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贺卫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游牧 古代 中国 经济文化类型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与非平衡需求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卫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 ,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 ,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互补关系 非平衡需求
下载PDF
论哈萨克还子习俗及其成因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97,共4页
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己之"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哈萨克的还子习俗。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它是作为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措施而形成的;其次,它是因哈萨克人义务... 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己之"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哈萨克的还子习俗。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它是作为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措施而形成的;其次,它是因哈萨克人义务抚养遗孤的传统而延续之习俗;最后,它是作为缓解游牧社会老人孤独,减轻年轻父母负担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产生的。随着社会变迁,还子习俗呈现衰微之势,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还子习俗 成因 现状 消失
下载PDF
家西蕃及其春节习俗——关于民俗变异、融合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延寿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16,73,共4页
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的家西蕃人春节习俗进行实地考察 ,可以看出边缘文化背景下杂居村落中习俗文化变异及融合的某种规律 。
关键词 家西蕃 春节习俗 民俗变异
下载PDF
维吾尔民间求子习俗的新结构主义分析
5
作者 李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在维吾尔民间有五种常见的求子方式。然而 ,在每一种方式中出现的民俗现象若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 ,其意义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头脑中对事物的固有概念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场景而在另一场景中产生了隐喻或转喻作用 ,因此 ,在民俗... 在维吾尔民间有五种常见的求子方式。然而 ,在每一种方式中出现的民俗现象若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 ,其意义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头脑中对事物的固有概念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场景而在另一场景中产生了隐喻或转喻作用 ,因此 ,在民俗研究中我们应重视研究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主义 维吾尔民间 求子习俗
下载PDF
浅析渗透在东北汉族饺子食俗中的巫术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4,90,共4页
巫术与东北汉族的饺子食俗紧密相连。逢年过节、喜庆时日及日常生活中 ,东北汉族不仅视饺子为美食 ,而且还相信饺子能与神秘的力量发生巫术交感作用 ,对外界客观事物及行为产生影响。于是 ,结合了巫术成分的饺子食俗被巩固、深化 ,而渗... 巫术与东北汉族的饺子食俗紧密相连。逢年过节、喜庆时日及日常生活中 ,东北汉族不仅视饺子为美食 ,而且还相信饺子能与神秘的力量发生巫术交感作用 ,对外界客观事物及行为产生影响。于是 ,结合了巫术成分的饺子食俗被巩固、深化 ,而渗透在食俗之中的巫术观念也进一步扩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饺子 巫术 食俗
下载PDF
呼伦贝尔民歌民俗文化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冶芸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9-32,共4页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呼伦贝尔 民歌 物质民俗 衣食住行 文化解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情歌原型初探
8
作者 李景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以神话原型学派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分析了维吾尔族情歌中的几个原型,解释了原型中所凝聚的深刻的民族心理积淀和心理气质。文章最后总结了原型的文化之维的特性。
关键词 原型 集体无意识 心理积淀 文化之维
下载PDF
元代西域物质文明的东传
9
作者 马建春 《甘肃民族研究》 2001年第3期64-74,共11页
关键词 西域地区 传播 传统手工物品 经济作物 手工业 元代 物质文明
原文传递
以《益西卓玛》为个案浅析民间爱情叙事诗中的自杀符号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辉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自杀在现实生活中因其自身及人类意识观念上的原因被排斥,但是在民间爱情叙事诗中却因其实现了道德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广为民众欣赏群体接受。笔者以藏族民间叙事诗《益西卓玛》为例分析其中主人公的自杀所实现的价值。
关键词 《益西卓玛》 民间爱情叙事诗 藏族 死亡体验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