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生境营造的实验与计算机模拟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晖 吴小辉 +2 位作者 薛治纲 王晓军 郑林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3,共5页
生境营造是城市建成环境中,通过利用和优化各种绿地的场地生境条件,人工建植适宜而多样的植物群落,并使其具有演替活动。其中对场地的生境类型划分及其分区,是生境营造途径的首要环节。分区依据不同生境影响因子的理论参数,通过实验观测... 生境营造是城市建成环境中,通过利用和优化各种绿地的场地生境条件,人工建植适宜而多样的植物群落,并使其具有演替活动。其中对场地的生境类型划分及其分区,是生境营造途径的首要环节。分区依据不同生境影响因子的理论参数,通过实验观测,验证并界定影响因子参数,借助Auto CAD计算机设计软件平台,以C++编程语言形成插入的工具箱,模拟生境因子影响下的生境分区,依托实验基地开展"相关研究理论参数分析-初步观测验证-计算机参数化模拟-连续性观测验证"的研究工作,促进场地生境分区软件研发,使生境营造理论更具有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 场地设计 生境营造 参数化设计 日照因子
下载PDF
基于风环境优化的西安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恺希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0-52,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温度升高,大气污染加重,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现阶段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多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而对自然风的利用却较少。基于对城市区域气候及西安地区城市风环境特性的研究,以城市中、小尺度开放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温度升高,大气污染加重,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现阶段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多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而对自然风的利用却较少。基于对城市区域气候及西安地区城市风环境特性的研究,以城市中、小尺度开放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让自然做功,优化其风环境,同时降温、降污等,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风环境优化 城市开放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校园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梁闯 吴小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713,共6页
为了探究小尺度空间下植被结构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内5处典型的校园绿地为研究样本,在夏季利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离地1.5m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进行测定,为优化校园绿地的植物... 为了探究小尺度空间下植被结构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内5处典型的校园绿地为研究样本,在夏季利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离地1.5m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进行测定,为优化校园绿地的植物空间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结构的降温增湿作用差别较大,平均降温0.2~2.3℃,平均增湿1.8%~6.5%,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工乔木―自然演替地被>人工乔木―人工灌木―人工地被>人工灌木―人工地被>自然演替地被>人工地被,即绿量越大、乔木层郁闭度越高的复层结构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越显著.建议采用近自然式种植设计方式进行校园绿地建设,在提升绿量的同时,更侧重植被结构的优化,提升校园绿地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植被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
下载PDF
西安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梯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朔 刘晖 +1 位作者 陈宇 许博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66,共6页
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景观连通性的评价标准。若以鸟类、哺乳动物等物种的扩散能力作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参照,通常会超出城市建成环境中小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通性评价的阈值范围。以西安市4种典型街区样方为研究对象... 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景观连通性的评价标准。若以鸟类、哺乳动物等物种的扩散能力作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参照,通常会超出城市建成环境中小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通性评价的阈值范围。以西安市4种典型街区样方为研究对象,基于昆虫扩散能力,选取25、50、75、100、125、150、175、200m共8个距离阈值,采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和斑块重要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进行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与实践尺度下应选取适宜的指示物种,以其扩散能力作为景观连通性评价的参照,其中,城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的相关研究宜选择昆虫作为指示物种;2)2020年西安市街区尺度城市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的适宜距离阈值范围为50~150m,以125m为宜;3)西安市4种典型街区样方的绿色空间格局对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存在一定影响,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可依据城市绿色空间景观连通性的优化目标适当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连接度 适宜距离阈值 指示物种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时空廊道特征与价值
5
作者 刘晖 曹子旭 +1 位作者 吴佳华 石荣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依赖线性空间发展而具有文化意义。西北地区高山大川的延绵、沙漠绿洲镶嵌分布所形成的自然通道代表着人类从生存、生命、信仰到家国精神的宏大时空认知。长安-天山廊道(中国段)在3000年的时间里,从山岳形胜到持续营建的城邑、道路、军事工程、石窟寺庙,伴随着信仰传播、军事防御、贸易交流、行游赋文等线路活动,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以知觉的时空性分析方法来解释长安-天山廊道的自然、文化属性,试图回归人类认知自然产生的人本思想。人工营建与自然廊道浑然一体,逐渐演变成风景的符号和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成为今天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自然文化廊道 长安-天山廊道 知觉时空性 风景价值
下载PDF
基于场地土壤类型划分及优化设计的生境营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张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9-72,共4页
西安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具有承接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西安城市生态建设也将面临诸多挑战。针对目前西安地区城市景观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与场地生境条件之间的矛盾,基... 西安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具有承接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西安城市生态建设也将面临诸多挑战。针对目前西安地区城市景观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与场地生境条件之间的矛盾,基于前期的生境营造理论与方法,构建"自然植物群落调研-基地模拟-数据库建立"的研究框架,采用实验性研究对植物景观构建与土壤优化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自然植物群落调研,对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原型进行量化测评并建立数据库;其次,采取"生境岛"式植物群落构建与土壤优化设计模式,营造出结构稳定、功能突出、养护成本低、适旱耐积水、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群落模式,筛选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介质配比、地表覆盖物类型;最后,遵循"人工干预、自然形成"的设计思路,开展生境单元营造实践,建立西安地区城市建设中的植物群落组构模式数据库,为西北地区场地生境营造中植物景观构建与土壤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安地区 生境营造 植物群落 适应性设计 土壤优化技术
下载PDF
生境营造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刘晖 王晶懋 吴小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城市化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态过程,它紧密耦合于建筑、道路等人工设施所构建成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针对西北自然环境生态原型特点及城市生态建设现实问题,基于"场地及本地生态原型基本资料-生境类型及分区-群落建植实验观测及反馈... 城市化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态过程,它紧密耦合于建筑、道路等人工设施所构建成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针对西北自然环境生态原型特点及城市生态建设现实问题,基于"场地及本地生态原型基本资料-生境类型及分区-群落建植实验观测及反馈-计算机模拟参数提取和修订-工程实践应用"的实验研究方案,探究城市绿地中场地尺度下的生境营造方法,提出了12种场地生境类型及区划方法、地被植物群落组构的基本模式及其适宜的建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北城市绿地 生境营造 地被植物群落组构 实验性研究
下载PDF
生境营造的实验性研究(二):场地生境类型划分与分区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晖 吴小辉 李仓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3,共8页
破碎化的、孤立的城市附属绿地依然蕴含着生物多样性活力,这是土地的内在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存智慧。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相对于以干草甸为主的自然景观原型生境特征,城市绿地具有更多样的、可优化的地被植物群落栖息演替的场... 破碎化的、孤立的城市附属绿地依然蕴含着生物多样性活力,这是土地的内在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存智慧。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相对于以干草甸为主的自然景观原型生境特征,城市绿地具有更多样的、可优化的地被植物群落栖息演替的场地生境条件,而展示城市环境中土地的自然力量,需要借设计营建助一臂之力。生境营造的实践性研究是探索建成环境生态设计的方法和路径,场地的生境类型划分和分区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础。众多生境因子中,日照因子具有决定性影响。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绿地为对象,研究采用参数化数字模拟和实验观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场地中植物在不同日照时数分区内生长形态和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6种日照因子影响下的场地生境类型,及其生境分区的基本参数,并介入设计软件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 生境营造 场地生境类型与分区 实验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宋菲菲 郭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3,共6页
城市小气候作为城市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会受到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小气候调节机制。同一环境城市小气候受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营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特征,这不仅... 城市小气候作为城市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会受到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小气候调节机制。同一环境城市小气候受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营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特征,这不仅可以改善人们户外活动的舒适度,同时也影响城市绿地空间中生物群落的栖息和演替,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品质。从修复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改善途径。通过合理利用场地设计要素,使日照、风、水等小气候因子指导植物景观设计,为生物群落营造适宜的场地小气候条件,通过冷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 生境营造 植物群落 冷岛效应 适宜性设计
下载PDF
让自然参与设计:一种基于自然演替的城市自生群落改良设计途径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仓拴 刘晖 +2 位作者 程爱云 陶嘉敏 李云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123,共6页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群落设计美学原理和种间竞争原理为依据,向已经演替1年的城市自生群落中引入63种栽培植物,按照分层的方式对群落进行改良。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61.9%的栽培植物可以在城市自生群落中定居并建立优势,能对76.7%的自生植物起到抑制作用,使55.8%的自生植物消失。相比城市自生群落,改良后的群落美观度提高29.4%,公众接受度提高24%,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至2.29倍。相比一般的人工植物群落,改良后的群落可以节约58.2%的建植成本,降低83.9%的浇水成本和67.8%的除草成本。实验证明改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群落设计途径,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美学价值,同时让自然参与群落设计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城市自生群落 群落结构 群落改良 生态设计 生境营造
下载PDF
以水定绿: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晖 许博文 +1 位作者 邹子辰 左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0,共6页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分区及类型,以及有效评估水源水量条件、运用场地设计策略影响水分条件分布和节水型灌溉措施的设计策略;从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汇水单元划分与绿地空间布局、节水需求下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3个环节探讨了以水定绿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西北某城镇绿地生态设计实践为案例,论述了以水定绿的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城市绿地 生态设计 种植设计 植物需水量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知行传统 山水名胜 风景营建 园林
下载PDF
西北风景园林建设该如何走自己的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5-87,共3页
风景园林中的形胜内涵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其释义解读已包含文化、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领域。从形胜的释义内涵基本概念出发,辨析其在风景园林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得以继承与发扬。将形胜观念运用于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及规划设计中,进一步丰... 风景园林中的形胜内涵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其释义解读已包含文化、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领域。从形胜的释义内涵基本概念出发,辨析其在风景园林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得以继承与发扬。将形胜观念运用于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及规划设计中,进一步丰富其地景文化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形胜 历史脉络 地景案例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水绿时空耦合下绿地“蓄用协同”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晖 刘永 +2 位作者 许博文 曹朔 左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化发展促使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张和连续,引发内涝,而快排式城市雨水管网浪费稀少的水资源,城市中雨水产汇流过程与绿地布局及绿化设计在时空上缺少合理匹配。自然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精准地选择在地表汇水低洼及背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化发展促使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张和连续,引发内涝,而快排式城市雨水管网浪费稀少的水资源,城市中雨水产汇流过程与绿地布局及绿化设计在时空上缺少合理匹配。自然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精准地选择在地表汇水低洼及背风、背光坡向的立地条件,也造就了地带性植物的耐旱习性。据此提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街区建设地块中"水绿时空耦合"绿地"蓄用协同"生境营造的技术路径,构建基于街区竖向关系产汇流分区、优化土壤持水能力、选取适宜的植物配置结构类型与植物品种及设置相应的辅助设施等系列技术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干旱半干旱区 城市水绿时空耦合 绿地水文单元 生境营造 “蓄用协同” 风景园林技术
下载PDF
基于自生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途径研究——CSR理论介入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改良设计的探索
15
作者 鲍璇 刘晖 +2 位作者 邹子辰 安婷 裴进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作为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植被资源,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利用的问题,需要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赋予其符合生态秩序的结构与美学特征,才能实现其实践运用价值。面对群落组成复杂、植株难以筛选、缺乏稳... 作为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植被资源,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利用的问题,需要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赋予其符合生态秩序的结构与美学特征,才能实现其实践运用价值。面对群落组成复杂、植株难以筛选、缺乏稳定性与美学特征等问题,基于以场地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为基础进行人工改良设计的思路,提出依托CSR理论对自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景观特质进行调控,并采取低干扰方式进行建植与维护的设计、管理途径,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群落的竞争筛选与演替过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低维护地被群落景观。研究开展了初步实验,改良设计的实验群落经过3年的生长与演替,物种组成从R型植物优势转向为更加稳定的C型植物为优势,群落植株密度与覆盖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包含主景观层、底部空间保护层、点缀性景观层的垂直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实验结果验证了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人工改良设计途径的可行性,为基于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自生植物群落 地被植物群落 群落改良设计 CSR理论 植物群落景观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二):“与山川同构”的风景营建手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晖 赵宇翔 格日勒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8,共7页
黄河中上游及丝路沿线地区大山大川自然景观及历史发展中防御戍边的国土空间感知和认知特征,孕育并发展了中国地景文化“形胜”观念。该区域各类人工工程营建在选址、布局及构筑方式上,呈现出以山岳为共同视觉和精神标识的区域集群性的... 黄河中上游及丝路沿线地区大山大川自然景观及历史发展中防御戍边的国土空间感知和认知特征,孕育并发展了中国地景文化“形胜”观念。该区域各类人工工程营建在选址、布局及构筑方式上,呈现出以山岳为共同视觉和精神标识的区域集群性的营建特征,形成了“因山而成”的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研究基于风景观念辨析,建立从视觉-精神的知觉空间构成到风景营建手法的分析框架,对6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及典型案例进行辨识,提出3点结论和思考:风景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对山川感知、表达、营建及祭祀、游历、附文活动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的风景营建手法呈现出“与山川同构”的空间营构秩序;风景观念及其营建传统转译为空间语言,是将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知觉空间和营建空间联系在一起,成为今日国土景观具有社会属性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观念 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与山川同构 风景营建手法 知觉空间
下载PDF
河西走廊城邑风景营建的“因山而成”空间特征研究
17
作者 冯丽媛 刘晖 史哲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8,共7页
关于风景的思辨由来已久,把风景的载体当作风景的本体研究的现象导致风景的语义和内涵不清不精,影响学科话语和理论工具的建构。以祁连山为主线,探索其在城邑营建中的作用继而风景化的过程,其完善的风景营建思想、营建手法和空间艺术架... 关于风景的思辨由来已久,把风景的载体当作风景的本体研究的现象导致风景的语义和内涵不清不精,影响学科话语和理论工具的建构。以祁连山为主线,探索其在城邑营建中的作用继而风景化的过程,其完善的风景营建思想、营建手法和空间艺术架构形成的空间特征分异是其区域风景成熟的标志。基于河西走廊城邑风景的历史变迁和营建途径,梳理了其因山而成的空间特征,总结了其城邑风景营建的核心要义。风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现象,是在长足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地方文化形式内容,记录了人参与自然的经验和审美取向,对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地景文化 城邑风景 因山而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互文性及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合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遗存 乡村聚落 嵌合发展模式 互文性理论 文化景观
下载PDF
西安市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构建的案例与思考
19
作者 曹朔 陈宇 +2 位作者 许博文 邱雪玮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城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呈现破碎化空间格局会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是连接场地绿化与城市整体区域生态系统的纽带,是维护城市内部最小生境单元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保障。与宏观尺度相比,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构建在... 城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呈现破碎化空间格局会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是连接场地绿化与城市整体区域生态系统的纽带,是维护城市内部最小生境单元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保障。与宏观尺度相比,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构建在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精度及土地利用分类等方面均有差异。基于无人机航测数据进行生境制图,并综合运用MSPA、InVEST、MCR等模型进行街区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结果显示:1)基于植被垂直结构特征进行生境制图,可细化表征绿色空间的生境属性;2)街区环境内生境源地呈现面积小、分布散、质量低的特征,即使绿地率较高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生境斑块的生境质量也可能较低;3)受硬质地表分布特征影响,街区生境网络呈现区域分布不均、局地断裂、内外生境割裂的空间格局;4)提取薄弱区域周边生境节点,运用MCR模型构建连通路径,可指导生境节点与生境廊道增补,实现街区生境网络优化。在城市绿地建设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转变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为街区生境网络构建方法向街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转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空间 街区生境类型 街区生境制图 植被垂直结构 街区生境网络 城市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小气候调节的城市校园街区生境网络建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林骄 刘晖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5期50-51,共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类城市街区的下垫面构成发生改变,形态特征逐渐变为高密度、高容积率和低绿化率,引起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人体舒适度体验。文章选择城市校园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校园街区绿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类城市街区的下垫面构成发生改变,形态特征逐渐变为高密度、高容积率和低绿化率,引起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人体舒适度体验。文章选择城市校园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校园街区绿地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寻城市校园街区绿地空间单元与风景园林小气候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进而在城市校园街区内,通过建构绿地生境网络来调节小气候,并且针对各类型生境斑块和生境廊道提出具体的小气候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校园街区绿地 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 生境网络 小气候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