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藜麦红豆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雪春 廖靖怡 +4 位作者 谢颖欣 沈校 李昊民 周于桂 王振兴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8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以藜麦为原料,测定其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藜麦加工为藜麦红豆复合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藜麦提取物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的Trolox当量为(105.74±16.21)mg/g,自由基ABTS·... 以藜麦为原料,测定其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藜麦加工为藜麦红豆复合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藜麦提取物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的Trolox当量为(105.74±16.21)mg/g,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的Trolox当量为(337.5±15.51)mg/g,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的Trolox当量为(112.44±3.5)mg/g,铁还原能力的Fe SO4当量为(215.42±11.08)mg/g,说明藜麦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被开发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藜麦红豆复合饮料最优方案为红豆与藜麦质量比3∶5、白砂糖质量添加量4%,植脂末质量添加量1.2%。该研发产品口感良好,具有藜麦和红豆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提取物 抗氧化 复合饮料
下载PDF
滇橄榄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措施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佳聪 龚发萍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76-80,共5页
滇橄榄是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重建的良好先锋树种之一,其果实药食同源,具有良好的食用、保健及药用价值。在阐述野生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率低,产业基地建设起步晚、管理粗放,林农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等滇橄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 滇橄榄是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重建的良好先锋树种之一,其果实药食同源,具有良好的食用、保健及药用价值。在阐述野生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率低,产业基地建设起步晚、管理粗放,林农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等滇橄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藉此提出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建设等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橄榄 产业发展 基地建设 产业结构 种质资源 栽培效益 产业链建设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海巴戟果实中乙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丹焱 张正雪 +2 位作者 刘娟 蓝增全 吴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乙烯相关基因在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果实采后后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刚采摘的成熟海巴戟果实(0 d)和室温(25℃)后熟2 d的海巴戟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 【目的】为了明确乙烯相关基因在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果实采后后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刚采摘的成熟海巴戟果实(0 d)和室温(25℃)后熟2 d的海巴戟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海巴戟果实的转录组数据、乙烯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水平。【结果】海巴戟果实转录组经组装获得35 721个转录本,26 202个注释基因,筛选后获得3 754个差异基因(P≤0.05,LogFC≥2)。从差异基因中随机选取10个上调基因和10个下调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现4个乙烯合成相关基因-metK、ACS10、ACS12、ACO5和7个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CTR1、MAPK6、EIN2、EIN3、EBF1、ERF1,这11个基因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选取其中表达量较高的metK、ACO5、EIN3和EBF1共4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进一步明确了这4个基因在海巴戟果实后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现的11个相关基因与海巴戟果实后熟和乙烯积累密切相关,可以从metK、ACO5、EIN3和EBF1入手,以继续进行海巴戟果实后熟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海巴戟 果实后熟 乙烯调控
下载PDF
云南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的框架及模式探索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国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6-12,共7页
立足于云南生态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云南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主导、城市水源地政府和市场并重、矿产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水能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省内江河流域政府引导、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 立足于云南生态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云南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主导、城市水源地政府和市场并重、矿产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水能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省内江河流域政府引导、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的发展模式。认为云南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受益主体高度重合,发展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鉴于此,在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建立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能有效解决云南环境保护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精准扶贫 绿色发展 运行框架 模式
下载PDF
紫娟茶自然杂交后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瑞 张玥 +2 位作者 杨自云 蓝增全 吴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为了明确紫娟茶自然杂交后的种子所萌发的实生苗与紫娟母株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28个ISSR引物对15份紫娟茶实生苗和紫娟原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它们的花青素含量.[结果]16份紫娟茶共扩增出92条... 【目的】为了明确紫娟茶自然杂交后的种子所萌发的实生苗与紫娟母株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28个ISSR引物对15份紫娟茶实生苗和紫娟原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它们的花青素含量.[结果]16份紫娟茶共扩增出92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条,占78.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遗传相似范围在0.53~0.79之间,平均为0.66;聚类分析发现,在0.66水平上16份紫娟茶样可分为3组,SS14的遗传相似水平与紫娟原种最高,其花青素含量与紫娟原种最接近.【结论】紫娟茶的实生苗在经ISSR鉴定、花青素含量测量,且遗传相似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可以用于构建种质群;后续在利用紫娟实生苗时,可使用区分度较高的ISSR引物855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实生苗 遗传多样性 Shannon信息指数 花青素含量
下载PDF
多鳞藤属(Myrialepis)——中国新分布属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慷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多鳞藤属(Myrialepis)是棕榈科的一个广布属,广泛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地到山地雨林中,也常见于林缘和次生林地。近期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有其新分布,本文对该属的形态及生境特... 多鳞藤属(Myrialepis)是棕榈科的一个广布属,广泛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地到山地雨林中,也常见于林缘和次生林地。近期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有其新分布,本文对该属的形态及生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中国棕榈藤属的分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藤属 多鳞藤 新分布属 中国
下载PDF
牛樟芝菌种培养基质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忠成 郑元 +3 位作者 张颖 杨宇明 王娟 陈翔 《食药用菌》 2019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采用固体恒温暗培养的方式,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基质,探究牛樟芝菌丝体对不同碳氮源的效应。结果为:蛋白胨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和碳源,最优的种源是2号,3、5和6号次之。不同碳氮源分别在10~15天、15~20天平均生长速度最快。对... 采用固体恒温暗培养的方式,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基质,探究牛樟芝菌丝体对不同碳氮源的效应。结果为:蛋白胨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和碳源,最优的种源是2号,3、5和6号次之。不同碳氮源分别在10~15天、15~20天平均生长速度最快。对比发现,牛樟芝菌丝体在葡萄糖、胡萝卜基质上生长最快的是10~15天。在胡萝卜、果糖基质上的菌落颜色最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氮源 碳源 种源 筛选
下载PDF
棕榈藤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慷林 刘杏娥 +4 位作者 杨淑敏 吕文华 田根林 刘广路 江泽慧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4期1-8,26,共9页
棕榈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增加农户收入、消除贫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回顾了棕榈藤开发利用的技术与手段,包括藤材利用、藤笋利用和藤果利用等,展现了棕榈藤广阔的... 棕榈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增加农户收入、消除贫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回顾了棕榈藤开发利用的技术与手段,包括藤材利用、藤笋利用和藤果利用等,展现了棕榈藤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藤 综合利用技术 应用前景 藤材 藤笋 藤果
下载PDF
海巴戟ACO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验证
9
作者 张正雪 王青芬 +2 位作者 胡丹焱 蓝增全 吴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2-348,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 ACO基因(GenBank登录号:ARB05681.1)功能,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2 066 bp启动子。该区域除了含有大量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含有乙烯等植物激素响应元件、... 为了进一步明确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 ACO基因(GenBank登录号:ARB05681.1)功能,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2 066 bp启动子。该区域除了含有大量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含有乙烯等植物激素响应元件、胁迫和防御相关元件、光相关元件等,转录起始位点预测在-96 bp处。为了验证启动子序列中的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分别用乙烯利、茉莉酸甲酯、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分别处理海巴戟叶片,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5种激素均能上调ACO基因表达,与启动子中存在相应的元件一致,暗示着这些元件的存在能够调控海巴戟ACO基因的表达;此外,ACO受乙烯诱导表达最强,表明启动子中确实存在乙烯应答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乙烯 启动子元件 染色体步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