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线建设中的重庆军工企业发展与布局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毅 《军事历史研究》 2014年第4期26-33,共8页
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军工企业,重庆是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中重庆军工企业的发展以新建大口径炮、炮弹厂为主,重点改扩建7个常规老兵工厂,加强与一线地区军工配套厂和本市民用企业的协作。遵循"中小为主,靠山、... 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军工企业,重庆是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中重庆军工企业的发展以新建大口径炮、炮弹厂为主,重点改扩建7个常规老兵工厂,加强与一线地区军工配套厂和本市民用企业的协作。遵循"中小为主,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重庆军工企业在布局上:"大分散"与"小集中"相结合,沿江绕城呈梅花状散点分布,体现了国防工业布局的战略性与安全性原则。由于过分强调"靠山、分散、进洞",使得少数军工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重庆军工企业的发展和布局给我们的启示是,国防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应考虑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等诸因素,使军工企业尽可能地在实现国防安全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重庆军工 国防工业 工业发展 工业布局
原文传递
三线建设中重庆化工企业发展与布局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毅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5年第2期36-42,共7页
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军工配套的化工企业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对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内迁的橡胶、塑料、油漆、制药等化工企业使重庆化学工业的门类进一步齐全... 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军工配套的化工企业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对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内迁的橡胶、塑料、油漆、制药等化工企业使重庆化学工业的门类进一步齐全,并增强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实力。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的重庆化工企业,整体上沿江分散分布与小区间内集中分布相结合,初步形成重庆化学工业的分布格局,即:市区沿江地带的多品种综合性化工区和长寿——洛碛化工区。三线建设中的这批化学工业不仅完善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布局,而且为此后重庆化学工业沿长江不断拓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重庆 化学工业 工业发展 工业布局
原文传递
冲突与重建:清中期秦巴地区寨堡体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权 张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秦巴地区地处川、陕、楚三省交界地带,管理困难。随着康乾时期大量移民涌入,社会矛盾日渐尖锐,最终导致嘉庆初年白莲教战争的爆发,秦巴地区乡村秩序一度崩溃。嘉庆亲政后,由单纯军事镇压转而通过办团练、兴寨堡等手段对付白莲教军。通... 秦巴地区地处川、陕、楚三省交界地带,管理困难。随着康乾时期大量移民涌入,社会矛盾日渐尖锐,最终导致嘉庆初年白莲教战争的爆发,秦巴地区乡村秩序一度崩溃。嘉庆亲政后,由单纯军事镇压转而通过办团练、兴寨堡等手段对付白莲教军。通过寨堡体系的建立过程、空间建构、内部秩序、作用、影响等探讨,可知清廷通过建立寨堡体系不仅消弭了战乱,也强化了对这一区域的统治,成为清朝维护地方统治秩序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秦巴地区 寨堡 重建
下载PDF
三线建设的学术史回顾及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毅 成旭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学术研究的进步都是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追溯和反省学术史能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学界有关三线建设的综述均是从决策、影响、调整改造、工业遗产及与西部大开发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述评,没有将非专门探讨三线建设但涉及到部分三线企业分布... 学术研究的进步都是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追溯和反省学术史能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学界有关三线建设的综述均是从决策、影响、调整改造、工业遗产及与西部大开发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述评,没有将非专门探讨三线建设但涉及到部分三线企业分布的论文纳入到综述中。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使得三线企业分布的部分研究成果隐藏在看起来与三线建设并不相关的其它领域中。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三线企业分布的合理与否对客观地评价该行业或该地区三线建设的成就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学术史回顾 三线企业
下载PDF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军邮体系与职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潍嘉 宋祖顺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4期38-46,共9页
中国近代军邮肇始于民国之初。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根据战争需要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军邮体系,军邮组织机构形成了与普邮组织机构及军队编制序列基本对应的层级关系,军邮业务由少量的信函和包裹邮寄,拓展到承接汇兑储金等,这在中国军... 中国近代军邮肇始于民国之初。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根据战争需要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军邮体系,军邮组织机构形成了与普邮组织机构及军队编制序列基本对应的层级关系,军邮业务由少量的信函和包裹邮寄,拓展到承接汇兑储金等,这在中国军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体制的先天不足以及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国民政府所构建的战时军邮效能与实际需求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 军事邮政 汇兑 邮寄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播州筑城活动的国家认同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旭 刘欢 《民族论坛》 2015年第6期53-59,共7页
播州为今贵州省遵义地区古代称,《太平寰宇记》载"播州播川郡,今理遵义县,按郡地即秦夜郎、且兰二郡西南隅地",播州自唐讫明计700余年。唐宋以来,中央朝廷在播州建立了羁縻州制,实行"因俗而治","以夷治夷"... 播州为今贵州省遵义地区古代称,《太平寰宇记》载"播州播川郡,今理遵义县,按郡地即秦夜郎、且兰二郡西南隅地",播州自唐讫明计700余年。唐宋以来,中央朝廷在播州建立了羁縻州制,实行"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的统治政策,播州渐被纳入了国家管辖体系之内。杨氏土酋作为边疆代管者,促进了边区民族的"内地化",以州县治所为地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成为了权力的中心和场所,并服从征调,内修政治,发展经济,"务农寓兵",奠定了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渐同于中原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国家认同构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播州 筑城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地方文献与明清环境史研究——以嘉陵江流域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强 杨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9-45,共7页
明清时期地方志与地方档案文献的的大量出现,将这一时段区域环境史诸要素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以嘉陵江流域环境史为例,明清时期编纂的四川各府、州、县、厅志及其幸运保存迄今的《南部档案》和《巴县档案》中,保存着十分珍... 明清时期地方志与地方档案文献的的大量出现,将这一时段区域环境史诸要素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以嘉陵江流域环境史为例,明清时期编纂的四川各府、州、县、厅志及其幸运保存迄今的《南部档案》和《巴县档案》中,保存着十分珍贵而很少被利用的环境史资料,如气候变迁、野生植物、动物的分布与变迁等。地方文献记载表明,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出现过三次异常寒冷阶段。根据地方文献,可以厘清嘉陵江流域森林的分布状况和林木的种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地方文献 环境史研究 嘉陵江流域
下载PDF
清代四川巴县匪患的类型、分布及应对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3-80,87,共9页
数量庞大的流民群体,使四川成为清代匪患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巴县因其特殊的区位,匪患又居全川之最。在巴县的各类匪患中,野外拦抢是主要形式。在年份分布上,巴县匪患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并随历史形势有所波动;在月份分布上,集中于农... 数量庞大的流民群体,使四川成为清代匪患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巴县因其特殊的区位,匪患又居全川之最。在巴县的各类匪患中,野外拦抢是主要形式。在年份分布上,巴县匪患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并随历史形势有所波动;在月份分布上,集中于农历十二月与二、三月份;在空间分布上,除了交通线周围与边远地区外,城池内外坊厢亦出现密集分布。清廷对于巴县匪患的治理方式,更多是从治安管理的表层出发,而没有从安置流民的根本做起。所以尽管付出诸多努力,但匪患依然不断加剧,并有向政治中心蔓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社会治安 流民群体 匪患问题 治安管理
下载PDF
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考释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学术界没有专门的著作或论文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本文试着在明代地图绘制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地图学方法,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将方志地图中标记出错的地理要素重新定位,并以此来分析明代... 学术界没有专门的著作或论文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本文试着在明代地图绘制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地图学方法,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将方志地图中标记出错的地理要素重新定位,并以此来分析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价值,补三峡方志舆图研究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三峡 方志地图 地理要素
下载PDF
从保甲中看地方基层权力结构的权势转换——以1935—1949年的重庆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蕴 《长江文明》 2016年第2期76-87,共12页
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需要突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式,实现理论提升与方法创新。保甲组织历来是中国地方社会中最基层、最重要的行政组织,而地方精英群体历来是地方社会中的权势主体。精英阶层的演变及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度成为近几十... 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需要突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式,实现理论提升与方法创新。保甲组织历来是中国地方社会中最基层、最重要的行政组织,而地方精英群体历来是地方社会中的权势主体。精英阶层的演变及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度成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民国时期,剿共抗战的迫切需要,成为国民党蒋介石推行保甲制度的直接动因。1935—1949年,国民党在重庆地区大力进行保甲编查,以保甲编查为基础的基层建设在体制、服务、人员、机构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有效管理,完成了地方基层权力结构的权势转换,所谓'地方精英势力',也瓦解在这一时期重庆保甲体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后期 保甲组织 地方精英势力 “国家内卷化”理论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渝东南地区的生态变迁——基于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变迁的考察
11
作者 张铭 李娟娟 《农业考古》 2017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前人通过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变迁探讨一定区域生态变迁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有些研究关注区域较大,难免百密一疏:或关注时段有限,无法做到长时段的纵向综合考察;关注区域过大或时段较短都无法真正做到"尽全时空";或只专注于某一种... 前人通过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变迁探讨一定区域生态变迁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有些研究关注区域较大,难免百密一疏:或关注时段有限,无法做到长时段的纵向综合考察;关注区域过大或时段较短都无法真正做到"尽全时空";或只专注于某一种动物,缺乏整体性;或专注于动物的时空分布变迁,对其影响因子一笔带过;研究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真正针对某一区域时又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些"缺陷",本文选择历史时期从象、犀、大熊猫到虎、豹、熊、豺、猴等动物应有尽有的渝东南这一小区域入手,将小区域内虎、犀、象、大熊猫、灵长目动物等数种对生境变迁较为敏感的动物作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分布变迁,分析其背后的生境改变历程、影响因子等,纠正了文焕然、何业恒等大家的一些疏误,为小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渝东南地区 生态变迁 野生动物 生境变迁
下载PDF
北宋东京禁军军营的再利用与城市空间的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亮 蓝勇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19,共9页
北宋东京禁军军营的再利用与北宋禁军军制的变化相始终。在宋太祖至英宗时期禁军扩大政策的背景下,再利用较少。神宗后,禁军阙额和兵员老化催生了大量的空闲军营,这一时期的军营再利用更为多元化与复杂。以禁军军营再利用的空间层次去... 北宋东京禁军军营的再利用与北宋禁军军制的变化相始终。在宋太祖至英宗时期禁军扩大政策的背景下,再利用较少。神宗后,禁军阙额和兵员老化催生了大量的空闲军营,这一时期的军营再利用更为多元化与复杂。以禁军军营再利用的空间层次去梳理东京城内禁军的分布变迁,可以发现原本集中于东京内城西北部和外城东南部的军营分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以东京内城和外城西北部为重心的分布态势,统治者"内外相制"的军事政策也受到了相应的破坏。结合禁军军营再利用与军营分布的变迁,可以发现禁军空间的自身特性在军营再利用的背景下逐渐减弱,随着这一时期宗教空间在外城东南部的扩展,原本内城西北部的禁军空间与东部、南部的街市空间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比,亦扩大至外城西北部禁军空间与东南部宗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东京 禁军军营 城市空间
原文传递
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地名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妮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文从川东南地名出发,运用统计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析土司制度在川东南的实行对这一地区地名命名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以地名为导向探寻相关的土司文化遗存。
关键词 川东南 土司 地名文化
下载PDF
乌江流域桐油资源与抗战之关系浅探——以乌江下游之渝东南地区为例
14
作者 周妮 黄权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乌江流域桐油资源丰富,包括了四川与贵州两省的乌江流域产区,是我国桐油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等的研究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于曾在抗战中起了同样重要作用的乌江... 乌江流域桐油资源丰富,包括了四川与贵州两省的乌江流域产区,是我国桐油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等的研究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于曾在抗战中起了同样重要作用的乌江航运、川湘公路以及在抗战中成就中国达成第一笔借款的桐油资源却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以抗战时期出版的相关书籍、现存的部分档案资料为基础对乌江流域的桐油资源及其与抗战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析。通过简单的探析,突出乌江流域桐油资源及与之相关的乌江航运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抗战对此地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桐油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晚明时期云贵社会地理意象探析——以王士性“地学三书”为中心
15
作者 张赢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6-59,共4页
晚明地理学家王士性的"地学三书"是著者宦游各地时所作,其中包含作者置身云贵山水、乡民之间,在对两省的民族、民情风貌进行探索与考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云贵发展状况的描述。透过王士性在"地理三书"中的记载,可以窥... 晚明地理学家王士性的"地学三书"是著者宦游各地时所作,其中包含作者置身云贵山水、乡民之间,在对两省的民族、民情风貌进行探索与考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云贵发展状况的描述。透过王士性在"地理三书"中的记载,可以窥视晚明士人对云贵地区的史地考究以及形成的云贵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性 “地学三书” 云贵地区 地理意象
下载PDF
试论西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人相食现象时空特征及其原因
16
作者 庞学英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75-82,共8页
西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相食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祖时期、武帝时期、元帝时期、成帝时期和新莽时期,甚至一年内出现两次人相食现象和连续两年的人相食现象。西汉后期人相食现象较前期更为严重。从人相食现象发生的地域来看,西汉黄河中... 西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相食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祖时期、武帝时期、元帝时期、成帝时期和新莽时期,甚至一年内出现两次人相食现象和连续两年的人相食现象。西汉后期人相食现象较前期更为严重。从人相食现象发生的地域来看,西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人相食现象的多发地为关东地区,关中地区次之。人相食现象的持续时间和发生地域上有差异。历史气候的异常,水、旱等多种灾害综合作用和黄河下游的洪水等自然原因导致的饥馑而催生人相食现象的出现;战乱、政府政策、谷或粟等粮食作物在荒年的高昂价格导致人相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黄河中下游地区 人相食 时空特征 原因
下载PDF
秦巴山地漆树利用史
17
作者 宋祖顺 《中国生漆》 2016年第1期12-14,23,共4页
漆树是秦巴山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秦巴山区产漆历史悠久,至晚到唐朝,秦巴山区的漆已经被作为地方特产上供朝廷。自此以后,秦巴山区的漆产业连续发展。清代以至民国时期,漆树的管理与保护得到重视,秦巴山区漆树经营得到巨大发展。
关键词 秦巴山地 漆树 生漆
下载PDF
19至20世纪初黑龙江流域渔业开发研究
18
作者 杨旭 雷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年第9期3-4,共2页
不同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农耕文化与渔猎游牧文化共融,影响了区域发展。渔猎游牧是黑龙江流域土著居民长期以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渔业历史悠久。从清朝实行"封禁"到"开禁"政策的转... 不同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农耕文化与渔猎游牧文化共融,影响了区域发展。渔猎游牧是黑龙江流域土著居民长期以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渔业历史悠久。从清朝实行"封禁"到"开禁"政策的转变,移民实边、开埠通商等因素影响下,黑龙江流域渔业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渔业 开发 空间分布 影响
下载PDF
清末《新绘四川全省明细舆图》研究
19
作者 吴兆庆 《三峡论坛》 2016年第6期50-56,共7页
日本东京大学收藏了两幅《新绘四川全省明细舆图》,此图反映了清末四川的山、川、邑、州府等地理要素,尤其以河流和居民地描述的最为详细。绘制之精细,信息量之丰富,是清末以前历代所绘制四川全省地图中最为详细的地图之一。通过此图,... 日本东京大学收藏了两幅《新绘四川全省明细舆图》,此图反映了清末四川的山、川、邑、州府等地理要素,尤其以河流和居民地描述的最为详细。绘制之精细,信息量之丰富,是清末以前历代所绘制四川全省地图中最为详细的地图之一。通过此图,能够复原清末四川地区行政区划、聚落分布、水系等,是历史地理研究最为重要的资料来源。同时,此图在某种程度上又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是中国地图绘制方法和绘图理念由传统地图向近代科学制图转变的杰出代表,因而考察该地图绘图的时代背景、绘图数据来源以及绘制特点,对研究中国地图近代化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傅崇矩 《新绘四川全省明细舆图》
下载PDF
历史地理学角度下的西南重工业发展策略
20
作者 王毅 《新重庆》 2014年第12期27-28,共2页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人地互动观念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人以所处的自然环境为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在地理环境的约束下改变和利用着地理环...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人地互动观念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人以所处的自然环境为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在地理环境的约束下改变和利用着地理环境。重工业的布局与发展既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又改变和利用着地理环境。随着资源和环境对重工业发展的制约度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 西南地区 历史时期 人类社会 发展策略 空间场所 地区分布 建筑材料工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