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气水分布及成因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红岩 魏丽 +7 位作者 秦晓艳 王震亮 程昊 王爱国 王东旭 冯强汉 兰义飞 王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2,共7页
基于地质背景和储集层特征分析,利用构造、沉积、成岩、古地貌及物性测试、压汞实验、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区马五段气、... 基于地质背景和储集层特征分析,利用构造、沉积、成岩、古地貌及物性测试、压汞实验、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区马五段气、水分布规律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平面上气层全区均匀分布,水层则零散且小面积集中,呈现出不连续的分布特征;纵向上不存在气、水互层的现象,成为气藏高效合理开发的难点。气水分布宏观上主要受古地貌与成岩作用控制,微观上主要受储集层的孔喉结构、连通性及源储间输导关系控制,天然气多聚集在岩溶斜坡上的古沟槽周边和缓丘部位,这些地区储集层物性较好,孔喉连通性好,源储之间没有铝土岩隔挡,利于天然气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气水分布 古地貌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输导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马家沟组
下载PDF
岩心定向与储层裂缝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海军 梁利平 +3 位作者 程鑫 刁宗宝 洪荆晶 郭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储层裂缝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研究裂缝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但是还缺乏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手段。裂缝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岩心定向的问题,文中归纳总结了目前各种岩心定向的方法和技术,综合评价各种技术方法,认为古地磁... 储层裂缝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研究裂缝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但是还缺乏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手段。裂缝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岩心定向的问题,文中归纳总结了目前各种岩心定向的方法和技术,综合评价各种技术方法,认为古地磁岩心定向技术是最直接、有效且应用广泛的定向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裂缝探测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评述,提出综合各个学科和技术,发挥各技术和资料的优点,对储层裂缝进行综合研究,开展点、面、体3个层次全方位的裂缝研究,从而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缝 裂缝探测 岩心定向 古地磁技术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复新 王立社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统的认识阶段,矿床理论得到深化,更加明确了卡林型金矿的内涵,并发现和勘查出数例经典卡林型金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之交,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步入收获阶段,在完善卡林型金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的一些大—中型卡林型金矿厘定出类卡林型金矿新亚类。在中国已经发现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其控矿因素突显,成矿规律趋同,并构成西北和西南2个世界级规模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三角金矿带。21世纪以来,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工作步入理性阶段,接连成功勘查几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其中阳山金矿属于卡林型—类卡林型的复合类型。至此,对该类型金矿产出地质背景、形成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加系统、完善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类卡林型金矿 勘查与研究阶段 秦岭-昆仑造山成矿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塔中地区晚古生代古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倩 蒲仁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7-325,164,共9页
本文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绘制的巴麦—塔中地区上古生界古构造图,通过恢复巴麦—塔中地区的上古生界沉积厚度,阐述了油气进入储层后由古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的动态演化过程,了解了该区油气离开烃源岩或烃源岩区以后的运聚、聚集和散... 本文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绘制的巴麦—塔中地区上古生界古构造图,通过恢复巴麦—塔中地区的上古生界沉积厚度,阐述了油气进入储层后由古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的动态演化过程,了解了该区油气离开烃源岩或烃源岩区以后的运聚、聚集和散失情况。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晚古生代时期巴麦—塔中地区隆、拗格局与现今相比有较大差异,巴楚隆起和塔中隆起在晚古生代已初步形成,石炭纪时两者呈北西向展布,塔中古隆起高点比现今隆起高点更偏西,两个隆起之间的和田河地区现今构造是一个低隆,但晚古生代时期却曾是古拗陷和鞍部,研究区南部南西倾的麦盖提斜坡在海西期是一个西深东浅的东西向拗陷;②东河砂岩顶面的古构造形态演化表明,满加尔拗陷生成的油气在白垩纪末期以前向北运移,无法在塔中隆起聚集,在新近纪以后才向南运移,被塔中隆起高点1号带和10号带的圈闭捕获形成油气藏,而构造较低的塔中隆起南坡圈闭无法捕获满加尔拗陷的油气,这可能是该区许多探井失利的原因;③麦盖提斜坡北部—和田河低凸是塔西南拗陷多构造期油气运移聚集区,塔中隆起高点及北侧是满加尔拗陷喜山期油气供给聚集区,塔中隆起东端是油气运移最终指向区,也是东河砂岩上倾尖灭带,以上区域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是巴麦—塔中地区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晚古生代 构造演化 剥蚀厚度恢复 油气运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扬 马劲风 李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9-1126,共8页
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快速减缓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法,CO2地质封存是CCS技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监测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贯穿于CO2注入过程中与封存以后。四维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CO2是否泄漏、证实CO2封存安全性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常规四... 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快速减缓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法,CO2地质封存是CCS技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监测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贯穿于CO2注入过程中与封存以后。四维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CO2是否泄漏、证实CO2封存安全性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常规四维地震技术通过对比CO2注入前后及注入不同阶段2次或者多次三维地震纵波振幅差异与旅行时差异,确定CO2在地下分布。而纵波振幅或旅行时差异是CO2饱和度与孔隙压力的综合反映,单纯的纵波信息难以区分饱和度与压力信息。目前,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技术的潜力并未挖掘,由于横波速度对于压力敏感,利用四维转换波信息监测CO2地质封存,可以识别注入CO2的压力分布范围。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储层,对比一次地震观测PS1,PS2旅行时、振幅差异与2次地震采集之间PS1,PS2旅行时、振幅差异,还可以有效确定注入CO2前与注入期间储层裂隙、裂缝的变化,以及储层与盖层的应力状态。四维多分量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物理资料和全波列测井资料,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可能的CO2泄漏风险区域,更加可靠地评估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CO2 四维地震监测 多分量地震技术
原文传递
陕北LFP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6
作者 洪荆晶 邓媛 +1 位作者 王海军 吴汉宁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12期7-1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LFP区块中生代油藏油气资源较丰富,在低孔、低渗的前提下为提高采收率采用了注水开发技术。本文对该区各主要层段的注水开发应用状态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勘探成果与开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角度针对各层的特点提出了相... 鄂尔多斯盆地LFP区块中生代油藏油气资源较丰富,在低孔、低渗的前提下为提高采收率采用了注水开发技术。本文对该区各主要层段的注水开发应用状态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勘探成果与开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角度针对各层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本文是用勘探与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一个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 注水开发 注水效果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龙井运动构造影响及其发育背景 被引量:9
7
作者 郭真 刘池洋 田建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小。受舟山国头深大断裂的影响,龙井运动所形成的反转背斜带被错断,形成现今西湖凹陷内中央背斜带不规则的平面分布。西湖凹陷中中新世正断裂数量的减少,沉积范围的缩小,以及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均为龙井运动所造成。龙井运动在时间和区域构造位置上都能与冲绳海槽初次张裂相对应,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造成冲绳海槽张裂,向西推挤钓鱼岛隆褶带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龙井运动 构造演化 深部断裂 冲绳海槽 反转构造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变岩电参数法饱和度计算模型: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_(8)段例
8
作者 卢俊辉 张小莉 +3 位作者 杨振 李亚军 王晓琳 赵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致密砂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和岩电参数变化等特点,在测井解释过程中不同于常规储层。Archie公式在致密砂岩地层中使用时,强非均质性导致岩电参数a、b、m和n会随着... 致密砂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和岩电参数变化等特点,在测井解释过程中不同于常规储层。Archie公式在致密砂岩地层中使用时,强非均质性导致岩电参数a、b、m和n会随着储层的变化而变化。针对苏里格西区盒s段致密砂岩储层提出利用变岩电参数建立饱和度模型。依据研究区盒;段储层25块岩心岩电实验分析发现胶结系数m与lgφ呈二次函数关系、m与岩性系数α呈幂函数关系、束缚水饱和度S_(wb)对饱和度指数n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结构指数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因素影响特征建立了变岩电参数的饱和度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传统Archie公式饱和度解释,模型精度更高,为解释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储层提供了一种有效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Archie公式 变岩电参数 饱和度模型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和围岩锆石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5
9
作者 刘良 张安达 +3 位作者 陈丹玲 杨家喜 罗金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于0.4,为岩浆锆石的特征;位于锆石边部与内部结构均匀颗粒上的测点显示HREE近平坦型或弱亏损型的稀土配分模式,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特征;而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为碎屑锆石,幔部则为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93±4.3)Ma,其原岩形成年龄为(754±9)Ma;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499±27)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滞后于其原岩的形成年龄约250Ma,并且榴辉岩与其直接围岩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几乎完全一致,充分表明该超高压榴辉岩的形成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榴辉岩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 LA-ICP-MS锆石定年 江尕勒萨依 阿尔金
下载PDF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3 位作者 邱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1-2046,共26页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容矿层 资源量 分布特征 国外 全球
下载PDF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池洋 毛光周 +3 位作者 邱欣卫 吴柏林 赵红格 王建强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5,共9页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多种能源矿产 地质催化作用 生烃演化 还原作用
下载PDF
大陆演化与花岗岩研究的变革 被引量:27
12
作者 翟明国 张旗 +1 位作者 陈国能 王汝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14-1420,共7页
花岗岩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标志之一,也是地球岩石圈中陆壳区别于洋壳的重要标志.洋壳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玄武岩,大陆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花岗岩.洋壳的寿命仅2~3亿年,陆壳的寿命长达40~45亿年.大陆花岗岩记录了岩... 花岗岩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标志之一,也是地球岩石圈中陆壳区别于洋壳的重要标志.洋壳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玄武岩,大陆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花岗岩.洋壳的寿命仅2~3亿年,陆壳的寿命长达40~45亿年.大陆花岗岩记录了岩石圈形成演化的各种信息,对于人类认知固体地球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最早的陆壳主要由一类富钠的、以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的花岗岩类岩石(TTG)组成.TTG不是早期岩浆海洋结晶分异的产物,也不可能来自地幔岩石的直接熔融.查明TTG的起因即能揭开大陆形成之谜.显生宙大陆演化表现为大陆面积增长和大陆克拉通活化两个方面,两者均伴随海量花岗岩的产出,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花岗岩所凝聚的科学问题是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巨大挑战,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理论创新的重大机遇.花岗岩研究从岩石地球化学层面跃升到陆壳演化层面,是研究思维和理论创新的突破,是21世纪花岗岩研究的重大转折.第540次香山科学会议就如何推动花岗岩研究层面的跃升问题展开讨论,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对我国未来5年和更长时间的花岗岩研究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花岗岩与大陆演化、大陆流变学、大陆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形成 陆壳演化 克拉通活化 花岗岩 TTG 成矿作用
原文传递
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中副片麻岩夹层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丹玲 孙勇 刘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9-1067,共9页
榴辉岩与围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研究是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研究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柴北缘野马滩榴辉岩和围岩副片麻岩共同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58±7Ma,但有关副片麻岩的变质时代存在争议,从而制约了... 榴辉岩与围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研究是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研究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柴北缘野马滩榴辉岩和围岩副片麻岩共同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58±7Ma,但有关副片麻岩的变质时代存在争议,从而制约了本区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的讨论。本文选择新发现的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副片麻岩夹层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的阴极发光图象显示所选锆石具有清晰的核-边结构,为典型的变质碎屑锆石特征。LA-ICP-MS 定年方法获得锆石核部原岩形成年龄为大于1000Ma,边部变质事件年龄为458±6Ma。该年龄与紧邻的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一致,指示二者形成于同一地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形成于陆缘环境的含泥硅质岩。综合榴辉岩与片麻岩原岩形成构造背景、变质程度及产状关系,提出野马滩榴辉岩与围岩属"原地"关系,可能形成于陆壳的深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大陆深俯冲 野马滩 柴北缘
下载PDF
永陇矿区LYL井田2号煤层顶板沉积环境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海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做出合理的评价,从沉积环境入手,通过顶板岩层精细划分对比、岩心精细描述、各类岩石样品的系统采集及测试分析,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水文测井)、抽水试验、矿井生产资料等,研究顶板沉积环境及其与工程地质、水文... 为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做出合理的评价,从沉积环境入手,通过顶板岩层精细划分对比、岩心精细描述、各类岩石样品的系统采集及测试分析,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水文测井)、抽水试验、矿井生产资料等,研究顶板沉积环境及其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顶板的沉积环境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泛滥平原沉积微相,零星的发育决口扇、点砂坝沉积微相。泛滥平原顶板岩石稳定性差,点砂坝、决口扇顶板稳定性中等。顶板直接含水层主要形成于延安组曲流河中的决口扇、点砂坝沉积微相形成的中–厚层状透镜状砂岩中;直罗组底部的砂岩含水层形成于多期河道砂岩纵向叠置形成的巨厚层状砂岩中。沉积环境不仅影响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而且影响煤层顶板含水层的分布、富水性、导水裂隙带的高度等水文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沉积环境 工程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 顶板稳定性
下载PDF
铀对(Ⅱ型)低熟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毛光周 刘池洋 +8 位作者 张东东 邱欣卫 王建强 刘宝泉 刘静江 曲少东 张参 邓煜 王飞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3-1840,共8页
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在有机质的强大吸附作用及其所提供的还原环境为铀的富集成矿起促进作用的同时,铀也改变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程。本文在Ⅱ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 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在有机质的强大吸附作用及其所提供的还原环境为铀的富集成矿起促进作用的同时,铀也改变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程。本文在Ⅱ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碳酸铀酰溶液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烃模拟实验,对比无铀-加铀样品生烃模拟实验产物的相关参数,以探讨油气生成过程中无机铀所起的作用。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铀可以使产物中不饱和烃向饱和烃转化;促进长链烃的裂解,促进低分子量烃类的产生,从而使CH4的含量提高,使生成的烃类的干气化程度增加。铀可以在低温阶段促进有机质的成熟度,降低烃源岩的生烃门限,使低熟烃源岩早期生成烃类;同时在高温阶段阻止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成烃的保存。因而铀可能是未熟—低熟油气生成可能的无机促进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低熟油气 成熟度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地质催化作用 生烃模拟
下载PDF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国伟 郭安林 姚安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0-1215,共6页
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 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息.因此,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成为当代地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和良好场所,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代地球科学已开始进入地球系统科学与后板块构造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这一地域优势和特有资源,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创建新的地球构造观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文中在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特殊性基础上,概括提出4类优先研究的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变形及其深部过程;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与演变趋势;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系统的交接转换和深部背景与演变过程,供地学界讨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新地球观 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镁铁质岩石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小辉 陈丹玲 +4 位作者 刘良 王超 杨文强 曹玉亭 康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9-2089,共11页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西南部出露一套镁铁质岩石,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及辉长岩组成,三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的TFe2O3(9.77%-11.49%)、TiO2(1.47%-2.17%)、P20;(0.25%-0.40%)、K2O...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西南部出露一套镁铁质岩石,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及辉长岩组成,三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的TFe2O3(9.77%-11.49%)、TiO2(1.47%-2.17%)、P20;(0.25%-0.40%)、K2O(0.28%-0.76%)含量较高,具有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富集K、Rb、Ba、Th、Nb、Ta等不相容元素,呈现隆起型(驼峰式)分布型式,显示了典型的洋岛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岩浆作用的产物。辉长岩中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本套镁铁质岩石的结晶年龄为520.8Ma±7.0Ma。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推测柴北缘地区在早古生代已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多岛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岩石 洋岛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多参数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康立明 任战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9-756,共8页
多参数识别是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方向,判别参数选择是多参数识别流动单元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延长组长6河流相储层为例,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11项属性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渗... 多参数识别是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方向,判别参数选择是多参数识别流动单元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延长组长6河流相储层为例,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11项属性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渗透率、有效厚度、渗流系数、储能系数、流动层指数、油藏品质指数6项参数作为W93井区流动单元判别参数,建立了流动单元判别函数,研究了各油层组流动单元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的河流相储层可以划分为为A、B、C、D 4类流动单元,分别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中。不同的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因此油田开发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判别函数 多参数 河流相 延长组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第三纪钠质基性火山岩及构造启示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1 位作者 孙延贵 程顺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83,共11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多福屯钠质基性火山岩 OIB特征 DM-EMⅡ混合 小尺度不均一地幔 南北复合构造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对可动流体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与板桥地区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盛军 孙卫 +3 位作者 刘艳妮 李纲 张弢 曹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板桥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对可动流体的影响,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先进实验方法,定性描述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差异,定量分析比较了2个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提取了具有明显...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板桥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对可动流体的影响,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先进实验方法,定性描述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差异,定量分析比较了2个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提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参数,分析了其与可动流体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孔喉数量配置比作为表征姬塬地区与板桥地区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上的差异的特征参数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具有良好相关性,2个地区长6储层在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中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孔喉数量配置比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板桥地区 长6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