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杀虫剂对粘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娟 孔勇 +2 位作者 李伯辽 宋梁栋 仵均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7-1102,共6页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对幼虫的毒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对蛹的触杀作用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卵和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对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76、1.555、0.109和1.483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粘虫蛹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5.539mg/L。建议根据粘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将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治粘虫的首选药剂。与其他供试的4种杀虫剂相比,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卵和蛹的毒杀作用最弱,对1龄、3龄、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略高于辛硫磷或与其相当,显著低于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建议在粘虫大发生时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杀虫剂 室内毒力
下载PDF
七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箭 刘养利 +2 位作者 田旭涛 许烨 成卫宁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8-553,共6页
【目的】明确25%毗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 【目的】明确25%毗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喷雾法和剥穗调查法,研究它们对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的防效,及防后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危害损失的影响。【结果】参试药剂药后1d对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效均高于90%,药后3~5d防效为84.81%~93.93%,防后挽回损失76%以上;对麦蚜药后1、3、5d防效分别高于75%、80%和85%。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15%高氯-毒死蜱EC药后3~5d对两种害虫防效、挽回吸浆虫危害均超过90%,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25%噻虫嗪WG和40%毒死蜱EC,药后3~5d对吸浆虫防效高于90%、对麦蚜防效分别高于86%和90%,挽回吸浆虫危害损失88%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效存在显著差异,15%高氯-毒死蜱EC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小麦吸浆虫 麦蚜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五种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纪岚 孔祥东 +2 位作者 董梓慧 仵均祥 李怡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9,共8页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重要的多食性、暴食性农业害虫之一。其寄主广泛,可危害禾谷类、甜菜、蔬菜、棉花等作物及杂草。昆虫中肠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在昆虫消化和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用辣椒、豇...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重要的多食性、暴食性农业害虫之一。其寄主广泛,可危害禾谷类、甜菜、蔬菜、棉花等作物及杂草。昆虫中肠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在昆虫消化和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用辣椒、豇豆、玉米、甘蓝、反枝苋5种寄主植物饲喂甜菜夜蛾幼虫,利用酶专性底物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反枝苋甜菜夜蛾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高,取食甘蓝的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低,而取食玉米、豇豆、辣椒居中且活性差异不显著。取食同一寄主植物(反枝苋或甘蓝)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的中肠蛋白酶活性也各不相同,随着龄期的增加,各中肠蛋白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2龄幼虫的酶活性偏高,而5龄的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龄期的酶活性。本研究明确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对明确甜菜夜蛾对寄主的适应性及对以中肠蛋白酶为靶标的害虫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中肠 蛋白酶 活性 寄主植物
下载PDF
小菜蛾中肠Polycalin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及与Cry1Ac毒素的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展恩玲 杜潇 +3 位作者 赵爱平 孙聪 刘同先 李怡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5-1167,共13页
【目的】Polycalin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Bt毒素受体,可能与昆虫对Bt的抗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olycalin蛋白与Bt Cry1Ac毒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PCR结合RACE技术从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克隆获得Polycali... 【目的】Polycalin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Bt毒素受体,可能与昆虫对Bt的抗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olycalin蛋白与Bt Cry1Ac毒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PCR结合RACE技术从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克隆获得Polycalin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Polycalin蛋白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4龄幼虫不同组织及用不同浓度Cry1Ac毒素饲喂3龄幼虫后的表达量。提取小菜蛾幼虫中肠的刷状缘膜囊泡(BBMV),运用合成多肽的方法制备Polycalin蛋白抗体,利用Western blot和Ligand blot技术对小菜蛾Polycalin蛋白进行鉴定,分析其与Cry1Ac毒素的结合特性。【结果】克隆得到的小菜蛾Polycalin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9 102 bp(GenBank登录号:MF138149),其中,开放阅读框为8 778 bp,编码2 92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26.38 kD,等电点为4.39;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前20个氨基酸为N-末端信号肽序列,含有14个N-糖基化位点,67个O-糖基化位点,6个脂质运载蛋白特征序列,6个脂质运载蛋白位点和13个类脂质运载蛋白结构域,并且在第20和21位(TSG-QVV)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裂解位点,在C-末端存在2个GPI结合位点,具有Bt毒素受体的特征。该蛋白在幼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尤其在3龄幼虫体内表达量最高,在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4龄幼虫的头、胸、腹中均有表达,在幼虫腹部中的表达量最高;3龄幼虫取食不同浓度的Cry1Ac毒素后,Polycalin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且Cry1Ac毒素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小菜蛾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上存在大约300 kD的Polycalin蛋白条带;Ligand blot实验证明了小菜蛾Polycalin蛋白能与Cry1Ac毒素结合。【结论】本研究首次初步明确了小菜蛾Polycalin蛋白具有与Bt毒素结合的特性,为研究Bt对昆虫的作用机理和利用Bt防治害虫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BT毒素 Polycalin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Cry1Ac毒素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晶晶 高丹 冯纪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04,112,共7页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浙江北部、江西局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中部、陕西关中及陕南、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82和0.962(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最湿月份降雨量、最湿季度降雨量和最冷季度降雨量对葡萄根瘤蚜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结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广泛,加强未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地区的监测管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瘤蚜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适生区
下载PDF
无翅型和有翅型麦长管蚜卵巢发育与繁殖适合度的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楠楠 石棋 +1 位作者 仵均祥 许向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目的】明确不同翅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潜能,为蚜虫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差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小麦田麦长管蚜孤雌胎生无翅蚜和有翅蚜个体的卵巢小管... 【目的】明确不同翅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潜能,为蚜虫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差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小麦田麦长管蚜孤雌胎生无翅蚜和有翅蚜个体的卵巢小管数、胚胎数量、最大胚胎体积以及繁殖和寿命差异,分析不同翅型的总产仔量与其卵巢发育的关系。【结果】所有来自小麦田的不同翅型麦长管蚜成蚜均有2个卵巢,每个卵巢均包含5条卵巢小管;无翅型个体的胚胎总量和成熟胚胎数量以及最大胚胎体积分别为56.10±1.02,7.77±0.25和(0.092±0.002)mm3,显著大于有翅型个体(44.80±0.52,3.33±0.26和(0.047±0.002)mm3)。无翅型麦长管蚜的总产仔量是44.63±1.10,显著多于有翅型(26.07±1.01),而无翅型产仔前期为(0.15±0.06)d,显著短于有翅型((1.27±0.10)d)。成蚜寿命和产仔期在不同翅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麦长管蚜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可能与其卵巢发育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繁殖潜能 卵巢发育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 SmHsp 40的克隆及其在滞育进程中和极端温度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佳佳 李雪娇 +2 位作者 刘珍珠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3-1262,共10页
【目的】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滞育昆虫,滞育过程中经历酷暑和严寒。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Hsp40在滞育中的作用。【方法】以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sp40全... 【目的】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滞育昆虫,滞育过程中经历酷暑和严寒。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Hsp40在滞育中的作用。【方法】以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sp40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滞育不同阶段幼虫及越夏滞育幼虫在短期(≤120 min)极端高温(35~50℃)和越冬滞育幼虫在短期极端低温(0~-15℃)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麦红吸浆虫Hsp40基因,命名为SmHsp40(GenBank登录号:MH001167),其cDNA全长1 553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0.87 kD,理论等电点为5.3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40蛋白家族典型的J结构域和HPD基序。蛋白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SmHsp40蛋白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等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Hsp40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幼虫SmHsp40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进入滞育后表达量上调;滞育进程中,夏季7-8月和冬季12月至翌年1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40℃处理越夏滞育幼虫和-10℃处理越冬滞育幼虫1 h明显诱导SmHsp40的表达,但超过45℃或低于-15℃极端温度处理诱导效果均不明显。【结论】SmHsp40参与了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可能在滞育状态的维持及滞育期间耐热和耐寒能力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Hsp40 基因克隆 滞育 温度胁迫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不同监测与施药方法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郝亚楠 苗进 +2 位作者 武予清 仵均祥 成卫宁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筛选出与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关系密切的监测方法,以及合适的施药方法与药剂种类,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淘土和黄板诱集两种监测方法所得虫量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其与危害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筛选出与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关系密切的监测方法,以及合适的施药方法与药剂种类,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淘土和黄板诱集两种监测方法所得虫量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其与危害程度的相关性;通过比较小麦孕穗期撒毒土、抽穗期喷雾施用吡虫啉和毒死蜱防治麦红吸浆虫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结果】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均与黄板监测到的成虫数量线性相关,与淘土所获幼虫量不相关。喷雾法和撒毒土法施用2种药剂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呈现相同规律,即毒死蜱喷雾<毒死蜱毒土<吡虫啉喷雾<吡虫啉毒土。其中喷施毒死蜱处理的穗被害率与对照相比减少79.55%。【结论】黄板诱集比淘土法更适合监测麦红吸浆虫危害情况,抽穗期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最佳时期,在此时喷施毒死蜱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淘土法 黄板诱集法 药剂 施药方法
原文传递
一种拌种剂对玉米苗期除草剂药害的作用
9
作者 胡想顺 刘同先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3-695,共3页
[目的]对抗多乐(BIO-FORGE,抗氧化剂)保护玉米苗期除草剂药害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比了每1 kg玉米种子用100 mL 100 mL/L的抗多乐拌种和非拌种后,苗期喷施3、4.5 mL/L 72%2,4-滴丁酯EC,3、4.5 g/L 74.7%草甘膦铵盐SGX,... [目的]对抗多乐(BIO-FORGE,抗氧化剂)保护玉米苗期除草剂药害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比了每1 kg玉米种子用100 mL 100 mL/L的抗多乐拌种和非拌种后,苗期喷施3、4.5 mL/L 72%2,4-滴丁酯EC,3、4.5 g/L 74.7%草甘膦铵盐SGX,1.5、2.25 mL/L 50%乙草胺EC+1.5 mL/L、2.25 mL/L 38%莠去津SG对玉米苗的药害。[结果]抗多乐可减轻玉米因2,4-滴丁酯和乙草胺+莠去津混合使用造成的药害。虽然不能改变草甘膦造成植株死亡的现实,但在某种程度上能延缓草甘膦对玉米苗造成的药害。[结论]抗多乐拌种对玉米苗期除草剂2,4-滴和乙草胺+莠去津所造成的药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多乐 抗氧化剂 除草剂 药害 拌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