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养加入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沈红波 周一农 +4 位作者 姜明 郑杰 王金 叶伟康 金晶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入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中加入微生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入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排气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分别=4.34、2.53、3.46,P均<0.05);两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分别=19.77、17.18、14.14、8.49、20.28、14.89、22.21、16.04、17.67、14.91、17.30、13.65,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5.31、6.32、5.84、6.36、7.01、5.76,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加入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微生态制剂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参柴颗粒保肝护肝作用的主要成分和靶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红波 周一农 +2 位作者 郑杰 朱若海 叶伟康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467-2475,共9页
目的对参柴颗粒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以探讨其保肝护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并结合药动学参数对参柴颗粒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结合成分及疾病相关数据库(Drugbank、GeneCards、TTD、Pubmed和PharmGKB)... 目的对参柴颗粒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以探讨其保肝护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并结合药动学参数对参柴颗粒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结合成分及疾病相关数据库(Drugbank、GeneCards、TTD、Pubmed和PharmGKB)对成分相关靶点进行预测,对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注释分析,同时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并构建参柴颗粒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参柴颗粒的保肝护肝作用。结果从参柴颗粒中共预测得到49个化合物,并筛选出了176个成分作用于肝病的相关靶点。其中槲皮素、山奈酚、黄苓苷、豆甾醇、β-谷甾醇、千层纸黄素、芒柄花黄素可能为主要的活性成分,ALB、IL-6、TNF、JUN、AKT1、TP53、VEGFA、MAPK3、SRC、PTGS2可能为保肝护肝作用的主要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参柴颗粒可能是通过调控靶点作用于肿瘤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酒精脂肪肝,胰岛素抵抗,TNF、HIF-1、FoxO、PI3K-Akt、ErbB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保肝护肝作用的。参柴颗粒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表明,参柴颗粒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影响不同的代谢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机制。结论参柴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网络发挥保肝护肝的功效,对参柴颗粒保肝护肝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期望可以为中医药对肝病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柴颗粒 网络药理学 肝病 活性成分 靶点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葵花护肝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红波 周一农 +1 位作者 郑杰 朱若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4-1474,共11页
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葵花护肝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预测,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肝脏保护作用模式。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及TCM Database@Taiwan资料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和药物半衰期(HL)筛... 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葵花护肝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预测,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肝脏保护作用模式。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及TCM Database@Taiwan资料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和药物半衰期(HL)筛选葵花护肝片中活性成分。然后,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葵花护肝片活性成分靶点;通过CooLGeN数据库文本挖掘及GeneCards数据库中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相关靶基因比对筛选,借助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Metascape)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葵花护肝片化合物-靶点,化合物-靶点-通路。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最后,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将葵花护肝片活性成分与枢纽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筛选得到护肝片26个化合物和509个靶点;通过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确定了葵花护肝片活性成分与白蛋白(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原癌基因(SRC)及雌激素受体1(ESR1)等6个靶点及肿瘤-信号转导-炎症-药物代谢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紧密相关。结果表明,护肝片改善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葵花护肝片临床研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葵花护肝片 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反向药效团匹配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