将其转换成内应力敏感曲线之后,才能进行应力敏感评价。2种测试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同,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并不具有任何优势,今后应放弃使用。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只与应力敏感系数和孔隙度参数有关,与测试压力的数值大小无关,因此,实验测试无需将测试压力升得过高,以免出现实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石 应力敏感 应力敏感指数 实验 岩心分析
下载PDF
页岩气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 被引量:18
17
作者 梁光川 余雨航 彭星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页岩气藏的特殊物性决定了其地面工程建设必须采用非常规、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加之我国页岩气藏地面工程设计面临集输规模不确定性强、管网和站场布局适应性差、工艺设备配套难度大及后期需考虑增压开采等诸多难点,因此要求页岩气地面工... 页岩气藏的特殊物性决定了其地面工程建设必须采用非常规、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加之我国页岩气藏地面工程设计面临集输规模不确定性强、管网和站场布局适应性差、工艺设备配套难度大及后期需考虑增压开采等诸多难点,因此要求页岩气地面工程建设必须向"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橇装化配备"的方向发展。为此,在文献调研和技术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标准化井场布局、通用化工艺流程、模块化功能分区、橇装化设备选型、集约化场地设计、数字化生产管理"为核心的页岩气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技术;并以国内川渝地区典型页岩气田为例,讨论其应用背景和地面工艺技术路线,对地面集输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包括标准化工艺流程、模块化集输站场、系列化脱水装置、集约化平面布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建立了灵活、实用、可靠的地面生产体系,完成了丛式井平台、集气站、配套工程等一系列标准化工艺及模块的设计,形成了一套适应于国内页岩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 地面工程 集输系统 地面工艺 标准化设计 丛式井 一体化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永友 王琨 +2 位作者 郭昭学 王其军 吕栋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7,共5页
由于受工况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与石油及天然气工程技术相关的实验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无法在常规实验室完成,此外由于油田现场因高危、高风险等极端工作环境,也无法接纳学生开展实验或实训,因此虚拟仿真是开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实验... 由于受工况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与石油及天然气工程技术相关的实验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无法在常规实验室完成,此外由于油田现场因高危、高风险等极端工作环境,也无法接纳学生开展实验或实训,因此虚拟仿真是开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以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例,介绍其教学资源应用案例、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虚拟仿真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北美页岩气规整化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应用——以长宁-威远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德良 吴建发 +2 位作者 张鉴 吴天鹏 朱怡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51-56,共6页
页岩气井控压生产时,工作制度变换频繁,产量及压力递减缓慢,常规递减方法难以对其生产动态进行准确预测。针对控压页岩气井生产特征,北美Haynesville提出采用规整化产量同时耦合压力及产量影响,进行页岩气井动态分析。基于上述方法,通... 页岩气井控压生产时,工作制度变换频繁,产量及压力递减缓慢,常规递减方法难以对其生产动态进行准确预测。针对控压页岩气井生产特征,北美Haynesville提出采用规整化产量同时耦合压力及产量影响,进行页岩气井动态分析。基于上述方法,通过地质参数类比、数值模拟计算和矿场实例应用等验证手段,论证了北美规整化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对于长宁-威远示范区气井生产动态分析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采用该方法预测长宁-威远示范区页岩气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的相应步骤。研究成果证实了北美规整化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同类型页岩气田控压限产气井的可行性及优势,对国内同类页岩气田动态分析及生产规律预测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控压限产 动态分析 最终可采储量
下载PDF
注水倍数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敬豪 张广东 +2 位作者 孙大龙 李斌会 王凤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前针对大庆油田某区块水驱倍数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还不系统,缺少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渗以及矿物含量等参数随不同水驱倍数变化规律的量化研究,严重制约了对储层水驱微观机理的揭示。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压汞相结合的方... 目前针对大庆油田某区块水驱倍数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还不系统,缺少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渗以及矿物含量等参数随不同水驱倍数变化规律的量化研究,严重制约了对储层水驱微观机理的揭示。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压汞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随岩石物性变化而变化的核磁共振转换系数C值的确定方法,充分克服压汞法不能重复利用相同位置样品而造成的误差,以及核磁法不能准确确定转换系数C值的弊端。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岩心在不同水驱倍数下孔径大小及岩心矿物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物性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水驱倍数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岩心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岩心孔径增加的幅度越大。水驱后黏土含量降低,高岭石的相对含量降低幅度最大,黏土矿物变化和微粒运移是导致岩石物性和孔径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微观孔隙结构 孔径 黏土 微观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