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及对性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9
1
作者 魏彦红 《衡水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什么是爱情?怎样对待爱情?在青年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怎样去爱,怎样陶冶爱情这个心灵的高尚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视爱情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的性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 教育观 性教育 德育教育
下载PDF
教师教育观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树华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期待,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上,观念比知识的影响更大。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他所拥有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教育行为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观念 学生观 教学行为 教学期待 职业知识
下载PDF
用归因理论分析学生学业成绩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章留 《衡水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60-62,共3页
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韦纳的归因理论在解释人的行为方面有独到之处,用归因理论探讨学生学习成绩意在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的努力,能力、运气、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归因 归因理论 维度 学业成绩 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
下载PDF
自我意识与个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虎君 《衡水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56-59,共4页
个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是意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稳定地调节着人的行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它本身具有能动性,同时,它所具有的矛盾、同一、转化过程,不仅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也是个性发展的机制。因此自我意识和个性之... 个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是意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稳定地调节着人的行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它本身具有能动性,同时,它所具有的矛盾、同一、转化过程,不仅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也是个性发展的机制。因此自我意识和个性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我们应该注意自我意识在个性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自我意识为我们提供的内部心理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个体的主体性、积极的体验和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自我意识 自我教育 个体素质 教育改革 学生主体性
下载PDF
胡瑗的“苏湖教法”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彦红 《衡水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胡瑗的“苏湖教法”集中体现在:他提倡“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创设“分斋教学”和主副科制度,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思想和做法具有创新精神,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北宋 教育思想 胡瑗 “苏湖教法” 教育目的 教学原则 主副科制度 因材施教 直观教学
下载PDF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彦红 《衡水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76-78,共3页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关键词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心理需求 学生心理 学生群体
下载PDF
论压力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虎君 《衡水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目标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体验。个体在压力下会产生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适度的压力对人有益,过度的压力对人有害。人要学会与压力共处,对压力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要正确地组织和应对压力。
关键词 学生 心理压力 心理调节 功能 制约因素 压力源 性格
下载PDF
情绪智力及其培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虎君 《衡水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情绪智力是相对于传统智力的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它是因为传统智力不能满足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解释而产生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内涵还在讨论形成之中,没有普遍认可的共识,各种对情绪内容的描述都是一家之言。情绪智力的生理机制... 情绪智力是相对于传统智力的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它是因为传统智力不能满足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解释而产生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内涵还在讨论形成之中,没有普遍认可的共识,各种对情绪内容的描述都是一家之言。情绪智力的生理机制复杂。情绪智力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情绪智力的培养,着力点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智力 情商
下载PDF
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学会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彦红 蒋文静 《衡水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74-75,共2页
反思教学是教师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过程。反思教学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反思型教师具有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教师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行动研究反思、对话性日志反思、习惯性... 反思教学是教师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过程。反思教学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反思型教师具有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教师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行动研究反思、对话性日志反思、习惯性反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教学 反思型教师 反思意识 反思方式
下载PDF
开发燕赵民间艺术资源 促进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玉侠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靠精神文明 ,要靠全体民众道德及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的普遍提高。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是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就是保护民族文化延续的桥梁和... 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靠精神文明 ,要靠全体民众道德及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的普遍提高。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是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就是保护民族文化延续的桥梁和纽带。保护民间艺术绝不只是文化问题 ,也是经济问题 ,更是政治问题。对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河北 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 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 地方文化
下载PDF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树华 《衡水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82-83,共2页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关键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职业 ,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 ,尊重学生 ,加强自我修养及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 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素质 个性心理品质 道德品质
下载PDF
金钱崇拜的心理透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文君 《衡水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宗教的依附几尽消失,但金钱世俗的魅力,依然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崇拜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宗教”。如果说金钱崇拜源于人自身力量的匮乏和对第2种力量的追求,那么,由财富带来的显赫和炫耀始终是他...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宗教的依附几尽消失,但金钱世俗的魅力,依然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崇拜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宗教”。如果说金钱崇拜源于人自身力量的匮乏和对第2种力量的追求,那么,由财富带来的显赫和炫耀始终是他们第一位的需要,不健康的人格和灵魂的堕落,是其产生的内在根源,不够完善的社会机制和社会不正之风,是其存在的土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崇拜 社会心理 认知心理 人格心理
下载PDF
师范院校要强化学生的教师角色教育
13
作者 李虎君 《衡水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76-80,共5页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学生 教师角色教育 角色规范 角色人格
下载PDF
研究型课程与学生全面发展
14
作者 魏彦红 柴淑芹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73-74,共2页
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型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较早地树立科学研究的观念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多样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研究型课程 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科研意识 学生 培养 课程设置 中学
下载PDF
用好辅助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辅助策略
15
作者 李玉侠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62-63,共2页
在高校 ,为了提高大班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善于运用必要的辅助策略 ,比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 ,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措施。
关键词 教学质量 高校 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 师生关系 大班教学 辅助策略
下载PDF
真善美——对活动课程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梁振菊 《衡水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64-68,共5页
教育的真、善、美,体现在教育的活动课程之中。素质教育依据活动课程自身特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活动课程能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律、自主意识。学生在优化的活动课程中认识自然、了... 教育的真、善、美,体现在教育的活动课程之中。素质教育依据活动课程自身特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活动课程能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律、自主意识。学生在优化的活动课程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增添了人生色彩。这种教育使广大师生在更广的社会背景和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求真、为善、至美。在追求真、形成善、创造美的和谐过程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和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了教育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课程 教育哲学 自由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