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伍成文 胥雄飞 +2 位作者 何虎强 何延政 刘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3-446,450,共5页
目的分析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 目的分析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照组行抗凝、系统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健患肢周径差变化,并比较两组一般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及尿激酶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29%)(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7%)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未见导管、滤器置入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DVT,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少健患肢周径差、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及尿激酶用量,同时降低患者肺栓塞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导管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VascuTrak^(TM)球囊导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晓磊 马亚蓉 +8 位作者 何虎强 张雷 曾宏 王伟明 胥雄飞 邓显 聂丽霞 何延政 刘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0-594,共5页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者,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如技术成功率、术中局部疼痛、残余狭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全部14例患者AVF狭窄闭塞均获即时开通,技术成功率100%。1~6 atm压力下VascuTrak^(TM)球囊全部获得充分扩张,其中1次成功12例(85.7%),2次成功2例(14.3%);腕部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0例。术后彩色超声复查AVF通畅,残存狭窄>30%患者0例。术中术后未发生血管夹层、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修补重建后恢复,与VascuTrak^(TM)球囊治疗无关。结论 VascuTrak^(TM)球囊治疗AVF失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及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非血栓性狭窄 球囊导管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联合Angiojet机械吸栓在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松林 余皓 +4 位作者 周浩戈 郭剑 吴欣择 李朝阳 施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联合Angiojet机械吸栓在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共计29名LEDVT伴IVCS患者,将CDT联合Angiojet患者作为研究组(n=11),单... 目的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联合Angiojet机械吸栓在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共计29名LEDVT伴IVCS患者,将CDT联合Angiojet患者作为研究组(n=11),单纯CDT患者作为对照组(n=18),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消除率、静脉通畅率、尿激酶使用量和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技术成功率100%,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大腿肿胀消除率为[(87.19±2.46)%和(52.42±3.53)%,P<0.05],小腿肿胀消除率为[(95.45±0.65)%和(86.74±2.14)%,P<0.05],血栓清除率为[(92.89±3.13)%和(82.23±2.93)%,P<0.05],溶栓时间为[(31.13±7.71)h和(81.50±11.77)h,P<0.05],尿激酶量为[(138.00±34.36)×10^(4)U和(296.90±35.68)×10^(4)U,P<0.05],住院时间为[(7.18±0.52)d和(10.33±0.73)d,P<0.05];研究组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两组均无急性肾损伤、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相比单纯CDT疗效,CDT联合Angiojet机械吸栓在LEDVT伴IVCS患者中具有肿胀消退快、溶栓效率高、溶栓时间短、尿激酶使用少、出血风险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Angiojet机械吸栓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晓磊 王伟明 +8 位作者 张雷 何虎强 王寓平 袁罡 侯青春 徐凯强 曾宏 何延政 刘勇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87例(87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手术治疗组(外...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87例(87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手术治疗组(外周抗凝溶栓组)及手术治疗组(顺行置管溶栓组)患者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溶解情况及静脉通畅改善度等指标。结果非手术治疗组53例,溶栓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cm)分别为(7.82±1.96)vs.(3.02±1.05)、(4.25±0.87)vs.(2.13±0.95);而手术治疗组34例,溶栓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cm)分别为(7.96±2.03)vs.(1.85±0.71)、(4.37±0.65)vs.(1.43±0.32);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溶解情况及静脉通畅改善度明显比非手术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明显,然而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9途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蒲玟静 赵宏贤 +2 位作者 柏超 周翔宇 陈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 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组,每组10只。SAP组小鼠采用雨蛙素及脂多糖联合腹腔内注射建模,12 h后取材...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 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组,每组10只。SAP组小鼠采用雨蛙素及脂多糖联合腹腔内注射建模,12 h后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病理学变化;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核心抗体(Endo CAb)水平; TUNEL法检测小鼠小肠黏膜凋亡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小肠HMGB1、TLR9、NF-κB蛋白水平的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SAP组小鼠均造模成功。SAP组小鼠血清DAO和EndoC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172±1. 356 vs 4. 341±0. 521、32. 480±3. 054 vs 13. 281±2. 105,t值分别为16. 613、14. 725,P值分别为<0. 001、0. 025); SAP组小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5±2. 10 vs 19. 54±3. 63,t=11. 582,P <0. 05); SAP组小鼠小肠HMGB1、TLR9、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590±0. 004 vs 0. 059±0. 035、0. 530±0. 043vs 0. 070±0. 023、0. 670±0. 059 vs 0. 170±0. 032,t值分别为47. 336、30. 565、23. 655,P值分别为0. 001、0. 034、0. 014)。结论 SAP小鼠小肠HMGB1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激活下游TLR9信号通路,在S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黏膜 HMGB1蛋白质 TOLL样受体9 NF-κB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勤 朱俊龙 +2 位作者 何延政 刘勇 何虎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MT组(n=42,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和CDT组(n=38,给予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手术前后大、小腿周径差,D-二聚体水平、Villalta评分。结果PMT组患者尿激酶用量少于CDT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血栓清除率高于CDT组患者,Villalta评分低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D-二聚体高峰持续时间短,下降时间早于CDT组,且下降趋势快。结论PMT治疗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血栓清除率较高,尿激酶用量少,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可减少大、小腿周径差,短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miR-4463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雪梅 王雪琴 +4 位作者 杜超 陈俊 梁冠男 龙洋 周翔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2-817,共6页
目的观察microRNA-4463(miR-4463)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推测其可能意义。方法采用miRNA芯片方法筛选ASO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浆中差异表达miRNA,Real time PCR技术验证ASO患者和对照人群中miR-4463的表达水... 目的观察microRNA-4463(miR-4463)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推测其可能意义。方法采用miRNA芯片方法筛选ASO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浆中差异表达miRNA,Real time PCR技术验证ASO患者和对照人群中miR-4463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期比较。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4463靶基因,Gene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分析靶基因的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O患者血浆中有51个miRNA变化超过1.5倍(P<0.05)。miR-4463在ASO患者血浆和病变血管内膜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降低,并随Fontaine分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4463靶基因与细胞迁移、脂质代谢、内吞作用等相关。结论 miR-4463参与了ASO的病程,其表达下降可能提示AS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46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miRNA芯片方法
下载PDF
下肢静脉溃疡延迟愈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黄思源 刘芯君 +5 位作者 杨曦 张明凤 王丹 熊华容 姚佐懿 石镁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00-1607,共8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下肢静脉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延迟愈合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延迟愈合高风险人群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四川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331例VLU患者作为建模组,选取... 目的构建并验证下肢静脉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延迟愈合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延迟愈合高风险人群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四川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331例VLU患者作为建模组,选取另1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LU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分别进行Bootstrap重抽样内部验证和空间外部验证。结果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糖尿病(OR=4.752)、下肢深静脉血栓(OR=4.104)、皮肤脂质硬化(OR=5.405)、溃疡复发(OR=3.239)、踝关节活动(OR=5.520)。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内部验证为0.819,外部验证为0.858)、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13.517,P=0.095;外部验证χ^(2)=3.375,P=0.909)和临床有效性。结论该研究构建的VLU延迟愈合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以有效预测VLU延迟愈合高风险人群,有利于临床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溃疡结局,降低溃疡延迟愈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溃疡 延迟愈合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原文传递
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9
作者 朱俊龙 徐通洁 +5 位作者 李朋 代江红 陈豪 窦涠 刘勇 何虎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修复、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性及有无内漏等,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对16例均成功植入主动脉主体支架;对其中4例植入Z0、Z1及Z2区三开窗支架,6例植入Z1及Z2区双开窗支架,2例植入Z0及Z1区双开窗支架,4例植入Z2区单开窗支架。头臂干(BCT)开窗成功率83.33%(5/6),对1例未成功开通者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搭桥术;LCCA开窗成功率100%(12/12);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成功率87.50%(14/16),对2例未顺利开窗者改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16/16)。TEVAR中1例发生Ⅰa型内漏,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TEVAR结束后出现心包压塞而死亡。15例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期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主体支架近端起始处局部小夹层各1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改善;1例出现Ⅰ型、2例出现Ⅲ型内漏,予近端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或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针刺原位开窗TEVAR治疗AD累及主动脉弓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罡 刘勇 +5 位作者 曾宏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侯青春 许凯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相应处理后细胞周期转换。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0 mg/L AGEs显著促进了HAVSMCs的增殖和DNA合成;PD98059(40μmol/L)能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及其周期的演进。p-ERK1/2,PCNA受AGEs调控,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AGEs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HAV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ERK1/2磷酸化 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11
作者 朱秀波 陈爽 +2 位作者 石祖梅 姜睿 姜隽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发生尿失禁分为观察组(发生尿失禁)43例与对照组(未发生尿失禁)13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发生尿失禁分为观察组(发生尿失禁)43例与对照组(未发生尿失禁)13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前列腺体积、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史、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切缘、尿道保留长度、Gleason评分、膀胱颈保留完整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切缘、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既往TURP史、尿道保留长度、膀胱颈保留完整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既往TURP史、尿道保留长度、膀胱颈保留完整性为影响老年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人 前列腺肿瘤 根治术 尿控
原文传递
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于50岁以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杨文凡 何建雄 +2 位作者 余皓 余帅邑 施森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中的诊断价值,随年龄增加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降低,本研究经年龄校正D-二聚体提高其在50岁以上胸痛人群中排除AAS的诊断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就诊并疑似AAS... 目的探究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中的诊断价值,随年龄增加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降低,本研究经年龄校正D-二聚体提高其在50岁以上胸痛人群中排除AAS的诊断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就诊并疑似AAS而完善D-二聚体检测和主动脉CTA的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层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对于50岁以上人群进行D-二聚体年龄校正并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AS组(n=287)与非AAS组(n=198)在男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收缩压、舒张压、肌酐、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层,发现50岁以下AAS组D-二聚体≤0.5μg/ml诊断特异度为100.00%,而50岁以上AAS组特异度仅为69.50%,误诊率增加。进一步针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D-二聚体的年龄校正,发现敏感度由0.900(95%CI 0.856~0.932)下降至0.613(95%CI 0.550~0.672),特异度由0.695(95%CI 0.624~0.758)上升至0.944(95%CI 0.899~0.969)。结论50岁以上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诊断AAS特异度降低,误诊率增加,通过年龄校正D-二聚体作为诊断临界值下限,可增加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苯甲酸钠通过苯甲酰化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
13
作者 李东泽 张丽 +8 位作者 何燕秋 周婷婷 高陈林 晏丕军 蒋宗哲 龙洋 万沁 黄炜 徐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7-435,共9页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NAB)是否通过苯甲酰化(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方法体内实验: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18~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双蒸水饲喂)、NAB喂水组(1 g/kg NAB溶液饲喂), 检测血糖, 20周后处死, ELIS...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NAB)是否通过苯甲酰化(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方法体内实验: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18~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双蒸水饲喂)、NAB喂水组(1 g/kg NAB溶液饲喂), 检测血糖, 20周后处死, 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和苯甲酰辅酶A水平, 胰腺免疫组化检测Bax、IL-18、泛苯甲酰化(Pan-Kbz)和泛乙酰化(Pan-Kac)。体外实验:培养β-TC-6细胞, NAB(6 mmol/L)或苯甲酰辅酶A(100 μmol/L)作为刺激因子, 以酰基转移酶P300抑制剂A485(10 μmol/L)作为干预因子, 24 h后行q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凋亡、胰岛素分泌和Pan-Kbz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NAB组小鼠糖耐量受损、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 血清苯甲酰辅酶A浓度明显升高, 胰腺IL-1β、IL-18、Bax蛋白表达相对增高, Pan-Kbz水平升高, 而Pan-Kac水平下调(均P<0.05)。体外实验中, NAB浓度依赖性抑制胰岛素分泌, 促进Pan-Kbz和炎症因子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 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A485逆转NAB诱导的Pan-Kbz修饰, 改善NAB诱导的炎症和凋亡, 促进胰岛素分泌(均P<0.05)。结论 NAB可能通过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β细胞凋亡并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苯甲酰化 炎症 凋亡 胰岛素
原文传递
环状RNA对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隽 杨悠 +1 位作者 姜睿 何延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366,共3页
人类基因组只有20%的DNA用于编码蛋白质,其余转录成RNA但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称为非编码RNA.部分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剪切和修饰等,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小非编码RNA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尤其是microRNA[... 人类基因组只有20%的DNA用于编码蛋白质,其余转录成RNA但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称为非编码RNA.部分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剪切和修饰等,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小非编码RNA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尤其是microRNA[1],它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发育、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等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长链非编码RNA,长度为200 ~ 10 000 nt,也受到较多关注.长链非编码RNA在发育、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相对这些非编码RNA而言,人们对环状RNA的认识不多,但已经发现它参与不少重要的生命过程.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环状RNA在作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和疾病治疗靶点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就环状RNA的形态特点、潜在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心血管疾病 人类基因组 调控作用 环状 编码蛋白质 神经系统疾病 特异性标志物
原文传递
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熊开军 金成勇 +3 位作者 何虎强 江琰 罗晗峰 袁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量]、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单蛋白(hs-CRP)]变化,1年后随访再狭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下肢ASO患者术后7 d、6个月、1年ABI、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高于术前(P<0.05),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ABI均低于术后7 d和6个月(P<0.05),足背动脉内径低于术后7 d(P<0.05),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术后7 d(P<0.05);血管再狭窄者31例(31.96%),未狭窄者66例(68.04%);再狭窄组术前ABI、术后1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2个比率、术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后1年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长度大于未狭窄组(P<0.05);术前ABI、TG、LDL-C和术后1年TG、LDL-C、HDL-C、hs-CRP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A治疗慢性下肢ASO短期疗效显著,但有术后再狭窄风险,术前ABI、TG、LDL-C,术后TG、LDL-C、HDL-C、hs-CRP水平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宏鹏 章希炜 +20 位作者 戴向晨 田民 杨斌 王志维 舒小军 陈俞宏 姜剑军 黄建华 舒畅 覃晓 陆信武 张鸿坤 毕伟 刘勇 陈兵 胡志鹏 左健 郭平凡 罗军 童新元 郭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9-1056,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晓磊 潘俊兵 +7 位作者 邓万冰 张铖 刘润禹 李杨欣 谢林灼 林倩 陈厚洁 刘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1例患者中男99例,女42例。患者年龄(63.75±13.16)岁;127例有腹痛症状;围手术期全因死亡27例。ROC曲线分析得到具有预测价值的年龄的最佳界值为64.5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3.855,95%CI:1.739~8.545)、中性粒细胞数(HR=1.072,95%CI:1.018~1.130)、心功能衰竭(HR=2.863,95%CI:1.332~6.154)、肌酐(HR=1.009,95%CI:1.003~1.015)、D-二聚体(HR=1.112,95%CI:1.025~1.205)是SMAI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dissection,SMAD)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的SAMID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MAE)组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ASSMA)组。结论:SMAID好发于老年男性,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合并有高血压等并发症,具有老龄、中性粒细胞数高、D-二聚体高等危险因素;SMAE组、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ASSMA组,可作为鉴别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万冰 刘润禹 +4 位作者 张铖 潘俊兵 李杨欣 刘勇 孙晓磊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其...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其最佳分型方案尚未达成共识。SISM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包括保守、腔内介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本文将对SISMAD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病因 影像学分型 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豪 刘勇 +1 位作者 伍成文 王征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TBAD患者行TEVAR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月内及术后1~6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例数、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TBAD患者行TEVAR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月内及术后1~6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例数、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及分叉段的真、假腔管径,比较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及分叉段的真、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3例(3. 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2. 5%,因突发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1. 25%);术后1~6个月,再次相关手术4例(5. 0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5. 2%,患者均存活;术后1月及6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真腔管径均较术前逐渐增大,假腔管径则均较术前逐渐减小(P <0. 05);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和分叉段真腔管径均较术前逐渐增大(P <0. 05),假腔管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及降主动脉远段假腔血栓化患者比例高于术后1个月时(P <0. 05);术后1月及6月时腹主动脉腹腔干段与分叉段假腔血栓化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TEVAR治疗TBAD并发症少、随访病死率低,术后患者主动脉各段真假腔管径改善情况及假腔血栓化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疗效 主动脉各段真假腔管径 假腔血栓化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晓磊 袁罡 +7 位作者 张雷 王伟明 何虎强 胥雄飞 王寓平 曾宏 何延政 刘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CEA和CAS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40例有手术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CEA和CAS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40例有手术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2组患者均行相应手术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及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组术侧颈动脉再狭窄、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与CAS具有同样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长期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