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浸水响应现场试验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伟志 蒋关鲁 +3 位作者 赵慧爽 袁泽华 王智猛 李安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在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大都属于非饱和土范畴。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而言,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能加剧线路的不平顺性,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铁路路基荷载下非饱和膨胀土土层在人工浸水后的变形特征,结合云桂铁路建设,设计并开... 在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大都属于非饱和土范畴。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而言,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能加剧线路的不平顺性,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铁路路基荷载下非饱和膨胀土土层在人工浸水后的变形特征,结合云桂铁路建设,设计并开展了铁路原型路基荷载下膨胀土地基现场浸水试验,并监测了从路基填筑开始到人工浸水结束时膨胀土地基与路基本体变形及浅层土水分的时程变化。试验结果揭示了膨胀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的极限相对膨胀量、膨胀变形沿路基横向与地基深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地基表面膨胀变形沿路基本体的衰减特征。基于试验成果,初步提出了以路基表面膨胀变形为0作为控制标准确定路基临界填高的设计思路。现场试验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法也可为今后研究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胀缩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膨胀土地基 现场浸水试验 膨胀变形 高速铁路
下载PDF
热拌与温拌沥青路面生产施工排放物对比 被引量:35
2
作者 邱延峻 罗浩原 +2 位作者 张家康 冷慧康 艾长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量化温拌剂的减排效果,对热拌与温拌沥青路面的生产和施工展开实地调研。选取排放问题较典型的拌和站出料、露天一般路面摊铺、隧道路面摊铺3个测试环境进行空气采样,选取采集空气样本中的CO、CO2、H2S、SO2、NOx、PM2.5、PM10、苯并... 为量化温拌剂的减排效果,对热拌与温拌沥青路面的生产和施工展开实地调研。选取排放问题较典型的拌和站出料、露天一般路面摊铺、隧道路面摊铺3个测试环境进行空气采样,选取采集空气样本中的CO、CO2、H2S、SO2、NOx、PM2.5、PM10、苯并(a)芘(BaP,挥发性有机物,一级致癌物质)、沥青烟(致癌物)9种物质作为特征排放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有害浓度限制值以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热拌工艺,选用的温拌剂可有效降低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降低了20℃,与此同时,在上述3个测试环境中,掺入温拌剂使9种排放物的浓度平均降低了28.6%、20.8%和26.4%,并可将热拌工艺下拌和站出料测试环境中超标的CO和隧道路面摊铺环境中超标的沥青烟浓度控制至限制值以内;温拌剂对致癌物BaP(降低40%以上)和沥青烟(降低30%以上)的减排效果最好,气态排放物CO、CO2、SO2、NOx次之,但H2S、PM2.5、PM10没有观察到具有统计意义的减排效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CO、CO2的减排效果与温度降幅的相关性最高,SO2的排放量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集料的酸碱性有关,NOx的减排效果主要来自用于加热的燃料节约,加热温度的降低也使BaP的挥发变弱。温拌剂可以有效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生产中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温拌剂 减排 施工温度 施工排放物
原文传递
废机油底渣对沥青的不利影响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丁海波 邱延峻 +1 位作者 王文奇 张晓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50,共5页
为准确预估废机油底渣(WEOB)对沥青长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在直馏沥青中添加不同用量的废机油底渣来制备改性沥青,并对改性沥青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压力箱老化(PAV)及扩展压力箱老化(ExPAV).采用双边缺口拉伸(DE... 为准确预估废机油底渣(WEOB)对沥青长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在直馏沥青中添加不同用量的废机油底渣来制备改性沥青,并对改性沥青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压力箱老化(PAV)及扩展压力箱老化(ExPAV).采用双边缺口拉伸(DENT)试验的临界裂纹张开位移(CTOD)研究沥青的抗延性断裂性能,采用扩展弯曲梁流变(Ex-BBR)试验得到的分级损失来评估物理硬化对沥青低温可靠性的影响,采用ΔTc指标(蠕变劲度临界温度与蠕变速率临界温度之差)评估沥青的长期耐久性,此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添加WEOB前后沥青的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延长老化时间(ExPAV)可以更明显识别WEOB对沥青低温性能的不利影响,而常规沥青老化时间(PAV)并不能明显捕捉这种不利影响;添加WEOB会使沥青产生物理硬化并导致抗延性断裂性能降低;WEOB可使沥青中蜡晶粒明显增加,而蜡晶粒的低温结晶及其相界造成的应力集中是导致废机油底渣长期低温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废机油底渣(WEOB) 机理 延长老化
下载PDF
Sasobit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加秋 阳恩慧 +1 位作者 王世法 李世佳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4,39,共8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在评价温拌沥青低温性能指标上的局限性,为更精准地评价温拌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将不同掺量的降黏类温拌剂Sasobit加入到基质沥青中制备温拌沥青,并分别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和压力箱老化来对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 针对当前国内外在评价温拌沥青低温性能指标上的局限性,为更精准地评价温拌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将不同掺量的降黏类温拌剂Sasobit加入到基质沥青中制备温拌沥青,并分别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和压力箱老化来对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展开了研究。采用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来获得温拌沥青的劲度模量、劲度模量变化率,计算得到低温连续分级温度及k指标。另外,运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对BBR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来获得Burgers模型的4个黏弹性参数,并构建了低温性能综合评价指标J。通过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得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应变能密度,将弯曲应变能密度与各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比选。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剂Sasobit的加入削弱了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这表现为更高的劲度模量、更低的劲度模量变化率、更高的低温连续分级温度、更大的k指标和J指标;Sasobit掺量越高,低温性能削弱效果越显著;利用单一的劲度模量或劲度模量变化率m指标对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综合考虑沥青低温变形能力和应力松弛能力的低温连续分级温度、k指标及J指标能更加精确地评价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温拌沥青 低温性能 BURGERS模型
原文传递
山区公路拓宽路基与衡重式挡土墙动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5
作者 蒋鑫 耿建宇 +1 位作者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43-450,共8页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路基拓宽改建 土-结构相互作用 附加差异沉降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彭浩 王福成 +1 位作者 杨涛 艾长发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9,64,共5页
以典型的AC—13沥青混合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室内对比试验,对5组由粗到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以典型的AC—13沥青混合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室内对比试验,对5组由粗到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靠近规范级配中值附近其综合性能较好;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点表现不一样,粗级配更有利于抗高温变形的提高,细级配更有利于抗水损害、抗弯拉破坏、抗疲劳开裂等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为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级配 路用性能 空隙率
下载PDF
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鑫 梁多伟 +1 位作者 刘晋南 邱延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87,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本文建立无加固措施、碎石桩加固、抗滑桩加固及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4种工况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抗滑桩桩身内力... 为进一步明确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本文建立无加固措施、碎石桩加固、抗滑桩加固及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4种工况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抗滑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结合正交设计方法,探讨斜坡软弱层土体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权重排序。碎石桩、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分别可以明显约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而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能同时削减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碎石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潜在滑动面一定程度上移;联合加固时抗滑桩桩身内力及变形较直接进行抗滑桩加固有较大幅度衰减,斜坡软弱层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远大于黏聚力与重度变化。所获结论有益于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时抗滑桩设计技术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 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 有限差分法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SBR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毅 陈玉欣 +1 位作者 秦旻 梁乃兴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针对西藏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烈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了SBR-AC-16I、SBR-AC-20I、AH-AC-16I、AH-AC-20I四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在充分考虑老化、温度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低温劈裂试验,重点分析SBR改性沥青混合... 针对西藏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烈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了SBR-AC-16I、SBR-AC-20I、AH-AC-16I、AH-AC-20I四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在充分考虑老化、温度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低温劈裂试验,重点分析SBR改性沥青混合料和AH沥青混合料之间的性能差异。选取沥青的针入度、延度、沥青含量3个影响因素进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改性沥青 灰色关联度 低温稳定性 西藏地区
下载PDF
低矮路堤下膨胀土地基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伟志 蒋关鲁 +3 位作者 袁泽华 王大伟 王智猛 李安洪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9-1618,共10页
为研究低矮路堤下中–强膨胀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的变形特性,依托云桂高速铁路建设,通过人工浸水方式开展不同高度等尺寸路基现场浸水试验。试验采用砂孔、砂槽及砂垫层等方式多面浸水,并同步观测路基填土期、稳载期及人工浸水期地基表面... 为研究低矮路堤下中–强膨胀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的变形特性,依托云桂高速铁路建设,通过人工浸水方式开展不同高度等尺寸路基现场浸水试验。试验采用砂孔、砂槽及砂垫层等方式多面浸水,并同步观测路基填土期、稳载期及人工浸水期地基表面与路基表面的变形。研究结果表明:从路基填筑开始到人工浸水结束,膨胀土地基的变形曲线呈"S"型分布。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地基表面的膨胀变量呈"锅底"型分布,路基表面的膨胀变量呈"V"型分布,地基表面的相对膨胀量随路基填高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减。通过对比不同路基填高的相对膨胀量表明,地基表面的相对膨胀量均大于路基表面的相对膨胀量,地基表面的膨胀变形沿路基本体呈衰减变化。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以路基表面膨胀变形为0作为控制标准确定路基临界填高的设计思路。现场试验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法也可为今后研究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胀缩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低矮路堤 膨胀土地基 现场浸水试验 膨胀变形 高速铁路
原文传递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艾长发 黄大强 +1 位作者 高晓伟 邱延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1,48,共9页
为研究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行为,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及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了气象参数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及层间状态等因素对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布状... 为研究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行为,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及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了气象参数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及层间状态等因素对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预测了沥青面层不同深度温度日变化值。研究表明:日太阳辐射总量和日平均风速对路面温度具有显著影响,但其显著性与路面结构类型无关;结构层温度场低温时段差别较小,高温时段差别较大;低温下结构层最大温度拉压应力是高温下的5~8倍;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温度变化适应性,是高寒地区首选的基层材料类型;采用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高寒地区沥青面层温度预测,高温时精度较高,低温时精度较低,该模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温度场 温度应力 气象参数 层间状态 温度预测
下载PDF
基于三维图像的铁路扣件缺陷自动识别算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代先星 阳恩慧 +2 位作者 丁世海 王郴平 邱延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6,共8页
针对当前铁路扣件状态自动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利用直射式激光三角测量法原理研发扣件检测系统,采集不受环境光影响的高质量轨道三维数据。提出基于三维图像的扣件区域定位方法,并利用先验知识验证扣件位置以保证扣件定位的... 针对当前铁路扣件状态自动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利用直射式激光三角测量法原理研发扣件检测系统,采集不受环境光影响的高质量轨道三维数据。提出基于三维图像的扣件区域定位方法,并利用先验知识验证扣件位置以保证扣件定位的准确性;基于弹条的高度规律信息提取弹条,采用HGOH作为特征描述算子;根据特征向量的模是否等于零可识别出缺失扣件,将模不为零的特征向量送入已训练的SVM分类器,从而识别断裂扣件和完整扣件。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扣件缺陷自动检测算法,识别准确率可达98.0%,能满足扣件缺陷自动化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 铁路扣件检测 识别算法 准确率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基床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强 刘钢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熊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116,共7页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率发展趋势、采用负幂函数表达的数学判别准则(幂次判别法)。通过构筑的单元结构填土模型,实现了小型刚性平板循环加载下模型填土累积变形4种状态的全过程模拟,并获得了相应的3个荷载阈值。针对高速铁路无砟和有砟轨道系统在适应基础结构沉降方面的巨大差异,明确了基床结构需分别满足快速稳定和长期稳定变形状态的控制原则及技术条件。所得成果为构建高速铁路基床结构变形状态控制设计技术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结构 循环荷载 累积变形状态 幂次判别法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TOPSIS钢桥面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优选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艾长发 黄恒伟 +2 位作者 RAHMAN A 安少科 任东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3,共11页
为合理选择钢桥-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防水黏结材料,首先,制作含不同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的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试件,并在低温(0℃)、常温(25℃)和高温(70℃)环境下分别测试复合试件的拉拔强度(Direct Tensile Strength,DTS)、直剪强度(D... 为合理选择钢桥-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防水黏结材料,首先,制作含不同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的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试件,并在低温(0℃)、常温(25℃)和高温(70℃)环境下分别测试复合试件的拉拔强度(Direct Tensile Strength,DTS)、直剪强度(Direct Shear Strength,DSS)和45°斜剪强度(Skew Shear Strength,SSS)。同时,利用UTM万能试验机测试常温(25℃)状态下复合试件的疲劳寿命。构建包括拉拔强度(DTS)、直剪强度(DSS)、45°斜剪强度(SSS)、疲劳寿命(Fatigue Life,FL)和材料成本(Materials Cost,MC)在内的钢桥面防水黏结材料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理论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求解,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方法,比较不同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的综合性能,建立基于熵权-TOPSIS钢桥面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优选模型,并获取优选结论。最后,通过图像二值化验证优选结论。结果表明:图像二值化分析结果与基于熵权-TOPSIS防水黏结材料组合体系优选模型得出的优选结论一致,验证了熵权-TOPSIS方法在钢桥面防水黏结材料优选设计中的有效性。该模型排除了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可为钢桥面防水黏结材料选择提供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防水黏结材料 熵权-TOPSIS 强度 疲劳寿命 图像二值化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模拟的沥青胶结料物理老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邱延峻 苏婷 +1 位作者 郑鹏飞 丁海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沥青的四组分模型,利用体积温度曲线得到了该沥青模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验证了沥青模型所得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可靠性,并在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下利用分子动力学从微观上对沥青...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沥青的四组分模型,利用体积温度曲线得到了该沥青模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验证了沥青模型所得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可靠性,并在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下利用分子动力学从微观上对沥青分子的物理老化现象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于沥青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等温等压条件下,沥青模型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自由体积减小、密度增大的物理老化现象;低温下沥青质和胶质导致沥青活动性降低,出现了物理老化现象,实现物理老化的微布朗运动的分子活动力主要来自饱和分和芳香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胶结料 低温性能 分子模拟 物理老化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基于区域三维纹理特征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彭毅 李强 +2 位作者 战友 杨广伟 王郴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为实现路面抗滑性能非接触式测量,提出应用新型区域三维纹理特征来表征沥青路面形貌构造并评估路面抗滑性能.使用便携式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纹理数据,同时使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采集其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并分别... 为实现路面抗滑性能非接触式测量,提出应用新型区域三维纹理特征来表征沥青路面形貌构造并评估路面抗滑性能.使用便携式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纹理数据,同时使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采集其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并分别使用70和15 km/h时的动态摩擦系数值代表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路面抗滑性能与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的共同作用有关.建立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预测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结果表明,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对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在70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77%,对15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69%,证实了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纹理 抗滑 区域纹理参数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三维高精度激光非接触式检测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丁世海 阳恩慧 +3 位作者 王郴平 纪亚英 雷开云 张新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764,共7页
为实现沥青路面纹理构造高精度自动检测,借助三维激光技术实现路面纹理三维重构,提出模拟铺砂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首先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雅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0.1 mm精度三维高程数据,同时人工铺砂法获取对应区域的... 为实现沥青路面纹理构造高精度自动检测,借助三维激光技术实现路面纹理三维重构,提出模拟铺砂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首先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雅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0.1 mm精度三维高程数据,同时人工铺砂法获取对应区域的宏观构造深度值;其次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重构沥青路面三维云图并进行数据噪声处理;最后设计四连通多种子组合填充算法,实现在滤波后的三维路面纹理云图上自动铺砂并获取路面纹理宏观构造深度值.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铺砂测量方法与人工铺砂法测量的平均构造深度(MTD,M)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52 mm,两者相关系数为0.96.研究成果验证了用非接触式路面纹理测试替代现有的接触式路面摩擦性能测试的可行性,为道路交通安全网级监测与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三维激光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噪声处理 多种子组合填充算法
下载PDF
基于切-拉拔试验的沥青路面层间黏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红坡 艾长发 +2 位作者 RAHMAN Ali 高晓伟 邱延峻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3,共8页
为研究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层间黏结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能施加水平推力的切-拉拔装置进行层间黏结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水平推力和黏层油用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复合试件的层间黏结强度,分析了各因素对黏结强度... 为研究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层间黏结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能施加水平推力的切-拉拔装置进行层间黏结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水平推力和黏层油用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复合试件的层间黏结强度,分析了各因素对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层间黏结强度与温度、水平推力和黏层油用量的关系,构建了低温、常温、高温3种温度下沥青路面在切-拉拔力综合作用下的层间黏结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推力削弱了层间黏结整体性能,层间黏结强度降低,当黏层油用量为0.8kg/m2时,水平推力由0 MPa增至0.2 MPa,其黏结强度降至原有的1/3;随着水平推力的增加,层间黏结强度随黏层油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最大黏结强度所对应的合理黏层油用量为0.8~1.0kg/m2;随着温度的升高,层间黏结强度迅速降低,温度越高,水平推力对层间黏结强度的影响幅度越大,当温度为50℃、水平推力为0.2MPa时,层间黏结强度降为0MPa;不同温度区间层间黏结强度下降趋势不同,低温最快、常温变缓、高温最慢;各因素对层间黏结强度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温度、水平推力、黏层油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拉拔试验 层间界面 黏结强度 水平推力
原文传递
温拌剂种类及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飞云 徐加秋 阳恩慧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177,共5页
为研究温拌剂种类及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沥青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的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胶结料,并对温拌沥青胶结料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处理: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和压力箱老化(PAV)。采用布氏旋转黏度试验比较其降黏效果、... 为研究温拌剂种类及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沥青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的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胶结料,并对温拌沥青胶结料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处理: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和压力箱老化(PAV)。采用布氏旋转黏度试验比较其降黏效果、采用沥青高温分级(HTPG)试验比较其高温抗车辙能力、采用沥青中温分级(ITPG)试验比较其抗疲劳性能,采用扩展弯曲梁流变试验(Ex-BBR)比较其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双边缺口拉伸试验(DENT)比较其抗延性断裂性能。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类温拌剂均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能满足施工要求,温拌剂A能显著增强温拌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沥青的抗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略微不利,但对沥青的抗延性断裂性能有减弱效果;温拌剂B对此类沥青的性能影响仅在低温抗裂性能上体现出微小减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沥青性能 温拌剂种类 温拌剂掺量
下载PDF
一种SBS改性沥青黏度测试新方法——旋转平板黏度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浩原 欧阳铖霏 +2 位作者 徐加秋 郑鹏飞 阳恩慧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4-732,共9页
针对布氏旋转黏度(BV)测试方法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固定剪切速率的旋转平板黏度(RPV)测试方法.利用2种测试方法,确定了分别添加3种温拌剂后的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拌和与压实温度),用以指导马歇尔混合... 针对布氏旋转黏度(BV)测试方法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固定剪切速率的旋转平板黏度(RPV)测试方法.利用2种测试方法,确定了分别添加3种温拌剂后的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拌和与压实温度),用以指导马歇尔混合料试件制作,并进行空隙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RPV方法能有效规避采用BV方法测试SBS改性沥青黏温曲线时出现的剪切稀化效应而导致的预测施工温度偏高问题,其确定的施工温度能使混合料的体积设计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充分发挥温拌剂的降温节能作用;RPV方法还解决了BV方法中繁琐的转子和转速更换问题,相同时间内,测试的黏度数据点数量约为BV方法的4倍,且变异系数更小;对于普通70#基质沥青的黏度测试,RPV方法得出的结果与BV方法所得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 α= 0.05).因此,RPV方法有望成为更高效准确的沥青(尤其是SBS改性沥青)表观黏度的测试方法,进一步服务于科研与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温拌沥青 黏度 施工温度 剪切速率
下载PDF
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演变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鑫 陈滔 +3 位作者 吴玉 朱奇炯 耿建宇 邱延峻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为阐释山区公路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机理,结合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多外设刚性挡土墙的特殊性,运用Phase^2有限元软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数值模型,所获加筋效果相关结论经离心模型试验宏观验证,开展基... 为阐释山区公路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机理,结合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多外设刚性挡土墙的特殊性,运用Phase^2有限元软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数值模型,所获加筋效果相关结论经离心模型试验宏观验证,开展基于剪切强度折减法的山区公路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分析,探究填土、土工格栅和填土-土工格栅界面三者力学响应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铺设土工格栅后路基面差异沉降减小47.1%,墙体最大外倾减小65.4%,路基稳定安全系数提高12.8%;随着剪切强度折减系数增加,填土-土工格栅界面单元滑移失效,但未决定路基稳定性,上层位衡重台外边缘处土工格栅的拉断失效将导致轴向拉力骤降,诱发拓宽路基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路基拓宽改建 土工格栅 稳定性 有限元 剪切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