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玉莹
曾燏
+5 位作者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共6页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dabryi)
繁殖特征
嘉陵江
生态适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吕振宇
曾燏
+6 位作者
熊小琴
刘玉莹
张臣
彭艳
唐俊峰
程磊
俞丹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6,共9页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_(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
嘉陵江
食性
空间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燕
曾燏
张富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索并优化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片的制作条件和染色过程,以期找到适合我校荚膜教学标本片需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提升微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将肺炎链球菌传代活化后制成悬液,以腹腔注射法(0.2 ml悬液)感染10只昆明小鼠...
目的探索并优化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片的制作条件和染色过程,以期找到适合我校荚膜教学标本片需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提升微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将肺炎链球菌传代活化后制成悬液,以腹腔注射法(0.2 ml悬液)感染10只昆明小鼠并传代培养,提取发病待濒死小鼠的腹腔液涂片,分别使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法和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对其进行染色,从菌体形态、数量、荚膜大小、染色效果等方面综合比较两种染色方法的差异。最后将镜检合格的标本用中性树胶封固,贴上标签后保存备用。于2018年12月,抽查我校2017年12月使用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35片标本片,评估标本片的质量。结果随着传代的进行,受染小鼠体内的肺炎链球菌增多,荚膜增大。传代两次即可见宽大的荚膜,且第二次传代感染实验小鼠的发病时间明显缩短,两次感染发病时间分别为10~12 h和8~10 h。同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比较,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背景均匀,染料颗粒少,菌体呈现深紫色,同淡紫色背景对比明显。同时,抽查已保存1年的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共35片,抽查结果表明,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制作、保存的标本荚膜仍清晰可见,无褪色和霉变现象,标本片完好率达到100%。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小鼠体内传代两次即可观察到明显的荚膜,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且封片保存的标本可反复多次使用,能满足我校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荚膜
石炭酸复红染色
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玉莹
曾燏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机构
西华
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国家
淡水
渔业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
武汉
)
西南
分中心
南充市农业
科学
院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9210)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17CZ0035)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8KZ0060)
文摘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dabryi)
繁殖特征
嘉陵江
生态适应
Keywords
Saurogobio dabryi
reproduction biology
Jialing River
ecological adaptation
分类号
Q178.1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吕振宇
曾燏
熊小琴
刘玉莹
张臣
彭艳
唐俊峰
程磊
俞丹莉
机构
西华
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国家
淡水
渔业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
武汉
)
西南
分中心
南充市农业
科学
院
唐家河
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210)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17CZ0035)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8KZ0060)
文摘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_(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
蛇鮈
嘉陵江
食性
空间变化
Keywords
Saurogobio dabryi
Jialing River
feeding habits
space variation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燕
曾燏
张富斌
机构
川北医
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
中心
西华
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国家
淡水
渔业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
武汉
)
西南
分中心
出处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25-28,共4页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一般项目)(xjjgxh2017122)
文摘
目的探索并优化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片的制作条件和染色过程,以期找到适合我校荚膜教学标本片需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提升微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将肺炎链球菌传代活化后制成悬液,以腹腔注射法(0.2 ml悬液)感染10只昆明小鼠并传代培养,提取发病待濒死小鼠的腹腔液涂片,分别使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法和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对其进行染色,从菌体形态、数量、荚膜大小、染色效果等方面综合比较两种染色方法的差异。最后将镜检合格的标本用中性树胶封固,贴上标签后保存备用。于2018年12月,抽查我校2017年12月使用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35片标本片,评估标本片的质量。结果随着传代的进行,受染小鼠体内的肺炎链球菌增多,荚膜增大。传代两次即可见宽大的荚膜,且第二次传代感染实验小鼠的发病时间明显缩短,两次感染发病时间分别为10~12 h和8~10 h。同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比较,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背景均匀,染料颗粒少,菌体呈现深紫色,同淡紫色背景对比明显。同时,抽查已保存1年的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共35片,抽查结果表明,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制作、保存的标本荚膜仍清晰可见,无褪色和霉变现象,标本片完好率达到100%。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小鼠体内传代两次即可观察到明显的荚膜,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且封片保存的标本可反复多次使用,能满足我校教学需要。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荚膜
石炭酸复红染色
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
实验教学
Keyword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apsule
Carbonic acid complex red staining
Modified Hiss capsule staining
Experimetal teaching
分类号
R378.1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刘玉莹
曾燏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吕振宇
曾燏
熊小琴
刘玉莹
张臣
彭艳
唐俊峰
程磊
俞丹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王燕
曾燏
张富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