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被引量:235
1
作者 周德培 肖世国 夏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在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桩间静力平衡条件、跨中截面强度条件以及拱脚处截面强度条件共同控制来确定桩间距。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说明了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粘... 在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桩间静力平衡条件、跨中截面强度条件以及拱脚处截面强度条件共同控制来确定桩间距。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说明了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粘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却随着桩后坡体推力的增大而减小。最后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桩间距的计算过程,并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抗滑桩 桩间距 土拱 内摩擦角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9
2
作者 张清华 卜一之 李乔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0,39,共18页
为深化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的认识,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其评估方法、新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以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加固的研究进展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总结,讨论了制约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了... 为深化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的认识,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其评估方法、新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以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加固的研究进展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总结,讨论了制约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相对于主梁和主桁等杆系结构的疲劳问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体现为由多个复杂构造细节部位的疲劳性能共同决定的空间结构疲劳问题,其疲劳破坏模式、疲劳性能、抗疲劳优化设计和疲劳开裂加固等问题更为复杂;疲劳损伤机理、新建和在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评估方法、适用的疲劳开裂加固方法,是钢桥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桥梁工程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依托创新设计理念和高性能材料,发展新型结构体系和构造细节,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智能化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加工技术、以红外热成像和超声波相控阵等为代表的疲劳裂纹检测技术,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疲劳裂纹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综述 疲劳 评估方法 抗疲劳优化设计 疲劳开裂加固
原文传递
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195
3
作者 梁波 蔡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8,共5页
从引起车辆振动的几何不平顺条件入手,用一与不平顺管理标准相应的激振力来模拟列车竖向动荷载。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探讨了路基在不平顺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揭示了路基不同部位刚度变化对基面变形、动应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并与部... 从引起车辆振动的几何不平顺条件入手,用一与不平顺管理标准相应的激振力来模拟列车竖向动荷载。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探讨了路基在不平顺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揭示了路基不同部位刚度变化对基面变形、动应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并与部分实测、计算资料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几何不平顺 动力分析
下载PDF
关于土拱效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5
4
作者 贾海莉 王成华 李江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提出了岩土工程领域土拱理论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拱脚的存在形式、拱形、拱体几何参数及微观特性等 .根据土拱的不同形成机制 ,指出拱脚的存在形式有直接拱脚、摩擦拱脚、土体拱脚及二异拱脚 4种 .在此基础上 ,通过工程实例对拱形... 提出了岩土工程领域土拱理论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拱脚的存在形式、拱形、拱体几何参数及微观特性等 .根据土拱的不同形成机制 ,指出拱脚的存在形式有直接拱脚、摩擦拱脚、土体拱脚及二异拱脚 4种 .在此基础上 ,通过工程实例对拱形及拱体几何参数提出了初步见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拱效应 拱脚 拱形 拱体 微观特性
下载PDF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1
5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高召宁 李朝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4-632,共9页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模型边坡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逐渐增大。自振频率降低的幅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加大。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在坡肩附近急剧增大。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当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与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接近时,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效应显著增强。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加,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边坡土体对输入波的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土体表现出更强的滤波作用。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地震动参数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抗滑桩间土拱力学特性与最大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136
6
作者 王成华 陈永波 林立相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556-559,共4页
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确定的基础理论至今未建立起来 ,工程实践中仍依赖专家经验。本文从方桩桩间土拱形成的原理、力学特性论证入手 ,较全面地分析了桩间土拱的受力、变形 ,力的传递和土拱破坏瞬间的最大桩间距。
关键词 抗滑桩 桩间土拱 力学特性 最大桩间距 滑坡防治 变形 土拱破坏
下载PDF
一种新的岩石流变模型 被引量:124
7
作者 邓荣贵 周德培 +1 位作者 张倬元 付小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0-784,共5页
根据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牛顿流体粘滞阻尼元件,将该阻尼元件与描述岩石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特性的传统模型结合,构成了新的综合流变力学模型,并应用于描述某大型水电工程坝区断层岩蠕变特世,效果良好。
关键词 岩石流变模型 断层 岩石 减速蠕变 等速蠕变特性
下载PDF
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61
8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李朝红 高召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8-923,共6页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一个边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对输入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一个边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对输入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波振幅、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持时对加速度峰值响应的影响不大;坡体位移随振幅、持时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强震作用下剪应变增量最大区域的位置和形状表明,单一均质土层边坡的破坏模式仍是沿着某一弧形潜在滑动面失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动力响应 地震 地震动参数 FLAC^3D
下载PDF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被引量:163
9
作者 高波 王峥峥 +1 位作者 袁松 申玉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41,374,共7页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公路隧道 隧道震害 震害机理
下载PDF
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绿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121
10
作者 张俊云 周德培 李绍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00-1403,共4页
从力学与水文两方面分析了植被对边坡的稳定作用及对坡体表层的侵蚀控制作用。通过对华南及西南一些新建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绿化方法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不同绿化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为各岩石边坡绿化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积... 从力学与水文两方面分析了植被对边坡的稳定作用及对坡体表层的侵蚀控制作用。通过对华南及西南一些新建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绿化方法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不同绿化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为各岩石边坡绿化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积累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岩石 边坡 绿化 生态护坡
下载PDF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38
11
作者 王明年 潘晓马 +2 位作者 张成满 温向东 王慨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由于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开挖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会危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笔者应用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两种手段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现场监测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 被引量:147
12
作者 夏嵩 王艺霖 +1 位作者 肖平 富海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76,共5页
由于工程伦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长期缺位,工程伦理在工程专业的开展会遇到专业融入度不足与实践参与度浮浅的难题。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将伦理思想教育贯穿在桥梁设计专业课教学中,从深入理解把握工程思维与伦理学原理、重新设计课程... 由于工程伦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长期缺位,工程伦理在工程专业的开展会遇到专业融入度不足与实践参与度浮浅的难题。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将伦理思想教育贯穿在桥梁设计专业课教学中,从深入理解把握工程思维与伦理学原理、重新设计课程开始,开展了两轮教学实验。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和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来看效果都十分明显。我们的案例为解决"课程思政"与工程技术教育这两大类不同学科思维的交叉和不同知识领域的协同开展,为解决前述专业性与实践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实践教学
原文传递
岩石边坡生态种植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张俊云 周德培 李绍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配制 144种不同配比的种植基 ,通过室外草坪草的培育试验 ,研究了种植基配比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以及配比对种植基主要强度指标的影响 ,并初步确定了
关键词 生态种植基 生态护坡 高陡岩坡 岩石 边坡 草坪
下载PDF
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7
14
作者 张继春 曹孝君 +1 位作者 郑爽英 郭学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158-4163,共6页
以渝怀铁路人和场浅埋隧道工程为背景,进行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通过测量掘进爆破引起的不同位置处的地表振动速度波形,研究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强烈,其震动强度是其... 以渝怀铁路人和场浅埋隧道工程为背景,进行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通过测量掘进爆破引起的不同位置处的地表振动速度波形,研究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强烈,其震动强度是其他各类炮孔爆破的2倍以上;(2)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速度并不总是随着其单段装药量的增加而增大;(3)浅埋隧道开挖区将造成掘进爆破产生的地表震动出现“空洞效应”;(4)掘进前方的爆破地震效应可用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预测,掘进后方的爆破地震波则不符合这一衰减规律。人和场隧道掘进前方的地震波衰减参数为K=232.8,α=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浅埋隧道 地表震动 空洞效应
下载PDF
地铁近距离平行隧道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86
15
作者 陈先国 高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30-1334,共5页
对近距离双孔平行隧道,不同的开挖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第二孔隧道是在第一孔隧道扰动之后的地层中修建的,地层刚度条件不再对称,第二孔隧道的修建又对已建的第一孔隧道有影响,这一影响又与围岩类别、隧道间的间距、开挖和支护方式等因... 对近距离双孔平行隧道,不同的开挖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第二孔隧道是在第一孔隧道扰动之后的地层中修建的,地层刚度条件不再对称,第二孔隧道的修建又对已建的第一孔隧道有影响,这一影响又与围岩类别、隧道间的间距、开挖和支护方式等因素有关,应用ANSYS程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这类隧道在开挖之后地表和拱顶下沉的规律。分析表明,第二孔隧道的掘进对已修建的第一孔隧道有较大的影响,这时的分析结果既不同于单孔隧道,也不同于交错重叠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地表下沉 拱顶下沉 掘进 开挖
下载PDF
我国红层分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132
16
作者 郭永春 谢强 文江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1,共5页
我国中新生代红层分布总面积约826 389km2,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岩土体。南方地区红层约占红层总面积的60%,以西南、中南地区红层分布较广,多为裸露型红层,受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风化等问题突出;北方地区红层约占40%,以甘肃以及蒙宁... 我国中新生代红层分布总面积约826 389km2,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岩土体。南方地区红层约占红层总面积的60%,以西南、中南地区红层分布较广,多为裸露型红层,受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风化等问题突出;北方地区红层约占40%,以甘肃以及蒙宁晋陕交界红层分布相对较多,多为埋藏型红层,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隐蔽性。红层分布受控于分布区的区域断裂带,岩体结构破碎,水文网络发育,渗流、软化等问题突出。由于砂岩、泥岩、页岩、蒸发岩、杂色岩等多种软硬岩层互层结构和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沿着软弱结构面易发生滑坡、差异风化等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时代较新,岩土体的胶结性差,物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岩石多属于软岩类别。稳定性差,易崩解软化。蒸发岩和红层岩土体中可溶成份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岩溶、腐蚀、渗流等物理化学问题。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将红层作为特殊岩体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分布特征 工程地质问题 特殊岩体
下载PDF
桥梁顶推法施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2
17
作者 赵人达 张双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43,共12页
为了促进桥梁顶推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对目前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顶推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和总结了顶推施工中导梁参数的确定方法、梁体施工精度对顶推过程产生的影响、梁体顶推过程受力分析、顶推过程中局部受力分析及改善措... 为了促进桥梁顶推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对目前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顶推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和总结了顶推施工中导梁参数的确定方法、梁体施工精度对顶推过程产生的影响、梁体顶推过程受力分析、顶推过程中局部受力分析及改善措施、顶推法施工控制等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多点顶推过程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施工误差对梁体局部受力的影响以及下部结构采用拉索加固法时的索力优化问题仍较为突出;研究指出了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顶推法施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顶推法施工 综述 导梁 施工控制
原文传递
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的分段悬链线法 被引量:101
18
作者 唐茂林 强士中 沈锐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1,共5页
根据悬索桥的受力特点,发展了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的精确方法———分段悬链线法。本方法采用解析表达式、用数值迭代计算法解决给定的问题,是一种精确的方法。本文的方法不存在用有限元法或传统的抛物曲线、悬链曲线法计算时的那种... 根据悬索桥的受力特点,发展了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的精确方法———分段悬链线法。本方法采用解析表达式、用数值迭代计算法解决给定的问题,是一种精确的方法。本文的方法不存在用有限元法或传统的抛物曲线、悬链曲线法计算时的那种假设误差,它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相容条件确定各部分的索力和曲线形状,自动计入了索曲线的所有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线形 悬链线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重复加载下路基填土的临界动应力和永久变形初探 被引量:99
19
作者 蔡英 曹新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路基填土在列车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问题,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重复加载条件下,土体的临界动应力和永久应变随加载次数、加载频率和周围压力变化的规律,对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路基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路基 临界动应力 永久应变 重复加载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桩内力的一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91
20
作者 周德培 王建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推荐采用横向变形约柬弹性地基梁法设计预应力锚索桩,按变形协调原理计算锚索拉力、桩的位移及内力,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南昆铁路一软岩深路堑高边坡的预应力锚索桩设计。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设计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桩的受力状态,计... 推荐采用横向变形约柬弹性地基梁法设计预应力锚索桩,按变形协调原理计算锚索拉力、桩的位移及内力,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南昆铁路一软岩深路堑高边坡的预应力锚索桩设计。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设计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桩的受力状态,计算方法较为合理,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锚索桩 高边坡 计算方法 位移 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