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3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甸群落地表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4 位作者 王根绪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4,共10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藏嵩草沼泽化草甸0~40 cm 土层土壤...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藏嵩草沼泽化草甸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不同于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土壤养分、土壤容重、土壤湿度等)会引起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变化;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放线菌数量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生物量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等的合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不仅影响了群落生物量,同时也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土壤酶活性的高低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养分含量,从而间接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4
2
作者 胡雷 王长庭 +3 位作者 王根绪 马力 刘伟 向泽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共12页
对三江源区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而降低,而是在中度退化阶段达到最高;2)不同退化演替过程。中度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结构更加... 对三江源区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而降低,而是在中度退化阶段达到最高;2)不同退化演替过程。中度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结构更加复杂;3)不同土层中,0~10cm.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其群落结构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4)5种土壤酶的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演替的进行而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中度退化演替阶段,最小值则在未退化阶段(原生植被)出现;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4个演替阶段中均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酶活性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不同,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敏感性较低;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的演替阶段和退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演替阶段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PLFA)
下载PDF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3
作者 姜琛璐 汤承 +2 位作者 骞宇 索化夷 李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7-332,共6页
黄芪是一味可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材,其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多糖是一种有多重功效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调节血糖、保护肝肾、调节免疫力和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尤以免疫调节功能最为突出。本文综合该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 黄芪是一味可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材,其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多糖是一种有多重功效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调节血糖、保护肝肾、调节免疫力和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尤以免疫调节功能最为突出。本文综合该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有关细胞因子和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免疫调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分析 被引量:86
4
作者 周青平 颜红波 +5 位作者 梁国玲 贾志峰 刘文辉 田莉华 陈有军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30,共11页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下载PDF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被引量:78
5
作者 钟金城 赵素君 +1 位作者 陈智华 马志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6
作者 陈艳 江明锋 +2 位作者 叶煜辉 刘勇涛 李生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64-66,共3页
溶菌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碱性蛋白,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一种"模型"体系,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酶动力学及其与分子进化、分子免疫间的关系。介绍了溶菌酶的来源、结构、性质、作用机制... 溶菌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碱性蛋白,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一种"模型"体系,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酶动力学及其与分子进化、分子免疫间的关系。介绍了溶菌酶的来源、结构、性质、作用机制。并对近年来其在食品工业、医学和酶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溶菌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抗菌机理
下载PDF
施肥梯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7
作者 王长庭 王根绪 +1 位作者 刘伟 王启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03-3113,共11页
在三江源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梯度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揭示矮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施肥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功... 在三江源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梯度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揭示矮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施肥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功能群的盖度响应各异,其中禾本科植物的响应较大,而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盖度明显降低,莎草科盖度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施氮40 g/m2时,各功能群植物的盖度逐渐降低。生物量随施肥梯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不施肥时生物量最低,施肥20 g/m2或32 g/m2时生物量最高。2)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在施肥量为20 g/m2或32 g/m2时较高,施肥量增加到40 g/m2时土壤资源逐渐降低。3)不同施肥梯度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明显较高,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分布在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肥20 g/m2或32 g/m2时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4)30 g/m2施肥量可作为高寒草甸最佳施氮水平。施肥梯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高施肥量(≥40 g/m2)视为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施肥梯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源涵养功能μ 被引量:66
8
作者 熊远清 吴鹏飞 +2 位作者 张洪芝 崔丽巍 何先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80-5788,共9页
若尔盖湿地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的水源区,对区域水循环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在全球变化及放牧的影响下,若尔盖湿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查明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200... 若尔盖湿地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的水源区,对区域水循环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在全球变化及放牧的影响下,若尔盖湿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查明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2009年8月对该区域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和沙化草甸3个阶段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若尔盖湿地由沼泽草甸向草原草甸和沙化草甸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1),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显著下降(P<0.01),且容重和孔隙度在土壤剖面自然分布规律也发生变化;沼泽草甸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草原草甸和沙化草甸(P<0.01);0—100 cm深度范围内的沼泽草甸土壤的最大持水量(8486.27 t/hm2)显著高于草原草甸(4944.98 t/hm2)和沙化草甸(4637.96 t/hm2)(P<0.01)。土壤持水量与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受植被盖度和泥炭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泥炭层厚度的下降和土壤质地沙化是导致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沼泽草甸 草原草甸 沙化草甸 水源涵养功能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62
9
作者 余淼 严锦绣 +5 位作者 彭忠利 柏雪 郭春华 于婷婷 艾丹 曹龙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90头月龄相近、体型结构相似、体重(373.4~425.3)kg的健康西杂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90头牛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90头月龄相近、体型结构相似、体重(373.4~425.3)kg的健康西杂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90头牛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用25%和40%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各组每头牛每天饲喂相同重量的精料(4kg)和玉米秸秆颗粒(2.7kg),酒糟自由采食,拴系饲喂,自由饮水;预试期10d,正试期48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且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提示,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肉牛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肉牛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 被引量:60
10
作者 刘群 杨晓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981-985,共5页
中药四气五味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特色.本文从四气五味的传统观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进行综合论述,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促进传统药学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中药 四气五味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11
作者 吴小燕 郭春华 +4 位作者 王之盛 彭忠利 柏雪 李勇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96-2302,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以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10头产奶量及体况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以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10头产奶量及体况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1和2 kg微生物发酵饲料等质量替代原基础精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24 d,每天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取样测定各组乳成分和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替代1 kg精料)和试验Ⅱ组(替代2 kg精料)全期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42%(P<0.05)和4.40%(P<0.05)。2)试验Ⅱ组各乳成分含量及乳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分别比试验Ⅰ组高出3.11%(P<0.05)、6.71%(P<0.05)和2.92%(P<0.05)。3)试验Ⅱ组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适当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改善乳品质。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2 kg原基础精料的效果优于替代1 kg原基础精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泌乳奶牛 产奶量 乳品质 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青海省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艳丽 字洪标 +5 位作者 程瑞希 唐立涛 所尔阿芝 罗雪萍 李洁 王长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96-4105,共10页
森林土壤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林型、林龄以及环境因子(海拔)的差异,至今对于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估算依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估算了青海森林土壤... 森林土壤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林型、林龄以及环境因子(海拔)的差异,至今对于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估算依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估算了青海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海拔3100-3400 m达到最大34.33 kg/m^2;氮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范围为1.39-2.93 kg/m^2。2)在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范围分别为3.84-4.63 kg/m^2、0.22-0.27 kg/m^2。3)青海省森林土壤碳储量为1098.70 Tg,氮储量为61.78 Tg。4)海拔与氮含量和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1)。土层深度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有机碳密度、氮密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1)。说明海拔和土层是影响青海省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 有机碳密度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杨瑞 张伟 +1 位作者 陈炼红 程甜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2,共3页
研究了初始食盐浓度、发酵温度、花椒和碘对自然发酵泡菜液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发酵,不利于乳酸菌形成生长优势;在较低温度下发酵,6 %的盐浓度比8%的盐浓度能更好地促进乳酸菌的生长;花椒和碘可使参与发酵的主要... 研究了初始食盐浓度、发酵温度、花椒和碘对自然发酵泡菜液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发酵,不利于乳酸菌形成生长优势;在较低温度下发酵,6 %的盐浓度比8%的盐浓度能更好地促进乳酸菌的生长;花椒和碘可使参与发酵的主要菌群乳酸菌和酵母菌加快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过程 发酵条件 菌系 泡菜 乳酸菌 食盐浓度 发酵温度 自然发酵 生长优势 高温度 低温度 浓度比 酵母菌 花椒 菌群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2
14
作者 吴鹏飞 杨大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745-3757,共13页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心环节,也是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了查明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沼泽草甸、草原草甸和沙化草...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心环节,也是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了查明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沼泽草甸、草原草甸和沙化草甸3个不同退化阶段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分离到中小型土壤动物9450个,隶属于4门5纲12目70科104类(科、属等小类群);优势大类群中,线虫(Nematode)个体数占85.79%;蜱螨目(Arachnida)、弹尾目(Collembola)、寡毛纲(Oligochaeta)和昆虫纲(Insect)依次占8.73%、3.24%、1.32%和0.88%。群落密度、类群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在7、10两月份均随高寒草甸的退化而显著降低(P<0.01或P<0.05),10月份的差异更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各主要类群个体数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呈波动性变化,但沙化可使蜱螨目与弹尾目的数量比值(A/C)相对提高。随退化程度的加重,3个退化阶段的Sorenson群落相似性逐渐降低,而Morisita-Horn相似性的变化则不同,说明高寒草甸的退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大,对群落优势类群数量的影响较小。10月份的群落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均高于7月份,表明群落结构组成受季节的影响;但是各退化阶段的Sorenson和Morisita-Horn季节相似性比较说明,季节变化对沙化草甸土壤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大于草原草甸,对草原草甸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数量的影响大于沙化草甸。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表聚性程度也随退化加重而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的退化能够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复杂性,将会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寒草甸 退化 中型土壤动物 小型土壤动物
下载PDF
播种量对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5
作者 肖雪君 周青平 +4 位作者 陈有军 杜忠 柏晓玲 田莉华 彭先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大多数的取样期,林纳燕麦的株高随着播种量增加表现为减小的趋势;随着播种量增加,茎粗呈下降趋势,尤其在生育期后期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播种量对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生育期进程,茎叶比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在高播种量(E、F)下,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增大趋势,产草效果最佳;在开花期,低播种量(A、B、C)的气孔较活跃,而高播种量(E、F)胞间CO2浓度较低。在该研究区域,在行距30cm,播种量300或345kg·hm^(-2)下,林纳燕麦的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最理想,产草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的高产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牧区 燕麦 播种量 生产性能 光合特性 草产量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严亨秀 任昉 顾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血液流变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枷锁法造模后,观察大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IL-2、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糖水消耗量降低,胸腺、脾...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血液流变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枷锁法造模后,观察大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IL-2、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糖水消耗量降低,胸腺、脾脏、及IL-2含量下降,血流变呈血瘀样表现,NA、DA及5-HT含量下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对抗上述改变。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大鼠实验性肝郁证有明显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枷锁法 肝郁 神经递质
下载PDF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于学辉 程安春 +3 位作者 汪铭书 王英 王远微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I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8
作者 于学辉 王远微 +1 位作者 汤承 岳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507-514,共8页
回顾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型、致病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情况,并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毒力因子和诊断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及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毒力因子
下载PDF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前景、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7
19
作者 张鹏 王永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即加强肉羊良种高产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推进肉羊生态健康养殖;加快现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及诚信体系建... 本文阐述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即加强肉羊良种高产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推进肉羊生态健康养殖;加快现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及诚信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产业 发展前景 发展对策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松茸多糖酶法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陈炼红 杨丽珠 +1 位作者 索化夷 李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28,共6页
为确定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提取松茸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多糖提... 为确定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提取松茸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分别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松茸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g/mL)、pH 5、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71 min,松茸多糖的提取率预测值为7.06%,验证值为6.95%,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56%;松茸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565 mg/mL和0.454 mg/mL。因此,复合酶法提取松茸多糖高效、简单,可用作松茸多糖的提取工艺;松茸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响应面法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