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熔覆Ni60和Co-Cr-W合金层的高温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3 位作者 刘军 徐轶 俞佳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31,共4页
在4Cr14N iW2Mo耐热合金钢表面熔覆N i60和Co-Cr-W合金粉末,获得具有良好冶金结合和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250℃和420℃),对N i60和Co-Cr-W熔覆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Cr-W熔覆层和基... 在4Cr14N iW2Mo耐热合金钢表面熔覆N i60和Co-Cr-W合金粉末,获得具有良好冶金结合和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250℃和420℃),对N i60和Co-Cr-W熔覆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Cr-W熔覆层和基体材料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其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N i60熔覆层,其摩擦因数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其磨损机制表现为磨粒磨损。在高温条件下,N i60熔覆层比Co-Cr-W合金熔覆层具有更优良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层 高温磨损 镍基合金 Co-Cr-W合金
下载PDF
电刀功率对肌肉组织损伤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茹磊磊 郑靖 +1 位作者 栗云龙 周仲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高频电刀作为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能量器械,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Pennes热力学方程,采用ANSYS Workbench,建立离体肌肉组织在电切模式下的热力学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电刀功率下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 高频电刀作为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能量器械,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Pennes热力学方程,采用ANSYS Workbench,建立离体肌肉组织在电切模式下的热力学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电刀功率下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分析电刀功率对肌肉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频电刀功率增大,组织损伤区域和损伤程度呈现非线性变化;随着电刀功率从20 W逐渐增大到60 W,组织损伤区域仅发生局部变化,无显著性增大,组织最高温度从214.4℃逐渐升高到301.7℃;当功率从60 W增大到70 W时,组织损伤区域显著增大,组织最高温度从301.7℃迅速升高到436.6℃,损伤显著加剧。此外,在相同功率下,组织损伤程度随着组织与电极中心的距离减小而增大,其中沿着和垂直于切割方向的组织温度分别在距离电极中心±1.8 mm和±1.2 mm处急剧升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电切模式下电刀功率与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为医生在临床手术时的操作规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电极 组织损伤 电刀功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性别和解剖部位人体皮肤摩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炜 屈树新 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4-828,841,共6页
采用往复滑动皮肤摩擦试验机考察了不同年龄、性别的志愿者不同解剖部位等若干自然因素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利用成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了摩擦系数的多重比较。结果表... 采用往复滑动皮肤摩擦试验机考察了不同年龄、性别的志愿者不同解剖部位等若干自然因素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利用成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了摩擦系数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人体不同解剖部位皮肤的摩擦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各解剖部位皮肤之间的摩擦系数差异变得越不明显;同年龄段的人体皮肤摩擦系数在性别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段人体在同一解剖部位皮肤的摩擦系数会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摩擦 年龄 性别 解剖部位
下载PDF
四种常用假肢材料与人体皮肤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孔梅 李炜 +2 位作者 李海丽 刘夕东 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7-1111,1125,共6页
研究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四种假肢接受腔及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特性,试验部位分别选择在小腿截肢残疾患者的残肢及正常人小腿胫骨脊外侧进行。试验前对皮肤和材料的表面形貌、材料亲水性进行了测试。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法向载荷P为0... 研究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四种假肢接受腔及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特性,试验部位分别选择在小腿截肢残疾患者的残肢及正常人小腿胫骨脊外侧进行。试验前对皮肤和材料的表面形貌、材料亲水性进行了测试。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法向载荷P为0.3N和0.7N下,由于硅橡胶具有特殊性质(含有硅油),与皮肤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其他材料,并且在残疾人和正常人皮肤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三种材料均符合"材料表面越憎水、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越低"的规律。法向载荷P为8N下,残疾人和正常人皮肤与各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摩擦 假肢材料 接触角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体皮肤摩擦不舒适度感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炜 蒋玉石 +2 位作者 庞强 翟正绘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采集及定量分析;皮肤感知的心理信号借助于摩擦过程中受试者对疼痛、牵扯和灼热的感觉程度进行量化记分.结果表明:皮肤的摩擦系数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皮肤的温度及电容普遍高于男性,但温度及电容在摩擦开始及结束时的差值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脑电波幅值及高幅值波峰数大于男性;相应的女性在摩擦过程中不舒适的心理反应强于男性;所有受试者在摩擦过程中的不舒适感均随时间的延长及载荷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 性别 摩擦 不舒适度感知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阻尼丁腈橡胶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林 陈多礼 +2 位作者 朱旻昊 蔡振兵 彭金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于NBR中后,损耗角正切值(tanδ)增大,且其抗老化性能也有所改善,添加较少量GO于基体中时,其抗老化性能较好,添加MGO于基体中时,添加量与共混物的抗老化性能关系不明显,说明GO和MGO的分散性对其抗老化性能有正相关性。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团聚是共混物抗老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添加GO和MGO后所形成的界面效应则是其阻尼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阻尼材料 氧化石墨烯 阻尼性能 抗老化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690合金在去离子水和干态下的微幅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蔡振兵 邓小剑 +5 位作者 阳荣 彭金方 钱浩 李晨 谢永诚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过分析磨痕面积、微观形貌、断口形貌和磨损区硬度等,探讨了690合金受微幅冲击磨损和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态环境下,小载荷时690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和剥落。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在去离子水环境条件下,小载荷时,损伤轻微;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疲劳磨损。水介质显著的延缓了材料的开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合金 润滑条件 冲击磨损 磨损机理
下载PDF
汗液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炜 孔梅 +1 位作者 刘夕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人工汗液模拟人体汗液,在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研究汗液对正常人体皮肤、穿戴假肢皮肤以及残肢疤痕皮肤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研究汗液对皮肤摩擦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0.2 N和0.7 N的连续和间... 采用人工汗液模拟人体汗液,在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研究汗液对正常人体皮肤、穿戴假肢皮肤以及残肢疤痕皮肤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研究汗液对皮肤摩擦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0.2 N和0.7 N的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汗液均通过改变皮肤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对皮肤的摩擦行为产生影响;在汗液逐渐干燥的过程中,皮肤的摩擦行为从粘着向相对滑移状态转变,摩擦系数变化经历从小到大再减小、最后达到稳定的过程;在法向载荷为8.0 N、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的连续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汗液环境中的正常小腿皮肤、穿戴假肢皮肤和残肢疤痕皮肤的摩擦系数均大于干燥环境.根据皮肤在摩擦过程中的疼痛感、牵扯感和灼热感等同时提出皮肤摩擦舒适度概念,与干燥的假肢穿戴环境相比,汗液均加强了不同皮肤的摩擦不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 摩擦性能 人工汗液 舒适度
下载PDF
人牙釉质的酸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枫 郑靖 +1 位作者 周仲荣 钱林茂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通过体外原位酸蚀试验,采用显微硬度仪、台阶仪、SEM和EDX等考察了在pH=3.20的柠檬酸溶液作用下,人牙釉质表面硬度、组织结构、化学组成等性能随酸蚀时间的变化关系,初步分析了牙釉质在柠檬酸溶液中的酸蚀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柠檬酸... 通过体外原位酸蚀试验,采用显微硬度仪、台阶仪、SEM和EDX等考察了在pH=3.20的柠檬酸溶液作用下,人牙釉质表面硬度、组织结构、化学组成等性能随酸蚀时间的变化关系,初步分析了牙釉质在柠檬酸溶液中的酸蚀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溶液中腐蚀1 min后,牙釉质无明显酸蚀损伤;腐蚀3 min后,牙釉质表面硬度及Ca?P含量均明显降低,釉质表面呈现酸蚀损伤,腐蚀深度为0.236μm;随酸蚀时间继续延长,牙釉质表面损伤进一步加剧.形貌分析显示:在腐蚀初期,人牙釉质内的釉柱先于相邻釉间质发生酸蚀剥落,而釉柱丧失会进一步加剧釉间质的酸蚀,两者互相促进,最终导致牙釉质表面发生实质性的硬组织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酸蚀 柠檬酸
下载PDF
迷彩服织物与人体肘部皮肤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宇轩 纪伟 +2 位作者 刘陶峰 李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均高于干态;当法向载荷增加到5 N时,界面间的干湿状态对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影响.在干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材质和针织结构有关,纯棉材质和斜纹结构的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较小;在湿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亲疏水性有关,疏水性强的织物由于增强了皮肤的水合作用以及界面间的粘附力,因此增加了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质地较硬的平纹结构织物易造成摩擦后的皮肤表面粗糙,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分离及表皮撕裂,增加了皮肤表面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服织物 肘部皮肤 往复摩擦 干湿状态 皮肤损伤
下载PDF
缝合打结过程中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力 戴安 +1 位作者 李炜 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6-392,400,共8页
在临床操作中,手术缝合线的断裂、结的滑脱和缝合线对组织的撕裂是造成伤口缝合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在生物材料试验机上模拟缝合打结过程,研究了丝线、聚乳糖酸910缝合线和聚丙烯缝合线打结前后的拉伸、松弛和线-线界面的摩擦... 在临床操作中,手术缝合线的断裂、结的滑脱和缝合线对组织的撕裂是造成伤口缝合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在生物材料试验机上模拟缝合打结过程,研究了丝线、聚乳糖酸910缝合线和聚丙烯缝合线打结前后的拉伸、松弛和线-线界面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打结使缝合线的拉伸性能降低。其中聚乳糖酸910缝合线拉伸强度最大,聚丙烯缝合线延伸率最大;在松弛过程中,缝合线在初始2h松弛量最大,松弛量从小到大为:聚乳糖酸910缝合线、丝线、聚丙烯缝合线。涂层和单丝结构均能有效降低缝合线表面粗糙度,从而减小线-线界面的摩擦力;线-线界面的摩擦力随载荷增加而增加,而与摩擦速度无关。研究结果为优化缝合线设计和缝合打结操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缝合线 表面形貌 拉伸 松弛 摩擦特性
原文传递
摩擦对兔皮肤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炜 屈树新 +1 位作者 孔梅 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1-356,共6页
利用摩擦学、组织学和动物实验等手段模拟人体假肢接受腔对残肢皮肤的摩擦,研究摩擦对皮肤的损伤。应用成年健康兔作为动物模型,选取兔背部皮肤备毛后模拟残肢皮肤作为实验区,在往复滑动皮肤摩擦试验机上模拟假肢行走过程中不同压力、... 利用摩擦学、组织学和动物实验等手段模拟人体假肢接受腔对残肢皮肤的摩擦,研究摩擦对皮肤的损伤。应用成年健康兔作为动物模型,选取兔背部皮肤备毛后模拟残肢皮肤作为实验区,在往复滑动皮肤摩擦试验机上模拟假肢行走过程中不同压力、频率工况对皮肤表面损伤程度的影响。对损伤的兔皮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受损细胞形态,在10倍物镜下测量损伤皮肤表面形成的痂皮厚度,在20倍物镜下计算一定视野内组织的炎性细胞数量,并对不同参数下得到的痂皮厚度和炎性细胞数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得到了不同摩擦工况对皮肤组织病理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在兔皮肤表面法向压力和往复滑动频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对兔皮肤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组织内出现炎性细胞的数量就越多。这些分析结果为假肢的舒适性设计和截肢患者的步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皮肤 损伤 摩擦工况 炎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柴油烟炱的表征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咼盟飞 蔡振兵 +1 位作者 张祖川 朱旻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815,共8页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装载机烟炱(Soot A)、水泥罐车烟炱(Soot B)和推土机烟炱(Soot C)3种柴油烟炱样品的粒径大小相近;在基础油中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后,能够显著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尤其是100、175℃时效果明显;3种柴油烟炱具有相似的减磨特性,但减磨程度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烟炱 添加剂 润滑油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仿生中性络合剂对花岗岩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朝晖 吴志鑫 +3 位作者 杨康辉 苏叶茂 郑靖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0-808,共9页
基于自然界生物侵蚀的络合机制,分别以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为有效成分配置了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同浓度盐酸溶液作为对照试剂,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以H13钢球为摩擦对偶,考察仿生中性络合剂处理前后花岗岩表面... 基于自然界生物侵蚀的络合机制,分别以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为有效成分配置了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同浓度盐酸溶液作为对照试剂,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以H13钢球为摩擦对偶,考察仿生中性络合剂处理前后花岗岩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侵蚀处理均能诱发花岗岩表面裂隙扩张,形成溶蚀坑,岩石表面力学性能下降,矿物颗粒间联结变弱,表面摩擦磨损加剧,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相比无机强酸对岩石矿物颗粒的酸蚀作用,有机酸的络合作用对花岗岩表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分子量小且结构简单的草酸相比柠檬酸和酒石酸更容易诱发花岗岩表面矿物颗粒络合溶蚀,从而促进岩石表面摩擦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摩擦磨损 中性络合剂 有机酸 生物侵蚀
下载PDF
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紫铜/黄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莉萍 彭金方 +1 位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0-689,共10页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黄铜微动磨损行为与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0%O_(2)、20%O_(2)和30%O_(2)环境时所对应的摩擦系数稳定值分别为0.77、0.71和0.80,摩擦耗散能和磨损体积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即10%O_(2)环境下最高,20%O_(2)最低,30%O_(2)介于两者之间,可以推测,含氧量最低条件时的损伤比含氧量高时更严重。通过电接触寿命可以看出,20%O_(2)环境中电接触性能最优,10%O_(2)次之,30%O_(2)最差,不同含氧量时的微动磨损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理论上含氧量越高氧化现象越严重,但10%O_(2)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最差,30%O_(2)时的电接触性能最差,而类大气含氧量的20%O_(2)环境时的电接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最佳。结果表明:电接触性能与环境含氧量存有非线性依赖关系,30%O_(2)的环境中氧化最严重,微观形貌为尺寸粗大和团聚状的氧化颗粒,导致其接触电阻高于其余两种含氧量时;而在10%O_(2)环境中,因微动产生的磨屑多,新鲜的磨屑松散覆盖在磨痕区域,极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其接触电阻高于20%O_(2)环境,但是低于30%O_(2)时,说明环境中含氧量和微动产生的磨屑协同主导铜电接触性能与磨损行为,结合白光干涉、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的铜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氧化、材料转移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模式 接触电阻 微动磨损 接触失效 含氧浓度
下载PDF
假肢材料与人体下肢皮肤界面的摩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萍 石磊 +1 位作者 庞强 李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89,共7页
采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假肢接收腔/残肢皮肤界面,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结构的硅胶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硅胶材料/皮肤界面、接收腔/硅胶材料界面在往复摩擦模式初期均会产生相对滑动,摩... 采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假肢接收腔/残肢皮肤界面,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结构的硅胶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硅胶材料/皮肤界面、接收腔/硅胶材料界面在往复摩擦模式初期均会产生相对滑动,摩擦因数较大;随着界面间产生黏着,摩擦因数减小,逐渐趋于稳态。硅胶材料反面上的粗大微凸体,增加了与皮肤的粘结性,摩擦能耗减少;正面上的针织结构不但增加了往复摩擦过程中与接受腔之间的相对滑动量及摩擦能耗,而且减少了其反面与皮肤往复摩擦过程中皮肤协调位移时的变形,从而降低了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因数和能量损耗,因此,有利于降低皮肤摩擦损伤的风险,提高残肢患者穿戴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材料 下肢皮肤 摩擦行为 能量损耗 表面结构
下载PDF
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中纯钛的复合微动腐蚀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晓利 任平弟 +2 位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周仲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63-1768,共6页
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纯钛(TA2/TA2)在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中的常温切向和径向复合微动腐蚀实验。实验接触角θ为45o,最大径向载荷Fmax为100、200和300N,微动循环周次为5×104次。在摩擦动力学分析和耗散能计算分析基础上,用... 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纯钛(TA2/TA2)在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中的常温切向和径向复合微动腐蚀实验。实验接触角θ为45o,最大径向载荷Fmax为100、200和300N,微动循环周次为5×104次。在摩擦动力学分析和耗散能计算分析基础上,用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CSM)测定了磨损量,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中,复合微动F—D曲线呈现准梯形和椭圆形二阶段特征;相同载荷条件下,TA2在Hank’s溶液中材料损失量比在生理盐水中小,这与在相同条件下Hank’s溶液中的耗散能比在生理盐水中小的结果一致。在二种介质条件下,TA2的复合微动磨损主要以磨粒磨损和剥层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Hank’s溶液 微动腐蚀 复合微动
下载PDF
不同法向力和纹理间距下的手指皮肤感知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冰玉 李炜 +1 位作者 石磊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手指与物体表面接触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压缩、拉伸等机械变形,这一过程中包含丰富的触觉信息,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难以将摩擦信号与人体主观感受相结合的问题,采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受试者食指部位... 手指与物体表面接触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压缩、拉伸等机械变形,这一过程中包含丰富的触觉信息,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难以将摩擦信号与人体主观感受相结合的问题,采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受试者食指部位施加不同的恒定法向载荷来模拟触摸力,通过改变触摸样品的纹理间距、接触介质及直径,对木棒数目做出判断.结果表明:指尖滑过试验样品时所受周期性压力变化曲线可以反映受试者的摩擦感知状况;随着法向力及样品纹理间距的增大,受试者判断的准确性逐步提高,摩擦感知能力增强;指尖与样品之间的润滑介质减小了手指皮肤与样品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了受试者感知判断的准确性;直径较大的一组样品引起指尖皮肤的变形较大,受试者摩擦感知灵敏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皮肤 纹理间距 触觉感知 摩擦力 法向力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690合金传热管与抗振条的微动磨损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文秀 蔡振兵 +5 位作者 钱浩 李晨 谢永诚 米雪 彭金方 朱旻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77-2783,共7页
在卧式高温微动磨损试验机(PLINT TE77)上,采取线接触方式,研究690合金传热管/405不锈钢抗振条在干态不同温度下的切向微动磨损特性。在试验参数为法向载荷40 N、位移幅值100μ、频率5 Hz和循环次数1次的条件下,分别在25、90、200和285... 在卧式高温微动磨损试验机(PLINT TE77)上,采取线接触方式,研究690合金传热管/405不锈钢抗振条在干态不同温度下的切向微动磨损特性。在试验参数为法向载荷40 N、位移幅值100μ、频率5 Hz和循环次数1次的条件下,分别在25、90、200和285℃这4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微动工况均处于滑移区,90℃时稳态摩擦因数最高;当温度升高到200和285℃时,摩擦因数经过下降期后出现一个更加明显的下降阶段,这与界面的高温氧化有关。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磨痕表面在低温(25和90℃时的氧化程度比高温(200和285℃时的严重。90℃时的磨损量比其他温度时的都高,这可能与界面水蒸气蒸发和表面摩擦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合金 抗振条 微动磨损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ogen ion implantation dose on torsional fretting wear behavior of titanium and its alloy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正阳 蔡振兵 +1 位作者 吴艳萍 朱旻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24-335,共12页
Various doses of nitrogen ion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surface of pure titanium, Ti6Al7Nb and Ti6Al4V, by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Torsional fretting wear tests involving flat specimens of no-treated and tre... Various doses of nitrogen ion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surface of pure titanium, Ti6Al7Nb and Ti6Al4V, by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Torsional fretting wear tests involving flat specimens of no-treated and treated titanium, as well as its alloys, against a ZrO2 ball contact were performed on a torsional fretting wear test rig using a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medium of serum solution. The treated surfac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effect of implantation dose on torsional fretting behavior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rsional fretting running and damage behavior of titanium and its alloy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dose of the implanted nitrogen ions and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The torsional fretting running boundary moved to smaller angul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the central light damage zone decreased, as the ion dose increased. The wear mechanisms of titanium and its alloys were oxidative wear, abrasive wear and delamination, with abrasive wear as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the ion implantation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 ion implantation fretting wear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