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鸦片在西南地区的传播及其种植面积考订 被引量:21
1
作者 秦和平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近代中国农业经济中 ,鸦片产销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地区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 ,烟土产量及外销量约占全国的 60 %。文章阐述鸦片罂粟在川滇黔的传播历史、发展原因以及分布特点 ;再从鸦片发展的原因着手 ,揭示列强不仅向中... 在近代中国农业经济中 ,鸦片产销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地区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 ,烟土产量及外销量约占全国的 60 %。文章阐述鸦片罂粟在川滇黔的传播历史、发展原因以及分布特点 ;再从鸦片发展的原因着手 ,揭示列强不仅向中国输入鸦片罂粟品种 ,而且大量倾销外国鸦片 (洋药 ) ,建构及发展庞大的消费市场 ,刺激土药的发展 ,力谋实现进口替代 ;依据税收及瘾民等资料 ,考证西南地区的鸦片种植面积 ,揭示鸦片的恶劣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鸦片 传播 种植面积 考订 罂粟品种 发展史 危害
下载PDF
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庄万禄 来仪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1-31,共11页
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 ,它包含着严峻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几年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校并轨、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分逐步取消、读书交费、就业市场化 ,使本来就困难的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教育落后导... 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 ,它包含着严峻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几年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校并轨、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分逐步取消、读书交费、就业市场化 ,使本来就困难的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教育落后导致升学难 ,经济贫困导致读书难 ,就业市场化导致就业难。近几年民族地区升学率有下降的苗头 ;有的地方辍学情况有趋于严重的倾向 ;教育部提高中小学师资达标标准后民族地区师资达标更难了 ;民族地区人才再教育十分困难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规模太小。如何应对民族教育所面临的这一严峻局面 ,破解民族教育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从而推动民族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课题组在深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一整套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双语教学 寄宿制 远程教育 对口支援
下载PDF
唐代和亲政策述论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The policy of keeping on good term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started from Han Dynasty. It was diplomatically an expedient measure in feudal dynasties, i.e. to make minor sa... The policy of keeping on good term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started from Han Dynasty. It was diplomatically an expedient measure in feudal dynasties, i.e. to make minor sacrifices to safeguard major interests when facing powerful enemies. The peaceful time gained in such a way was used to recuperate and build up energy and develop economy. In Tang Dynasty, the policy was expanded to any pacification purpos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Tang rulers had applied its special marriage policy for 28 times respectively to such ethnic groups as Tu Jue, Tu Gu Hun, the Tibetan Regime then, Xi, Khitan, Ning Yuan Kingdom, Hui He and Nan Zhao Kingdom. The practice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和亲政策 安边政策
下载PDF
羌族白石神信仰解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1,共4页
羌族的宗教是白石神信仰,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多数人接受了汉人民间信仰的影响,神灵显出增多的现象,祭仪由部落为主转变为以家庭为主,但宗教制度与祭仪仍保留羌族国有的特色。
关键词 白石神 信仰 祭仪 变迁
原文传递
藏族传统的游牧方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建世 《中国藏学》 CSSCI 1994年第4期61-71,共11页
畜牧业在藏族传统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五大牧区中,就有三个个主要分布在藏区。一藏区,特别是藏族牧区.基本上都分布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区高海拔为特征的生态环境十分独特.在这种特殊环境由的传统游牧文化.更... 畜牧业在藏族传统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五大牧区中,就有三个个主要分布在藏区。一藏区,特别是藏族牧区.基本上都分布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区高海拔为特征的生态环境十分独特.在这种特殊环境由的传统游牧文化.更有其猪特的内涵,本文仅就其中尚未有人研究过的游牧方式。结合青藏高原牧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生态环境 放牧方式 管理方式 草场 定居游牧 半定居游牧
全文增补中
复兴与发展: 黔东南苗族社区的变迁态势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5,共6页
本文用历史比较法对黔东南苗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明确指出。
关键词 复兴 发展 苗族社区 变迁态势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龚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5-100,共6页
20世纪 ,在对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 ,可分为两个时期 ,2 0世纪前 4 0多年为初创时期 ,后 5 0余年为发展时期。但所谓的发展 ,只不过是研究形式的发展 ,其基本方法仍沿袭了传统的实证法 ,在分析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应将土司... 20世纪 ,在对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 ,可分为两个时期 ,2 0世纪前 4 0多年为初创时期 ,后 5 0余年为发展时期。但所谓的发展 ,只不过是研究形式的发展 ,其基本方法仍沿袭了传统的实证法 ,在分析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应将土司制度作为“民族政策”来研究 ;研究方法做到实证法与理论分析法相结合 ,召开针对具体问题的研讨会 ;做好资料的汇集整理 ;成立“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学会”。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土司制度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20世纪 土司制度研究 提出理论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清代以来凉山彝族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秦和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3-27,9,共6页
凉山彝族是指生活在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越西、甘洛、昭觉、美姑、雷波、布拖、金阳、普格、冕宁、盐源和峨边、马边等县。清代以来,凉山彝族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地取代了畜牧业而成为社会的主体经... 凉山彝族是指生活在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越西、甘洛、昭觉、美姑、雷波、布拖、金阳、普格、冕宁、盐源和峨边、马边等县。清代以来,凉山彝族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地取代了畜牧业而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并由此而派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探索其农业发展的缘由,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凉山彝族的历史及现状,同时对于剖析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类似彝族的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亦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史 凉山 彝族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思想观念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世强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本文根据笔者由抽样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和个案访谈的资料 ,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宗教思想观念的一般特点 ,认为他们中大多数主要从文化的层面认识和思考宗教 ,真正信仰宗教的为数极少。作者同时认为 :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有自己的观点 。
关键词 中国 当代大学生 宗教思想观念 文化层面 基督教 政治渗透 问卷统计 调查报告
下载PDF
“羁縻政策”述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荫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0-97,共8页
何谓“羁縻政策”?《史记》载:说“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索隐》引《汉官仪》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紖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封建统治者的“羁縻政策” 比方说法是不对... 何谓“羁縻政策”?《史记》载:说“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索隐》引《汉官仪》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紖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封建统治者的“羁縻政策” 比方说法是不对的,有歧视、侮辱之意。其政策的实际意义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是通过少数民族的酋领来实现,即封建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领一个职官称号,仍由他们世领其地,世长其民,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只要表示臣服就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政策 南宁州 羁縻州 太守 君长 州刺史 都督府 述论 民族地区 县令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贵州禁烟运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和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贵州曾是旧中国鸦片的主要产地 ,鸦片给各族民众带来的严重危害 ,罄竹难书。清末民初 ,贵州各级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仅用数年时间 ,基本上消除鸦片的危害。研究这段史实 ,无疑对当今的禁毒斗争有着积极的借鉴。本文依据大量的史... 贵州曾是旧中国鸦片的主要产地 ,鸦片给各族民众带来的严重危害 ,罄竹难书。清末民初 ,贵州各级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仅用数年时间 ,基本上消除鸦片的危害。研究这段史实 ,无疑对当今的禁毒斗争有着积极的借鉴。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 ,以影响禁烟的部分因素着手 ,揭示实施禁烟的艰难程度。在此基础上 ,分析贵州开展禁烟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措施 ,表现其曲折的过程及其后果。更为重要的是 ,从中总结当年贵州禁烟能够取得暂时成功的主要原因 :1、发展经济 ,实施作物替代 ,禁烟有了经济基础 ;2、正面宣传 ,舆论导向 ,启发觉悟 ,敦促民众接受禁烟 ;3、采取快捷的戒烟方式 ,消除瘾民思想顾虑 ,促使接受 ,实现禁吸 ;4、中英会勘禁烟 ,施加压力 ,使各级官吏高度重视 ,有所行动 ,落实禁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贵州 禁烟经验
下载PDF
略论清政府民族观及民族政策对促进各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来仪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90-95,100,共7页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在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在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中华民族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了既趋同又分化、相伴相生的“多元一体化”现象 ,为近代以后中国各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在此过程中清朝政府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各民族的接近 ,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民族政治与文化的一致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各民族在政治与文化上趋于一致性又为各民族的“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民族政策 政府职能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日本学者对绳文时代从中国传去农作物的追溯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世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353-357,共5页
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绳文时代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没有栽培植物,原始农耕开始于弥生时代。一谈到农耕就是弥生文化,好象弥生文化成了农耕社会的代名词。这种看法目前已发生动摇,不少日本学者根据考古资料加以论证,认为绳文时代已有一... 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绳文时代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没有栽培植物,原始农耕开始于弥生时代。一谈到农耕就是弥生文化,好象弥生文化成了农耕社会的代名词。这种看法目前已发生动摇,不少日本学者根据考古资料加以论证,认为绳文时代已有一些栽培植物,自中国传入日本。一、稻谷的栽培及传入日本的路线早在1927年,大山柏博士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胜坂遗址的调查报告中,把关东地区、中部地区绳文文化中期的遗址出土的用砂岩、粘板岩等水成岩制作的石器称为石锄(土搔器),没有照当时普遍的叫法称为石斧。进而他考察了世界各地使用石锄的例子,认为这种粗糙的打制石器可以用来耕种土地,与原始农耕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卓越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弥生文化 栽培植物 河姆渡遗址 朝鲜半岛 稻谷 日本传统 调查报告 弥生时代 中部地区
下载PDF
秦皇朝民族政策述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1,共8页
秦皇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在中央设置“典客”、“典属邦”职官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道”建置;对北方强大的匈奴遣军讨伐;对南方百越进行平定;制定少数民族法规“属邦律”;对靠内少数民族少量征收;对边远... 秦皇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在中央设置“典客”、“典属邦”职官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道”建置;对北方强大的匈奴遣军讨伐;对南方百越进行平定;制定少数民族法规“属邦律”;对靠内少数民族少量征收;对边远少数民族只贡献方物;修筑通往边疆民族地区道路;移民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等等。秦皇朝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客 设道 属邦律 征收 移民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寺庙与所属社区关系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硕 张建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25,9,共6页
藏传佛教寺庙是建立在社区之上的宗教实体,社区则是寺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寺庙与社区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认识寺庙的内涵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因,同时,也是了解寺庙的社会功能... 藏传佛教寺庙是建立在社区之上的宗教实体,社区则是寺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寺庙与社区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认识寺庙的内涵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因,同时,也是了解寺庙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的有效途径。1989年9月,我们对壤塘县的夏炎寺与夏炎村的关系进行的调查,使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人 寺庙 藏传佛教 社区关系 家庭规模 个案分析 壤塘 藏文 宗教 存在和发展
原文传递
有关鸦片种植与近代云南部分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关系浅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和平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3,共6页
近代以来,在云贵川地区鸦片的种植曾经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详实的历史资料,以近代云南部分地区农村经济为对象,研究鸦片种植与农民家庭经济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探讨部分农户要求禁止鸦片的部分经济原因。 文章首先... 近代以来,在云贵川地区鸦片的种植曾经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详实的历史资料,以近代云南部分地区农村经济为对象,研究鸦片种植与农民家庭经济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探讨部分农户要求禁止鸦片的部分经济原因。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代云南农村社会的基本构成,指出研究的对象是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家庭;再根据农户种植鸦片的状况、家庭经济的基本支出和劳动用工情况,论证了当年每户农户平均种植罂粟面积约有三四亩土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村鸦片种植的小家庭化特点。文章列举出云南内地和边疆农户的家庭负担支出之后,强调了在旧社会,鸦片既是农户家庭的主要民收入,也是最重的经济负担;通过介绍农户种植鸦片的劳动用工,对比投入与产出两者间的关系,文章论述在各地普遍种烟的情况下,鸦片的投入超出其产出,缺乏经济效益;借助对“放烟债” 问题的认识,概括了鸦片对云南农村社会的种种危害,揭示出三十年代中叶云南农民普遍要求禁止鸦片的经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村 家庭经济 近代 鸦片种植 农户
下载PDF
1912年民国政府筹治西藏措施述评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和平 《中国藏学》 CSSCI 1993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1912年民国肇建,便积极地接替清朝对西藏的统治,由于诸种因素的限制,其筹藏措施有得有失。分析其由来演变,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力谋分裂西藏、肢解中国的阴谋和深化民国西藏史的研究。
关键词 民国政府 西藏问题 中华民国 经验教训 达赖喇嘛 清政府 措施 入藏 述评 驻藏大臣
下载PDF
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硕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4-69,21,共7页
关键词 西羌 族源 藏族人 古羌人 黄河上游地区 卡若文化 西藏高原 唐书 立性 赐支河首
下载PDF
试论铜鼓船纹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世 《四川文物》 1988年第6期23-25,共3页
国内有羽人划船纹的铜鼓可分为石寨山式和冷水冲式。石寨山式铜鼓的羽人划船纹图案写实,是本文论证的基础。冷水冲式铜鼓的羽人划船纹已高度图案化,以致变成一种几何形态,故本文论证从略。 关于铜鼓船纹,大体说来以前有三种看法。第一... 国内有羽人划船纹的铜鼓可分为石寨山式和冷水冲式。石寨山式铜鼓的羽人划船纹图案写实,是本文论证的基础。冷水冲式铜鼓的羽人划船纹已高度图案化,以致变成一种几何形态,故本文论证从略。 关于铜鼓船纹,大体说来以前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是一种祭祀仪式,第二种认为是越人“安渡重洋到达新居的一段历史回忆”,第三种认为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竞渡习俗的写照。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 祭祀仪式 图案化 几何形态 习俗 龙舟竞渡 普遍存在 越族 鸟图腾崇拜 实地调查
下载PDF
有关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及其认识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和平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3期51-61,共11页
贵州曾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鸦片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分恶劣,罄竹难 书。30年代中后期,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再次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分析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认为禁烟运动... 贵州曾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鸦片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分恶劣,罄竹难 书。30年代中后期,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再次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分析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认为禁烟运动的开发既寓有断绝黔省军阀的 财源、消除割据势力的一面;也包合改造黔省、建设抗战后方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禁种、禁 运和禁贩三个方面着手,介绍其措施的演变、作用,以及成败得失。最后,影响贵州禁政的某些因 素。政治的原因是:1.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禁令推行较为顺利;2.民族地区种植现象不 甚突出,缺乏有“组织”的反抗,解决偷种问题比较容易;3.推行禁种的步伐较为稳妥,对社会经济 的触动力度不大。经济的原因是:1.避免与烟商争利,谋求其积极支持,消化存土,积累资金,投资 新兴产业;2.积极实施作物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转移支付收入,弥补禁烟后遗留的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中后期 贵州 禁止鸦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