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主要黏附因子相关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定州 于学辉 +2 位作者 汤承 李键 冉丹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为了解中国牦牛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中主要黏附因子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来自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健康牦牛的70株STEC的eae、saa、iha3种与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部分含有... 为了解中国牦牛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中主要黏附因子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来自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健康牦牛的70株STEC的eae、saa、iha3种与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部分含有相关黏附因子的阳性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牦牛STEC中saa、iha的阳性率分别为71.42%(50/70)和78.57%(55/70),无eae基因序列(0/70),saa、iha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3%~99%。健康牦牛分离的STEC无LEE毒力岛编码eae,其他的一些与黏附相关的主要毒力基因saa、iha的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 黏附基因
下载PDF
牦牛源鲍氏志贺菌的鉴定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冉丹丹 于学辉 +2 位作者 汤承 李键 宋定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本试验旨在对从待屠宰健康牦牛中分离的志贺菌进行鉴定及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BALB/c小鼠的LD50测定等方面对分离株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电镜观察和药敏... 本试验旨在对从待屠宰健康牦牛中分离的志贺菌进行鉴定及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BALB/c小鼠的LD50测定等方面对分离株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电镜观察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符合志贺菌的特点,血清型鉴定为鲍氏6型志贺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演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人源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亲缘关系近,而与其他动物志贺菌亲缘关系较远,分离株对BALB/c小鼠具有致病性,其LD50值为2.5×107.5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无耐药性。本次试验首次从健康牦牛中分离的鲍氏6型志贺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与人源菌株亲缘关系较近,提示牦牛中分离的鲍氏志贺菌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鲍氏6型志贺菌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志贺氏菌毒力相关因子研究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冉丹丹 于学辉 +1 位作者 宋定州 李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志贺氏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存在于毒性大质粒上,染色体上则主要存在一些毒力调控因子以辅助质粒毒力因子的表达.近年来志贺氏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毒力基因功能的解读与阐释.就志贺氏菌毒性大质粒和染色体上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 志贺氏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存在于毒性大质粒上,染色体上则主要存在一些毒力调控因子以辅助质粒毒力因子的表达.近年来志贺氏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毒力基因功能的解读与阐释.就志贺氏菌毒性大质粒和染色体上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毒力相关因子 毒性质粒
下载PDF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化学融合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李键 田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87-392,共6页
采用化学诱导的方法,选择不同分子量的PEG作为诱导剂,成功实现了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的融合,确定了PEG分子量为6000,浓度为50%,作用时间为90s的最佳融合条件.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小鼠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 牦牛
下载PDF
三个类群藏系绵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容娥 沈阅 +3 位作者 徐亚欧 王永 匡学谦 钟金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研究藏系绵羊红原、贾洛、欧拉3个类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其系统进化,测定该3个类群藏系绵羊的41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41个藏系绵羊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长度均为1 140bp,有27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 为研究藏系绵羊红原、贾洛、欧拉3个类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其系统进化,测定该3个类群藏系绵羊的41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41个藏系绵羊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长度均为1 140bp,有27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6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共定义1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72±0.0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31%。藏系绵羊贾洛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最远,为0.003 9,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较近,为0.002 64。说明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亲缘关系较近,藏系绵羊有一个共同祖先,同时存在第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系绵羊 细胞色素B基因 起源
下载PDF
山羊养殖场沼液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6
作者 艾鷖 王洪志 +1 位作者 王永 文勇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756-759,692,共4页
目的:为了调查山羊沼液经1 d发酵后,其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发酵后的沼液能否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了发酵前后沼液的pH、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全钾(TK).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发酵后沼液中的氨氮(NH3-N... 目的:为了调查山羊沼液经1 d发酵后,其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发酵后的沼液能否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了发酵前后沼液的pH、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全钾(TK).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发酵后沼液中的氨氮(NH3-N)、总磷(TP)和全钾(TK)低于发酵前(P<0.05),而发酵前后pH和总氮(TN)差异不显著(P>0.05).沼液1d发酵后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全钾(TK)的生物去处理率分别为12.06%、44.87%、32.49%和45.95%.结论:经1d发酵,山羊养殖厂沼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生物去除率低于国家标准,延长发酵时间可能提高生物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养殖场 沼液发酵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