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34
1
作者 冯文全 吕瑞香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基于此,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并且在实践中表现出其优越性。但是,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也凸显出许多矛盾与问题:分层选班中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基于此,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并且在实践中表现出其优越性。但是,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也凸显出许多矛盾与问题:分层选班中出现新的不平衡,管理难度加大,评价难以真正做到科学、公正、有效。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合理分层并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实行动态走班,教师交叉分层任教;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群策群力,形成改革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走班制 学习自主权 个性发展
下载PDF
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下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文全 吴丽秋 《教育评论》 2018年第5期84-87,共4页
标签理论以独特的视角为小学阶段"问题"学生的德育提供了新思路。从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学生的产生,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标签效应对小学生德育成效将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者... 标签理论以独特的视角为小学阶段"问题"学生的德育提供了新思路。从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学生的产生,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标签效应对小学生德育成效将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者应该吸收、借鉴标签理论,做好"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学生 越轨行为 越轨社会学 标签理论
下载PDF
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非理性逻辑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国 张宇恒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9,共7页
自媒体作为传播领域的又一场革命,对大学生的成长场域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当前大学生卷入"校园贷"出现的种种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通过扎根研究的方式,以关于"校园贷"的45个典型新... 自媒体作为传播领域的又一场革命,对大学生的成长场域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当前大学生卷入"校园贷"出现的种种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通过扎根研究的方式,以关于"校园贷"的45个典型新闻报道为案例,借助NVIVO11进行编码,探究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在与社会网络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是如何遭遇"校园贷"陷阱的,进而揭示大学生受骗的社会根源。研究结果串联起了大学生"校园贷"遭遇的"三部曲":现实起点(资本贫困引发借贷需求)--消费决策(提前消费陷入消费陷阱)--情景因素(身份意识催生享乐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 校园贷 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论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在我国的现实需要与困境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翔宇 徐东 秦弋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国家改革福利制度,对于解决本国公民的民生问题有着显著作用。随着解决客观供需矛盾、加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等现实需要的日益加剧,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在我国的实施似乎已迫在眉睫。虽... 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国家改革福利制度,对于解决本国公民的民生问题有着显著作用。随着解决客观供需矛盾、加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等现实需要的日益加剧,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在我国的实施似乎已迫在眉睫。虽然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对于解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巨大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缺乏成熟的匹配环境、缺乏基于我国背景的有效实践经验等阻碍其具体实施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 现实需要与困境
下载PDF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文全 杨慧 《中国德育》 2016年第22期10-14,共5页
“古之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传统德育重视活动在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日常的洒扫活动,为儿童奠定“修身治心”“穷理尽性”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德育变革 朱熹 道德品质 传统德育 穷理尽性
原文传递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文全 《中国德育》 2017年第10期1-1,共1页
"感恩"两字都带有"心"字,从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指示六书造字方法来看,很明显它是指一种心理现象。"感"即感觉、感知,并在其基础上产生情感;"恩"则指的是他人的关心、帮助乃至教育等"惠泽于己"的一切善举。... "感恩"两字都带有"心"字,从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指示六书造字方法来看,很明显它是指一种心理现象。"感"即感觉、感知,并在其基础上产生情感;"恩"则指的是他人的关心、帮助乃至教育等"惠泽于己"的一切善举。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细加剖析,"感恩"包括识恩、知恩、记恩、报恩等几个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方法 惠泽 指一 感恩教育 心理现象 道德教育 感恩意识 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 “苏丹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