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被引量:972
1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20,27,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股权融资偏好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602
2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40,共15页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534
3
作者 任保平 文丰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方面。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的质量与结构、资源环境的质量、资本积累的质量、技术进步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方面。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的质量与结构、资源环境的质量、资本积累的质量、技术进步质量、对外贸易质量、制度因素。新时代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应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 被引量:518
4
作者 任保平 李禹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 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在这一新阶段如何将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比高速增长阶段有更高的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要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就需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包括: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立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实现三大变革,提高发展动力的质量;实现活力、效益与质量的有机结合,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提升企业效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主体。发挥质量型政策的作用,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 被引量:497
5
作者 刘瑞明 赵仁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8,共9页
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内的“经济特区”和“政策试验田”,是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其效果究竟如何需要验证。本文采用1994~2012年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 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内的“经济特区”和“政策试验田”,是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其效果究竟如何需要验证。本文采用1994~2012年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地区GDP和人均GDP的增长,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国家高新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相较于较高等级的城市,较低等级的城市从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中获得了更快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政策试验田”和“经济特区”的国家高新区不仅可以驱动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对其合理布局,还有助于缩小地区问经济发展差距。这为国家高新区的未来布局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设立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23
6
作者 吴丹洁 詹圣泽 +4 位作者 李友华 涂满章 郑建阳 郭英远 彭海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97,共19页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内外LID建设经典成就上,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探索中国特色的LID试点经验模式与案例归集成效,指出LID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注意规避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极具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 城乡建设 雨洪治理 低影响模式 中央城市会议 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409
7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992-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上升,其中在1992-2014年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2015年开始新一轮周期波动。近年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波动周期... 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992-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上升,其中在1992-2014年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2015年开始新一轮周期波动。近年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波动周期的时间跨度逐渐拉大,结合201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上升通道。预计2020-2022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将由2016年的0.49上升至0.55,经济增长质量最高的上海将超过0.85。但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质量分布非均衡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高质量发展 非均衡发展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407
8
作者 钞小静 沈坤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43,共14页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出发,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引入跨期模型来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5—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出发,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引入跨期模型来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5—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初始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无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制约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由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较低质量的劳动力只能在传统部门从事生产,这不仅不利于传统部门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减少了进入现代部门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质量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 被引量:363
9
作者 任保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4,86,共10页
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新时代反映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表现在:由低收入阶段... 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新时代反映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表现在:由低收入阶段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受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摆脱贫困转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必须扬弃过去数量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比经济增长质量范围宽、要求高的质量状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导向表现在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实现公平性发展、生态文明、人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取向体现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实现遵循规律的科学发展,转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结构,走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理论导向 实践取向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被引量:293
10
作者 钞小静 惠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6,共12页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均值化 主成分分析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91
11
作者 刘瑞明 赵仁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43,共12页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西部大开发并未有效推动西部地区GDP及其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政策陷阱",在既有体制激励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过度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却忽视了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造成人力资本挤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不良后果,导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主动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开发的依赖度,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政策陷阱 双重差分 倾向得分匹配
原文传递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270
12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以及知识溢出对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基于空间层面,分析了目前知识溢出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最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 集聚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被引量:263
13
作者 韩先锋 惠宁 宋文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82,共13页
在工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构建了关于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的一个分析框架,从信息提供能力和信息需求水平两个维度,测度了行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在工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构建了关于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的一个分析框架,从信息提供能力和信息需求水平两个维度,测度了行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并基于2005—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分行业面板数据,考虑到企业规模、市场化水平、技术模仿等因素,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技术,实证考察了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①信息化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活动发展的新动力源泉;②信息化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会产生"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当前的实际信息化水平(0.647)依然低于理论上的最佳水平(0.822),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③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在技术密度较低、污染程度较小、平均规模较小以及盈利能力较弱的行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技术创新效率 行业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257
14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8-146,共9页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显著性相关得到东部地区数据的支持,而在我国及中西部地区的效应不够明显,这主要是由我国投入导向的增长模式和劳动力质量水平不高所决定的。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结构 产业升级
下载PDF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 被引量:247
15
作者 师博 沈坤荣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8,187,共13页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产生预期效果,能源效率与表征区域聚集的城市密度呈U型变动特征。此外,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对改善能源效率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因素金融发展变量后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扩张、地方政府干预增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的道德风险,均会抑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改进,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助于产业集聚提升能源效率。然而由于存在环境质量治理的市场失灵,借助市场力量和政府适度干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政府干预 能源效率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242
16
作者 李梦欣 任保平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40,共1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新起点。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新起点。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核心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基本价值判断,寻找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构成,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充分实现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因此,从"创新、协调、绿色、协调、共享"五个基本维度切入,构建经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AHP初步识别与BP神经网络模拟优化的集成方法评价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状态和特征,寻找并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的矛盾和桎梏,提出使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呈现繁荣盛况的路径设计和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BP神经网络模拟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 被引量:228
17
作者 任保平 张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4,共9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状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依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状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依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应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完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法律制度、空间管控、体制机制等战略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 被引量:226
18
作者 白永秀 王颂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起点及建设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起点及建设区域,相关城市和省份展开了激烈竞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障战略安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部经济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载PDF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205
19
作者 魏后凯 王颂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2,共18页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传统工业化阶段理论划分的工业化实现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实际上只是实现了浅度工业化目标,而工业经济发展任务并没有真正终结。从浅度工业化到深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国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尚未真正完全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快速下降,呈现全面、过早、快速的"过度去工业化"特征。中国现阶段的"过度去工业化"不仅受"一哄而上"的产业升级冲动影响,而且是要素价格上涨、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从提升工业化质量以及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继续推进深度工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消除传统的理论和思想误区,重新审视工业化的重要性,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防范"过度去工业化"。具体措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深度工业化,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深度工业化 工业化阶段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及投资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4
20
作者 张亚斌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176,共12页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投资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50个亚欧非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欧洲...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投资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50个亚欧非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欧洲发达国家普遍高于亚洲和非洲国家,中亚、南亚、东欧和非洲是投资便利化亟待改善的重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和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商业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增长贡献最大,东南亚为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投资便利化的改善对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投资增长的空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便利化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