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的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潜在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杜克群 江华娟 +6 位作者 李敏敏 成颜芬 马川 段毅 杨青波 傅超美 何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3-643,668,共12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潜在药效物质及作用靶点和通路。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与文献数据,对桃红四物汤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数据库...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潜在药效物质及作用靶点和通路。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与文献数据,对桃红四物汤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运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成分靶点;通过OMIM、Gene Cards数据库查找疾病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绘制与骨折愈合相关性大的通路的成分-靶点-通路图,通过网络节点度值筛选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桃红四物汤的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质谱鉴别出桃红四物汤49个成分,主要为苯丙素、苯肽、苯乙醇苷、黄酮、萜、香豆素、有机酸类化合物。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通路为AGE-RAGE、PI3K-Akt、EGFR、MAPK、IL-17通路,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没食子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苦杏仁苷、芍药苷、梓醇,关键靶点为PTGS2、MAPK1、EGFR、BCL2、VEGFA、CASP3、IL6、MMP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芍药苷、苦杏仁苷与PTGS2、IL6结合活性强。结论:桃红四物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促进骨折愈合,该研究可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骨折愈合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药效物质 靶点 通路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俊仁 曹小玉 +2 位作者 李刚敏 彭成 谢晓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梳理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及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对偏头痛、痛经及多种炎性疼痛均具... 目的:梳理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及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对偏头痛、痛经及多种炎性疼痛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通过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其中,中枢镇痛的机制主要包括增加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的表达、激活阿片受体、促进β-内啡肽的释放、调节中枢儿茶酚胺能系统、降低γ-氨基丁酸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等。其外周镇痛机制主要有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失活、减少局部致痛物质的堆积及增加外周内源镇痛物质的释放。但目前中药复方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其发挥镇痛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镇痛 机制 致痛物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国内外药典记载的植物提取物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自强 韦春蕾 +4 位作者 喻子薇 黄泽铖 杨苛 王战国 胡慧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40-2244,共5页
植物提取物的发展一直都是各国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植物提取物的发展水平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出各国医药领域发展现状。该文从国内外相关国家药典,包括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韩国药典及日本药典中的植物提取物相关记载着手... 植物提取物的发展一直都是各国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植物提取物的发展水平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出各国医药领域发展现状。该文从国内外相关国家药典,包括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韩国药典及日本药典中的植物提取物相关记载着手,从提取物数量、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等角度对各国药典中记载的植物提取物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探寻及总结近些年来各国药典记载的植物提取物变化发展规律,为我国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提升与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国内外药典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出入库温度变化对低温贮藏红花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翠平 徐红霞 +4 位作者 董帅 文正莹 宾良芫 闫婕 裴瑾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3,共6页
如何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和延长种子寿命一直是低温种质库种质安全贮藏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本研究以红花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索出入库温度变化对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检测不同贮藏温度[中期库(-4±2)℃、长期库(-18±2)... 如何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和延长种子寿命一直是低温种质库种质安全贮藏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本研究以红花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索出入库温度变化对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检测不同贮藏温度[中期库(-4±2)℃、长期库(-18±2)℃、超低温冰箱(-75±5)℃]、不同出入库温度变化下,红花种子的生活力指标、耐储性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在不同出入库温度变化下,中期库贮藏种子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长期库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超低温冰箱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出入库温度变化对红花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越大,红花种子在超低温冰箱贮藏时受出入库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适宜采用快速降温入库和快速升温出库的出入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种子 低温贮藏 出入库温度
下载PDF
中药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超 任超翔 +3 位作者 鲜彬 奚子晴 裴瑾 陈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63-3170,共8页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等多种类型,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药效成分,具有抗凝血、消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在中药中有关其合成及调控研究也多有报道。...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等多种类型,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药效成分,具有抗凝血、消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在中药中有关其合成及调控研究也多有报道。该文概述了主要模式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的主要途径,综述了中药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研究进展,重点对在中药中开展黄酮类成分分子调控研究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阐释中药品质形成及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生物合成 分子调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红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俊仁 谢晓芳 +3 位作者 曹小玉 李刚敏 尹彦棚 彭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574-4582,共9页
红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黄酮类成分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物质基础,包括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烟花苷、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且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研究最为广泛。目前的研究显示,红花可从减轻炎症... 红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黄酮类成分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物质基础,包括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烟花苷、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且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研究最为广泛。目前的研究显示,红花可从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量等方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红花能够调控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以及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通路,抑制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D2/D前列腺素受体通路的激活缓解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的炎症发展;红花可通过抑制氧化和硝化作用、调节自由基、调控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分子等途径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而介导Janus激酶2/STAT3/细胞因子信号蛋白3抑制因子和磷酸肌苷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分子的释放是红花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此外,红花还能通过调节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发挥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该文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对红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红花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红花种子活力检测
7
作者 彭燕妮 周妍汛 +7 位作者 黄旭龙 鲜彬 陈超 董帅 陈翠平 任超翔 裴瑾 陈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7,共7页
以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的红花种子为材料,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种子的饱满度,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种子的inverse jet图像和不同光谱特征,再用XG-Boos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 以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的红花种子为材料,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种子的饱满度,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种子的inverse jet图像和不同光谱特征,再用XG-Boos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红花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种子平均反射率与发芽率正相关;筛选出20多个光谱特征与发芽率相关,其中Reflectance Ratio Bands Mean贡献率最高。研究表明,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自然老化时间红花种子活力检测研究,筛选出与种子活力相关联参数,实现了红花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子活力 多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XG Boost模型
下载PDF
HPLC-CAD法测定锦灯笼中3个酸浆苦素类成分的含量
8
作者 张传洋 曾利 +2 位作者 杨璐嘉 王丽娟 邓放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2期23-25,3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CAD法同时测定锦灯笼中physalin F、physalin H、physalin B三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32%~38%A;8—20 min,38... 目的:建立HPLC-CAD法同时测定锦灯笼中physalin F、physalin H、physalin B三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32%~38%A;8—20 min,38%~45%A;20—21.1 min,45%~55%A;20.1—23.5 min,55%A),流速1.0 mL·min-1,柱温30℃;电雾式检测器(CAD)参数:采集频率10 Hz,滤波为5 s,雾化温度35℃。结果:Physalin F、physalin H、physalin B分别在2.081-33.300μg·mL^(-1)(r=0.9996)、1.550-24.800μg·mL^(-1)(r=0.9996)、2.338-37.400μg·mL^(-1)(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105.71%、98.50%,RSD值分别为2.72%、2.18%、2.27%。结论:此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锦灯笼中酸浆苦素类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灯笼 HPLC-CAD Physalin F Physalin H Physalin B
下载PDF
1,3-取代吲哚-2-酮衍生物的合成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婉蓉 陈瑶 +1 位作者 李美美 邓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612,共7页
以苯胺为原料,通过肟化、环合生成二氢吲哚-2,3-二酮,再对其进行N-烷基化、亲核加成和磺酰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a~5g和7a~7e。通过^(1)H NMR、^(13)C NMR确认其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鼠黑... 以苯胺为原料,通过肟化、环合生成二氢吲哚-2,3-二酮,再对其进行N-烷基化、亲核加成和磺酰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a~5g和7a~7e。通过^(1)H NMR、^(13)C NMR确认其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鼠黑色素瘤细胞B16、鼠结肠癌细胞CT26三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d、7e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MDA-MB-231的细胞毒活性比阳性药五氟尿嘧啶更强,IC_(50)为4.63±0.14μmol/L。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的吲哚酮类衍生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取代吲哚-2-酮 亲核加成反应 肿瘤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的熊果酸抗结直肠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 刘茂伦 +3 位作者 杨寒 任珊 赵晖 徐海波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SMO基因沉默的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HCT-116^(hSMO-)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揭示熊果酸基于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抗CRC机制。方法:以SMO基因沉默的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活化的CRC细胞HCT-116^(hSM...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SMO基因沉默的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HCT-116^(hSMO-)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揭示熊果酸基于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抗CRC机制。方法:以SMO基因沉默的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活化的CRC细胞HCT-116^(hSMO-)为模型,用MTT法检测熊果酸对HCT-116^(hSMO-)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划痕实验研究熊果酸对HCT-116^(hSMO-)细胞迁移的影响;用qRT-PCR检测熊果酸对HCT-116^(hSMO-)细胞中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Myc、GLI1、SHH、SUFU mRNA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熊果酸对HCT-116^(hSMO-)细胞中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Myc、GLI1、SHH、SUFU表达的影响。结果:熊果酸显著抑制HCT-116^(hSM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细胞中c-Myc、GLI1、SHH mRNA水平而升高SUFU mRNA水平,并抑制细胞中c-Myc、GLI1、SHH蛋白表达而增强SUFU蛋白表达。结论:熊果酸具有良好的体外抗CRC作用,其机制在于熊果酸能够抑制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结直肠癌 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