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5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8,共7页
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 ,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 ,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 ,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 ,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 ,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 ,清中期以后 ... 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 ,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 ,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 ,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 ,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 ,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 ,清中期以后 ,江南沿海地区高 ,内地边远地区低的分布状况有所改观 ,这是实施兼顾全国的科考政策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进士 时空 分布
下载PDF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8,共6页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牵牛本皆为星名。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牵牛则由周人之祖叔均而来。古人称银河为“汉”,织女星、牵牛星皆在银汉旁,这也同秦人发祥于汉水(西汉水)上游,周人也去汉水不远有关。目前所见最早反映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材料,也都同秦文化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牵牛织女的故事才发展为表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男耕女织生活的故事,而随着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强,在东汉时变为悲剧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 礼县 牛郎织女 乞巧节 秦文化 女修 汉水
下载PDF
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得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48,共6页
网络作文是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结果。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网络作文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多方面不足 ,网络技术优势解决了传统作文自身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难题 ,与传统作文相比 ,显示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网络环境 优势分析
下载PDF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 天汉 天水 秦文化 织女 乞巧风俗 牛郎织女传说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31,共6页
敦煌石窟艺术既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范,又是全球交往和全球化的产物。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因为全球化而遭劫掠。但就敦煌学的国际化和敦煌艺术的蜚声世界而言,却又是因应全球化而采取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和交流的结果。敦煌艺术既是继往开... 敦煌石窟艺术既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范,又是全球交往和全球化的产物。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因为全球化而遭劫掠。但就敦煌学的国际化和敦煌艺术的蜚声世界而言,却又是因应全球化而采取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和交流的结果。敦煌艺术既是继往开来的典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这不仅从敦煌艺术史成就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吸纳性、同化性和创新性特点,而且从当今的敦煌学国际研究现状和敦煌艺术的创作成就看也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美学敦煌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势话语。敦煌艺术的强大功能就在于它不受作为物理存在的时空有限性制约,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生成,其艺术的启迪作用仍然会长存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敦煌艺术 美学 敦煌石窟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0,共4页
敦煌艺术再生既是新的艺术品种和艺术流派的产生,又是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增值。敦煌艺术再生,既是艺术的再创造和文化的自我增值,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敦煌艺术的... 敦煌艺术再生既是新的艺术品种和艺术流派的产生,又是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增值。敦煌艺术再生,既是艺术的再创造和文化的自我增值,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敦煌艺术的再生机制在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张力和人为的发掘提炼,以及市场运作。对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的研究应该从哲学、美学、宗教、门类艺术的不同角度,运用典型分析法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全球化 民族文化生产力
下载PDF
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逵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3-49,共7页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关键词 形天神话 仇池山 “奇股国” 考释 “武都”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被引量:28
8
作者 彭岚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系 保护
下载PDF
甘肃省的中原官话 被引量:32
9
作者 雒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是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甘肃省的中原官话分区的说明稿。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分甘肃省的中原官话为秦陇片、陇中片、关中片三片。本文根据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资料,讨论了甘肃省中原官话的特点和内外部差异,对甘肃省的中原官... 本文是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甘肃省的中原官话分区的说明稿。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分甘肃省的中原官话为秦陇片、陇中片、关中片三片。本文根据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资料,讨论了甘肃省中原官话的特点和内外部差异,对甘肃省的中原官话方言区划作了适当调整,从原陇中片中分出河州片,原关中片宁县方言归入秦陇片,原秦陇片敦煌县党河以东方言划归中原官话南疆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中原官话 分片 内外部差异
原文传递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29
10
作者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言形式相同。这些类型的来源,(1)有继承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和“其”的,(2)有远指词“那”变来的,(3)有“人家”合音及其不同音变来的。“(3)”这种形式,有语法化的倾向。有些方言已经完成,其后可加“们”、“家”等复数后缀;有些方言正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类型 语源 语法化
下载PDF
河州话语法——语言接触的结果 被引量:28
11
作者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河州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河州话的语法在汉语方言中颇具特色,如语序是SOV型、名词有"格"等语法范畴,其成因是由于语言的接触。这种接触所形成的区域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层次。河州话语法成因的讨论对研究语言接触影响... 河州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河州话的语法在汉语方言中颇具特色,如语序是SOV型、名词有"格"等语法范畴,其成因是由于语言的接触。这种接触所形成的区域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层次。河州话语法成因的讨论对研究语言接触影响在形式、结果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州话语法 语言接触 过程 形式
下载PDF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 ,具有相对公正性、确保精英的有序流动和较强的凝聚力等显著优点。同时也有考试内容僵化、学风浮薄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等消极影响。但两相比较 ,科举利大于弊。清废科举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 ,具有相对公正性、确保精英的有序流动和较强的凝聚力等显著优点。同时也有考试内容僵化、学风浮薄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等消极影响。但两相比较 ,科举利大于弊。清废科举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深刻的教训。其仓促废除科举而无相应的替代制度 ,对准备科举者的出路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 ,导致人心的急速流失、政局的更加混乱和政权顷刻间的土崩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利弊 教训
下载PDF
颂为“仪式叙述”说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高年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本文立足古今有关颂诗起源及形态的材料 ,运用人类学及中西比较的方法 ,得出结论认为 ,颂诗起源于祝祷活动 ,是用于仪式的赞述之辞 ,三代仪式以祭祀为主 ,也含有巫术、行政、节庆等多种内容 ,所以仪式叙述辞的内容既有述赞祖先神灵的颂... 本文立足古今有关颂诗起源及形态的材料 ,运用人类学及中西比较的方法 ,得出结论认为 ,颂诗起源于祝祷活动 ,是用于仪式的赞述之辞 ,三代仪式以祭祀为主 ,也含有巫术、行政、节庆等多种内容 ,所以仪式叙述辞的内容既有述赞祖先神灵的颂歌 ,也有叙述宗族历史的“系世”、“故志” ,以及传授经验的“地志”、“月令”等 ;颂的主体 ,则有巫祝、祭司、瞽瞍、史官等多种身份 ,“表演”方式则有唱有诵 ,还伴有舞、乐 ;颂所依附的仪式 ,集行政、娱乐、教育、审美等功能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叙述"说 历史演变 颂诗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澄澄 《今传媒》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 信息流
下载PDF
论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逵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先秦时的纯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其实,叙事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瞽史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历史梗概,吸收一些民间传说,经过自己的艺术想象而完成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中的《晋语》、《吴语》、...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先秦时的纯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其实,叙事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瞽史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历史梗概,吸收一些民间传说,经过自己的艺术想象而完成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中的《晋语》、《吴语》、《越语》等,具有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就是散文形式的史诗。《仪礼》所谓“辞多则史”,孔子所谓“文胜质则史”,便道出了瞽史在讲述中发挥艺术想象、进行文学加工的事实。《穆天子传》及附在其后的述盛姬之死一段文字,还有同时出土的《琐语》,皆小说之开端。《逸周书》和《庄子》中,也编入一些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小说。而《晏子春秋》实为有关晏婴的一部专人故事集。把这些都笼统地归入“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是欠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讲史 故事 小说 先秦时期
下载PDF
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尹占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0,共9页
周密等人的西湖词社是一个以杨缵为中心人物、以西湖周围的景物为活动地点、以作词为主要内容的词人吟咏活动的社团形式 ,可考知的主要人物有杨缵、施岳、张枢、周密等九人 ,活动时间则在宋理宗景定四年 (12 63 )至度宗咸淳元年 (12 65 ... 周密等人的西湖词社是一个以杨缵为中心人物、以西湖周围的景物为活动地点、以作词为主要内容的词人吟咏活动的社团形式 ,可考知的主要人物有杨缵、施岳、张枢、周密等九人 ,活动时间则在宋理宗景定四年 (12 63 )至度宗咸淳元年 (12 65 )。他们作词坚持词的音乐性 ,以“雅”为指归。“雅”的第一个标准是语言不能鄙俗 ,第二个标准是格调不能软媚 ,第三个标准是意思不能狂怪直露。宋亡后 ,周密与王沂孙、张炎等词人咏物唱和 ,可视为西湖词社的后期活动。这些词作寄托身世之感 ,艺术手法含蓄隐蔽 ,对于清代常州派的词论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密 词社 乐府补题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敬国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如何理解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 ,文章对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学者们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解析 ,指出在心理因素的条件下理解“短时”和“轻量”是正确把握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心理因素 短时 轻量
下载PDF
论先秦寓言的成就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逵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1,共8页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古代寓言 寓言作家 寓言专集 《说林》 《储说》 创作成就
下载PDF
拭目重观,气象壮阔——论先秦文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逵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新时期先秦文学研究 ,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 ,既要考虑到历史流传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又要结合考古的成果 ,对于上古文献中反映的内容 ,不能轻易否定 ,先秦文学研究要体现出时间的进程 ;第二要用文学的眼光 ,要突破经学思想的束缚、史学的... 新时期先秦文学研究 ,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 ,既要考虑到历史流传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又要结合考古的成果 ,对于上古文献中反映的内容 ,不能轻易否定 ,先秦文学研究要体现出时间的进程 ;第二要用文学的眼光 ,要突破经学思想的束缚、史学的束缚 ,还要破除成见的束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研究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丝绸之路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田澍 李勇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2,共4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构成要素包括现存遗址、文化成果以及它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得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项目提名工作将是根据其价值内涵确定其典型遗址实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 文化线路 遗产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