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储层重复酸压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烨 赵文娜 《新疆石油科技》 2009年第2期34-36,共3页
通过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特点的分析,碳酸盐岩储层重复酸压机理研究,酸压材料的改进与工艺技术的提高,进行了重复酸压现场试验,通过实践得出了缝洞型储层重复酸压的局限性。
关键词 缝洞型 碳酸盐岩 重复酸压
下载PDF
高密度油包水钻井液在大古3井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丽娟 王悦坚 +1 位作者 于培志 刘彪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8,97-98,共4页
大古3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地区的一口重点探井。该井四开φ215.9 mm裸眼井段压差卡钻风险大,白垩系舒善河组地层具有极强的水化能力和一定的硬脆性,极易水化掉块造成硬卡,现场采用强抑制强封堵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仍无法满足钻... 大古3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地区的一口重点探井。该井四开φ215.9 mm裸眼井段压差卡钻风险大,白垩系舒善河组地层具有极强的水化能力和一定的硬脆性,极易水化掉块造成硬卡,现场采用强抑制强封堵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仍无法满足钻井要求,复杂处理时间长达60.93 d。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一套密度为1.63 g/cm3、油水比为80∶20的油包水钻井液,该体系的抑制性强,抗高温、抗水和抗土污染的能力强,且塑性黏度高、沉降稳定性好,通过强化抑制和减弱冲刷2方面作用来稳定地层,解决了大古3井的泥岩掉块问题,同时较水基钻井液钻时更快,为优化库车山前地区钻井工艺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卡钻 剥落掉块 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 油包水钻井液 大古3井
下载PDF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生产油管腐蚀失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姚彬 郭玉洁 +3 位作者 曾文广 张江江 曾凤 曾德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3,共5页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腐蚀特征及腐蚀产物表征分析方法,对井下管柱进行了腐蚀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油管腐蚀是由 H2S-CO2-Cl^--H2O体系引起的电化学腐蚀,以CO2腐蚀为主,同时存在H2S腐蚀,Cl^-对腐蚀穿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添加缓蚀剂或对油管添加表面涂层、镀层、油管衬里,提高油管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CO2腐蚀 H2S腐蚀 穿孔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油藏氮气+二氧化碳吞吐先导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建海 李娣 +2 位作者 曾文广 杨利萍 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针对原油超稠影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问题,拟通过复合注入CO_2方式提高注氮气效果。利用室内机理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氮气+CO_2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充分发挥氮气和CO_2的双重作用,... 针对原油超稠影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问题,拟通过复合注入CO_2方式提高注氮气效果。利用室内机理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氮气+CO_2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充分发挥氮气和CO_2的双重作用,既能补充地层能量、驱替顶部剩余油,又能降低稠油黏度、改善地层流动性,从而提高缝洞型稠油油藏油井产能。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塔河TH12263井开展先导试验,初期日产油量由10 t上升到18.6 t,掺稀比从3.4:1下降到1.9:1,取得了较好降黏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复合注气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下载PDF
塔河稠油活性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毅 胡景磊 +3 位作者 李浩程 钟荣强 季俣汐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32-38,共7页
针对塔河稠油采出液,测定了稠油采出液的黏度、含油量、含水量等,并将其分离出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分别研究了这3种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以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能使油水界... 针对塔河稠油采出液,测定了稠油采出液的黏度、含油量、含水量等,并将其分离出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分别研究了这3种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以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能使油水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且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蜡,说明沥青质能稳定油水界面膜。此外,将胶质加入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O/W乳状液稳定性最强,其次是沥青质和蜡组分;而使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稳定性最强的是沥青质,其次是胶质,蜡组分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胶质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黏度 乳状液
下载PDF
复杂腐蚀环境下HT-PO管道修复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原原 羊东明 +3 位作者 高秋英 葛鹏莉 韩阳 李淑杰 《油气储运》 CAS 2013年第12期1355-1357,共3页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集输管道在高H2S、CO2服役环境下短期内即产生腐蚀穿孔的问题,采用耐腐蚀管材耐热聚乙烯(HT-PO)管对现役管道实施内衬穿插修复。介绍了内衬管外径、壁厚及承压能力、流通能力的设计依据和计算方法,对内衬穿插工艺和施...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集输管道在高H2S、CO2服役环境下短期内即产生腐蚀穿孔的问题,采用耐腐蚀管材耐热聚乙烯(HT-PO)管对现役管道实施内衬穿插修复。介绍了内衬管外径、壁厚及承压能力、流通能力的设计依据和计算方法,对内衬穿插工艺和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了阐述。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因建筑物或水域等敷设受限条件下的管道修复,避免全线开挖更换,不但修复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而且修复后的管道在复杂腐蚀环境下的适用性更强,可为类似油田集输管道防腐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道 修复 穿插 腐蚀 非开挖 内衬 HT-PO管
原文传递
稠油高黏机理及掺稀降黏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畅 艾克热木.牙生 +5 位作者 刘磊 杨祖国 程仲富 崔林芳 张乐涛 张亚刚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由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常规轻质原油的快速开采及消耗,低品位的稠油油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高效而又经济地开采和利用稠油资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常规稠油的主要组成、物理性质,稠油降黏的方法理论及其... 由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常规轻质原油的快速开采及消耗,低品位的稠油油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高效而又经济地开采和利用稠油资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常规稠油的主要组成、物理性质,稠油降黏的方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这些方法理论在现场的应用情况。基于前人关于掺稀降黏的研究成果,探讨并分析了植物油脚及其衍生物——生物柴油在稠油降黏中应用的可行性,丰富了稠油掺稀降黏方法体系,为稠油降黏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从掺稀降黏工艺的发展趋势来看,认为采用与环境友好和可再生低成本的油脚皂脚所制备的生物柴油作为掺稀油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 油脚 生物柴油
原文传递
抗超高温水基钻井液用聚合物降滤失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伟 李银婷 +2 位作者 余福春 李双贵 毛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1,157,共7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聚合反应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室内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基钻井液用抗超高温聚合物降滤失剂CLG-240。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色谱分析...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聚合反应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室内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基钻井液用抗超高温聚合物降滤失剂CLG-240。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色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分别表征了降滤失剂CLG-240的分子结构,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综合评价了CLG-240在钻井液中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降滤失剂CLG-240的数均分子量约为6.461×10^(5),重均分子量约为7.345×10^(5);在室温~315℃范围内该聚合物的热失重总量约为26.5%,表明其自身便具有良好的抗温、耐温特性。室内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淡水实验浆还是在盐水实验浆中,降滤失剂CLG-240均具有较好的降滤失特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泥页岩抑制特性;其在钻井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耐超高温性能,在低密度钻井液中的抗温能力达248℃,而在高密度钻井液中的抗温能力达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聚合物 超高温 超深井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井口P110套管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斐 路飞飞 +3 位作者 王军 李光辉 史交齐 姬丙寅 《钢管》 CAS 2017年第6期67-72,共6页
通过观察宏观形貌、测量几何尺寸、测试力学性能、分析显微组织等,分析P110套管和卡瓦的失效原因。分析认为:P110套管与悬挂器不同轴及卡瓦结构设计不合理是造成套管及卡瓦失效的主要原因,腐蚀介质加速了失效进程。提出卡瓦式悬挂器的... 通过观察宏观形貌、测量几何尺寸、测试力学性能、分析显微组织等,分析P110套管和卡瓦的失效原因。分析认为:P110套管与悬挂器不同轴及卡瓦结构设计不合理是造成套管及卡瓦失效的主要原因,腐蚀介质加速了失效进程。提出卡瓦式悬挂器的改进措施,如增大卡瓦长度,增加单位长度卡瓦齿数,将贯穿环形槽改为凸台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卡瓦 开裂失效 结构设计 腐蚀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瑀 李勇明 +3 位作者 赵金洲 王雷 张烨 罗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11,640,共7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天然溶蚀孔、洞和多尺度裂缝作为储渗介质的一类复杂油藏。该类油藏的基质致密,一般都需要通过酸压改造来提高单井产量。但目前关于缝洞型油藏导流能力沿缝长方向分布的研究还不完善,现有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天然溶蚀孔、洞和多尺度裂缝作为储渗介质的一类复杂油藏。该类油藏的基质致密,一般都需要通过酸压改造来提高单井产量。但目前关于缝洞型油藏导流能力沿缝长方向分布的研究还不完善,现有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型都基于固定网格或复杂流场,其不能模拟排量变化或考虑缝洞对导流能力分布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缝洞型油藏与常规油藏酸压技术目标的差异,然后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网格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采用高、低浓度组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有效酸蚀裂缝长度和酸液利用效率;在酸压裂缝遇洞后,需要以其与井筒的距离远近作为依据,选择采用续注关井返排、停泵关井返排和停泵立即返排等不同的应对方案。该研究对于优化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酸压设计和提高酸液利用效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油藏 酸压 导流能力 数值模拟 施工排量 酸液浓度
下载PDF
塔河油田某侧钻深井油管断裂失效原因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志宏 张江江 +2 位作者 高秋英 孙海礁 肖雯雯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66,共5页
塔河油田某稠油区高含CO2及H2S,某侧钻井在井下P110S油管发生典型的断裂失效。为查明油管断裂原因,结合油管服役的井下工况条件,对断裂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及分析,对油管断裂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了能... 塔河油田某稠油区高含CO2及H2S,某侧钻井在井下P110S油管发生典型的断裂失效。为查明油管断裂原因,结合油管服役的井下工况条件,对断裂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及分析,对油管断裂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了能谱分析。通过对断裂油管进行详细观测及试验分析,认为腐蚀是导致该井油管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侧钻井油管二种典型腐蚀特征的分析可知油管内壁以点状腐蚀为主,腐蚀机理为典型的CO2电化学腐蚀;外壁主要为一侧分布的沟槽状腐蚀及坑蚀,腐蚀机理为低pH值酸液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及缝隙腐蚀。针对上述典型腐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油管腐蚀穿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油管断裂失效 腐蚀缝隙 侧钻井 电化学
原文传递
海西早期岩溶改造作用及古地貌恢复:以塔河2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丽梅 张江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储层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结合储层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构造-沉积特征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应用填平补齐法,恢复了该区及周缘奥陶系顶面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并划分为4个亚地貌单元,... 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储层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结合储层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构造-沉积特征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应用填平补齐法,恢复了该区及周缘奥陶系顶面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并划分为4个亚地貌单元,分析了奥陶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了储层岩溶作用期次,得出海西早期的溶蚀-岩溶-构造破裂是储层改造的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现今钻井缝洞单元分布,结合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古水系及断裂控制,提出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得出环T443、TK220、T207井附近泄水洼凼北部区域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 有利区带 期次 古地貌 岩溶
下载PDF
梳型温敏聚合物对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高温流变性的调控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彬强 陶怀志 +3 位作者 张俊 陈晋东 吕军贤 赵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436,共10页
针对现有聚合物增黏剂存在高温降黏缺陷,不能有效调控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的难题,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AM)/新型温敏单体(MV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梳型温敏聚合物(TSP-Comb)。采用红外光谱、... 针对现有聚合物增黏剂存在高温降黏缺陷,不能有效调控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的难题,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AM)/新型温敏单体(MV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梳型温敏聚合物(TSP-Comb)。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表征和测定了TSP-Comb的分子结构和重均分子量,采用热重分析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测定了TSP-Comb分子链的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采用流变仪和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TSP-Comb的温度响应特性,并研究了TSP-Comb对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SP-Comb溶液在90~180℃范围内具有优良的高温增稠特性和较高的相变温度(高于60℃),相比较于线性温敏聚合物,TSP-Comb在高温流变稳定性和相变温度提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TSP-Comb的高温增稠特性有助于改善无固相钻井液的高温流变性能,基于TSP-Comb构建的无固相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等流变参数在90~180℃较宽温度范围内的变化率小于25%,TSP-Comb显著提高了无固相钻井液的高温流变稳定性,为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型聚合物 温敏聚合物 高温增稠 高温流变性 无固相钻井液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3区水平井控缝高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洋 袁清芸 +3 位作者 张烨 李永寿 赵兵 李春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8,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3区底水油藏奥陶系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液体滤失大、隔层条件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控缝高难度大等特点,在人工裂缝延伸三维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裂缝高度影响因素。根据储层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压裂液性能、... 针对塔河油田3区底水油藏奥陶系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液体滤失大、隔层条件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控缝高难度大等特点,在人工裂缝延伸三维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裂缝高度影响因素。根据储层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压裂液性能、优选施工规模,运用限排量施工技术和转向酸暂堵技术等多种方法,进行了TK346H水平井酸压施工设计。TK346H井压后初期日产液量为36.1t、日产油量为32.8t、含水率为9.1%,效果较好,达到了控制裂缝高度延伸、避免沟通底水的目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超深水平井延长无水采油期和最大限度释放单井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水平井 控缝高 人工隔层 转向酸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构造带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霞 李少安 +3 位作者 卓肖 刘彪 吴杰 石祥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该区块钻井提速面临的主要问题,定量评价了难钻地层的抗钻特征,提出了分层钻井提速优化技术方案:软—中软—硬地层优选5刀翼PDC钻头配合大扭矩等壁厚螺杆,强化钻井参数,消除粘滑效应,提升破岩效率;研磨性地层优选非平面齿PDC钻头配合扭力冲击器,解决钻头吃入难的问题;灰岩地层优选PDC复合钻头配合单弯螺杆,实现定向段优快钻进。XX-10井通过实施的上述方案,同XX-4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9.54%,钻井周期同比缩短95.36%,提速效果显著,对加快该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钻井提速 抗钻特征 提速工具
下载PDF
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用GW104+1Zn镁合金挤压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鹏 李兵兵 +2 位作者 靳丽 董杰 王锋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理等常规工艺得到GW104+1Zn合金,并系统地研究了Zn元素和各个工艺参数等对GW104+1Zn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的添加使得合金中存在LPSO相,LPSO相可以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动态再结晶过程则会吞噬这种LPSO相。小挤压比和低温挤压有利于获得由未完全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双峰组织,双峰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且使其断裂伸长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挤压温度为400℃,挤压比为4时,挤压态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屈服强度为307 MPa,抗拉强度为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7.6%;峰值时效后合金屈服强度为400 MPa,抗拉强度为521 MPa,断裂伸长率为2.1%,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镁稀土合金 动态再结晶 LPSO相 细晶强化 织构强化
下载PDF
纳米TiO_(2)颗粒对Ni-W-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小红 刘豪 +4 位作者 蒋焰罡 李子硕 苏鹏 龙武 王水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2,104,共8页
目的探究纳米TiO_(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 目的探究纳米TiO_(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以及镀层物相。对比了传统Ni-W-P镀层与所制备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结果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表面变得更加致密,晶粒得到细化。EDS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物相分析表明,镀层为晶态结构,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平均晶粒尺寸为9.706 nm,比Ni-W-P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了0.612 nm。失重试验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在Cl^(–)为2×10^(5) mg/L的地层水中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腐蚀速率为0.1062 g/(m^(2)·h),与Ni-W-P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21%;与Ni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31%;与2024铝合金的腐蚀速率相比,下降了6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较Ni-W-P镀层、Ni镀层以及2024铝合金分别正移了0.0813、0.1668、0.4141 V,腐蚀倾向更低。与Ni镀层、Ni-W-P镀层相比,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535.6HV)以及耐磨性(0.1942 mg/min)。结论纳米TiO_(2)颗粒的加入可以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使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同时提高镀层的硬度,增强镀层的耐蚀性与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化学镀 Ni-W-P镀层 纳米TiO_(2) 复合镀层 微观组织 耐蚀性
下载PDF
塔河油田高含沥青质稠油致稠机理及降黏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波 丁保东 +3 位作者 杨祖国 李婷婷 何晓庆 许艳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11,共4页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场实施了掺稀降黏、井筒伴热降黏、油溶性降黏、水溶性乳化降黏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实现了塔河稠油井筒降黏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稠油 基础性质 致稠机理 降黏措施
下载PDF
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友利 冯一波 +2 位作者 刘璇 丁晓琪 吴青银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背散射技术(BSE),通过物性测试及压汞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储层砂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 为了更好地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背散射技术(BSE),通过物性测试及压汞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储层砂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同时孔径分布具有大孔喉数量多、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匀、分选性较差特点.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好、喉道粗,储集性最好,主要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中砂岩中;Ⅱ类储层物性一般、喉道较粗,储集性一般,在各层段普遍发育,以延5段、延9段最为发育;Ⅲ类储层物性差、喉道极细,不具有储集能力,以延6段ND101井区和延10段ND13井区为代表.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沉积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作用提供的碎屑物质中刚性颗粒含量不同是引起差异压实的主要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孔隙结构破坏的直接原因,溶蚀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建设性改造是发育优质孔隙结构的关键,裂缝能够沟通不同地层并为地层流体流动提供良好通道,从而对储层孔隙结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延安组优质的孔隙结构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弱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的中粒石英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影响因素 毛细管压力 成岩作用 延安组 麻黄山地区
下载PDF
高矿化度缝洞型油藏用棉籽油-硫磺基密度可调颗粒调流剂的研发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祖国 艾克热木·牙生 +2 位作者 高秋英 何龙 张亚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针对现有的水凝胶类堵剂无法满足塔河缝洞型油藏孔隙结构复杂、裂缝尺寸不均一、超高温及超高矿化度等极端环境和条件的情况,以硫磺和棉籽油为基本原料制备了密度、硬度可调的高温可自黏橡胶堵剂,研究了其耐温性、黏结性、油溶性、强度... 针对现有的水凝胶类堵剂无法满足塔河缝洞型油藏孔隙结构复杂、裂缝尺寸不均一、超高温及超高矿化度等极端环境和条件的情况,以硫磺和棉籽油为基本原料制备了密度、硬度可调的高温可自黏橡胶堵剂,研究了其耐温性、黏结性、油溶性、强度以及堵水性能。结果表明,其密度和硬度分别可在1.10数1.30 g/cm^3和17数40度间调控;该橡胶能溶于原油、甲苯而与地层水分层不互溶,具有误堵油层时可解封堵性;裂缝型油藏物理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在110℃时,当颗粒粒径和裂缝宽度之比为1∶2.5的时候其堵水效果最佳,堵水率达94.9%。本工作为硫磺副产物的利用以及密度可调、柔性颗粒类堵水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思路。图8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缝洞型油藏 棉籽油 硫磺 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