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3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田阡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4,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视野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无论对于“非遗”保护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都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一方面,究竟何为文化创意产业?介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非遗”保护工作如何运行?各个学科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视野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无论对于“非遗”保护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都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一方面,究竟何为文化创意产业?介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非遗”保护工作如何运行?各个学科多位学者各持己见,运用自己的学科理念进行相关研究和解读,形成了学术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百家争鸣式的持续而热闹的争辩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发展 路径 保护工作 学科理念 产业理论 百家争鸣
原文传递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 被引量:36
2
作者 蓝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7,共12页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追补和程限的制度与实际运行有较大区别。京铜运输是清代规模宏大的运输工程,其运输道路网络相当复杂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滇铜 京运路线 分运 递运 长运
原文传递
我国发展体验旅游的背景、开发思路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江娟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通过对体验经济的产生特征、消费者心理、我国目前的营销技术水平、市场本身的环境和企业职工的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发展体验旅游经济的有利和不利人文背景因素的具体分析,结合体验经济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把... 通过对体验经济的产生特征、消费者心理、我国目前的营销技术水平、市场本身的环境和企业职工的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发展体验旅游经济的有利和不利人文背景因素的具体分析,结合体验经济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一个思路、三个前提”的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注重市场调查、突出产品主题性、强化市场法规和从业人员品德熏陶、培养消费者自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互动性的活动项目等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经济 体验旅游 旅游产品
下载PDF
基于社区参与的古镇旅游发展分析——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焱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7-79,共3页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运用田野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价古镇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指出社区参与在古镇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手段,加强社区在古镇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区参与 古镇旅游 发展 磁器口古镇
下载PDF
从旅游观念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宝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0,共6页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明代的游人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将其归为贵人之游、豪士之游、布衣之游与民众之游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人 士大夫 旅游观念 闲暇生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马强 杨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明清时期的500多年间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存在如下特征:①水灾和旱灾频繁,而水灾略多于旱灾。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6年/次和3.03年/次...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明清时期的500多年间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存在如下特征:①水灾和旱灾频繁,而水灾略多于旱灾。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6年/次和3.03年/次;②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农历五、六、七月。在发生月份可考的灾害中,农历五、六、七月发生的旱灾超过了总数之半,水灾也达到水灾总数的69.5%;③涪江流域是水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涪江流域的水灾次数占嘉陵江流域水灾总数的31%,旱灾占嘉陵江流域的38%;④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灾害和大灾害为主,特大灾害较少。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212次水灾中,一般性水灾147次,大水灾42次,特大水灾23次;所发生的179次旱灾中,一般性旱灾115次,大旱灾42次,特大旱灾22次;⑤森林覆盖率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成反比例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当前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水灾 旱灾 时空分布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被引量:25
7
作者 潘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3,173,共9页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战略后方 形成 演变
下载PDF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22
8
作者 田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7-182,共6页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重庆市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布广、类型丰富、数量多。随着重庆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造成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出现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重...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重庆市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布广、类型丰富、数量多。随着重庆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造成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出现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传承危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大经济投入、立法健全保护机制、及时普查抢救以及加强合作与研究这四个方面保护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对策
下载PDF
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以近两千年长江上游为时空背景 被引量:21
9
作者 蓝勇 黄权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42,共12页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工业燃料,但直到清代才逐渐在川东、川南部分地区盐业中广泛使用,而在生活中较多使用天然气等液化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煤炭在中国也是早在汉代就开始,在长江上游的使用早在唐宋就出现,但很长时期内不论是在生产中或是在生活中都是煤炭与木材、木炭并用。近代以来,城市生活和生产煤炭使用范围扩大,但农村受多方面的制约,煤的使用程度并不十分普及,直到今天,农村生物质燃料仍为主体。由于人口压力、工业化过程中燃料换代不能实现,清中叶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是长江上游生物质燃料的危机时期,也是从生物质燃料向非生物质燃料转换的转折时期,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顶峰。近十多年来,由于液化气、煤炭、沼气、电力等非生物质燃料大量使用,燃料换代加速,加上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实际生活人口减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烹熟可食用品增多,虽然生物质植物燃料在农村仍为主体燃料,但城市乡村的生物质燃料薪材采伐量大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长江上游 燃料换代 森林分布
原文传递
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科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60,M0006,共20页
19世纪后期美国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壮美的荒野景观,并将其作为人民大众的旅游娱乐场所,这是美国荒野观念发生巨大历史转变的结果。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受欧洲传统文化和现实境遇的影响,美国主流社会对荒野普遍持厌恶与征服... 19世纪后期美国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壮美的荒野景观,并将其作为人民大众的旅游娱乐场所,这是美国荒野观念发生巨大历史转变的结果。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受欧洲传统文化和现实境遇的影响,美国主流社会对荒野普遍持厌恶与征服的态度。然而,随着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荒野尤其是壮美的荒野景观被美国知识精英塑造成为彰显美国独特性和构建国家认同的工具,具有了崇高的精神文化价值;美国城市—工业社会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疏离,使荒野旅游成为人们应对城市弊病的“解毒剂”,从而赋予了荒野景观作为旅游对象和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此同时,欧美民主、平等思想向景观领域的扩展,确立了公园向人民大众开放的公益属性,为以国家公园形式来保障公众平等地访问和享受荒野景观的权利奠定了思想和现实基础。荒野观念的转变孕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愉悦”而将壮美的荒野景观保留为“公园或游乐场”的国家公园思想,最终促成了国家公园在美国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会文化 环境 国家公园 荒野观念 荒野景观 国家认同 旅游需求 景观民主
原文传递
清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兼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资源东运工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蓝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03,共9页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南地区、长江和运河两岸交通与城镇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沿途地区民工和下层官员增收的机会。其消极意义是增大了云南、长江和运河沿线地区行政管理负担,地方政府、官员用各种手段侵占运铜经费,用不法手段弥补亏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运河沿途的正常运输和社会治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铜京运 跨区域调配 西南资源东运工程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 被引量:20
12
作者 蓝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但就是整个清代而言,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的平面符号和散点透视的写意山水方法进行地图绘制,中国历史地图是在清末才开始采用现代经纬测绘平面符号绘制和多色套印印刷,这方面日本人早于中国用现代方法绘制中国历史地图。从20世纪五十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编绘进入了繁荣时期。当代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如存在将历史地图看成文化工程而不是科学工程、强调绘制技术忽视基础研究的误区,从而影响了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科学信度和使用功效。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直观化、历史场景化应该是四大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 历史轨迹 思考 四化
下载PDF
明代的文武关系及其演变——基于制度、社会及思想史层面的考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宝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8,共14页
时势不同,文臣、武将所承担的职责有所差异,其在朝局中的地位亦随之低昂。这就牵涉到文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明代的文武关系,实与军事制度的演变桴鼓相应。随兵制变迁而来者,在制度的层面,文武关系亦发生了内在的转变:明初立国,重武轻文;... 时势不同,文臣、武将所承担的职责有所差异,其在朝局中的地位亦随之低昂。这就牵涉到文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明代的文武关系,实与军事制度的演变桴鼓相应。随兵制变迁而来者,在制度的层面,文武关系亦发生了内在的转变:明初立国,重武轻文;中期以后,崇文黜武;一至明季,武将开始跋扈。与此相应者,则是文人尚武与武将尚文风气的形成及其勃盛,以及文武合一论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武 重武轻文 崇文黜武
下载PDF
明清时期凉山地区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圣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3,共11页
在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地方志及四川省志、档案材料、水旱灾害调查材料、今人水旱灾害史料汇编、旱涝分布图集、相关论著等所载水旱灾害史料搜集整理基础上,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 在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地方志及四川省志、档案材料、水旱灾害调查材料、今人水旱灾害史料汇编、旱涝分布图集、相关论著等所载水旱灾害史料搜集整理基础上,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频发,而水灾较旱灾更为频繁;水旱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其他季节分布较少;水灾与旱灾多隔年发生,较少同年爆发;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水旱灾害和大水旱灾害为主,特大水旱灾害相对较少;水旱灾害多发地带集中在金沙江下游一带、安宁河流域一带,其他地域相对较少。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对当前凉山地区水旱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地区 水灾 旱灾
原文传递
村落·民族走廊·流域——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范式转换的脉络与反思 被引量:19
15
作者 田阡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0,共6页
用范式理论观察和评估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范式转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村落的社区研究到民族走廊研究再到流域研究的路线图。沿着费孝通从社区研究转向区域研究的脉络,当代学者把人类学的流域研究朝着流域人类学的方向建设,这既是对... 用范式理论观察和评估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范式转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村落的社区研究到民族走廊研究再到流域研究的路线图。沿着费孝通从社区研究转向区域研究的脉络,当代学者把人类学的流域研究朝着流域人类学的方向建设,这既是对费孝通先生"民族走廊"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当代人类学者构建人类学"中国话语"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区域研究 村落 民族走廊 流域
原文传递
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唐宋士大夫 移风易俗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17
17
作者 蓝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75,共10页
本文认为虽然学术界在整体上有将图像史料视为边缘史料的潜意识,但近些年在理论认知和研究实践上都有进步。在中国古代图像的功用一度很大,但随着思想表述的越来越深邃,图像的功用愈加式弱。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图像有文字所没有表达过的... 本文认为虽然学术界在整体上有将图像史料视为边缘史料的潜意识,但近些年在理论认知和研究实践上都有进步。在中国古代图像的功用一度很大,但随着思想表述的越来越深邃,图像的功用愈加式弱。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图像有文字所没有表达过的空间和领域,也有在同样大幅面内比文字隐含更多信息量的地方,有时图像史料在研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功能上有传情达义、佐证文字、直观愉悦之处。所谓图像史学,主要是利用图像来研究历史和传播历史的科学,包括图像史料学和图像媒介史学两大部分,分别体现着"图像证史"、"图像传史"的不同功能。图像史料的分类应该按统一的口径来划分。中国古代图像资料虽然相当丰富,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古代图像史料有其自身纪实精准度差的局限性;中国古代大多数图像史料是没有具体的时空维度的,我们一定要慎重使用;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史料的"时空维度",可能更要关注图像史料的"社会维度",研究分析各类图像史料的"信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史料学 图像证史 图像传史 时空维度 社会维度 信度等级
下载PDF
关于发展“体验旅游购物”的思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晓燕 赵毅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旅游购物开发与体验相结合成为旅游购物发展的新趋势。新的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要求旅游购物只有走向体验型才能获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在理论上,有...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旅游购物开发与体验相结合成为旅游购物发展的新趋势。新的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要求旅游购物只有走向体验型才能获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在理论上,有必要研究和提出新的概念———体验旅游购物。体验旅游购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引导旅游者参与旅游购物过程,构建强调旅游者体验的氛围-文化-参与的体验旅游购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旅游购物 旅游者参与 体验旅游文化 体验旅游购物体系
下载PDF
宋朝社会保障的成就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宋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也发生了有别于前朝的重要转变,由传统的重在救助灾荒转变为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在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的仓储备荒体系和系统的福利设施,将社...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宋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也发生了有别于前朝的重要转变,由传统的重在救助灾荒转变为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在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的仓储备荒体系和系统的福利设施,将社会保障的对象扩大到社会的所有阶层,保障手段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实施丰富了社会保障的项目及经营方式。宋朝政府性的社会保障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空前绝后的,并开创了民间慈善的先河,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也对以后各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社会保障 成就 创新 历史地位
原文传递
明代的宗教旅游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宝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9-203,共5页
宗教旅游是众多旅游活动的一种。明代佛僧、道士、耶稣会士乃至文人士大夫在宗教之名下所进行的旅游闲暇活动,说明明代的休闲文化已经开始与宗教的虔诚融合在一起。而两者的渐趋融合,其最终的结果则是导致宗教的世俗化。
关键词 明代 宗教 旅游 休闲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