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辆事故深度调查的侧碰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石亚周 周华 +1 位作者 李平飞 陈佳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9期140-143,共4页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运用统计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侧碰事故发生道路路段和侧碰事故发生原因等进行了研究,从机动车驾驶员、车辆类型、道路类型和事故发生时间等方面对机动车-机动...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运用统计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侧碰事故发生道路路段和侧碰事故发生原因等进行了研究,从机动车驾驶员、车辆类型、道路类型和事故发生时间等方面对机动车-机动车侧碰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驾驶员违法引起的侧碰事故较高,占405起侧碰事故车辆总数的52.7%,其中违法行为又以未按规定让行、违反交通信号和超速行驶这三种为最;在分析道路因素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十字路口路段侧碰事故发生较多,占所统计的405起侧碰事故案例的61%;最后分析交通环境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这两个时段发生机动车侧碰事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碰事故 驾驶员 车辆类型 道路类型 事故发生时间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的动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鑫 张道文 +1 位作者 冉启林 尹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3起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车型、碰撞类型和碰撞速度对碰撞过程中电动自...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3起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车型、碰撞类型和碰撞速度对碰撞过程中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与汽车车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碰撞类型情况下,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随着碰撞速度的变化有所差异;在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头部损伤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动自行车 事故重建 动力学响应 碰撞 Pc-Crash软件
下载PDF
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王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厢式客车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下载PDF
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改进与仿真 被引量:14
4
作者 叶新娜 黄海波 +1 位作者 周廷萱 袁洪川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过对比货车是否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对后面追尾车辆所造成的危害,对现有的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根据碰撞过程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最大限度吸收能量的原则,将槽钢改进为圆钢管,并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圆钢管型后... 通过对比货车是否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对后面追尾车辆所造成的危害,对现有的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根据碰撞过程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最大限度吸收能量的原则,将槽钢改进为圆钢管,并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圆钢管型后下部防护装置比槽钢型后下部防护装置更加安全、可靠,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装置 吸能 圆钢管 仿真
下载PDF
轿车追尾碰撞货车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易红 周廷萱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交通事故中,轿车追尾碰撞货车的后果往往极其严重。文章针对三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案例分析认为,大多数货车没有合适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车厢、车架刚度大,车厢又高,轿车的受力点正好是挡风玻璃下沿处,就造成了碰撞相容性的恶化,轿... 交通事故中,轿车追尾碰撞货车的后果往往极其严重。文章针对三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案例分析认为,大多数货车没有合适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车厢、车架刚度大,车厢又高,轿车的受力点正好是挡风玻璃下沿处,就造成了碰撞相容性的恶化,轿车的顶盖被切掉从而容易造成车内乘员的伤亡。提出了在强调安全驾驶的同时,汽车设计中应通过合理设计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阻止钻入碰撞发生,让后下部防护装置尽量多地吸收碰撞能量,改善轿车与货车的碰撞相容性,提高轿车与货车追尾碰撞时轿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而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轿车 追尾 货车 碰撞相容性
下载PDF
人车碰撞中行人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阳 黄海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程度。研究表明:二次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险杠高度越接近胫骨高度,胫骨加速度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越大;减小保险杠倾角能降低行人腿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 运动学响应 行人损伤 多元因素 仿真参数设计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事故碰撞地点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建军 董大伟 +3 位作者 黄海波 李平飞 张志勇 张诗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阐述了碰撞地点的确定对人车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和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公式推理法和利用PC-Crash软件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提出利用软件进行事故再现应结合传统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在此基础上,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 阐述了碰撞地点的确定对人车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和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公式推理法和利用PC-Crash软件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提出利用软件进行事故再现应结合传统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在此基础上,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撞交通事故进行了两种分析方法的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事故碰撞地点及车速确定具有一致性,通过结合传统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达到对行人碰撞地点的确定,且更具有事故再现的直观可视性,可用于交通事故再现及司法鉴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碰撞地点 交通事故 行人 车速
下载PDF
汽车正面碰撞中驾驶人坐姿对其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灿 李平飞 +2 位作者 黄海波 刘娜 周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研究汽车正面碰撞时驾驶人坐姿对其损伤的影响,根据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建立车辆驾驶舱-驾驶人-约束系统的MADYMO仿真模型,并予以验证。利用仿真模型开展车速为56 km/h的100%正面碰撞试验,将假人定位并调整其参数,分析驾驶人碰撞前的8... 为研究汽车正面碰撞时驾驶人坐姿对其损伤的影响,根据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建立车辆驾驶舱-驾驶人-约束系统的MADYMO仿真模型,并予以验证。利用仿真模型开展车速为56 km/h的100%正面碰撞试验,将假人定位并调整其参数,分析驾驶人碰撞前的8种典型姿态对其碰撞后损伤风险的影响,并对比头部损伤值(HIC)、胸部连续3 ms损伤值、胸部压缩量以及颈部、腿部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碰撞时驾驶人的坐姿对身体各个区域的损伤风险有较大影响;驾驶人碰撞时的纵向位置对其损伤风险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正面碰撞 坐姿 损伤风险 驾驶人 MADYMO仿真
下载PDF
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1 位作者 王鑫 唐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车辆类型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下载PDF
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道文 黄海波 周华 《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79-80 km等几个路段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第二辖区典型的交通事故黑点,114-120 km路段是事故发生的密集区域;周五发生的事故最多,周一次之,7月-9月是事故的高发月份;大、中型货车的事故率最高,乘用车次之,微型、轻型货车的事故率... 79-80 km等几个路段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第二辖区典型的交通事故黑点,114-120 km路段是事故发生的密集区域;周五发生的事故最多,周一次之,7月-9月是事故的高发月份;大、中型货车的事故率最高,乘用车次之,微型、轻型货车的事故率最低;除雾天外,雨天发生事故的概率最大,阴天次之,晴天最低。辖区内主要是单车事故,以碰撞固定物为主,多车事故主要以追尾碰撞为主。追尾碰撞占事故总数的比例为16.4%,但造成的伤、死亡人数均超过总数的60%以上。论文还结合"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分析了事故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南高速公路 交通安全 事故分布 事故成因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对骑车人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鹏 张道文 +1 位作者 尹均 王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8,共6页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各因素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规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开展重建仿真试验,研究电动自行车与不同汽车车型侧面碰撞的角度和接触位置对...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各因素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规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开展重建仿真试验,研究电动自行车与不同汽车车型侧面碰撞的角度和接触位置对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接触位置对骑车人的损伤影响较大,SUV车型,中部碰撞骑车人头部损伤最严重,后部碰撞下肢损伤最严重;而电动自行车与汽车碰撞角度的变化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汽车 骑车人损伤 侧面碰撞 PC-Crash软件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一种高强度汽车车轮螺栓的异常断裂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华 金应荣 刘锦云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典型断口形貌对失效分析工作的作用。方法利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某交通事故中汽车车轮螺栓的异常断裂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观察到了一种少见的高强度螺栓断口形貌,其上有聚集成群的球状碳化物,有的在疲劳裂纹的起... 目的研究典型断口形貌对失效分析工作的作用。方法利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某交通事故中汽车车轮螺栓的异常断裂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观察到了一种少见的高强度螺栓断口形貌,其上有聚集成群的球状碳化物,有的在疲劳裂纹的起始部位,有的在撕裂台阶的根部。结论螺栓成型时的塑性变形与热处理工艺匹配不合理可能是引起碳化物异常析出的原因,这些碳化物使螺栓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小,从而引起了高应力疲劳断裂,并留下了低应力疲劳断裂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疲劳断裂 车轮螺栓 碳化物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轿车碰撞形态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均 张道文 +1 位作者 张鹏 陈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重叠率增加,骑车人头部损伤HIC值明显增加;碰撞重叠率超过50%,骑车人头部会发生两次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 碰撞重叠率 HIC值 PC-CRASH 事故重建
下载PDF
基于PC-Crash的公路避险车道事故动力学仿真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诗波 黄海波 李平飞 《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3,共5页
利用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提出了一种具有动力学响应输出的避险车道事故三维仿真方法。该方法使用经典的贝克理论作为模拟制动床集料特性的理论模型。详细提供了利用PC-Crash再现避险车道事故的7大步骤,讨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给出... 利用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提出了一种具有动力学响应输出的避险车道事故三维仿真方法。该方法使用经典的贝克理论作为模拟制动床集料特性的理论模型。详细提供了利用PC-Crash再现避险车道事故的7大步骤,讨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不同参数组合下避险车道制动床所需长度的试验结果,最后介绍了一个工程应用案例。此方法主要用于直观、定量地测试避险车道的坡度、长度、集料特性等参数,或三维再现具体的避险车道事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险车道 PC-CRASH 事故再现 动态仿真
原文传递
重型货车右转弯事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明 李平飞 刘娜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9期84-87,共4页
为研究重型货车右转弯行驶过程中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及对策,课题以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交通事故鉴定数据及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深度调查数据为依托,收集重型货车右转弯交通事故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和统计分... 为研究重型货车右转弯行驶过程中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及对策,课题以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交通事故鉴定数据及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深度调查数据为依托,收集重型货车右转弯交通事故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和统计分析,提炼出个性和共性的规律、主要原因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右转弯事故中预警区域的概念,并针对该区域提出货车驾驶员和车外人员辅助预警系统,对避免车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起到预警作用。运用Pc-Crash软件,以一起重型货车右转弯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事故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预警系统的可行性。为局部微观控制乃至落实具体的事故防范措施提供准确的依据,并提出有效的整治方法和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货车 交通事故 Pc—Crash软件 预警系统
下载PDF
基于痕迹检验的交通事故再现鉴定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文俊 李师可 张志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交通事故再现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和事故成因的方法之一。在利用事故再现仿真软件进行交通事故再现过程中,应以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一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案例,通过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检验,分析交通事故形态,... 交通事故再现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和事故成因的方法之一。在利用事故再现仿真软件进行交通事故再现过程中,应以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一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案例,通过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检验,分析交通事故形态,确定相关仿真再现参数。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汽车、两轮车和人体模型,进行事故重建,并利用路面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等对再现结果进行了验证。在鉴定中将事故过程再现与现场痕迹鉴定结合起来,提高了交通事故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现场痕迹 Pc-crash软件 事故再现
下载PDF
人车事故中不同体型行人应急姿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均 张道文 +3 位作者 肖凌云 张鹏 夏茂栩 黄先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和95%男性假人在前倾、下蹲、站立等3种应急姿态下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前倾是很危险的应急姿态;下蹲和站立姿态对中等和高大身材行人是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小身材行人在3种应急姿态下与SUV碰撞易受致命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损伤 人车碰撞 应急姿态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MADYMO
下载PDF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头部损伤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冉启林 张道文 +1 位作者 刘峰 张光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研究摩托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后的动力学响应规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摩托车与汽车前部成90°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模拟试验,研究骑车人坐姿和车速对摩托车骑... 为研究摩托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后的动力学响应规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摩托车与汽车前部成90°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模拟试验,研究骑车人坐姿和车速对摩托车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轿车车速一定时,骑车人头部损伤指标(HIC)值随骑车人坐姿|θ|增大而增大;骑车人头部与轿车开始碰撞的时刻随骑车人坐姿|θ|增大而来得早。摩托车车速一定时,骑车人HIC值随骑车人坐姿|θ|增加而增加;骑车人头部与轿车开始碰撞的时刻随骑车人坐姿|θ|增加而来得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 头部损伤指标(HIC) 坐姿 事故重建 PC-CRASH
下载PDF
碰撞形态对两轮车及骑车人运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娜 周华 +2 位作者 张道文 尹均 唐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9-2096,共8页
为研究轿车与两轮车碰撞时碰撞速度和碰撞部位对其碰撞后运动响应的影响,对171例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仿真试验。仿真中,轿车分别以2种不同的车速与两轮车发生... 为研究轿车与两轮车碰撞时碰撞速度和碰撞部位对其碰撞后运动响应的影响,对171例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仿真试验。仿真中,轿车分别以2种不同的车速与两轮车发生侧面碰撞,碰撞发生时两轮车分别以3种不同的初始速度从轿车左侧横穿至右侧,且参与双方以9种不同的接触部位发生碰撞。结果表明,两轮车及骑车人抛距、骑车人下肢最大加速度随轿车车速增大而增大;两轮车碰撞速度的改变对骑车人头部与轿车撞击点的纵向位移影响较大;当参与双方相对碰撞速度较高时,碰撞后骑车人与两轮车分别从轿车左右两侧抛出,此轨迹下骑车人头部加速度更大,损伤风险更高。研究结果可为事故再现及鉴定提供参考,也可为汽车主动安全产品研发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响应 运动轨 碰撞形态 PC-Crash仿真 两轮车事故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碰撞事故中骑车人损伤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霞 张道文 +1 位作者 陈佳 冉启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2,共6页
为研究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中不同因素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建立汽车前部与摩托车右侧的碰撞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从汽车、摩托车、摩托车骑车人等3个方面考虑影... 为研究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中不同因素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建立汽车前部与摩托车右侧的碰撞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从汽车、摩托车、摩托车骑车人等3个方面考虑影响因素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其权重大小,并探讨显著性因素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过程。研究表明:汽车车速、骑车人坐高、发动机罩前端缘离地高度等是显著影响损伤的因素;骑车人坐高越低,骑车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间缩短,碰撞后造成骑车人的损伤越重;汽车发动机罩前端缘离地高度越大,碰撞后造成骑车人的损伤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损伤 碰撞事故 正交试验 摩托车 骑车人坐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