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棉致细胞毒性的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琳 邓建军 +2 位作者 杨洁 霍婷婷 董发勤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4-739,共6页
石棉与石棉肺、胸膜斑、肺癌和恶性间皮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石棉纤维可诱导活性氧(ROS)的产生,ROS的堆积或抗氧化物的缺乏均可使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DNA损伤和酶活... 石棉与石棉肺、胸膜斑、肺癌和恶性间皮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石棉纤维可诱导活性氧(ROS)的产生,ROS的堆积或抗氧化物的缺乏均可使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DNA损伤和酶活性改变等一系列的氧化应激损伤,是石棉的致病机制之一。对ROS的生成及其致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为石棉暴露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 活性氧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变性 DNA损伤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技术在抗结核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古秀娟 曾娅莉 +3 位作者 邓建军 霍婷婷 王玉琳 杨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5,共6页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MTB)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检测的研究情况,为开发治疗耐药MTB感染的安全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代谢组学""药物靶点""药物研发"等的中英...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MTB)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检测的研究情况,为开发治疗耐药MTB感染的安全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代谢组学""药物靶点""药物研发"等的中英文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12年-2018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从抗结核药物的新靶点(包括MTB脂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miRNA等途径)、新抗菌化合物的筛选(主要是抑制MTB呼吸链的抗菌化合物)及抗结核新药的临床前评价等3个方面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抗结核新药研发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获得相关文献948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干扰脂代谢途径的相关酶或基因等(如分枝菌酸、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泛酸等),干扰能量代谢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抑制氨基酸代谢途径中的色氨酸合成代谢途径、β-碳酸酐酶合成途径、丙酮酸激酶相关途径,抑制miRNA调控途径等均可作为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新作用靶点。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已经发现细胞色素bc1复合物QcrB的抑制剂Q203、QOAS,腺苷三磷酸合酶FoF1-ATP抑制剂,细胞色素AtpE抑制剂BDQ,二芳基喹啉(DARQS)等呼吸链抑制化合物,以及腺苷酸合成酶MbtA抑制剂、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Ⅱ抑制剂、蛋白酶ClpP和膜蛋白复合体3的抑制剂、脂肪酰基-腺苷一磷酸(AMP)连接酶FadD32和聚酮合成酶的抑制剂等抗菌化合物。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药物作用后机体的代谢变化,可为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安全性、疗效等评价提供技术手段。但目前对于代谢组学技术所获数据的处理方法尚不完善,数据分析模型尚需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此外,国内对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抗结核药物研发的研究范围较窄,且易漏掉对不稳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代谢物的分析,因此需结合蛋白质组学或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靶点 抗菌化合物 新药评价 药物研发
下载PDF
几种极具潜力的抗耐药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国兵 古秀娟 +1 位作者 邓建军(综述) 曾娅莉(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46-149,154,共5页
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疗效差、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因此针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十分必要。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新上市的抗结核新药和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抗结核传统中药的研发历史、抗菌机制、应用潜力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疗效差、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因此针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十分必要。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新上市的抗结核新药和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抗结核传统中药的研发历史、抗菌机制、应用潜力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结核病 新药 研发 进展
下载PDF
不同温度保存的血小板的代谢情况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洁 周炜鑫 +5 位作者 江灵 梁思敏 杨冬梅 杨莉 杨倩 黄远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03-200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4℃冷藏保存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的代谢情况及功能差异,为制定冷藏保存血小板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对4℃冷藏保存的血小板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于保存时间点d 2、4、6、11、15和21取样,检测不同保存条件下的... 目的:对比分析4℃冷藏保存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的代谢情况及功能差异,为制定冷藏保存血小板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对4℃冷藏保存的血小板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于保存时间点d 2、4、6、11、15和21取样,检测不同保存条件下的血小板各代谢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结果:4℃保存<6 d时,血小板的pH、PO2、PCO2、MPV、GLU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Plt数降低,PDW和LDH升高(P<0.05);而22℃保存<6 d时,仅血小板的MPV值无明显变化(P>0.05);pH、PCO2、GLU、Plt降低,PO2、LDH、PDW升高(P<0.05)。同一保存期内,PO2、pH、Plt、MPV、LDH、GLU在2组间比较均有差异,4℃保存的血小板pH值、MPV明显低于22℃保存的血小板,而GLU、PO2、LDH和Plt明显高于22℃保存的血小板(P<0.05)。从d 15开始,4℃保存的血小板的PCO2检测不出,Plt计数也突然迅速降低。在功能方面,随着保存期延长,4℃保存的血小板MA值降低不明显,而22℃保存的血小板MA值降低明显,且同一保存期内4℃保存的血小板的MA值高于22℃保存的血小板。结论:4℃保存的血小板比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代谢慢,且同一保存期内,4℃保存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强于22℃保存的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冷藏保存 功能 代谢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miRNA-21、miRNA-214联合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祁彩虹 李丽 廖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RNA)-21和miRNA-214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对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7例OP患者作为OP组,另选取同期该院81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RNA)-21和miRNA-214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对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7例OP患者作为OP组,另选取同期该院81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并鉴定血清外泌体,提取外泌体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21和miRNA-214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外泌体中miRNA-21和miRNA-214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分离的血清外泌体中CD63标志蛋白呈高表达。OP组血清外泌体miRNA-21和miRNA-214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302(2.407,9.765)和1.875(1.605,2.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8(0.801,2.088)和1.163(0.860,1.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miRNA-21、miRNA-214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OP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miRNA-21、miRNA-214诊断OP的AUC分别为0.853、0.811,灵敏度分别为80.5%、89.6%,特异度分别为79.0%、82.7%,二者联合诊断OP的AUC为0.919,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4.0%。结论血清外泌体miRNA-21和miRNA-214单独检测对诊断OP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血清外泌体 MIRNA-21 miRNA-214 诊断
下载PDF
血清VitD代谢物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性肾病肾功能损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芹芹 杨文玉 +1 位作者 朱艳 俸家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总25(OH)D〔total 25(OH)D,t-25(OH)D〕是传统评价机体维生素D(VitD)的标志物,它包括25(OH)D2和25(OH)D_(3)及C_(3)-差向异构体-25(OH)D_(3)〔C_(3)-epimers-25(OH)D_(3),C_(3)-epi〕。本研究分析血清VitD代谢物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 目的总25(OH)D〔total 25(OH)D,t-25(OH)D〕是传统评价机体维生素D(VitD)的标志物,它包括25(OH)D2和25(OH)D_(3)及C_(3)-差向异构体-25(OH)D_(3)〔C_(3)-epimers-25(OH)D_(3),C_(3)-epi〕。本研究分析血清VitD代谢物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共计339例研究对象,其中表观健康人群(healthy control,HC)114例、无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DM)74例和DKD患者151例。采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联合评估方法将DKD组分为4个亚组:stage 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期〕、stage 3(DM合并CKD_(3)期)、stage 4(DM合并CKD4期)、stage 5(DM合并CKD5期)。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研究对象25(OH)D2、25(OH)D_(3)以及C_(3)-epi水平,并计算活性VitD_(3)〔the activity level of 25(OH)D_(3),AVitD_(3)〕、t-25(OH)D浓度,25(OH)D2/25(OH)D_(3)比值,C_(3)-epi/t-25(OH)D比值,C_(3)-epi/AVitD_(3)比值。结果DKD组25(OH)D_(3)、t-25(OH)D、AVitD_(3)低于DM组和HC组(P均<0.05);DKD组C_(3)-epi/t-25(OH)D比值、C_(3)-epi/AVitD_(3)比值高于HC组(P均<0.05)。stage 5亚组25(OH)D_(3)、t-25(OH)D、AVitD_(3)和C_(3)-epi低于stage 2和stage 3亚组(P均<0.05);stage 4亚组25(OH)D_(3)、t-25(OH)D、C_(3)-epi低于stage 3亚组(P均<0.05);stage 4亚组25(OH)D_(3)、t-25(OH)D、AVitD_(3)水平低于stage 2亚组(P均<0.05)。结论UPLC-MS/MS法能用于准确评估DKD患者VitD营养状况。DKD患者血清t-25(OH)D、25(OH)D_(3)、AVitD_(3)水平降低,且均随着CKD分期增加而降低。C_(3)-epi与25(OH)D_(3)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肾脏疾病 C_(3)-差向异构体-25(OH)D_(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