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9
1
作者 康毅力 罗平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局部超低含水饱和度、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常、高损害潜力等工程地质特征。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已经形成了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保护屏蔽暂堵技术系列、气体钻井及全过程欠平衡完井保护技术系...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局部超低含水饱和度、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常、高损害潜力等工程地质特征。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已经形成了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保护屏蔽暂堵技术系列、气体钻井及全过程欠平衡完井保护技术系列,成功试验了CO2泡沫压裂液体系、N2增能压裂液体系和低摩阻高黏度瓜胶有机硼冻胶压裂液大排量套管注入的大型压裂工艺。实践证明,贯彻储集层保护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实现全过程储集层保护是致密砂岩气藏及时发现、准确评价和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建议加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学基础研究,重视水平井及特殊工艺井的钻井及完井储集层保护配套技术应用,大力提高增产改造技术的适应性,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气藏的配套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藏 储集层保护 储集层损害 完井 增产改造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124
2
作者 曾凡辉 郭建春 +1 位作者 徐严波 赵金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477,482,共5页
水平井压裂后一般形成多条裂缝,由于地应力在水平井长度方向上的差异以及压裂工艺技术的限制,形成的多条裂缝在长度、导流能力、与水平井筒的夹角等方面不尽相同,且在生产过程中各裂缝相互干扰,增加了压裂后水平井产能计算的复杂性。结... 水平井压裂后一般形成多条裂缝,由于地应力在水平井长度方向上的差异以及压裂工艺技术的限制,形成的多条裂缝在长度、导流能力、与水平井筒的夹角等方面不尽相同,且在生产过程中各裂缝相互干扰,增加了压裂后水平井产能计算的复杂性。结合水平井压后裂缝形态和生产过程中油气在裂缝中的渗流机理,建立考虑裂缝干扰的产能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量随着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裂缝与水平井筒夹角越大,产量越高;对于不同的裂缝布局,不同位置的裂缝应该尽量错开排列,根部和端部裂缝的间距小于内部裂缝的间距;由于裂缝的干扰作用,不同位置的裂缝产量不同,处在中间位置的裂缝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裂缝干扰 产能计算模型
下载PDF
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2
3
作者 李士伦 汤勇 侯承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地质埋存前景广阔。回顾国内外CO2驱发展历程及简况,分析CO2非混相驱及CO2吞吐发展现状,总结了CO2驱相态、驱油机理评价以及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CO2驱油藏工程设计重点在于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效... 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地质埋存前景广阔。回顾国内外CO2驱发展历程及简况,分析CO2非混相驱及CO2吞吐发展现状,总结了CO2驱相态、驱油机理评价以及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CO2驱油藏工程设计重点在于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控制黏性指进和气体突破,实现混相或近混相驱,结合油藏特征优化井网和注入参数。指出CO2近混相驱和提高波及体积是CO2驱发展趋势。水气交替、泡沫驱、裂缝封堵及局部重力驱是防气窜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国内外目前CO2驱技术及现场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特征做好CO2驱与CO2地质埋存相结合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提高采收率 CO2吞吐 防气窜 现状及趋势
下载PDF
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工程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71
4
作者 周守为 赵金洲 +5 位作者 李清平 陈伟 周建良 魏纳 郭平 孙万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共14页
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90%以上都属于非成岩矿体,常规方法难以开采。周守为院士创新性提出了高效开发该类水合物矿体的革命性技术之一——固态流化法,并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依托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工艺等,... 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90%以上都属于非成岩矿体,常规方法难以开采。周守为院士创新性提出了高效开发该类水合物矿体的革命性技术之一——固态流化法,并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依托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工艺等,成功试采了该类水合物。在流化试采过程中,井底射流破碎水合物矿体至细小颗粒并随钻井液向上返出,含水合物固相颗粒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至受施工参数影响的、区别于常规静态相平衡曲线的动态相平衡状态时发生分解,使得环空液固流动变为复杂气液固多相流动,井控安全要求极高,需要对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为此,基于目标区块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复杂井筒多相流动分析,对该工程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复杂介质井筒多相流动、温度、压力以及水合物相平衡、分解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仿真、软件仿真以及实验验证,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流化试采井筒多相流动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流化试采现场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方案:井底射流流化井段直径不宜过大,应适当提高钻井液排量、密度、施加井口回压,以保证安全携岩和降低井控风险。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为现场施工以及试采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天然气水合物 非成岩 固态流化 试采 射流破碎 井筒多相流 工程参数 数值仿真 优化设计 中国 南海神狐海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_1—五_4亚段古岩溶型储层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53
5
作者 侯方浩 方少仙 +5 位作者 何江 杨西燕 傅锁堂 吴正 姚泾利 阎荣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1期1-1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层。储层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是含硬石膏结核或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其次为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经历了140Ma以上的沉积间断,马五1—马五4地层遭受强烈的表生裸露期古岩溶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洞。埋藏成岩期的次生溶解孔隙,主要叠加在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孔隙和含孔隙的填隙物,以及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上,由此发育成三者叠合的孔隙系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的良好孔隙网络成为以表生成岩裸露期古岩溶孔隙为主的天然气储渗体。综合399口井各小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厚度、测井有效厚度、含气饱和度及已有井的无阻流量等,制定储层评价标准,然后对各小层进行了详细的储层评价,在平面上圈出了不同储层级别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马家沟组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评价
下载PDF
水平井完井管柱力学—数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43
6
作者 练章华 林铁军 +5 位作者 刘健 乐彬 陈举芬 徐月霞 杨涛 张建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64,共4页
根据水平井井眼轨迹数据以及管柱上封隔器位置,建立了水平井完井管柱受力的力学模型,同时推导出了水平井完井管柱的有效轴向力的数学模型、管柱与井壁摩擦引起的附加力数学模型、流体摩阻引起的附加力的数学模型以及水平井造斜段曲率半... 根据水平井井眼轨迹数据以及管柱上封隔器位置,建立了水平井完井管柱受力的力学模型,同时推导出了水平井完井管柱的有效轴向力的数学模型、管柱与井壁摩擦引起的附加力数学模型、流体摩阻引起的附加力的数学模型以及水平井造斜段曲率半径产生的轴向力的数学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文章开发了相应的水平井完井管柱强度设计的通用设计软件,建立了API油管和玻璃钢油管强度数据库。此力学—数学模型、油管强度数据库和所开发的软件在四川水平井气井中得到了应用,用开发的软件验证了4口井完井管柱强度设计。同时设计了两口水平井完井管柱的强度设计,证明了此力学—数学模型以及所开发的软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完井管柱 封隔器 力学模型 数学模型 软件开发
下载PDF
表生岩溶系统中浅埋藏构造-热液白云岩成因——以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48
7
作者 刘宏 马腾 +6 位作者 谭秀成 曾伟 胡广 肖笛 罗冰 山述娇 苏成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6-927,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茅口组白云岩按宏微观组构可分为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和半自形—自形的硅质细晶白云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成因分析发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 基于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茅口组白云岩按宏微观组构可分为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和半自形—自形的硅质细晶白云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成因分析发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早期,基底断裂沟通不充足的幔源和海源流体进入岩溶系统,与封存的壳源流体不同程度混合;在疏松多孔洞的岩溶系统内,充填的碳酸盐砂云化形成半自形—自形白云石;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而热液量相对充足区域,可导致灰岩角砾和围岩白云石化,形成他形镶嵌状白云石;后期因龙潭组沉积增厚使岩溶系统封隔,深部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的白云岩,而对较致密的他形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影响较小,从而形成了两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的白云岩。结果表明,白云岩优质储集层和储渗体的形成主要与大陆型早成岩期层控岩溶相关,因此针对中二叠统茅口组的勘探应转变为按岩溶型储集层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白云岩储集层 表生岩溶 二叠系茅口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构筑井周坚韧屏障:井漏控制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6
8
作者 康毅力 许成元 +2 位作者 唐龙 李松 李大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分析了低承压能力地层致漏机理,概括出应力笼、阻渗带和强固环3种地层强化理论,建立了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地层承压能力强化模型,总结了理论的适用条件及对材料的要求,并通过现场实例分析了各理论的应用效果。裂缝扩展与延伸、渗流效应和... 分析了低承压能力地层致漏机理,概括出应力笼、阻渗带和强固环3种地层强化理论,建立了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地层承压能力强化模型,总结了理论的适用条件及对材料的要求,并通过现场实例分析了各理论的应用效果。裂缝扩展与延伸、渗流效应和地层压力衰竭是导致地层承压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应力笼理论适用于裂缝欠发育的低渗—致密地层,要求材料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合理的硬度、粒度级配;阻渗带理论适用于孔隙型和裂缝性地层,要求材料具有高表面摩擦系数、弹性变形量、体积分数和强度,合理匹配刚性颗粒、纤维和弹性颗粒可提高封堵承压能力;强固环理论适用于裂缝/孔洞性地层,要求材料胶结岩体软弱结构面或形成稳定的高强度结构体。现场应用实例表明,3种理论具有良好的地层承压能力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承压能力 井漏 钻井液 应力笼 阻渗带 强固环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不稳定渗流模型 被引量:42
9
作者 冯国庆 刘启国 +1 位作者 石广志 林作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7-461,共5页
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准确描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特点(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建立了一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 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准确描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特点(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建立了一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格林函数法与数值逼近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气藏的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建立了单井控制半径的求解方程,同时制作了计算控制半径的图版,利用该图版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单井的控制半径。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不稳定渗流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低渗透气藏的渗流机理和开采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气藏 不稳定渗流 单井控制半径
下载PDF
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期次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42
10
作者 范存辉 李虎 +5 位作者 钟城 秦启荣 胡东风 张羽 何顺 张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的页岩气蕴藏量巨大,裂缝对页岩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包裹体分析、声发射实验以及(U-Th)/He年龄测定等,对该区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及演化模式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野... 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的页岩气蕴藏量巨大,裂缝对页岩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包裹体分析、声发射实验以及(U-Th)/He年龄测定等,对该区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及演化模式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野外露头和岩心裂缝均主要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为主,以高角度、大切深、高充填为特征,据其交切关系及产状特征可划分为平面剪切缝和剖面剪切缝。龙马溪组构造裂缝可分为3期:第1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82.5~72.1 Ma),裂缝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充填程度较高,均一温度为295.6~325.2℃,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97.06 MPa,主应力方向为135°±15°,裂缝方位主要为NWW—SEE、NNE—SSW向平面“X”型共轭剪切缝以及NE向剖面剪切缝;第2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喜马拉雅运动中期(72.1~31.2 Ma),裂缝充填物为方解石,其次为硅质或铁质,均一温度为189.1~232.4℃,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90.71 MPa,主应力方向为45°±15°,裂缝方位主要为近SN向、NEE向平面剪切缝以及NW向剖面剪切缝;第3期构造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现今(31.2~0Ma),仅形成少量的NW向剖面剪切缝,裂缝充填程度低,充填物为少量方解石,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76.55 MPa。第1期和第2期为主要的成缝期,第3期主要对前期裂缝进行叠加和改造。结合地质力学理论,最终建立了3期裂缝发育的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构造裂缝 形成期次 演化模式 丁山构造
原文传递
页岩气压裂过程套管失效机理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于浩 练章华 林铁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93,共6页
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套管容易出现变形、破裂、错断等破坏性形式。为此,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模拟计算压裂后套管Mises应力及变形分布,找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ABAQUS中关键字*Field... 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套管容易出现变形、破裂、错断等破坏性形式。为此,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模拟计算压裂后套管Mises应力及变形分布,找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ABAQUS中关键字*Field实现地层岩石的性能随压裂进行不断降低,从而对四川某井套管失效问题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实例分析。通过对有限元结果分析和对比压裂后MIT多臂测井曲线,认为套管失效是压裂过程中地层岩石性能降低、改造区域不对称、施工压力大以及地应力场重新分布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最后提出压裂过程中套管失效的应对措施。该项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引起套管失效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 套管失效 失效机理 有限元分析 ABAQUS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0
12
作者 肖文联 李滔 +3 位作者 李闽 赵金洲 郑玲丽 李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通过对比分析表征岩石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的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得到3种应力敏感系数(S、α、β)的表达式;结合实验数据和岩石微观结构特征,提出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划分标准。用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分析致密砂岩和不同类型花岗岩渗透... 通过对比分析表征岩石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的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得到3种应力敏感系数(S、α、β)的表达式;结合实验数据和岩石微观结构特征,提出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划分标准。用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分析致密砂岩和不同类型花岗岩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明确经验模型以及应力敏感系数的物理含义,并计算岩石的3种应力敏感系数,仅S中不含不确定指数n,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基于3种应力敏感系数特征、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的研究,发现可用应力敏感系数S划分储集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S>0.40为强应力敏感性;S<0.25为弱应力敏感性;0.25≤S≤0.4为中等应力敏感性,强应力敏感性岩心更满足对数模型,弱应力敏感性岩心更满足指数模型和二项式模型,中等应力敏感性岩心满足乘幂模型。结合岩石的微观特征讨论了应力敏感性划分标准的适应性,发现强应力敏感性岩石裂缝性特征明显,而弱应力敏感性岩石具有孔隙性特征;此外,黏土胶结物的类型、岩石颗粒大小以及岩性也影响岩石的应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应力敏感性 应力敏感系数 有效应力 渗透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莉 庞彦明 +1 位作者 雷友忠 郭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8-121,共4页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开发 注气 注入能力 采收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式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95-98,共4页
油藏岩石的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性质为岩石的应力敏感性。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与岩石的压缩系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岩石的压缩性强,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就高。文中建立了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根据该公式,油藏岩... 油藏岩石的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性质为岩石的应力敏感性。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与岩石的压缩系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岩石的压缩性强,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就高。文中建立了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根据该公式,油藏岩石的压缩系数很小,应力程度极其微弱,生产过程中可将其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渗透率 应力敏感 压缩系数 关系式
下载PDF
基于岩心-电成像测井的裂缝定量表征方法——以库车坳陷ks2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例 被引量:37
15
作者 屈海洲 张福祥 +4 位作者 王振宇 杨向同 刘洪涛 巴旦 王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432,共8页
通过对大量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砂岩构造裂缝的定量表征方法,对库车坳陷ks2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裂缝"点"、"线"、"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岩心校正相应深度的电成像测井裂缝参数,获得经验校正值,... 通过对大量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砂岩构造裂缝的定量表征方法,对库车坳陷ks2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裂缝"点"、"线"、"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岩心校正相应深度的电成像测井裂缝参数,获得经验校正值,再对未取心段的电成像测井解释裂缝参数进行校正,最终得到目的层每米裂缝参数数据。研究发现,ks2区块巴什基奇克组裂缝主要为高角度构造缝,倾角主要为45°~75°,走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单井裂缝线密度0.11~1.30条/m,面缝率0.027%~0.130%,平均宽度0.13~0.55 mm,长度0.39~1.20 m。依据裂缝线密度、面缝率数值,定量评价裂缝发育程度为Ⅰ类发育、Ⅱ类较发育、Ⅲ类欠发育3个级别。裂缝主要发育在巴一段、巴二段的砂岩中,形成具有较好连续性的4~6个裂缝段。裂缝参数、厚度、发育级别随至断裂、背斜轴部的距离增大呈指数减小,Ⅰ—Ⅱ类裂缝多分布在至断裂800 m、背斜轴部1 800 m范围内。据此,定量预测该区块裂缝平面分布发现,裂缝发育整体东部好于中西部、南部好于北部,ks201井、ks207—ks2-12井一带、ks203井周及断裂附近的裂缝线密度可达1条/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定量表征 裂缝发育程度 裂缝分布 成像测井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世界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金洲 周守为 +6 位作者 张烈辉 伍开松 郭平 李清平 付强 高杭 魏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2,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别蕴藏于海洋和陆地永冻土带中,但前者的储量约为后者的100倍。海洋环境中的大部分脉状、块状水合物以及细粒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都属于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没有像常规油气藏和砂岩水合物储层那样稳定...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别蕴藏于海洋和陆地永冻土带中,但前者的储量约为后者的100倍。海洋环境中的大部分脉状、块状水合物以及细粒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都属于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没有像常规油气藏和砂岩水合物储层那样稳定的圈闭构造。针对海洋非成岩水合物的物理特征、成藏特点,依据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法的工艺流程,建立了世界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该实验室定位于"全自动化的白领型实验室",实验系统共分为大样品快速制备及破碎、高效管输、高效分离、快速检测等模块单元。该实验室的主体功能包括:(1)高效破岩能力评级;(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层流化试采携岩能力评价;(3)水合物非平衡分解规律及流态动变规律评价;(4)不同机械开采速率条件下水合物安全输送;(5)井控安全规律模拟。该实验室的关键技术指标:工作压力12 MPa、水平管长度65 m、立管长度30 m、管径3英寸。该实验室能模拟1 200 m水深的全过程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工艺过程,是西南石油大学联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华集团原始创新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标志性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开采 实验室 全过程模拟 制备系统 破碎系统 管输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
下载PDF
多氢酸酸液体系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35
17
作者 郭文英 赵立强 曾晓慧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多氢酸酸液体系是应用于砂岩油藏的一种新型酸液体系,它在国内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对于这种新型酸液的实验性能研究,尚未见国内有相关报道。在室内进行了多氢酸酸液体系的性能研究,实验包括多氢酸酸液体系与实际岩心溶蚀试验、多... 多氢酸酸液体系是应用于砂岩油藏的一种新型酸液体系,它在国内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对于这种新型酸液的实验性能研究,尚未见国内有相关报道。在室内进行了多氢酸酸液体系的性能研究,实验包括多氢酸酸液体系与实际岩心溶蚀试验、多氢酸酸液体系与硅酸钠的溶蚀试验、多氢酸与碳酸钙反应氢离子浓度测定试验等。通过多氢酸酸液体系与常规酸液体系如土酸、氟硼酸等酸液的对比实验,探讨了多氢酸酸液体系的特性和实验规律;实验证明,多氢酸比常规酸液的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氢酸 砂岩酸化 溶蚀反应 土酸 氟硼酸
下载PDF
注空气开发中地层原油氧化反应特征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正茂 廖广志 +3 位作者 蒲万芬 唐君实 王红庄 江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通过分析中国不同类型油藏注空气开发的技术优势,依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轻质油和稠油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反应特征。研究认为,不同氧化阶段地层原油的氧化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中低温氧化阶段,氧气直接与原油接触,... 通过分析中国不同类型油藏注空气开发的技术优势,依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轻质油和稠油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反应特征。研究认为,不同氧化阶段地层原油的氧化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中低温氧化阶段,氧气直接与原油接触,温度越高氧化反应越强;无论轻质油还是稠油,高温氧化阶段氧化反应的主要对象是焦碳而不是原油。进一步提出了划分轻质油和稠油氧化反应4个阶段的温度区间,轻质油比稠油中温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低,放热量大,轻质油比稠油更容易诱发氧化反应;轻质油高温放热峰值(8.06 mW/mg)略高于中温放热峰值(6.42 mW/mg),而稠油高温放热峰值却是中温放热峰值的5倍,稠油注空气火驱开发应该以实现高温氧化为主要目标。因此,根据油藏温度和油品性质等关键指标可选择空气驱或火驱等注空气开发方式:当油藏温度小于120℃时,由于氧化放热不明显,为了避免注空气开发的爆炸风险,应以减氧空气驱有效补充地层能量的开发方式为主;当油藏温度大于120℃时,在油藏条件下原油就可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此时可实施不减氧空气驱,充分利用原油氧化反应放热提高采收率;对于油藏温度小于120℃的稠油油藏,可通过电加热器等人工手段实现高温点火,进行高温火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驱 空气火驱 轻质油 稠油 氧化反应 焦碳沉积 氧化特征
原文传递
水平井产能分析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大为 李晓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2期118-123,132,共7页
水平井产能分析是水平井技术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水平井优化设计、制定合理开发方案、开发动态分析和调整的重要依据。目前,水平井产能计算的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和模拟法。文中分别对常规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水平井井... 水平井产能分析是水平井技术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水平井优化设计、制定合理开发方案、开发动态分析和调整的重要依据。目前,水平井产能计算的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和模拟法。文中分别对常规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水平井井网的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回顾了水平井产能分析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水平井产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国内外最新进展,阐述了现有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水平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支井 井网 水平井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罗平亚 康毅力 孟英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展,使我国储层保护技术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此后的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更新了技术观念,使各项作业的技术水平上升至一个新高度。文章总...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展,使我国储层保护技术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此后的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更新了技术观念,使各项作业的技术水平上升至一个新高度。文章总结了“九五”以来我国在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欠平衡钻井储层保护技术、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增产改造储层保护技术、开发生产及EOR保护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新进展,其科技进步标志着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已经实现了从孔隙型向裂缝性储层、从常规中低渗油气藏向非常规油气藏、从油气开发井向探井、从钻井完井过程为主向以增产改造和开发生产及EOR过程为主的跨越。文章还分析了目前储层保护技术需求,指出了非常规、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应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储层损害为基本目标,以储层保护的思路统领各项工程作业,不断完善优化,并形成系列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保护 地层损害 完井 开发 增产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