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艺术终结论与生活美学的深层反思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江渝
张瑞利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1,74,共5页
-
文摘
艺术终结论与生活美学有着内在的理论连续性,共同建基于一种面对"生活"的精神态度,这种态度以科耶夫化的黑格尔哲学作为理论渊源。对"生活"概念进行深层反思,厘清其哲学内涵,是使艺术终结论获得终结,使生活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
生活美学
丹托
黑格尔
科耶夫
-
Keywords
the End of Art
Aesthetic life
Danto
Hegel
Kojeve
-
分类号
B834.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高校辅导员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琼瑶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
文摘
在新形势下,传统重管理轻引导、重教育轻实践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将管理、教育、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本文拟对高校辅导员采用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条件、方法和实施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服务型
学生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四川南江方言的词缀“儿”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苗春华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
文摘
四川南江方言的词缀"儿",从语音上看有儿化和儿尾两种形式,儿化不自成一个音节,儿尾自成音节。后缀"儿"放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后儿化,放在单音节后一般为儿尾。本文试从儿化、儿尾的构成、作用、音值等方面说明词缀"儿"的特点。
-
关键词
南江方言
儿化
儿尾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无边的审美意识形态
- 4
-
-
作者
江渝
张瑞利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共2页
-
文摘
立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阶段性、多维性,指出它具有否定性(虚假意识)和肯定性(局部的真实表现)两重视角。马克思认为阶级社会的环境不可能产生出某种超阶级的理论;对于文学而言,只要是在一个阶级社会还未终结的环境中,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识形态表述,认定文学不是意识形态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表述——这使得审美意识形态具有了加洛蒂所说的"无边"性。
-
关键词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审美意识形态
无边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文选》文体分类的美学研究
- 5
-
-
作者
江渝
张瑞利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6,共6页
-
文摘
《文选》文体分类不仅是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也需要美学研究的补充,发掘其中蕴涵的审美精神:例如,"行旅"诗与"游览"诗的分别刻划出中国人既安土重迁又向往出离自由的审美情结;赠答诗的分类规定了后世表现、抒发友情的审美方式;"杂拟"类诗反映了中国人希古的审美心理等这些审美精神作为中国传统审美范式塑造着后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欣赏和审美思维方式。
-
关键词
《文选》
文体
分类
-
Keywords
Anthology
style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接受心理与讲授顺序——关于《现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 6
-
-
作者
冉红音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年第S5期57-58,共2页
-
文摘
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课程一样,《现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教学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促使学生阅读作品、鉴赏和分析作品;
-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接受心理
教学内容
外国文学
作家作品
重写文学史
学生阅读
思考
历史地位
古代文学
-
分类号
I206.6-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孟子与告子的辩争及其思想关联
- 7
-
-
作者
张瑞利
江渝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5-25,59,共2页
-
文摘
告子与孟子在思想基础上的根本分歧造成了他们那场关于人性善恶的无结果的论争。一方面,告子认为应尽可能避免外界恶劣环境的腐蚀,使人不至为恶;另一方面,告子面对这场王霸之争又希望能独善其身,使人性自然发展。这两方面并不矛盾。孟子与告子在内在善的发扬方面具有某种一致性,而在对外在恶的应对措施上出现了分歧。告子与时代风气一道,强调了恶劣环境的决定性力量;而孟子看重的是个体之善端如何扩张至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问题,这是孟子面对当时的"霸道"风气所做的反抗。
-
关键词
孟子
告子
人性
仁政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网络出版环境下编辑过程刷“旧颜”焕“新彩”
- 8
-
-
作者
赵麦妮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5-66,共2页
-
文摘
网络出版是伴随着因特网而兴起的。由于传统出版的局限性使得网络出版大行其道。据统计,我国市场上已经有30万种中文图书以电子书的形式存在。《2007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5900万人,比2006年增长37%,增势强劲;电子图书总量为66万种,较2006年增长24.5%;国内电子图书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万元,较2006年增长14%。”最近还出现了可以“听”的书,只要使用阅读器点触书中文字,就能听到清晰的诵读声,甚至还能用各国语言进行朗读,开启了“无障碍阅读时代”。从目前情况看,网上阅读的总体比例渐高,增长速度惊人。
-
关键词
网络出版
编辑过程
出版环境
新彩
电子图书
图书市场
传统出版
中文图书
-
分类号
G230.7
[文化科学]
G232
-
-
题名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 9
-
-
作者
龚秋萍
罗全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学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99-100,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状况的分析,指出学科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考察,提出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既要保持其学科独特性,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人文道德理念,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状
改革
-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I206.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七哀诗》考论
- 10
-
-
作者
田冬梅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古代文学教学组 重庆
-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6期4-5,共2页
-
文摘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方面论证其含义,进而分析<七哀诗>内容的变化.
-
关键词
七哀
七
斋七
《七哀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沈约的矛盾心态及其咏物诗
- 11
-
-
作者
张瑞利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科技经济市场》
2007年第11期97-,共1页
-
文摘
沈约曾家世坎坷、生活艰难,后又历仕三代,荣极一时。特殊的经历使得其生活和心态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其咏物诗的内容与风格因之也呈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
关键词
沈约
心态
矛盾
咏物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管窥技术媒介与编辑活动
- 12
-
-
作者
赵麦妮
-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新院
-
出处
《消费导刊》
2008年第24期188-188,共1页
-
文摘
一、技术媒介①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这是指广义含义上的媒介。"从词义分辩,媒介一般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指传播的工具、渠道(channel)。如电视节目中的播出和接收设备、报纸的物质形态等。其二,指传播机构(press或media),如电视台、报社等。
-
关键词
编辑活动
大众传播媒介
技术
麦克卢汉
传播业
传播学
电视节目
接收设备
出版业
物质形态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