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3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3
1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原文传递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 被引量:202
2
作者 周德翼 杨海娟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5,52,共8页
关键词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 信息不对称 政府监管机制 中国 食品安全标识制度 美国 欧盟 日本 市场准入制度
原文传递
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258
3
作者 刘康 欧阳志云 +2 位作者 王效科 徐卫华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11-2718,共8页
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 ,研究以甘肃省为案例 ,从方法论的角度 ,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辩识出了甘肃省主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 1 )在生态... 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 ,研究以甘肃省为案例 ,从方法论的角度 ,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辩识出了甘肃省主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 1 )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应用 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 2 )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 ,极敏感区占全省面积的 1 .1 % ,高度敏感区占 5 7.4%。其中水土流失极敏感区占 0 .2 1 % ,高度敏感区占 2 4 .6% ,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 ,甘南高原南部和北部 ,陇南山地的西礼盆地、徽成盆地等地区 ;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 0 .8% ,高度敏感区面积占 33.1 % ,主要集中在甘肃北部、安西中部地区和肃北的东南部 ;土壤盐渍化基本无极敏感区 ,高度敏感区域占 1 .1 % ,主要集中在疏勒河中下游、黑河中游以及石羊河下游。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 ,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敏感性 空间分析 评价 甘肃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3
4
作者 刘新华 杨勤科 汤国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62,共4页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 ,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制图 ;最后对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流失 地形起伏度 提取 应用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 被引量:140
5
作者 杨新军 牛栋 吴必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5-108,117,共5页
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是研究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 ,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决定了旅游空间组织与管理措施的拟订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旅游行为空间的模式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为空间结点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关键词 旅游行为 旅行模式 空间规模 评价
下载PDF
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150
6
作者 惠泱河 蒋晓辉 +1 位作者 黄强 薛小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8,共8页
首先探讨了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然后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探讨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模型 ,最后以典型缺水地区陕西关中为例 ,根据... 首先探讨了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然后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探讨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模型 ,最后以典型缺水地区陕西关中为例 ,根据未来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研究了不同方案下关中水资源承载力 ,得到提高关中水资源承载力的满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二元模式 系统动力学 动态仿真模型
下载PDF
数字高程模型地形描述精度量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52
7
作者 汤国安 龚健雅 +2 位作者 陈正江 成燕辉 王占宏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5,共5页
在首先提出数字高程模型 ( DEM)地形描述误差 ( Et)概念的基础上 ,以我国 5个不同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 DEM地形描述误差的成因、影响因素、量测方法以及误差的数学模拟途径。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 DEM地形描... 在首先提出数字高程模型 ( DEM)地形描述误差 ( Et)概念的基础上 ,以我国 5个不同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 DEM地形描述误差的成因、影响因素、量测方法以及误差的数学模拟途径。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 DEM地形描述误差与 DEM空间分辨率及其地面粗糙度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EM地形描述误差 Et的均方差 RMS值可以表达为 DEM水平分辨率 ( R)与地面垂直曲率 ( V)的函数 :RMS Et=( 0 .0 0 63 V+0 .0 0 66) R-0 .0 2 2 V+0 .2 41 5。该结果可用以估算所建立的 DEM的地形描述精度 ,也为确定适宜的 DEM分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精度 误差 分辨率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 被引量:184
8
作者 贺爱琳 杨新军 +1 位作者 陈佳 王子侨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4-181,共8页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深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和重构,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2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当地农业生产功能衰退,大量传统生计农户向新型生计(旅游经营和务工结合)农户转化,形成六种不同理性偏好共存的生计模式;3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储量和组合形式,改善了农户原有的生计环境。总体而言,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且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差异显著,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活动多样性均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 秦岭北麓
原文传递
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 被引量:132
9
作者 王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开发区发展进程可划分为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后成熟期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开发区有着不同的增长机制 ,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征 ,因而与依托城市 (母城 )和地区的相应关系也有所不同。增长极机制是两者关系的主要内... 开发区发展进程可划分为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后成熟期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开发区有着不同的增长机制 ,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征 ,因而与依托城市 (母城 )和地区的相应关系也有所不同。增长极机制是两者关系的主要内在肌理。开发区发展对城市的空间规模、形态以及空间增长方式、产业空间结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各功能区段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郊区化进程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 ,从而可催化带动都市区域的空间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城市化 郊区化 产业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 被引量:174
10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1 位作者 苗园园 于正松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是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及类型研究,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是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及类型研究,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期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稳步推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胡焕庸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侧",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同时其在"东西两侧"整体上也表现出距"胡焕庸线"距离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在空间上呈现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的分异形态;②从局部层面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4个分维度指标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因此,如何打破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与路径依赖,将是各级政府与地理学者应关注的现实难题与科学问题;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不同类型区应明确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分异 类型研究 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68
11
作者 包玉斌 刘康 +1 位作者 李婷 胡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2-629,共8页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90 hm2、3 380 hm2和1 390hm2,而耕地、湿地和裸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 070 hm2、500 hm2和740 hm2。中等级及以上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86.19%降低到2010年的14.57%,较低和低等级的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3.81%增加到2010年的85.43%。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湿地的波动减少是导致生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2000—2010年是生境质量严重退化的时段,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黄河湿地 陕西
原文传递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34
12
作者 刘红 王慧 张兴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 生态安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及数字地面模型法;最后,提出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3个方向,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和预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模型 预警
下载PDF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 被引量:151
13
作者 陈佳 张丽琼 +1 位作者 杨新军 李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9-1724,共16页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发展的民俗体验、社区主导的农家乐休闲和政府主导的遗址景区休闲。进而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旅游效应理论,系统分析旅游开发模式对农户生计变化和社区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都由传统农业生计方式向新型旅游经营主导生计转型,农户金融、物质、社会资本提升明显;其资源开发模式决定农户生计多样性与务工选择,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影响生计资本变化方向和社区旅游效应差异。其次,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了三种类型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作用,并给出其影响机理的理论解释。研究指出三种模式旅游影响途径都以农户金融、物质资本提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主导,相比而言,社区集体运营、农户主导的袁家村模式以"人"为核心,促进了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总体来说,资源差异与社区基础是农户生计变化、社区影响的原动力,政府角色、社区(企业)作用与农户利益是旅游开发管理的核心,旅游开发模式中政府有效管理、农户主体地位与外界力量正确介入才能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 旅游开发模式 社区 生计资本
原文传递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 被引量:150
14
作者 牛晓春 杜忠潮 李同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3,共10页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较高(宝鸡、延安、铜川、榆林)、中等(咸阳)、较低(安康、汉中、渭南)和最低(商洛),区域差异呈现为陕北较高,陕南较低,关中(西安)突出的现象。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评价因素之间、相同城市的各评价因素之间皆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不均衡。陕西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人口集聚及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表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需要统筹城乡、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AHP-熵值法 城乡统筹 陕西省
下载PDF
试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团胜 石铁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67,共5页
1引言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Howard的“田园城市”设想,到现代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需要自然,城市是自然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景... 1引言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Howard的“田园城市”设想,到现代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需要自然,城市是自然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领域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景观生态规划 园林规划
下载PDF
传统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及其期望-感知特征差异分析——以西安欧美游客为例 被引量:112
16
作者 马秋芳 杨新军 康俊香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5,共6页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本文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花费—收获模型、服务绩效模型和标准模型对游客满意度做出测定和比较,并运用合图法(co-plot)分析西安欧美游客的期...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本文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花费—收获模型、服务绩效模型和标准模型对游客满意度做出测定和比较,并运用合图法(co-plot)分析西安欧美游客的期望和实际感知特点。结果发现:①期望差异和花费———收获模式与总体满意度显著相关,推荐率与游客满意度高度正相关,而重游意向与满意度联系不大。②根据游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及两者差异值,西安旅游的相关指标分成八类,间接反映了西安旅游业发展特点。③西安欧美游客和国内游客对旅游六要素表现出不同的评价和满意度。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及今后研究中应弥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西安 入境游客 满意度 期望差异理论 合图法
下载PDF
不同比例尺DEM提取地面坡度的精度研究——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试验为例 被引量:102
17
作者 汤国安 杨勤科 +2 位作者 张勇 刘咏梅 刘新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为试验样区 ,采用高精度 1∶ 1万 DEM所提取的坡度为准值 ,应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该地区 1∶ 5万 DEM提取地面坡度的误差特征与纠正方法。试验结果显示 ,所获得的不同空间尺度下 DEM所提取坡... 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为试验样区 ,采用高精度 1∶ 1万 DEM所提取的坡度为准值 ,应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该地区 1∶ 5万 DEM提取地面坡度的误差特征与纠正方法。试验结果显示 ,所获得的不同空间尺度下 DEM所提取坡度值的转换图谱 ,可对 1∶ 5万 DEM计算的地面坡度统计值进行有效修正。该成果对于 DEM数据在水土保持领域若干应用标准的制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 精度 误差 GIS 地形图 比例尺 制图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02
18
作者 王慧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7年第4期14-20,共7页
该文将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经济、人口、地域空间及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四个方面,选择出一整套相应的刻画指标,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总体水平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地区间城市化发展进程的... 该文将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经济、人口、地域空间及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四个方面,选择出一整套相应的刻画指标,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总体水平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地区间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差异首先体现为总体水平的明显差异,总体水平最主要取决于单位空间非农经济活动强度、城镇规模及基础设施水平;而更进一步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口分布结构上,其中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 人口 地域空间 产业结构 发展水平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24
19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3 位作者 张明斗 于正松 胡毅 周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0-1071,共12页
本文利用DEA模型、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1980-2010年长江三角洲1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30年间,长三角城市化... 本文利用DEA模型、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1980-2010年长江三角洲1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30年间,长三角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总体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急剧下降的过程,呈倒"U"型发展;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效率耦合关系不同,在一定时期,提高城市化效率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也可提高城市化效率;但当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城市化效率的提高不再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不会过多地影响城市化效率;③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首先摆脱城市化效率带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效率 投入产出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关系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23
20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1 位作者 崔彩兰 杨新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2-1525,共14页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与内涵特征;系统性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成果多是在脆弱性框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社会—生态视角和综合视角开展研究;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社会脆弱性的应用研究中仍较少见,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统一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深化社会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脆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促进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加强社会脆弱性减缓与调控对策研究,整合社会脆弱性与适应性框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概念 分析框架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