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场域与仪式里的“花儿”——从人类学视野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3
1
作者 郝苏民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加大力度,各地形成热点。在对象与方法上,职能部门、学术界之间存有差异,其因源于认识与认知。从人类学视野以“花儿”体民歌为例,论述了口头传统的文化变迁、文化植被等与保护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化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原文传递
对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困境的思考——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1,共4页
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在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活在高山草场里的牧民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居住。搬迁后的广大牧民将面临着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与以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要适应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 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在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活在高山草场里的牧民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居住。搬迁后的广大牧民将面临着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与以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要适应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牧区藏族 生态移民
下载PDF
困境与对策: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性研究——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移民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宝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个案,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藏族生态移民在生产环境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适应困境。认为多渠道帮助移民实现顺利转产、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建构一套特殊的支持政策是促进...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个案,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藏族生态移民在生产环境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适应困境。认为多渠道帮助移民实现顺利转产、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建构一套特殊的支持政策是促进该区生态移民适应能力提高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牧区藏族 生态移民
下载PDF
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国庆 沈丽巍 赖天能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2-55,62,共5页
我国农村人际关系具有传统的本土性,是建立在人伦之上,体现的是血缘与地缘的人际关系。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经济意识在农村社会的不断深入,带有功利色彩的一些因素渗入到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 我国农村人际关系具有传统的本土性,是建立在人伦之上,体现的是血缘与地缘的人际关系。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经济意识在农村社会的不断深入,带有功利色彩的一些因素渗入到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个体、家族和社会网络是以往相关研究对农村人际关系的关注的三个视角,情感与理性是当前农村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但如何解决与理顺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性等之间的关系,是建立我国和谐农村人际关系的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际关系 个体 家族 社会网络 展望
下载PDF
有限空间的无限言说——清真寺之现象学诠释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彩梅 马俊峰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5,139,共5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伊斯兰教的宗教与社会活动场所——清真寺之现象学诠释,展现出清真寺的独特的内在特质,并进一步揭示:它已成为穆斯林们生存的见证,从而构筑出有限空间的无限言说的生命体验方式,为持守住人之为人的理念,建构人道主... 本文主要通过对伊斯兰教的宗教与社会活动场所——清真寺之现象学诠释,展现出清真寺的独特的内在特质,并进一步揭示:它已成为穆斯林们生存的见证,从而构筑出有限空间的无限言说的生命体验方式,为持守住人之为人的理念,建构人道主义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 穆斯林 存在 空间 言说
原文传递
“花儿”牡丹程式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那贞婷 曹义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花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开拓“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程式理论 “花儿” 牡丹程式
下载PDF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问题的讨论——从甘青“小民族”语言说起 被引量:9
7
作者 郝苏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65,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 小民族语言 文化象征 保护
下载PDF
西北农耕文化的象征与隐喻——兰州太平鼓文化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那贞婷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数百年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笔者以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的太平鼓为实例,从太平鼓的源流、农耕文化的内涵、与祭祀相结合的文化底蕴以...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数百年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笔者以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的太平鼓为实例,从太平鼓的源流、农耕文化的内涵、与祭祀相结合的文化底蕴以及兰州太平鼓在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所体现出的传承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了浅显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兰州太平鼓早期祭祀及形质特征的分析,发现兰州太平鼓这一民间盛行的鼓舞形式所反映的农耕文化内涵和农耕文化特质,并揭示其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创新与发展。对当地太平鼓的表演、制作技艺与民众的传承心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祈福穰灾 祭祀 传承和发展
下载PDF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赖天能 宋国庆 苏长枫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 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词 社会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变迁模式
下载PDF
论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轶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地藏信仰,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 地藏信仰
下载PDF
谈大众文化对儿童世界的影响与渗透——以“灰色童谣”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童谣、儿歌很早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人们多从语言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展现童谣的地域特色、教育功能、审美情趣等等,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试图透过“灰色童谣”来探究大众文... 童谣、儿歌很早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人们多从语言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展现童谣的地域特色、教育功能、审美情趣等等,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试图透过“灰色童谣”来探究大众文化是如何对儿童世界产生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童谣 大众文化
下载PDF
青海湖南部地区文昌神信仰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看本加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94-101,共8页
青海湖南部之海南地区的文昌信仰文化,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特殊个案。田野调查表明,文昌信仰的地理分布、祭祀仪式与民俗事象颇具文化个性,其主要是受海南多民族汇聚的地理环境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是文化整合的结果。
关键词 文昌神 海南地区 宗教信仰 藏传佛教 文化整合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社会发展与土族婚姻的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秀萍 裴丽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3)收继婚制和娃娃亲制在逐渐消失;(4)婚姻仪式简约化。官亭地区土族婚姻变迁的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与异文化的碰撞、冲突。官亭土族婚姻变迁是土族文化变迁的局部展现,反映了土族人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三川地区 社会发展 婚姻变迁
下载PDF
“阿欧怜儿”的程式和主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戚晓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程式与主题是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用以分析口头诗歌的编创技巧。阿欧怜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中"洮岷型花儿"的一个类别,以演唱中歌者的即兴创作见长。阿欧怜儿的程式包括其韵文程式、词句程式和衬词... 程式与主题是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用以分析口头诗歌的编创技巧。阿欧怜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中"洮岷型花儿"的一个类别,以演唱中歌者的即兴创作见长。阿欧怜儿的程式包括其韵文程式、词句程式和衬词程式;按照民众的分类习惯阿欧怜儿有四大演唱內容:好花儿、傻花儿、心病花儿和佛爷花儿;这些类似于洛德所说的口头传统的话题,在这四大话题下每一类又各有若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 主题 花儿 阿欧怜儿
下载PDF
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东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8,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甘肃省内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分层问题,首先,总结了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特点,并通过分层聚类法分析了甘肃民族结构;其次,考察了各民族及其成员的职业位置,并探讨了甘肃各民族职业流动状况和特点。
关键词 甘肃 民族社会分层 现状分析
下载PDF
在边缘中守望——从袁同凯著《走进竹篱教室》看弱势族群教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文化 赵巧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3,共7页
<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以真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于是启示我们去探讨关于进行民族教育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并通过思考弱势族群教育滞后的隐性症结,解析教育在对人发展影响过程中的关怀意识.呼吁:从实际意... <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以真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于是启示我们去探讨关于进行民族教育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并通过思考弱势族群教育滞后的隐性症结,解析教育在对人发展影响过程中的关怀意识.呼吁:从实际意义上关注在边缘中守望的弱势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弱势族群 教育
原文传递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彩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5-36,共2页
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的七夕节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民众意识的作用,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中国妇女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七夕节 女性角色 七夕文化
下载PDF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轶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保护
下载PDF
“农转非”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以银川市兴庆区为个案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淑婕 王虎 《甘肃农业》 2006年第6期46-47,共2页
在老龄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农转非”老年人成为城市的新生弱势群体。本文在对银川市农转非人员调查的基砖上,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转非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及特点,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转非 老年人 社会支持 老龄化 城市化
下载PDF
对《九色鹿》叙事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青 傲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85,共7页
用阿兰·邓迪斯的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方法解剖佛教本生故事《九色鹿》的叙事结构,通过分析发现,它和北美印地安人的故事中的母题序列即缺乏(L)、缺乏的终止(Int)、禁止(LL)、违背(Viol)、后果(Conseq)非常相似,从而证明《九色鹿》... 用阿兰·邓迪斯的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方法解剖佛教本生故事《九色鹿》的叙事结构,通过分析发现,它和北美印地安人的故事中的母题序列即缺乏(L)、缺乏的终止(Int)、禁止(LL)、违背(Viol)、后果(Conseq)非常相似,从而证明《九色鹿》故事源于民间文学并且可以找到那些比较固定的民间故事成分。深入讨论《九色鹿》故事情节与拉康的主体创伤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知晓《九色鹿》的生命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色鹿》 结构分析 拉康 主体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