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及启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刚 胡卸文 顾成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3-490,共8页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滑坡启动速度计算是边坡地震失稳防治中的难点。结合5.12四川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高速滑坡,重点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例,提出强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为拉裂-楔劈-滑移-剪断,并着重阐述了拉...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滑坡启动速度计算是边坡地震失稳防治中的难点。结合5.12四川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高速滑坡,重点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例,提出强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为拉裂-楔劈-滑移-剪断,并着重阐述了拉裂面形成机制、"楔劈"岩块的杠杆作用和碎屑岩块的滚动摩擦效应。对应于该失稳模式,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地震作用下顺层岩体斜坡锁固段的破坏判据和突发剪断时锁固段岩体的形变能公式。考虑锁固段岩体形变能释放的优势方向,运用能量转化原理,给出了更为合理和精确的顺层岩质滑坡突发启动速度公式,进而确定滑坡启程速度。其研究结果为滑坡灾害范围和冲击损害程度提供有效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山 动力失稳机制 顺层岩质斜坡 临滑形变能 启动速度
下载PDF
强降雨下饱和平滑型滑坡坡体水流运动及其边坡稳定效应分析——以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成壮 胡卸文 +2 位作者 张茂淳 张耀 胡恒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5-1081,共7页
分析强降雨饱和状态下平面滑动型(平滑型)滑坡的地下渗流的水流运动规律,同时考虑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的耦合作用,提出饱和状态下平滑型滑坡边坡稳定性分析新思路。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给出假设条件简化分析过程,导出强降雨下地下渗流... 分析强降雨饱和状态下平面滑动型(平滑型)滑坡的地下渗流的水流运动规律,同时考虑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的耦合作用,提出饱和状态下平滑型滑坡边坡稳定性分析新思路。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给出假设条件简化分析过程,导出强降雨下地下渗流水流运动方程。基于条分法理论,考虑坡体各点水流运动的不均匀性,改进传统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并给出边坡失稳的临界条件。以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二蛮山滑坡为例,验证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强降雨饱和状态下平滑型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土体饱水内摩擦角、渗透系数K、滑体规模(厚度、长度等)和坡顶相对坡脚水位差Δh。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流 边坡稳定性 失稳临界条件 二蛮山滑坡
下载PDF
四川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地质演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顾成壮 胡卸文 +2 位作者 方力 杨绍平 罗春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8-578,共11页
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 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沿沟的双合村一组5户20名村民失踪及下游万工集镇部分房屋被掩埋而倾倒破坏。滑坡启动区发育于万工集镇后侧二蛮山大沟内,沟左侧为二叠系灰岩(P1y),顺坡倾向沟内;右侧为强风化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节理极发育;沟内早期堆积物丰富,特别是沟上游还存在一大型古滑坡体;这些不稳定物源在有利地形条件及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原始沟谷上游高位陡峭地形导致山体具备高位潜在势能,具备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形条件。2010-07-24—26的降雨是触发此起特大灾害的主要原因,累计降雨量达163 mm,在水的作用下启程剧动并高速下滑。采用将今论古的地质方法,从地质构造、地层序列、岩体坡体结构及坡体变形等角度研究了二蛮山滑坡孕育的地质演化史,再现了滑坡区域历史时期中重要的地质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高速远程 基本特征 形成条件 地质演化
下载PDF
长宁6.0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潘毅 陈建 +2 位作者 包韵雷 彭鑫 林旭川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97-306,共10页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_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_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 村镇建筑 震害调查 木结构 框架结构 砌体结构
原文传递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放大效应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潘毅 时胜杰 +1 位作者 常志旺 胡思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6,共9页
为量化分析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放大效应,建立多层和高层两个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根据隔震结构基本周期,采用基于能量的脉冲量化识别方法,得到40条脉冲地震动,并剔除其中的主脉冲,产生40条非脉冲地震动。将这80条地震动... 为量化分析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放大效应,建立多层和高层两个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根据隔震结构基本周期,采用基于能量的脉冲量化识别方法,得到40条脉冲地震动,并剔除其中的主脉冲,产生40条非脉冲地震动。将这80条地震动分别输入两个隔震结构,量化分析脉冲地震动对其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楼层加速度和隔震层位移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反应明显大于非脉冲地震动,脉冲地震动对隔震层位移放大系数最大,而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对脉冲地震动比较敏感,呈现出波浪形的变化特征。两个隔震结构所得到的隔震层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2.0,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楼层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地震动 基础隔震结构 放大系数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潘毅 安仁兵 +1 位作者 王晓玥 郭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70,82,共11页
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M-θ力学模型,在分析透榫节点构造特征与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用透榫节点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节点缝隙、木材横纹弹性模量和大榫头长度对透榫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 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M-θ力学模型,在分析透榫节点构造特征与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用透榫节点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节点缝隙、木材横纹弹性模量和大榫头长度对透榫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建立以弹性点、屈服点与极限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多参数M-θ力学模型,其结果与多数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并将该力学模型应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透榫节点的滞回耗能能力强,节点的变形主要集中在榫头处。当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缝隙增大时,节点的受弯承载力降低。随木材横纹弹性模量的提高和大榫头长度的增加,节点的受弯承载力有一定提高。文章建立的M-θ力学模型能较好反映透榫节点的受力过程,适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透榫节点 M-θ力学模型 受力机理 数值模型
下载PDF
京沪高铁沿线某地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卸文 宋大各 +4 位作者 王帅雁 李扬 孙敏辉 钟生军 胡恒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38-1746,共9页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除受软土本身性质影响外,主要受沿线地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结合DInSAR与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结果,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西青区杨柳青镇沉降异常区(火电厂深部抽水井所致)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抽水井所...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除受软土本身性质影响外,主要受沿线地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结合DInSAR与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结果,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西青区杨柳青镇沉降异常区(火电厂深部抽水井所致)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抽水井所在部位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位变化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不同开采量、开采时间下的地面沉降量,得出京沪高速铁路穿过部位的沉降量预测,为高铁安全运营采取处理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高速铁路 地下水位 地面沉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铺作层布置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潘毅 袁双 +2 位作者 郭瑞 张宇 张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40,共12页
古建筑木结构中斗栱形制及补间铺作斗栱的布置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规律。为研究斗栱的尺度从大到小、补间铺作的斗栱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饶益寺大佛殿和保国寺祥符殿的铺作层布置为参照,设计出4种不同铺作... 古建筑木结构中斗栱形制及补间铺作斗栱的布置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规律。为研究斗栱的尺度从大到小、补间铺作的斗栱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饶益寺大佛殿和保国寺祥符殿的铺作层布置为参照,设计出4种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模型在不同地震激励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依次减小。当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降低,侧向变形能力也减小。当斗栱的尺度不变,布置数量越多、布置越规整,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越强,柱架层及铺作层的侧向变形也减小。在强震作用下,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额枋榫头及馒头榫处的应力虽均有增大,但馒头榫处的应力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铺作层布置 斗栱尺度 斗栱数量 抗震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网格-聚合物水泥砂浆加固RC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潘毅 胡文豪 +1 位作者 郭瑞 任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CFRP)网格和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的抗弯性能,对5个RC梁试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分析CFRP网格-PCM复合加固RC梁的抗弯破坏机理,研究网格不同层数和不同单位加固量对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基...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CFRP)网格和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的抗弯性能,对5个RC梁试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分析CFRP网格-PCM复合加固RC梁的抗弯破坏机理,研究网格不同层数和不同单位加固量对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基于抗弯承载力的既有计算模型,引入剥离应变建立改良计算模型,并采用其他学者的9根FRP网格加固RC梁的受弯试验数据,验证改良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CFRP网格-PCM对RC梁的抗弯加固效果明显,单位加固量较高的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但其更易发生剥离破坏;在单位加固量相当的条件下,单层网格与双层网格呈现出相同的抗弯性能,双层网格重叠布置的加固方式是有效的;抗弯承载力的既有计算模型对试验结果拟合效果较差,所建立的改良计算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能更好地反映CFRP网格-PCM复合加固层的实际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CFRP网格 聚合物水泥砂浆 抗弯性能试验 抗弯承载力 剥离应变
原文传递
泸县6.0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潘毅 易督航 +2 位作者 游文龙 范元青 林旭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9,共13页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建筑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下载PDF
基于SC教学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潘毅 刘豪 +1 位作者 林拥军 周祎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结合该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调整教学... 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结合该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性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说明基于SC教学理念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专业课程改革 建筑结构抗震 实践教学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潘毅 张启 +1 位作者 王晓玥 郭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159,共9页
在古建筑木结构中,燕尾榫节点广泛用于水平构件与柱头相交的部位。为了研究古建筑木结构中燕尾榫节点的弯矩-转角(M-θ)力学模型,在分析燕尾榫节点构造特点和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采用已有的燕尾榫节点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 在古建筑木结构中,燕尾榫节点广泛用于水平构件与柱头相交的部位。为了研究古建筑木结构中燕尾榫节点的弯矩-转角(M-θ)力学模型,在分析燕尾榫节点构造特点和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采用已有的燕尾榫节点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建立以屈服点、极限点为特征点的双折线多参数M-θ力学模型,给出了考虑模型尺寸和材料特性的特征点计算式,其计算结果与大量试验数据吻合,并将该力学模型应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燕尾榫节点的挤压变形主要集中在榫头处,而卯口变形可忽略;提出的M-θ力学模型反映了燕尾榫节点的整个受力过程,适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其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受力机理 数值分析 M-θ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摇摆柱的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潘毅 安仁兵 +1 位作者 陈建 张启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6-206,共11页
在古建筑木结构中,木柱通常直接平摆浮搁于础石之上,形成只有受压而无受拉能力的柱脚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木柱会发生摇摆,柱脚为半刚性节点。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的摇摆机理,对柱脚节点的受压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木柱的... 在古建筑木结构中,木柱通常直接平摆浮搁于础石之上,形成只有受压而无受拉能力的柱脚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木柱会发生摇摆,柱脚为半刚性节点。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的摇摆机理,对柱脚节点的受压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木柱的摇摆过程进行分类,给出了不同摇摆过程的判定条件,建立了柱脚节点的弯矩-转角(M-θ)力学模型;通过与柱脚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将该M-θ力学模型应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地震分析中,分别建立了柱脚半刚性连接和铰接的数值模型,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柱的摇摆过程可分为全截面弹性摇摆、小截面弹塑性摇摆、大截面弹塑性摇摆以及全截面弹塑性摇摆等4类;采用M-θ力学模型得到的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差异在10%以内;与铰接的柱脚节点相比,采用柱脚半刚性连接计算的古建筑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更接近振动台试验结果,结构的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差异均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柱脚节点 摇摆过程 M-θ力学模型 半刚性连接 数值模型
原文传递
台湾美浓6.7级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潘毅 张弛 +2 位作者 高宪 常志旺 卓建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18,共6页
2016年2月6日我国台湾高雄市美浓地区发生M_S6.7级强地震及多次余震,对台湾南部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台湾美浓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原因,在对台南地区震害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新化、草岭、善化、台南市、七股等五个台站的地震... 2016年2月6日我国台湾高雄市美浓地区发生M_S6.7级强地震及多次余震,对台湾南部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台湾美浓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原因,在对台南地区震害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新化、草岭、善化、台南市、七股等五个台站的地震动数据,从地面峰值速度、脉冲属性和频谱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地震动的主要特征;然后,从整体结构、梁柱构件、填充墙、非结构构件和地基土液化等方面,阐述了其震害特征;最后,结合震害调查工作,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地基土液化防治、抗震概念设计及隔震减震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美浓地震 脉冲型地震动 框架结构 震害调查 震害分析
下载PDF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评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毅 陈建 +1 位作者 安仁兵 易督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共12页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好地保护山地古建筑木结构,阐述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和结构特点,根据多次古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破坏、柱脚滑移、榫卯破坏、柱架扭转、屋面破坏和构架垮塌等典型震害特征及其震害原因,并指出其与平地古建筑震害的异同,从动力特性、分析模型、抗震机理、破坏模式和加固方法等方面阐明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后续抗震性能研究指明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古建筑 木结构 抗震性能 震害特征
下载PDF
聚合物水泥砂浆-碳纤维网格加固层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瑞 蔡联亨 +1 位作者 潘毅 刘扬良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174,共8页
为研究聚合物水泥砂浆(polymer coment mortar,PCM)-碳纤维增强复合(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网格加固层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关系和应力传递机理,对18个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观测了其破坏形态和荷载-滑移关系,分析... 为研究聚合物水泥砂浆(polymer coment mortar,PCM)-碳纤维增强复合(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网格加固层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关系和应力传递机理,对18个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观测了其破坏形态和荷载-滑移关系,分析了CFRP网格的结点数、网格间距和不同类型的PCM对界面的黏结滑移和应力传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弹性PCM变形能力虽优于高强度PCM,但其在受拉过程中由于变形,易产生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与PCM之间过早产生剥离破坏;CFRP网格在抗拉中起到约束滑移的作用,并随着网格间距的增加,横向网格筋的约束作用越显著;纵向网格筋的应变均呈现出从加载端到自由端逐渐减小的趋势,拉应力通过CFRP网格的结点依次传递给PCM和混凝土,其中第1网格结点的抗拉效果最明显;为使CFRP网格与PCM、混凝土有足够的黏结强度,即网格结点的应变分担率总和达到90%以上,则网格结点至少要3个及以上,且网格结点应随着网格间距的减小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网格 聚合物水泥砂浆 拉拔试验 黏结性能 应变分担率 网格结点 应力传递
原文传递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下载PDF
四川省南江县下两中学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吕俊磊 胡卸文 +2 位作者 顾成壮 罗刚 梁敬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巴中市南江县下两中学老滑坡由于强降雨作用出现大量拉裂缝和局部垮塌,通过对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调查,结合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评价了滑坡稳定性,并应用FLAC3D有限元... 巴中市南江县下两中学老滑坡由于强降雨作用出现大量拉裂缝和局部垮塌,通过对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调查,结合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评价了滑坡稳定性,并应用FLAC3D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破坏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工程建设开挖是导致滑坡复活的根本原因;滑坡前期两次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但在暴雨条件下为欠稳定,其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分析 FLAC3D模拟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偷心造和计心造斗栱力学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潘毅 袁双 +2 位作者 王慧琴 王晓玥 林拥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古建筑木结构的斗栱做法有偷心造和计心造两种基本形式,为研究这两种斗栱力学性能的差异,以饶益寺大佛殿的偷心造与计心造斗栱为研究对象,建立偷心造与计心造斗栱的有限元模型,用某斗栱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这两... 古建筑木结构的斗栱做法有偷心造和计心造两种基本形式,为研究这两种斗栱力学性能的差异,以饶益寺大佛殿的偷心造与计心造斗栱为研究对象,建立偷心造与计心造斗栱的有限元模型,用某斗栱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这两种斗栱在竖向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计心造斗栱的横栱比偷心造斗栱多,其竖向荷载位移曲线有一个明显的强化阶段,导致其极限承载力比偷心造斗栱大29.9%;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两种斗栱的滞回曲线都比较饱满,均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但二者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偷心造 计心造 斗栱
下载PDF
基于中国规范的近断层区竖向抗震设计谱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潘毅 包韵雷 +1 位作者 刘永鑫 李爽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190,共8页
针对近断层区结构抗震设计缺乏专门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现状,以近断层竖向地震动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展近断层区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研究。选取198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竖向分量,分析得到实际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反应谱,将... 针对近断层区结构抗震设计缺乏专门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现状,以近断层竖向地震动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展近断层区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研究。选取198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竖向分量,分析得到实际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反应谱,将计算得到的反应谱与中国抗震规范中的近断层竖向设计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抗震规范未充分考虑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的特点,表现为部分周期段上规范设计谱的谱值小于实际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反应谱,难以保证近断层区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性。根据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的分析结果,基于中国抗震规范设计谱的基本形式,提出了谱值放大系数取1.5、特征周期下限取0.40 s(多遇地震)和0.45 s(罕遇地震)及减小曲线下降段衰减系数的修正方法。该竖向抗震设计谱工程应用简便,可为近断层区的结构竖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竖向抗震设计谱 谱值放大系数 特征周期 衰减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