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9
1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3,共5页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现有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潘科 朱玉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存在的几种主要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的特点和适宜性,为各地政府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我国,一次性货币安置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重新择业安置需要一定的经济容纳力和选择正确的途径...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存在的几种主要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的特点和适宜性,为各地政府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我国,一次性货币安置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重新择业安置需要一定的经济容纳力和选择正确的途径,农业生产安置比较稳但适用条件有限,入股分红安置收益高却有难以规避的风险,而异地移民安置则需处理好许多重大关系方能奏效。必须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或创建合适的安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 安置方式 失地农民
下载PDF
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姜开勤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6,共3页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序不合理以及征地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等等.因此,征地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征用土地增值的原因入手,对征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中国 土地增值收益 收益分配 农村集体土地 征地补偿标准
下载PDF
我国投资项目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久政 李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 ,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改革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增强投资项目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对于充分用好有限资金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就我国投资项目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系统分析 ,提出相应政策措施。
关键词 投资项目 投资项目评估 决策体制
下载PDF
教育对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贤银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6,共5页
本文就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是 :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幅度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持续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促进... 本文就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是 :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幅度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持续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促进收入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中国 影响因素 农村教育 农民受教育水平
下载PDF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陆冠尧 朱玉碧 潘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452-455,425,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大陆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大陆在完...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大陆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大陆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 中国 台湾省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管理 土地资源 资源禀赋 管制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
下载PDF
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宗兵 罗倩文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机理 ,揭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而从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业产业化 对策 影响机理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炬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对中国农村信息化态势的分析 ,揭示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进而提出加快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现代化 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农村信息服务
下载PDF
保险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家智 蒲林昌 《重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22-25,共4页
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将极大地影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具有较高的管理成本和严重不足的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文全面分析巨灾风险的特征以及对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影响,讨论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及其缺陷,最后介绍了国外... 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将极大地影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具有较高的管理成本和严重不足的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文全面分析巨灾风险的特征以及对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影响,讨论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及其缺陷,最后介绍了国外以风险证券化为特征的包括巨灾应急准备金债券、巨灾股票和巨灾债券等新型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业 巨灾风险管理工具 创新 巨灾股票 巨灾应急准备金债券 巨灾股票 巨灾债券
下载PDF
贵州省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永平 刘远坤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62,共4页
近年来贵州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剖析导致贵州省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位次持续下滑的成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贵州省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明显滞后 ,制约了农民... 近年来贵州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剖析导致贵州省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位次持续下滑的成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贵州省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明显滞后 ,制约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是贵州省特殊的“金字塔型”农民收入分布格局 ,使农民低收入群体比重过大 ,而且收入水平越低所覆盖的县区市数量及农业人口就越多 ,从而加大了贵州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农民收入 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小康社会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苏州模式”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玉梅 王冬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98,共3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州市告别了乡镇企业时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构成了“苏州模式”。本文分析了“苏州模式”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运行环境和机制,还分析了它对苏州经济的影响和其中的决定因素,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际验证,得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州市告别了乡镇企业时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构成了“苏州模式”。本文分析了“苏州模式”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运行环境和机制,还分析了它对苏州经济的影响和其中的决定因素,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际验证,得出结论和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模式” 经济分析 外向型
下载PDF
试论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傅新红 马文彬 杨锦秀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4期332-335,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规范研究、演绎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内涵,对其特征进行明确的界定。结果表明,广义的农业技术创新是指为了获取潜在利益,通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转化、应用等一系列活动,使生产要素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规范研究、演绎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内涵,对其特征进行明确的界定。结果表明,广义的农业技术创新是指为了获取潜在利益,通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转化、应用等一系列活动,使生产要素的组合发生变化或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效益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农业技术创新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包括农业技术的一次应用和二次应用;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综合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应以是否投入农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或三者的综合效益为衡量标志。农业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公共产品特性、创新主体和创新动力多元性、不确定性、创新时滞长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 内涵 综合效益 系统性 公共产品特性 创新主体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玥 任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7-79,共3页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各种原因有些国家急切地希望人民币升值,有些国家则呼吁人民币继续贬值。本文先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然后分析人民币升值、贬值或保持稳定的利弊,最后预测未来人民币名义汇...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各种原因有些国家急切地希望人民币升值,有些国家则呼吁人民币继续贬值。本文先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然后分析人民币升值、贬值或保持稳定的利弊,最后预测未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 币值稳定
下载PDF
探析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科 朱玉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444-447,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促使地方政府自觉保护耕地,注重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政府行为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利益分配机制 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 地方政府 理论分析法 文献资料 中央政府 政策体系 土地利用 征地 改革 农业
下载PDF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照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首先全面分析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完全成本法的弊端、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及可应用性,然后提出了应用变动成本法的3种模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冬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6-409,共4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发现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存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贫困、农业生产波动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并探究得出其形成恶性循环的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中国 西部民族地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教育 技术创新 生态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家智 鲜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9,共4页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面临日益严峻的金融风险,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为寻求科学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
下载PDF
农业保险——中国农业保护方式选择的方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硕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36-38,51,共4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国际国内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通过加强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中国农业 国内发展 农业风险 经营体制 国家财政 中国 大国 保护方式 法制建设
下载PDF
试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农业信息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应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由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由现代农业走向信息农业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农业信息化为题 ,探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原因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提出了农民... 由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由现代农业走向信息农业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农业信息化为题 ,探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原因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提出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改造是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前提 ,分步骤分区域逐步实施是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关键 ,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产业体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信息化 助推器
下载PDF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元春 肖亚成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模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社会发展 转移方式 现实依据 梯度转移 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