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3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之效力——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135
1
作者 孙鹏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强制性规定是指其适用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不能通过约定予以排除或变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中的“强制性规定”应界定为公法上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说是沟通公法强制与私法自治的“管道”,在性质上为授权法官... 强制性规定是指其适用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不能通过约定予以排除或变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中的“强制性规定”应界定为公法上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说是沟通公法强制与私法自治的“管道”,在性质上为授权法官进行价值补充的概括条款。法院应遵从均衡性原则、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将违反强制性规定与违反公序良俗作“一元化”的把握,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判定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强制性规定 公序良俗 效力判断
原文传递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构造研究 被引量:127
2
作者 张力 郑志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92,111-112,共14页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是对农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初次分离的续造,目的就是要破除初次分离下"农地农民用"和"均田承包"的制度局限,为非农身份主体携带资本进入农业生产提供渠道,满足当前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是对农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初次分离的续造,目的就是要破除初次分离下"农地农民用"和"均田承包"的制度局限,为非农身份主体携带资本进入农业生产提供渠道,满足当前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民生存与发展多层次需求,变"农地农民用"为"农地全民用"、"均田承包"为"规模经营",进一步解放"人"和"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后,在宏观层面,需妥当处理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功能定位,避免"经营权一权独大、符号化所有权、虚化承包权",遏制工商资本兼并农地和改变农地用途的冲动;在微观层面,要合理厘定再分离后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权能与性质,平衡两权分离后归属不同主体时的利益冲突,同时对传统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进行重造。为此,法律和政策必须要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承包权 经营权 功能定位 制度重构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保护 被引量:120
3
作者 郑志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0,共10页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一个"万物互联、人人在线、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依赖数据的喂养和算法的支持,由此引发严重的隐私危...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一个"万物互联、人人在线、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依赖数据的喂养和算法的支持,由此引发严重的隐私危机。一方面,人工智能极大地增强了隐私入侵的能力,带来了更多的隐私获取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侵害隐私的行为极具迷惑性,造成的损害后果更加严重。对此,传统隐私保护法律框架显得捉襟见肘,既无法有效保护人们的隐私,也难以充分发挥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而欧盟最新的《一般数据保护法》则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我国应当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重视隐私保护的技术路径,探索隐私保护的市场机制,确立隐私保护的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 算法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2
4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 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只有农业投资...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 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只有农业投资的增加才能够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说明,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向农业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贷款 财政支农 农业投资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属定位与法律制度供给 被引量:101
5
作者 程秀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41,共13页
现行法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忽视其经济属性,制约了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为弥补农地法律制度改革中宅基地使用权这块短板,中共中央适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我国现行法上并无有关宅基地资格权... 现行法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忽视其经济属性,制约了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为弥补农地法律制度改革中宅基地使用权这块短板,中共中央适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我国现行法上并无有关宅基地资格权的表述,为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丰富内涵及目标导向,关键是要明确宅基地资格权的法律属性。在我国现行法体系下,以中共中央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丰富内涵及目标为指导,结合实践理性反馈的证成路径,可以得出宅基地资格权不宜塑造为用益物权,其属性应为集体成员权的结论。基于我国既有法律制度的体系性要求,在不违背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的物权法原则之下,应从完善资格权取得机制、创新资格权退出机制、明确资格权登记制度、构建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等四个方面对宅基地资格权进行法律的制度建构,以促成宅基地使用权的完全抽离,真正实现身份性的资格权与物权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使用权 资格权 用益物权 成员权
下载PDF
比例原则下的无效合同判定之展开 被引量:93
6
作者 黄忠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9,共14页
无效合同的判定实际上是一个公私利益的权衡过程,在此当中,如何保证无效的判断是适度的则成为这一判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比例原则的运用,则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在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合同无效之判定是一个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 无效合同的判定实际上是一个公私利益的权衡过程,在此当中,如何保证无效的判断是适度的则成为这一判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比例原则的运用,则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在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合同无效之判定是一个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综合考量过程。其中,合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联性、合同无效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的判断主要是事实判断的过程,而合同本身的恶劣性、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合同无效的均衡性则更多地涉及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无效 比例原则 利益衡量 自由裁量权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路径下农村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表达 被引量:80
7
作者 张力 王年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7,共10页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化"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传达来自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性规制,反过来,也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变迁传递来自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的有益经验。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为"农村居住户",它是集体成员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组成,并对农村宅基地形成稳定的居住利益依赖的集合体。为实现制度功能,宅基地资格权在法律上的权能应包含宅基地分配权、管理权、收益权与救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资格权 宅基地使用权 制度展开
原文传递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被引量:67
8
作者 赵万一 《法学论坛》 2003年第6期12-21,共10页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的最高...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则是效益,立法上采取的是效益优先原则。正确认识民法和商法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商法 价值取向 公平 效益 民商合一 立法研究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61
9
作者 张玉敏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民间文学艺术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亟须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其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是该领域当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民间文学艺术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亟须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其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是该领域当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版权保护和特殊权利保护两种主要法律保护模式的客观比较可见,其间并不存在根本差异,仅有具体保护路径之别。民间文学艺术在保护客体、保护目的、保护方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版权客体具有较大差异,特殊权利保护模式能够更为充分地体现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需求,为较优选择。此外,在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制度中应当融入公法性质的保护手段,并整合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他保护方式,以求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民间文学艺术 版权保护 特殊权利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
原文传递
“生命的价值”——日本死亡损害赔偿的判例与学说 被引量:47
10
作者 孙鹏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4期58-68,共11页
日本判例坚持由遗族继承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该赔偿请求权以未来之可得利益为主要内容,判例并发展出了计算可得利益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鉴于以可得利益为中心的死亡损害赔偿将导致“生命价值”的巨大差异,学说上强力主张死... 日本判例坚持由遗族继承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该赔偿请求权以未来之可得利益为主要内容,判例并发展出了计算可得利益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鉴于以可得利益为中心的死亡损害赔偿将导致“生命价值”的巨大差异,学说上强力主张死亡赔偿的定额化与定型化,并对裁判实务发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死亡损害赔偿 生命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构成条件
下载PDF
个人信息的新型侵权形态及其救济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建文 时诚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2,共14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侵权法赖以建立的社会场景,导致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和网络信息的侵权责任条款难以完成个人信息侵权救济的使命。为此,在个人信息侵权的责任构成上,有必要缓和差额说的损害判定方法,采用动态系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侵权法赖以建立的社会场景,导致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和网络信息的侵权责任条款难以完成个人信息侵权救济的使命。为此,在个人信息侵权的责任构成上,有必要缓和差额说的损害判定方法,采用动态系统论容纳具有多元化和层次性的损害评价要素;借鉴比较法的发展趋势,建立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原则体系;承认三阶层式的因果关系判断方法,采纳复数形态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在个人信息侵权的责任效果上,应当认可更正、删除、停止处理等多样性的预防性责任方式,完善二元化的补偿性责任方式,建立面向未来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个人信息侵权救济制度,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动态系统论 过错推定责任 复数因果关系 责任承担方式
原文传递
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 被引量:53
12
作者 赵万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4,共11页
商事审判独立化既是商法独立性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实现商法独立性的重要保障,没有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法独立。实现商事审判独立化的关键首先在于确立独立的商事审判理念,这些理念主要包括重效率的审判理... 商事审判独立化既是商法独立性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实现商法独立性的重要保障,没有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法独立。实现商事审判独立化的关键首先在于确立独立的商事审判理念,这些理念主要包括重效率的审判理念、侧重动态保护和强调利益均衡的审判理念、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审判理念及促进商事交易效率与安全并重的理念等。在商事审判程序的具体设计上,应当在充分把握商事审判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法官队伍并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做出必要限制,注重法院司法能动性的发挥,确立商事惯例和商事判例作为法律渊源的地位和作用,注意发挥诉讼替代程序在商事纠纷争议解决中的作用,强化诚信原则在商事裁判中的独特作用,充分尊重国际惯例在商事审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审判 独立化 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入城”集体土地的归属 被引量:53
13
作者 黄忠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2,共16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是"城中村"抑或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还是农民就地的自主城镇化,均会引发"入城"后集体土地如何归属的宪法难题。从城乡土地所有权二元格局、各农村集体地权实现能力的差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是"城中村"抑或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还是农民就地的自主城镇化,均会引发"入城"后集体土地如何归属的宪法难题。从城乡土地所有权二元格局、各农村集体地权实现能力的差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考虑,长远来看,宪法第lO条第1款关于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的规定仍应维持。但基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权益严重不利的事实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则需要以人的市民化,尤其是农民的真正市民化为基础,来对宪法第10条第1款作出新的理解,即当某一个城市的公民(尤其是原来的农民)均得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权利时,该"入城"的集体土地才能属于国家所有。这一解释不仅可以避免修法,维护宪法权威,而且也有助于农民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合乎宪法上国家所有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市民化 宪法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框架创新研究——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 被引量:53
14
作者 郑志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91,共10页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原有农地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提出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抉择。一方面,通过坚持农地集体所有,稳定承包权,维系了农地固有的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公法功能;另一方面放活经营权,容许经营权抵押,有利...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原有农地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提出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抉择。一方面,通过坚持农地集体所有,稳定承包权,维系了农地固有的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公法功能;另一方面放活经营权,容许经营权抵押,有利于释放农地规模红利,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土地基础和资金支持,满足了市场对于农地经济效用的私法功能追求。然而,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了原有的权利架构,分离后两权各自负载功能的差异,导致两权在归属不同主体时容易出现"两权角力,一权虚化"的窘境;而放活经营权,容许经营权抵押,则面临现行法律法规的阻碍和实践操作的难题。为实现两权有效分离,真正满足农民生存与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平衡农地负载的公私法功能之间的博弈,需要在理论上对分离后的承包权与经营权进行现代化再造,重建农地流转制度,在法律与政策上给予本轮农地改革全方位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一号文件 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 权利冲突 经营权抵押
下载PDF
搜索引擎商何以侵害商标权?--兼论“谷歌”案和“百度”案 被引量:42
15
作者 邓宏光 周园 《知识产权》 CSSCI 2008年第5期59-64,共6页
"谷歌"案和"百度"案同属搜索引擎商的商标侵权纠纷,判决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反映出我国实务界对此类新型案件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分歧。搜索引擎商不应因客户将他人商标作为竞价排名的关键词而构成商标直接侵权,但如果... "谷歌"案和"百度"案同属搜索引擎商的商标侵权纠纷,判决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反映出我国实务界对此类新型案件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分歧。搜索引擎商不应因客户将他人商标作为竞价排名的关键词而构成商标直接侵权,但如果它明知或者应当明知客户的网站侵害他人商标权却仍然提供竞价排名服务,将构成侵权。在处理搜索引擎商的商标侵权案件时,共同侵权理论存在明显的不足,我国有必要引入商标间接侵权理论或对知识产权共同侵权作出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引擎 竞价排名 商标侵权 注意义务 共同侵权
下载PDF
论平等就业权的界定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李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2,共7页
平等就业权在西方的实践路线主要是禁止就业歧视和推行平等就业政策,受各国不同文化和"意思场域"的影响,平等就业权很难在西方语境中探究其直接而完整的概念支撑体系。在我国,当平等就业权研究还未达成共识的时候,创设制度层... 平等就业权在西方的实践路线主要是禁止就业歧视和推行平等就业政策,受各国不同文化和"意思场域"的影响,平等就业权很难在西方语境中探究其直接而完整的概念支撑体系。在我国,当平等就业权研究还未达成共识的时候,创设制度层面的反就业歧视法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保护平等就业权一般被简单地解读为禁止就业歧视。由于平等就业权具有保障生存权的积极功能和价值承载,回归其本来的面目,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平等就业权的界定是重构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平等就业权准确界定的关键,是依法规制平等就业权与用工自主权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用工自主权 工作内在要求 先赋因素 自获因素
下载PDF
中国自治型公司法的理论证成及制度实现 被引量:51
17
作者 赵万一 赵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6-176,208,共21页
中国新一轮公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实现从管制型公司法向自治型公司法的战略转型,其立法要旨是充分尊重公司的意思自治和行为自由。确立此项目标的可能性在于制度逻辑考量下的内生性要求,必要性则在于国际竞争视域下的现实性需要... 中国新一轮公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实现从管制型公司法向自治型公司法的战略转型,其立法要旨是充分尊重公司的意思自治和行为自由。确立此项目标的可能性在于制度逻辑考量下的内生性要求,必要性则在于国际竞争视域下的现实性需要。其目的是充分尊重和保护公司自我意志的自由表达,意在指导市场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去追求其自身的正当利益。在此基础上围绕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治理结构、营业自由、管控体制、淘汰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自治型公司法应树立以效益为基点的均衡发展理念,在全覆盖式的法律框架结构下,借助技术性与伦理性并重的规范配置,形成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兼容的制度体系。可以借鉴公司法框架外的一些制度,提升法律解释与司法判例的作用,实现公司法与相关法律间的同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型公司法 公司法改革 意思自治 效益优先 均衡理念
原文传递
论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兼谈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被引量:49
18
作者 赵万一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3,共6页
传统的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对传统的民商立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在民商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基本思路是:在对传统私法做成功的现代转化的前... 传统的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对传统的民商立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在民商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基本思路是:在对传统私法做成功的现代转化的前提下,制定一部民商混合的法典,即在正确界定和承认民法和商法差别的基础上,以商法编的方式对民商法进行统一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合一 民商分离 民法典编纂 民法商法化 商法民法化
下载PDF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7
19
作者 胡新华 周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3-50,共8页
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技能水平等方面与社会需要及工作岗位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像一个企业... 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技能水平等方面与社会需要及工作岗位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像一个企业人那样思考和行动,从而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树立更加灵活的就业定位。英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林肯大学的林肯商学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技能开发、实践性学习、工作经验学习和职业指导五个方面建立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学位课程有机整合的框架,并大力加强教职工创业教育能力培训,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积极效果。我国高校可借鉴国外模式,并与国内具体情况相结合,渐进式将创业教育引入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养,系统性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就业能力 林肯大学 个性发展 职业指导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与消除——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旨要 被引量:47
20
作者 徐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家委托开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阻塞,根本原因是存在制度障碍,旧的不利于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阻碍了...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家委托开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阻塞,根本原因是存在制度障碍,旧的不利于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阻碍了法律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规定的有效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定虽然更加具体明确,但仍受桎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因此,清理、废除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规章势在必行,同时,上述两法修改时因迁就旧的管理体制而制定的某些规则也应再作修改,以期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机制,为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制度障碍 立法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