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术后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涌亮 管四炎 +2 位作者 王国庆 胡顺才 余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影响,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66例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34例,加用胎盘多肽...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影响,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66例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34例,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渗液消失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及感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同时对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渗液消失时间、皮肤愈合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IL-1、IL-6、TNF-α、WBC 5项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感染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肢骨折的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不仅能降低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率,且能加快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多肽注射液 四肢骨折 术后感染 影响性
原文传递
美洛昔康对骨科术后的镇痛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章其益 管四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对骨科术后的阵痛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骨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 h、24 h肌注15 mg美洛昔康进行镇痛,对镇痛疗效不理想者给予芬太尼注射液进行补充镇痛。评估患者...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对骨科术后的阵痛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骨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 h、24 h肌注15 mg美洛昔康进行镇痛,对镇痛疗效不理想者给予芬太尼注射液进行补充镇痛。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时有无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患者大手术、中手术、小手术用药前(术后1 h)VAS评分分别为9.2、8.1、7.9,用药后各时间点与基线VAS评分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使用美洛昔康术后镇痛整体疗效满意;各组疼痛缓解率结果显示,美洛昔康对不同类型手术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小型手术患者使用美洛昔康的镇痛效果优于大、中手术患者(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拔出安置的引流管时,未发生引流量增多等异常现象;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手术切口严重出血、胃痛、胃溃疡、恶心呕吐等与美洛昔康相关的不良反应;未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结论美洛昔康可有效缓解骨科术后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是有效的骨科术后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骨科手术 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两种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厉彦成 邹向南 +4 位作者 李磊 刘延晓 饶建伟 叶舟 王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入路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术治疗的4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UBED组(25例)和PEID组(21例)。比较两组腰背痛VAS评分、下肢痛VA...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入路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术治疗的4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UBED组(25例)和PEID组(21例)。比较两组腰背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以及手术责任节段椎管横截面面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个月。腰背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PEID组低于UBED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两组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责任节段椎管横截面面积及椎管改善率:UBED组均优于PEID组(P<0.05)。结论相较于PEID,UB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范围广、椎管改善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入路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 腰椎管狭窄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邹向南 管四炎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76-279,288,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用PVP治疗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45例术中采用低黏度...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用PVP治疗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45例术中采用低黏度骨水泥(L组),后期45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H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水泥注入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63±0.13)年。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且H组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22%)显著低于L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组术后有5例(11.11%)患者发生骨水泥肺栓塞,H组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使用低黏度骨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黏合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护士气质类型对骨科专科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月卿 余优琴 +1 位作者 陈月仙 廖亚琴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气质类型对骨科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衢州地区四家医院骨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骨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测试,同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气质类型调查表了解其气质类型,分析不同气质类型骨科护士的技能水平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护士气质类型对骨科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衢州地区四家医院骨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骨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测试,同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气质类型调查表了解其气质类型,分析不同气质类型骨科护士的技能水平差异。结果:63名护士中气质类型分别有多血质-抑郁质混合型8名(占12.7%),多血质型27名(占42.9%),抑郁质-黏液质混合型11名(占17.5%),胆汁质-黏液质混合型10名(占15.9%),黏液质型7名(占11.1%)。不同气质类型护士之间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总成绩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多血质-抑郁质类型护士的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分别好于黏液质和胆汁质-黏液质混合型的护士(均P<0.01),多血质类型护士的技能成绩及总成绩均好于黏液质类型的护士(均P<0.05)。三级医院骨科护士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总成绩好于二级医院(P<0.05或P<0.01)。三级医院骨科护士外出接受骨科专科技能培训率高于二级医院(x2=4.74,P<0.05)。工作5年以上的骨科护士的总成绩好于工作5年之内的护士(P<0.01)。结论:多血质-抑郁质混合型或多血质型护士较其他气质类型的护士能更好地适应骨科临床护理工作。培训可能是影响护理技能水平的因素之一,管理者要重视骨科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促进专科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类型 骨科 护理技能
下载PDF
上颈椎损伤的放射征象特点与预后指导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国庆 胡涌亮 +2 位作者 蒋曙 管四炎 占蓓蕾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3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颈椎损伤典型患者的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征象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指导分析。方法选取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就诊的寰椎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X线、螺旋CT三... 目的观察上颈椎损伤典型患者的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征象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指导分析。方法选取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就诊的寰椎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X线、螺旋CT三维成像2种检查方式,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出患者应用X线检查与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结果的差异,并结合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骨折移位<3 mm、成角畸形、过伸+垂直暴力3个方面正确率分别为26.67%、50.67%、16.00%,均低于螺旋CT检查的3个方面正确率(42.67%、66.67%、42.67%,均P<0.05);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正确诊断率(100.0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正确诊断率(80.00%,P<0.05);预后不良与误诊或漏诊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上颈椎损伤患者经X线检查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情况,对于骨折移位<3 mm、成角畸形、过伸+垂直暴力等解剖结构或损伤部位不易分辨的患者,可以进一步进行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能够提高患者诊断的正确率,有助于避免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临床中2种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用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普通放射线 螺旋CT三维成像 CT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70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管四炎 胡涌亮 +3 位作者 余斌 王国庆 汪晓凡 陈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动态表达以及其表达量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试验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6,12,24,72,120 h静脉采血,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动态表达以及其表达量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试验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6,12,24,72,120 h静脉采血,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量,并研究其表达量与患者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量在损伤后6 h显著升高(P<0.05),在损伤后24 h达到峰值(P<0.05),72,120 h时逐渐降低。HSP70的表达量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损伤程度越重的患者HSP70表达量越高(P<0.05)。结论 HSP70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有可能对早期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8
作者 邹向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56~79岁(67.36±5.36岁);117个病椎,其中胸椎41个,腰椎76个;单节段47例,双节段49例。按照其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分组,注入量≤4ml为A1组(n=41),注入量>4ml为A2组(n=55);按照其骨水泥弥散程度的不同分组,填充率≤15%为B1组(n=37),填充率>15%为B2组(n=59)。对比各组术前、术后7d骨折椎体的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情况,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而椎体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A1组(P<0.05)。B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B1组(均P<0.05)。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r=0.63)、弥散程度(r=0.65)均密切相关(P<0.01)。术后3个月随访,A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2%(1/55),稍低于A1组的4.88%(2/41),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47,P>0.05);B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9%(1/59),稍低于B1组的5.41%(2/37),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58,P>0.05)。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并适当提高其注入量与弥散程度行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增强其骨折椎体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相关性
下载PDF
坠落伤与交通事故所致脊柱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曙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2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9月期间367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Franke1分级、是否漏诊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 目的探讨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9月期间367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Franke1分级、是否漏诊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伤,占脊柱骨折的85.5%(314/367),其中交通事故伤占49.6%(182/367),坠落伤(平度高度为4 m)占35.9%(132/367),常见部位为胸腰椎的损伤;其中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力学机制比较复杂,损伤的椎体常为相邻椎体,常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常发生于脊柱三柱理论的前柱与中柱;脊柱骨折的主要形式为椎体的爆裂骨折与压缩骨折为主;脊柱骨折的节段或部位多见于胸腰段;脊髓损伤多为Frankel A、B级,交通事故导致的脊柱骨折漏诊率比较低。坠落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损伤的椎体非相邻椎体,坠落伤易导致椎体的椎弓、椎板、小关节的损伤(后柱损伤),脊髓损伤较轻,坠落伤Frankel分级多为C级,容易发生漏诊。坠落伤治疗的临床效果稍优于交通事故伤(P<0.05)。结论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的脊柱骨折机制比较复杂,应根据两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应尽量多作脊柱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脊柱的两端,防止漏诊;治疗时应缓急轻重,全面考虑身体各项机能,脊柱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坠落伤 交通事故伤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4
10
作者 管四炎 胡涌亮 +5 位作者 王国庆 汪晓凡 余斌 胡顺才 邱利峰 方益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S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结果本组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结果本组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其益 管四炎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及B组(42例),两组分别行传统入路或小切...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及B组(42例),两组分别行传统入路或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B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随访7~27月,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分别为91.93±3.65%、4.37±1.62°和6.87±0.63,B组分别为91.78±3.58%、4.40±1.65°和6.90±0.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腰椎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先天性成骨不全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处理
12
作者 王君 邵雪泉 王国庆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3期47-48,共2页
先天性成骨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部分患儿伴随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我院骨科收治先天性成骨不全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现总结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麻醉处理经验,... 先天性成骨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部分患儿伴随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我院骨科收治先天性成骨不全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现总结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麻醉处理经验,以提高麻醉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与围麻醉期气道管理水平。1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不明原因摔倒致右侧大腿肿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于2022年3月12日入院。身高122 cm,体重46 kg,体温36.7℃,血压116/80 mm Hg,心率83次/min,呼吸17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成骨不全 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处理
下载PDF
接骨续断方分期加减治疗对踝关节骨折外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晓凡 熊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1期142-143,共2页
踝关节骨折(anklebone fracture)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约占全身骨折的6.78%[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2]。其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 踝关节骨折(anklebone fracture)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约占全身骨折的6.78%[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2]。其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骨折类型,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3]。由于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引起的组织创伤较大,因此手法复位外固定术后促进骨折愈合、软组织消肿及关节功能康复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中医药治疗骨折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按照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疗效显著。本文运用自拟接骨续断方分期加减应用于踝关节骨折外固定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法复位 中医药治疗 外固定支架 促进骨折愈合 骨伤科疾病 锁定钢板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国庆 胡涌亮 +2 位作者 蒋曙 管四炎 占蓓蕾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多 节段颈椎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 目的 探讨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多 节段颈椎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 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颈椎总活动度。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8±26)min比(165±31)min、(9.4±1.7)d比(13.7±1.5)d、(161±30)ml比(319±28)ml](均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62/65)比83.1%(54/6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颈椎总活动度分别为(26.4±7.2)°和(30.6±5.3)°,均明显低于术前的 (35.0±3.2)°和(35.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的颈椎总活动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 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能减少创伤,提高JOA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促进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 多节段颈椎病 JOA评分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干预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芬芬 占蓓蕾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科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科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χ^2=11.977,P〈0.05);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状况、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5~7.354,P〈0.05);观察组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χ^2=4.070,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僵硬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关节僵硬 系统性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庆 胡涌亮 +3 位作者 管四炎 汪晓凡 余斌 潘志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滑动加压髋...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DHS组)25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患者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DHS组少,且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PFNA组要优于DHS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果的因素较多,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内固定强度、骨质疏松以及患者过早负重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方式较多,且疗效显著。但相对于DHS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不管选择哪种手术治疗方式,一定要注意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