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与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宏元 杨柳 靳宪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393-5399,共7页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是骨缺氧微环境中关键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了解缺氧诱导因子在骨形成、骨重塑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的影响,对探索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的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对缺氧诱导...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是骨缺氧微环境中关键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了解缺氧诱导因子在骨形成、骨重塑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的影响,对探索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的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对缺氧诱导因子在骨形成、骨重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与骨稳态失衡类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在2021年4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NCBI和PubMed数据库2000-2021年所发表的文献,中文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骨形成、骨重塑、骨稳态失衡类疾病、调控机制";英文关键词:"Hypoxia inducible factor,bone formation,bone remodeling,bone homeostasis disorders,regulatory mechanism";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综述缺氧诱导因子对骨形成、骨重塑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缺氧诱导因子在骨稳态失衡类疾病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缺氧应激条件下成骨细胞过度表达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能够促进骨形成,增加长骨体积,而破骨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表达的显著上调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引起进行性骨丢失。②抑制破骨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可削弱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提高骨重塑,缺氧诱导因子2α则通过介导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调节来实现骨重塑。③关于缺氧诱导因子3在骨形成、骨重塑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有研究涉及。④在骨质疏松症中,成骨细胞数量、成骨功能及血管形成能力下降,抑制部分缺氧诱导因子α表达,引起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增加了骨折发生风险。⑤在骨关节炎中,缺氧诱导因子2α呈明显高表达,其通过调控炎性因子、基质分解酶类等分解代谢基因的表达,刺激所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并加速软骨成分破坏。⑥在软骨肉瘤中,新血管的生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HIF-1 HIF-2 骨形成 骨重塑 骨稳态失衡类疾病 骨肿瘤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槟榔碱通过断裂转导蛋白样增强子4对裸鼠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敬贤 靳宪辉 +1 位作者 庞巨涛 张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11-1616,1623,共7页
目的:探究槟榔碱通过断裂转导蛋白样增强子4(TLE4)对大鼠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裸鼠建立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槟榔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50 mg/kg槟榔碱),TLE... 目的:探究槟榔碱通过断裂转导蛋白样增强子4(TLE4)对大鼠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裸鼠建立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槟榔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50 mg/kg槟榔碱),TLE4抑制剂组(腹腔注射3 mg/kg TAK-242)和顺铂组(腹腔注射2 mg/kg顺铂),每组10只,隔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14 d。将未建模的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注射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移植瘤体积,取瘤体进行称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骨肉瘤组织TLE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和TLE4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家蚕隔离体蛋白1(p62)、B淋巴细胞瘤-2(Bcl-2)、Bcl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槟榔碱低、中、高剂量组以及TLE4抑制剂组和顺铂组TLE4、移植瘤体积和重量、Beclin-1、LC3Ⅱ/LC3Ⅰ、LC3Ⅱ、Bcl-2降低,Bax、Caspase-3、LC3Ⅰ升高(均P<0.05)。与槟榔碱低剂量组比较,槟榔碱中、高剂量组以及TLE4抑制剂组和顺铂组TLE4、移植瘤体积和重量、Beclin-1、LC3Ⅱ/LC3Ⅰ、LC3Ⅱ、Bcl-2降低,Bax、Caspase-3、P62、LC3Ⅰ升高(均P<0.05)。与槟榔碱中剂量组比较,槟榔碱高剂量组和TLE4抑制剂组TLE4、移植瘤体积和重量、LC3Ⅱ/LC3Ⅰ、Bcl-2降低,Bax、P62、LC3Ⅰ升高(均P<0.05)。与槟榔碱高剂量组比较,TLE4抑制剂组和顺铂组Beclin-1、LC3Ⅱ/LC3Ⅰ、LC3Ⅱ升高,P62、LC3Ⅰ、Bax、Caspase-3降低(均P<0.05)。TLE4抑制剂组和顺铂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槟榔碱可能通过抑制TLE4表达影响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骨肉瘤 断裂转导蛋白样增强子4 自噬 凋亡 移植瘤 裸鼠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刁浩峰 尹祖昌 +3 位作者 王清和 刘璞 李士学 康肖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呈明显降低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53±1.28)分和(2.56±0.99)分,对照组分别为(4.72±1.26)分和(3.49±1.11)分,ODI分别为(3.53±1.28)%和(2.56±0.99)%,对照组分别为(47.2±11.8)%和(34.8±9.8)%,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6.7%,与对照组的8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率为2.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和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 椎间盘 髓核 疗效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国柯 裴世深 +6 位作者 李大伟 黄庆华 付军初 李丰 周文华 吴罗根 马远征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ring apophysis separation,PR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诊断为腰椎PRAS并行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2~41岁,平均(...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ring apophysis separation,PR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诊断为腰椎PRAS并行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2~41岁,平均(26.6±4.8)岁。其中L4~5椎间隙16例,L5~S1椎间隙15例;手术采用椎间孔入路21例,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活动度来评价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0 min,所有的患者均无硬膜或者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佳,2周后给予椎间融合手术翻修。其余30例均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42±2.72)分下降至术后即刻的(2.78±1.21)分,术后3个月的(1.78±0.56)分,术后12个月的(1.56±0.36)分;腿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8±2.44)分下降到术后即刻的(0.78±0.32)分,术后3个月的(0.65±0.12)分,术后12个月的(0.71±0.45)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PRAS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并完整保留患者腰椎的活动度,中短期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窥镜 椎体后缘离断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效果,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PKP治疗OVCFs患者3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对每个患者行术后随访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效果,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PKP治疗OVCFs患者3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对每个患者行术后随访1年。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记录术后椎体复位情况、术前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ODI指数、病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情况来评估PKP治疗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经PKP治疗后315例患者中294例患者腰痛症状缓解,治疗有效率93.3%。术后1天VAS评分(2.0±0.8)分,VAS评分缓解率74.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2.3±4.2)分、前缘高度比值(14.3±6.7)%、中部高度比值(12.8±5.6)%、Cobb角(11.6±4.8)°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KP治疗骨折患者中,21例发生并发症,骨水泥渗漏13例,均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7例椎旁软组织渗漏,1例椎间孔外渗漏,3例椎间盘渗漏。结论 PKP治疗OVCFs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TESSYS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刁浩峰 代炜炜 +2 位作者 康肖 李士学 王晓东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138-139,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LDH的经典微创术式,在脱垂型、巨大型或合并椎间孔狭窄的LDH治疗中也取得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LDH的经典微创术式,在脱垂型、巨大型或合并椎间孔狭窄的LDH治疗中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1],但部分患者术后短期仍表现出疼痛、麻木等症状。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脱垂型LDH患者,通过前瞻性分组研究探讨TESSYS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脱垂型LDH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 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东 刘璞 +4 位作者 刘静 李士学 刁浩峰 康肖 王清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25±3.29)min、(7.82±2.51)次、(158.87±47.1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6.46)min、(8.96±2.66)次、(183.46±62.63)min(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P<0.05)。结论: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置钉困难 椎弓根内固定术 置钉技术
下载PDF
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4-17,共4页
分析腰间盘突出症中,靶点射频热凝与臭氧注射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筛选期限在2018年1月-2023年3月,划分以治疗区别为主,靶点射频热凝为对照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臭氧注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 分析腰间盘突出症中,靶点射频热凝与臭氧注射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筛选期限在2018年1月-2023年3月,划分以治疗区别为主,靶点射频热凝为对照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臭氧注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比研究组高,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应用靶点射频热凝+臭氧注射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相较于单独使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不但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情况,同时还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有效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点射频热凝 臭氧注射 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9
作者 王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0-63,共4页
探讨并分析在临床中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注射术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住院的LDH患者120例,在划分时以随机的形式划分,单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探讨并分析在临床中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注射术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住院的LDH患者120例,在划分时以随机的形式划分,单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联用臭氧注射术。结果 研究组疗效更优(P<0.05),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IL-6、IL-1、TNF-α水平更低(P<0.05)。结论 LDH患者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注射术时,可显著提升疗效,可对疾病带来的临床症状给予更为明显的减轻,能够对疼痛程度给予进一步的缓解,控制并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臭氧注射术 联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麻在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东 刁浩峰 +4 位作者 王清和 李月轩 刘静培 李士学 裴世深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4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L 5/S 1椎间盘突出患者行PEID治...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L 5/S 1椎间盘突出患者行PEID治疗,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在C臂引导下行侧后方及后方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4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PEID。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发生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马尾及神经根损伤者。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有10.9%的患者出现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核摘除期、神经根松解期和纤维环成形期,两组VAS平均评分和峰值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后路PEI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C型臂引导下的双向局部浸润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中一过性下肢功能障碍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麻醉 疗效
下载PDF
乳突“斜坡”进钉在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L5置钉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东 刘璞 王清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3-75,79,共4页
目的:研究乳突"斜坡"进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L5置钉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患病节段中L4~5 87例,L5S1 113... 目的:研究乳突"斜坡"进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L5置钉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患病节段中L4~5 87例,L5S1 113例,L5均需置入椎弓根螺钉,现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L5置钉均以乳突"斜坡"作为进钉点,置钉192枚,设为观察组,104例患者L5置钉采用常规"人字嵴"顶点法,置钉208枚,设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T轴位片评价L5置钉位置分级。结果:观察组L5一次置钉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5置钉位置分级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斜坡"进钉在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5置钉中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率,乳突"斜坡"解剖位置浅,易于触及与辨认,无需显露L5人字嵴、关节突关节等结构,是一种安全、简单的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斜坡” 腰椎退行性疾病 置钉
原文传递
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点定位法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分析
12
作者 王晓东 刘静 +2 位作者 刘璞 刁浩峰 李士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椎弓根钉置钉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 目的:分析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椎弓根钉置钉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置钉,对照组采用人字嵴法置钉。比较两组在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首次置钉准确率以及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的差异性,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置钉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相比,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进钉点选取准确率相比,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4.2%(228/242),对照组为88.8%(16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67,F=57.662;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腰椎CT扫描获得的椎弓根螺钉与周围皮质的关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5)。结论:临床中术前采用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置钉,可获得更高的置钉准确率及更好的弓根与螺钉包容关系,可为椎弓根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症 置钉
下载PDF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预防麻醉后恢复室护理差错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静 王晓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405-1407,共3页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护理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持续的改进机制,清楚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建立定期监测、反馈机制.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促使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工作范畴、...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护理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持续的改进机制,清楚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建立定期监测、反馈机制.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促使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工作范畴、核心能力等研究逐步开展,国内很多地区已初步建立了麻醉护理教育、培训及管理模式[1].麻醉护理尤其是麻醉后恢复室护理与病区护理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如患者流量大、周转迅速、病情危重及综合护理要求高等,需要更为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为麻醉护理安全保驾护航[2].本院麻醉后恢复室自2017年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在减少护理差错、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事业发展 护理差错 麻醉护理 护理管理 综合护理 病区护理 质量管理体系
下载PDF
血清sCD40L、CCL3与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克诚 李玮 +3 位作者 刘英 乔宽宽 李娜 闫菁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水平与其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11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非DVT组(n=79)和DVT组(n=31)。采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水平与其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11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非DVT组(n=79)和DVT组(n=3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CCL3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sCD40L、CCL3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40L、CCL3对术后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的血清sCD40L、CCL3表达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血清sCD40L、CCL3水平与D-二聚体、FIB呈正相关,与PT、TT、APTT呈负相关(P<0.05)。D-二聚体、PT、APTT、FIB、sCD40L、CCL3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CD40L、CCL3单独预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754,小于两者联合预测的AUC(0.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其血清sCD40L、CCL3高水平有关,两者对术后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可溶性CD40配体 CC趋化因子配体3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肖 裴世深 +4 位作者 王清和 刘璞 李士学 刁浩峰 王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感觉...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感觉,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24例患者术后24h疼痛症状均有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天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5±0.43)分。病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7.87±15.31)mm,术后3天为(19.14±9.47)mm,术后3个月为(22.57±6.73)mm。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和病变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椎体后凸成形 脊柱转移肿瘤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璞 裴世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2176-21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PSO )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方法]选择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接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9例,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PSO )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方法]选择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接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9例,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矫正后术后3个月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0.3&#176;&#177;2.6&#176;,与术前46&#176;&#177;11.3&#17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886, P <0.01),矫正率为77.6%(36/46);术后24个月随访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2.6&#176;&#177;1.8&#17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742,P <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0.576,P >0.05),矫正丢失率5.0%(2/36)。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示:3例A级2例改善到C级,5例B级中1例改善到C级,1例改善到D级,4例C级中1例改善E级,5例D级中1例改善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外科学 胸椎 外科学 腰椎 外科学 截骨术
下载PDF
4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强 王清和 刘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骨水泥,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骨水泥,观察组采用可注射性含BMP生物骨替代物,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最多5d的时间内,疼痛状况就得到缓解,经过计算,其周期平均值为(2.93±0.45)d。而对照组中的患者要经过3至7日后疼痛才会得到缓解,其周期平均值为(5.24±1.36)d。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病痛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椎结构的压缩程度和后突错位的疼痛感也得到减轻,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注射性含BMP生物骨替代物的穿刺成型技术对于椎体以及脊柱的骨折损伤的治疗非常有效,并且相对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段 脊柱骨折 可注射性含BMP生物骨替代物
下载PDF
许莫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许莫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15例腰腿痛患者分为许莫结节组(284例)与对照组(731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许莫结节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布在L1-2、L2-3、... 目的:探讨许莫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15例腰腿痛患者分为许莫结节组(284例)与对照组(731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许莫结节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布在L1-2、L2-3、L3-4、L4-5、L5-S1;许莫结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许莫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许莫结节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许莫结节组非急性期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要明显重于急性炎症水肿期(P<0.05)。结论:许莫结节与腰椎间盘的退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及对病例的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炎/病因学 @许莫结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