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邦 范代娣 王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选用3种常见有效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与本实验设计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对麦田土壤微生物DNA进行提取比较。结果4种方法均能从麦田土壤中提取到片段长度大于22kb的DNA片段,不同方法提取的...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选用3种常见有效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与本实验设计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对麦田土壤微生物DNA进行提取比较。结果4种方法均能从麦田土壤中提取到片段长度大于22kb的DNA片段,不同方法提取的DNA浓度有一定的差异。提取得到的总DNA不需要纯化就可以用于PCR扩增,使用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得到相应的片段。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提取快速、DNA纯度和得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D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原位生长法制备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被引量:3
2
作者 刁金香 王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5,共3页
采用乙醇作为碳源,Co(5wt%)/C作为催化剂,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的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碳纳米管的内径为5~8nm,外径为15~25nm。结果表明,... 采用乙醇作为碳源,Co(5wt%)/C作为催化剂,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的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碳纳米管的内径为5~8nm,外径为15~25nm。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经过10次循环后,电池的容量保持在350mAh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石墨
下载PDF
N掺杂生物质炭支撑FeN-N-C催化剂及高效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刁金香 张超 +1 位作者 张玉竹 刘肖杰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4,共5页
合成优于Pt/C性能的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仍旧是挑战。通过热处理生物质炭和硝酸铁的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的高活性ORR电催化剂,FeN纳米颗粒分散在N掺杂的生物质炭上,所制备的FeN-N-C电催化剂表现出色的ORR活性,在0.1 mol/L KOH溶液中的半... 合成优于Pt/C性能的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仍旧是挑战。通过热处理生物质炭和硝酸铁的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的高活性ORR电催化剂,FeN纳米颗粒分散在N掺杂的生物质炭上,所制备的FeN-N-C电催化剂表现出色的ORR活性,在0.1 mol/L KOH溶液中的半波电压为0.72 V,起始电压为0.87 V。FeN-N-C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N-C N掺杂生物质炭 电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原文传递
功能性马丙共聚物树脂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力 党高潮 +3 位作者 谢志海 蔡清 刘宇 王玲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72,共4页
建立了功能性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树脂P(MA-AM)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方法。考察了树脂对痕量Fe(Ⅲ)的吸附、洗脱行为。结果表明,在pH=3.5时,P(MA-AM)能富集Fe(Ⅲ),吸附30min时,最大吸附率达98.7%;以3.0mol/L的HCl作... 建立了功能性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树脂P(MA-AM)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方法。考察了树脂对痕量Fe(Ⅲ)的吸附、洗脱行为。结果表明,在pH=3.5时,P(MA-AM)能富集Fe(Ⅲ),吸附30min时,最大吸附率达98.7%;以3.0mol/L的HCl作为洗脱液,Fe(Ⅲ)的回收率为96.2%;富集倍数可达20倍。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0%,回收率范围为93.3%~97.6%。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Fe(Ⅲ)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树脂 富集 铁(Ⅲ)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一种吲哚二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光谱性质及其应用
5
作者 吕英 孙聃 +4 位作者 张丹丹 赵军龙 陆天琪 黄怡 王兰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合成一种含吲哚环的二甲川菁染料,研究光谱性质、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作为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UV-vis,1H NMR,IR,HR-MS分析确证产物的结构;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二甲川菁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 目的合成一种含吲哚环的二甲川菁染料,研究光谱性质、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作为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UV-vis,1H NMR,IR,HR-MS分析确证产物的结构;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二甲川菁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以及该染料在生理条件下与鲑鱼精DNA(DNA)、牛血清白蛋白(BSA)、溶菌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料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活细胞染色。结果该染料最大吸收波长(λmax)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加出现蓝移。染料与DNA相互作用较强,且荧光强度随着DN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其他5种生物大分子对染料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该染料可以穿透活细胞膜,对细胞核染色,可以清晰地看出核仁的荧光较亮,2 h后观察细胞仍有荧光。结论合成了一种光谱性质优良的二甲川菁染料,该染料对核酸(DNA/RNA)有较强的亲和性,属于活细胞通透性染料,是一种潜在的活细胞成像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二甲川菁染料 光谱性质 生物分子 活细胞染色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低温制备氢气和多壁碳纳米管 被引量:1
6
作者 刁金香 王惠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乙醇协同制备氢气和多璧碳纳米管,乙醇作为碳源,Ni/C用作催化剂。考察反应温度和Ni/C比例对氢气的产率和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多壁碳纳米管结构与组成通过扫描电镜、投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表征。结果表... 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乙醇协同制备氢气和多璧碳纳米管,乙醇作为碳源,Ni/C用作催化剂。考察反应温度和Ni/C比例对氢气的产率和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多壁碳纳米管结构与组成通过扫描电镜、投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C催化剂最佳Ni担载量为8%,最佳的反应温度为500℃,最佳条件下氢气的产率为79%,碳纳米管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催化剂 多壁碳纳米管 制备
原文传递
两亲性聚乙二醇桐油酸酯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百鑫 蓝春波 +3 位作者 刘晓东 鲜苗 沙碧静 赵景婵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3,共6页
以桐油酸(ES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桐油酸酯(PEG-ESA)。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探究聚合物溶液相关性质,测定不同条件下两亲性聚合物... 以桐油酸(ES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桐油酸酯(PEG-ESA)。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探究聚合物溶液相关性质,测定不同条件下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zeta(ζ)电位和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得PEG-ESA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1×10-5g/L;芘可以增溶于聚合物胶束中;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物的胶束可以稳定存在且粒径可达纳米级,为其用于药物缓释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酸 聚乙二醇 两亲性聚合物
原文传递
水杨醛类Schiff碱配合物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的组装与表征
8
作者 霍涌前 王升文 +2 位作者 李珺 张逢星 崔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2-997,共6页
目的研究γ-氨丙基修饰、Schiff类金属配合物修饰对MCM-41六方孔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元素分析,IR,UV-V is等方法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Na2SiO3.9H2O为硅源,用水热合成法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 目的研究γ-氨丙基修饰、Schiff类金属配合物修饰对MCM-41六方孔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元素分析,IR,UV-V is等方法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Na2SiO3.9H2O为硅源,用水热合成法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嫁接法使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介孔分子筛MCM-41在无水乙醇中回流12 h,反应得到γ-氨丙基功能化的MCM-41,使该产物与所合成Mn(Ⅲ),Fe(Ⅲ)配合物进行化学组装。结果合成了4个Schiff配体N,N-双(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N,N-双(5-溴水杨醛)缩乙二胺,N,N-双(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N,N-双(5-氯水杨醛)缩邻苯二胺,5个Mn(Ⅲ),Fe(Ⅲ)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用IR,XRD等谱学技术对组装产物进行了初步的表征。组装产物的IR光谱呈现出金属配合物的Schiff碱配体相应基团的特征吸收且特征峰位移不明显,配合物成功固载到MCM-41上。XRD谱表明所有组装产物仍保持六方孔道结构。结论γ-氨丙基修饰、Schiff类金属配合物修饰对MCM-41六方孔道结构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γ-氨丙基功能化 SCHIFF碱配合物 介孔分子筛
下载PDF
三维钴孔洞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9
作者 周利君 王红 +1 位作者 王尧宇 梁燕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基于有机酸配体合成具有大孔洞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有望在客体吸附、气体存储、离子交换及催化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孔洞配位聚合物{[Co(HCOO)3].2.5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 目的基于有机酸配体合成具有大孔洞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有望在客体吸附、气体存储、离子交换及催化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孔洞配位聚合物{[Co(HCOO)3].2.5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结果配合物属六方晶系,空间群R-3c;晶胞参数:a=0.821 2 5(11)nm,b=0.821 25(11)nm,c=2.235 1(5)nm,γ=120°;V=1.305 5(4)nm;Z=6;最终偏离因子R=0.036 9。结论配合物中每个Co(Ⅲ)原子与6个甲酸根配位,每个甲酸根二齿桥联两个Co(Ⅲ)原子,形成了三维孔洞金属-有机框架(MOF)结构,孔洞的尺寸为1.018 8×1.018 8 nm,客体水分子呈少有的三角双锥构型正好排列在孔洞中心。热重分析研究表明配合物框架在205℃时开始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下载PDF
Mo2C@C纳米棒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刁金香 邱雨 郭晓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44-1548,共5页
碳化钼(Mo2C)已在许多催化反应中被证明具有类Pt金属的特性,在取代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性能不能达到工业标准。在此,MoO3-EDA前躯体作模板,丹宁酸(TA)作为碳源,原位合成路线以获得作... 碳化钼(Mo2C)已在许多催化反应中被证明具有类Pt金属的特性,在取代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性能不能达到工业标准。在此,MoO3-EDA前躯体作模板,丹宁酸(TA)作为碳源,原位合成路线以获得作为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Mo2C@C纳米棒。有趣的是,SEM和TEM结果显示在Mo2C上覆盖着无定形碳和形成了Mo2C@C纳米棒。另外,与MO2C相比,Mo2C@C纳米棒表现出较高的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C@C纳米棒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稳定性
下载PDF
CNTs/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刁金香 马丽 王惠 《炭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乙醇作为碳源,Mo-Fe/C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纳米管(CNTs)/C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于CNTs/C复合材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碳纳米管的内径3~6 nm,外径20~22 nm。结果表明:CNTs/C作为锂离... 以乙醇作为碳源,Mo-Fe/C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纳米管(CNTs)/C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于CNTs/C复合材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碳纳米管的内径3~6 nm,外径20~22 nm。结果表明:CNTs/C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经过10次循环,电池比容量保持在385 m 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C复合材料 Mo-Fe/C催化剂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Mo-Fe/C催化裂解乙醇协同制备氢气和多壁碳纳米管
12
作者 刁金香 王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109,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Mo-Fe/C催化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乙醇协同制备氢气和多璧碳纳米管。考察反应温度和Mo∶Fe摩尔比对于氢气产率和多璧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0℃,Mo-Fe/C(其中,Mo∶Fe=1∶9,Mo+Fe=5%,质量分数)时... 采用浸渍法制备Mo-Fe/C催化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乙醇协同制备氢气和多璧碳纳米管。考察反应温度和Mo∶Fe摩尔比对于氢气产率和多璧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0℃,Mo-Fe/C(其中,Mo∶Fe=1∶9,Mo+Fe=5%,质量分数)时所制催化剂最有效,氢气产率为77%,多壁碳纳米管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裂解 Mo-Fe/C催化剂 多壁碳纳米管 氢气
下载PDF
新型三嗪类氮杂环蕃的合成与表征
13
作者 花成文 董鑫 +3 位作者 潘然 苟小锋 李小安 赵军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索三嗪类氮杂环蕃的结构。方法以三聚氯氰、丙氨酸、十二醇、1,6-己二胺、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原料,经过酯化、取代反应来合成,并通过IR,1HNMR,MALDI-TOF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目的探索三嗪类氮杂环蕃的结构。方法以三聚氯氰、丙氨酸、十二醇、1,6-己二胺、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原料,经过酯化、取代反应来合成,并通过IR,1HNMR,MALDI-TOF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三种新型三嗪类氮杂环蕃。结论该类型三嗪环蕃有特殊的内空腔及外围结构,为其在分子识别,进而在人工模拟酶、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氯氰 氮杂环蕃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KF_4^-和KF_4系列超卤化物稳定性及热裂解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惠方方 翟高红 +3 位作者 张禹泽 杨佩 索兵兵 文振翼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对KFn-和KFn(n=1~4)系列超卤化物进行理论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3df)方法。结果得到了KF n-和KFn系列卤化物的稳定构型、垂直电离能VDE、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同位素效应及裂解反应热力... 目的对KFn-和KFn(n=1~4)系列超卤化物进行理论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3df)方法。结果得到了KF n-和KFn系列卤化物的稳定构型、垂直电离能VDE、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同位素效应及裂解反应热力学信息。结论同位素效应不影响VDE,EAvert,EAad及裂解反应热力学能变的值。中性物质每一步的裂解均易于其负离子的对应裂解。相对电离而言,热裂解更容易破坏该类负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卤化物 电子亲合能 同位素效应 热裂解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三维银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15
作者 刘青 刘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基于多功能配体2,2'-联吡啶-3,3'-二甲酸合成其银的配位聚合物{[Ag4(L)2.(H2O)].3(H2O)}n(1)(其中L=2,2'-联吡啶-3,3'-二甲酸),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水热法合成该配位聚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 目的基于多功能配体2,2'-联吡啶-3,3'-二甲酸合成其银的配位聚合物{[Ag4(L)2.(H2O)].3(H2O)}n(1)(其中L=2,2'-联吡啶-3,3'-二甲酸),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水热法合成该配位聚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结果结构研究发现配合物1为3D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a=13.889(4),b=13.470(4),c=13.852(4),α=90°,β=90°,γ=90°。结论配合物的每个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包含2个晶体学独立的Ag(I)原子,1个配体L,0.5个配位水分子和1.5个游离水分子。每个配体通过桥联了6个不同的Ag(I)原子构筑了一例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2-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16
作者 支燕翔 甄远 +2 位作者 黑嘉慧 李珺 张逢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5-612,共8页
目的基于TiO2光催化性能的染料敏化改性,采用噻吩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反应,合成1-(2-噻吩亚甲基)-2-(2-噻吩基)苯并咪唑及其配合物。方法在稀土金属盐模板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了1-(2-噻吩亚甲基)-2-(2-噻吩基)苯并咪唑。结果合成了目标产... 目的基于TiO2光催化性能的染料敏化改性,采用噻吩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反应,合成1-(2-噻吩亚甲基)-2-(2-噻吩基)苯并咪唑及其配合物。方法在稀土金属盐模板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了1-(2-噻吩亚甲基)-2-(2-噻吩基)苯并咪唑。结果合成了目标产物及其相应的配合物,并且通过单晶结构进行结构表征,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固体荧光等进行性质表征。结论在配体合成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且产物较纯,无副产物,产率高,没有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噻吩亚甲基)-2-(2-噻吩基)苯并咪唑 稀土金属盐 模板剂
下载PDF
稳定两性离子表面的构筑及其抗蛋白质吸附性能
17
作者 高娜 李悦 +3 位作者 张琴 贾鹏翔 史素青 宫永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通过溶胀-锚定(swelling-anchoring)法,用含刚性疏水胆固醇侧基的磷酰胆碱基二元无规共聚物(PMC)构筑稳定两性离子表面涂层,并以含柔性疏水十二烷基酯侧基的磷酰胆碱基二元无规共聚物(PML)为参照聚合物。以水接触角为考察指标对浸涂工... 通过溶胀-锚定(swelling-anchoring)法,用含刚性疏水胆固醇侧基的磷酰胆碱基二元无规共聚物(PMC)构筑稳定两性离子表面涂层,并以含柔性疏水十二烷基酯侧基的磷酰胆碱基二元无规共聚物(PML)为参照聚合物。以水接触角为考察指标对浸涂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丙酮中溶胀5 s后,迅速在质量分数为0.2%PMC73聚合物溶液中浸涂2 h,所得磷酰胆碱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s-PMC-PC的亲水性最佳,XPS测试结果表明,表面N和P含量分别为2.50%和2.72%。该涂层经过100℃加热2 h和空气中放置2个月处理,接触角基本不变,说明涂层表面稳定性优异;经过75%乙醇中浸泡6 h,1%SDS超声15 min处理,接触角虽然有所升高,但仍远低于对照聚合物涂层,说明该涂层界面附着力有所提高。s-PMC-PC涂层表面抵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性能优异,Fg和BSA蛋白吸附量可分别降低91.5%和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表面 刚性疏水基团 亲水性 蛋白质吸附
下载PDF
光接枝技术构筑仿细胞外层膜两性离子表面
18
作者 史素青 赵洋 +2 位作者 刘景维 张琴 宫永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采用硅烷化反应将叔胺氢给体偶联到羟基化盖玻片表面,在含二苯甲酮(BP)光敏剂的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磷酰胆碱(MPC)单体溶液中进行光接枝聚合.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接触角对改性表面亲/疏水性能进... 采用硅烷化反应将叔胺氢给体偶联到羟基化盖玻片表面,在含二苯甲酮(BP)光敏剂的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磷酰胆碱(MPC)单体溶液中进行光接枝聚合.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接触角对改性表面亲/疏水性能进行测定,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黏附评价其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发现,与未改性表面相比,经含叔胺的硅烷化试剂处理后,基材表面形成了一层胺基化有机无机杂化过渡层;光接枝PMPC后表面于400.2 eV处和131.6 eV处分别出现了N峰和P峰,相对含量分别为4.47%和4.80%,且表面Si2p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光接枝各步反应表面接触角变化可间接表明材料表面成功接枝PMPC聚合物.所得两性离子表面蛋白质吸附量降低了91.3%~92.4%,基本不发生血小板黏附.硅烷偶联剂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表面接枝反应所需的自由基源,而且还可增强两性离子聚合物刷涂层与基材表面的黏结强度,对进一步研究涂层稳定性与血液相容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枝 两性离子 硅烷偶联剂 蛋白质吸附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长柄扁桃壳活性炭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冰 李洋 +3 位作者 许宁侠 张弛 申烨华 张应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6-810,共5页
目的深入研究长柄扁桃壳的利用价值。方法探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进行表征,并初步研究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90 min。此条件下... 目的深入研究长柄扁桃壳的利用价值。方法探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进行表征,并初步研究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90 min。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44.76%,碘吸附值为883.7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5 mg/g。活性炭77 K氮气吸附等温线属(Ⅱ)型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为1633.08 m2/g,累计孔容积为2.53 mL/g,平均孔径为9.68 nm。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Zn>Na>Mg>K>Ca>P,未检出Mn,Cd,As,Pb等有害元素。产品对自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9.57%。结论长柄扁桃壳是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壳 活性炭 氯化锌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DH5α生产rhTum-5-NGR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蔚 刘萍 +3 位作者 白斌 邓楠 申烨华 张英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2-626,共5页
目的提高重组大肠杆菌DH5α生产rhTum-5-NGR的能力。方法在摇瓶中研究了种子菌龄、接种量和诱导时机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及rhTum-5-N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为7.2,装液量30%,37℃培养至OD_(600)为2.3左右时加入0.5m... 目的提高重组大肠杆菌DH5α生产rhTum-5-NGR的能力。方法在摇瓶中研究了种子菌龄、接种量和诱导时机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及rhTum-5-N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为7.2,装液量30%,37℃培养至OD_(600)为2.3左右时加入0.5mmol/L IPTG,诱导表达4h。在此条件下,摇瓶中rhTum-5-NGR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1%,光密度为5.94,生产能力为2.38,较优化前(0.82)提高了1.9倍。结论构建的工程菌发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肿瘤新药rhTum-5-NGR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rhTum-5-NGR 培养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