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98
1
作者 黄建军 郭绍青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5期31-35,共5页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文章梳理了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明确揭示了微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模板,具体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并订立了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微时代 微课程 设计 制作 开发
下载PDF
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314
2
作者 郭绍青 杨滨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程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范围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该研究从剖析高等院校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微课设计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从理论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程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范围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该研究从剖析高等院校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微课设计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SMVP微课趋同教学应用环境模型,创设微课趋同教学环境,并基于该模型总结提出了有效微课趋同设计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对于促进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程 趋同进化 SMVP环境模型 翻转课堂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54
3
作者 杨晓宏 党建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10,共10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的出现和成功施行有其特定的教育文化背景,鉴于中美两国教育文化的差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研究是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该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策略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的出现和成功施行有其特定的教育文化背景,鉴于中美两国教育文化的差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研究是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该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策略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缘起发展、定义特征和本质内涵;通过比较研究,梳理了中美两国教育文化差异的内在脉络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成功施行的内部驱动和外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并从意识观念、实践操作和模式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策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 本土化
下载PDF
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21
4
作者 王国华 俞树煜 +1 位作者 黄慧芳 胡艳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1,共7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状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文章使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12年发表于国内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量化统计,从...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状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文章使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12年发表于国内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量化统计,从论文数量、论文来源、研究群体、研究内容4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1从论文数量来看,近十年混合式学习研究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增长尤其明显,创新性和研究深度均有较大提升;2从文献来源来看,文章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成人教育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混合式学习本体研究占据重要地位;3从研究群体来看,主要研究者来自经济和高等教育发达的高等院校;4从研究内容来看: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视野受限;学习支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资源建设应当遵循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应用研究过度集中于高等学校,混合实践场狭窄等现状;应用模式构建缺乏论据充分的实证研究;5从研究趋势来看,混合式学习研究呈现出非正化、研究领域均衡化的趋势,混合式学习系统设计的发展呈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内容分析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97
5
作者 李小涛 高海燕 +1 位作者 邹佳人 万昆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的建构与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也为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变迁提供了有利环境。STEAM课程是美国政府主导的"项目引路PLTW"计划所倡导的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课程,STEAM教...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的建构与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也为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变迁提供了有利环境。STEAM课程是美国政府主导的"项目引路PLTW"计划所倡导的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课程,STEAM教育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项目学习来完成学业,获得知识与技能,期间同时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STEAM教育重点营造了政府支持的以项目学习、具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习者的项目学习能力。与STEAM相比,创客教育不仅深化了项目学习能力,且其更加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创客教育将学习者视为创造者——创客;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传统学习场所以外的空间——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成功地把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这一转折成为创客教育的亮点。从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本质上深化了从培养简单学科素养(即STEAM素养)到综合素养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STEAM 项目学习 创客 创客教育 创客空间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研究 被引量:182
6
作者 段金菊 余胜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4期43-51,共9页
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主旨,也是现阶段所要破解的e-Learning难题,因此,对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进行研究,追溯起源,把握热点对推进e-Learning学习意义深远。在梳理e-Learning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剖析了学习科学领... 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主旨,也是现阶段所要破解的e-Learning难题,因此,对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进行研究,追溯起源,把握热点对推进e-Learning学习意义深远。在梳理e-Learning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剖析了学习科学领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有意义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主旨、高水平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等理念为依据构建了e-Learning环境下深度学习分析模型,继而又以此为据,对e-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研究发现,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的发展,深度学习的研究必须在学习过程的评估与分析、情感体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方面进行多角度创新,研究应该更精细深入,多进行相关的量化研究,以充分利用学习评估技术对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把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ARNING环境 深度学习 高水平思维 概念交互
下载PDF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145
7
作者 李小龙 张宸瑞 +1 位作者 耿斌 郭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8,共7页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近年来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流行,高职院校如何脱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借助职业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风帆,实现混合式教...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近年来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流行,高职院校如何脱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借助职业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风帆,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研究在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视角,从我国职业教育实际背景出发,剖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经验。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归纳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与做法,以期为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混合式教学 MOOCs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15
8
作者 杨晓宏 郑新 梁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8,共8页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互联网+”赋能深度融合思政元素、“互联网+”赋能合理重构课堂生态系统、“互联网+”赋能全面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互联网+”赋能有效突破思政教育时空边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实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分别为构建针对不同学科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融合课程思政的“互联网+”时代隐性课程新形态变革、建设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及教师培训、合理利用教育大数据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强化基于“互联网+”的日常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互联网+ 价值 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6
9
作者 刘邦奇 袁婷婷 +2 位作者 纪玉超 刘碧莹 李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4,共9页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质是基于智能技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解构、重构形成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具有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最优化、精准化等主要特征。助力教育评价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由“5+1”的总体框架(基础层、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层次结构和1个保障体系)构成。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具体场景应用,采取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关照、数据驱动、专业支持等整体推进策略,打造智能化教育评价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赋能 教育评价 总体框架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及素养框架 被引量:104
10
作者 郭炯 郝建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7,共7页
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社会走向智能社会,促逼教育系统走向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社会转型、技术应用和教育发展亟需教师转变角色,以胜任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智能时代下的教师角色从教育教学、学习服务、技术应用、主体属性层面均需有... 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社会走向智能社会,促逼教育系统走向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社会转型、技术应用和教育发展亟需教师转变角色,以胜任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智能时代下的教师角色从教育教学、学习服务、技术应用、主体属性层面均需有相应的转变与发展,亟待教师具备技术认知、创新教学、人机协同、资源整合、数据应用、伦理安全等方面的素养。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涵盖技术、教育、社会三个维度的智能教育素养,充分认知技术本质、逻辑、使能与可能,创新设计、实施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并充分应对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风险与职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智能教育素养 教师角色 人机协同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内涵、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 被引量:102
11
作者 杨晓宏 郑新 田春雨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9期104-111,共8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了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文章采用思辨研究法,对其内涵、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借助“互联网基因”对课程核心要素与混合...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了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文章采用思辨研究法,对其内涵、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借助“互联网基因”对课程核心要素与混合式教学要素的有效融合、优化,其基本目标应聚焦于目标的育人性、质量的拔尖性,高阶目标应聚焦于内容的丰富性与前沿性、模式的创新性等、实施的教师主导性与师生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与立体性等。基于此,文章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策略,以期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进程,并为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课程 混合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金课”
下载PDF
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 被引量:94
12
作者 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9,共10页
智能时代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亟需加快发展个性化、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化应用,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智能时代背景下“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新内涵,建立“因材施教”教学... 智能时代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亟需加快发展个性化、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化应用,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智能时代背景下“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新内涵,建立“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学习者、施教活动(包含内容、过程和环境三个组件)、教育结果三大要素,与“因材施教”模式的三个层级“识材”“施教”“发展”分别对应。智能技术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智慧课堂是当前重要的实现路径。基于智慧课堂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结构框架由平台层、数据层、组织层、操作层、目标层组成,其操作程序为智能技术支持的“新三段十步”教学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因材施教 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87
13
作者 李芒 蔡旻君 +1 位作者 蒋科蔚 王妍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2,共7页
可视化是以一种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表征信息及其信息加工的过程。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可视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加工信息,是对语言... 可视化是以一种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表征信息及其信息加工的过程。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可视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加工信息,是对语言、文字等思维活动的解释说明,适用于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内容分析及策略选择与评价分析等。可视化教学设计过程与结果的简易性、直观性和深度加工更适合学校教学的特点,是目前应该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画图 教学设计 可视化教学设计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84
14
作者 李兆义 杨晓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120,共11页
教育正迈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厘清并重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对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新常态下教学范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育管... 教育正迈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厘清并重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对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新常态下教学范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育管理、评价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变革与教师面临的挑战,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提出了一个理念(教育要回归本源),两个推进策略(加强培训与学习),三大本领养成(“爱商”“数商”和“信商”),四大平台建设(推动多元协同的“智慧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多元、共创、共享、服务的资源模型,构建分层次的教学模型和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专业素养 结构 路径
下载PDF
高校教育大数据治理的框架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79
15
作者 董晓辉 郑小斌 彭义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71,共9页
数据治理为组织应对数据挑战和机遇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实践途径。高校开展教育大数据治理是解决当下教育大数据实践不足必须且必要的措施,而国内教育数据治理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成果较少。数据治理框架描述了数据治理组件的逻... 数据治理为组织应对数据挑战和机遇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实践途径。高校开展教育大数据治理是解决当下教育大数据实践不足必须且必要的措施,而国内教育数据治理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成果较少。数据治理框架描述了数据治理组件的逻辑结构,为利益相关群体提供了理解和实施数据治理的共同视域。但是,不同的组织环境和现实情境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也不存在通用的框架。鉴于此,该文基于高校教育大数据实践困境,依据权变理论,设计了一个高校教育大数据治理的参考框架。以期刻画高校教育大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为高校制订校本教育大数据治理框架提供参考,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数据治理领域的问题。数据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反复迭代的系统工程,该文提出的实施策略将有助于数据治理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数据治理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 被引量:78
16
作者 郭绍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7,共13页
本文对“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知识共享理念、知识生成与交互理念、精准个性化与智能化理念等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及影响“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发展的路径与功能特征,介绍了六个体现智力... 本文对“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知识共享理念、知识生成与交互理念、精准个性化与智能化理念等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及影响“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发展的路径与功能特征,介绍了六个体现智力共享、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变革等蕴含“互联网+教育”推动创新发展特征的案例。本文从颠覆性技术是推动社会形态变迁的动力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社会形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的观点,界定了智慧社会是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融合的社会,明确提出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相融合指向人的智慧启迪与培养的智慧教育时代是教育的第三次革命的认识。结合“互联+教育”现象所表现出的教育变革特征,结合未来发展走向,本文提出学习环境工程学会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教育管理学将融入监测预警、干预调控、精准决策等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趋势。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动态学习组织将替代班级授课制,传统的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要素结构会被多元化改变,学校的虚实融合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者精准画像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挑战及其对教育学理论继承、发展、创新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智慧教育 智能教育 教育变革 学习环境
下载PDF
我国在线教育现状考察与发展趋向研究——基于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的分析 被引量:75
17
作者 杨晓宏 周效章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69,77,共8页
选取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全面考察国内在线教育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基于相关的政策法规、资本投入、支撑技术和社会需求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 选取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全面考察国内在线教育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基于相关的政策法规、资本投入、支撑技术和社会需求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向。我国在线教育的现状表现为: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存在"异化"现象突出、平台功能单一、市场领域细分不够、教育资源同质化、教与学模式互动性差、交互难以适应学习需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明确等问题。发展趋向方面:宏观层面包括树立互联网教育思维、回归服务本位,建立学分银行、衔接国民教育体系;微观层面包括市场领域细分化、垂直化,教育资源多样化、推送化,教学活动移动化、泛在化,学习服务智能化、差异化,商业模式转向C2B、O2O2O,盈利模式清晰化、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互联网教育思维 教育资源 学习服务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下载PDF
人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教育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学军 董晓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1,共7页
教育革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革命中,需要培养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人类不但要重新认识自己,更要重新认识人工智能,重新认识人与机器的关... 教育革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革命中,需要培养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人类不但要重新认识自己,更要重新认识人工智能,重新认识人与机器的关系。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与人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提出了人机共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然选择的观点,并从人机共生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等视角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人机共教”、教师如何学为人师、学生如何学习、智慧教育、教育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等角度,论述了人机共生理念下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人机关系 人机共生 人机共教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68
19
作者 郭炯 郑晓俊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断涌现的海量学习数据需要使用新的方法与工具进行处理,学习分析应运而生并成为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2010年以来关于学习分析的期刊论文进行梳理,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分为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断涌现的海量学习数据需要使用新的方法与工具进行处理,学习分析应运而生并成为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2010年以来关于学习分析的期刊论文进行梳理,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分为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学习分析技术基础、学习分析工具、应用研究、面临挑战等六大类,并对每一类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介绍,以试图呈现该领域的整体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分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的明确、学习分析相关标准的建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学习分析 理论框架 学习分析工具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 被引量:65
20
作者 南国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其理解有三种,一是指计算机技术;二是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三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第三种理解显然是合理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 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其理解有三种,一是指计算机技术;二是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三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第三种理解显然是合理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育,其优化标准是最大效果和最短时间。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是优化学、教、管,而非代替学、教、管。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不会取代其他媒体,不会取代教师,也不会让学校消失。未来的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精品课程。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整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知识传授;不能一味强调在线学习,轻视离线学习;不能一味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习;不能一味强调学生主体,放弃教师主导。二是进行培训。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除一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还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素养 整合技术 精品课程 教师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