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人脾边缘区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元元 王会平 +3 位作者 张翠 丁士华 张薇 翟志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年龄〉70岁伴有巨脾的SMZL,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SMZL多见于老年患者,常表现为脾大,具有与脾功能亢进相似的症状和体征。骨髓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老年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年龄〉70岁伴有巨脾的SMZL,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SMZL多见于老年患者,常表现为脾大,具有与脾功能亢进相似的症状和体征。骨髓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行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疗效较好。结论流式细胞术对SMZL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脾肿瘤 流式细胞术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46
2
作者 施弦 黄秋玲 +1 位作者 郁峰 赵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3,共3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种之一,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1]。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逐渐增多,早期鉴别困难...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种之一,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1]。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逐渐增多,早期鉴别困难,给后期的治疗带来较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8
3
作者 彭黎明 蒋能刚 府伟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 建立同一实验室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方法。方法 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对新鲜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进行定值,然后,用定值的新鲜全血对9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比较校准前后的偏差变... 目的 建立同一实验室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方法。方法 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对新鲜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进行定值,然后,用定值的新鲜全血对9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比较校准前后的偏差变化。结果 校准前偏差超过允许范围的测定参数占55 .6% (25 /45),用新鲜全血校准血细胞分析仪后偏差超过允许范围的测定参数占15 .6% (7 /45),主要涉及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果。结论 新鲜全血适用于同一实验室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校准方法 新鲜全血 测定参数 红细胞压积 检测系统 血红蛋白 实验室 白细胞 血小板 偏差 三分群 定值
原文传递
CT评价系统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强 付君静 +2 位作者 窦文广 岳军艳 马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MCTSI)及Balthazar CT分级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76例SAP患者,依据ICU转归分为存活组198... 目的探讨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MCTSI)及Balthazar CT分级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76例SAP患者,依据ICU转归分为存活组198例和死亡组78例。2组入院时,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采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行腹部CT检查,记录Balthazar CT分级、MCTSI评分;比较2组Balthazar CT分级、MCTSI评分、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CTSI、Balthazar CT分级、APACHEⅡ评分联合血浆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28.70±5.52)分]、Balthazar CT分级[(3.78±0.33)分]、MCTSI评分[(6.12±0.62)分]及血浆DD水平[(3.87±0.98)mg/L]均高于存活组[(23.35±5.26)分、(3.27±0.36)分、(5.35±0.78)分、(1.92±0.86)mg/L],且高Balthazar CT分级(C级以上)、高MCTSI评分(>5分)、高DD水平(DD>2.56 mg/L)患者ICU病死率(40.00%、39.46%、34.96%)高于低Balthazar CT分级(C级及以下)、低MCTSI评分(≤5分)、低DD水平(DD≤2.56 mg/L)患者(12.07%、15.50%、22.87%)(P<0.05);APACHEⅡ评分>26.00分(OR=1.76,95%CI:1.22~2.63,P=0.002)、Balthazar CT分级>2分(OR=1.93,95%CI:1.35~4.29,P<0.001)、MCTSI评分>5分(OR=1.69,95%CI:1.17~2.58,P=0.006)、血浆DD>2.56 mg/L(OR=2.07,95%CI:1.56~5.37,P<0.001)是S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CTSI联合DD、Balthazar CT联合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AUC[0.897(95%CI:0.841~0.932)、0.885(95%CI:0.837~0.925)]高于APACHEⅡ联合DD[0.826(95%CI:0.766~0.859)]。结论 SAP患者ICU病死率较高,Balthazar CT分级>2分、MCTSI评分>5分、血浆DD>2.56 mg/L可增加其ICU死亡风险,入院时MCTSI评分联合DD、Balthazar CT评分联合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联合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改良CT严重指数 Balthazar CT分级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313例浙江省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基因类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葛群芳 张怡 +3 位作者 牧启田 王怡 郭飞 欧阳桂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电泳、基因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基因类型患者...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电泳、基因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性别、籍贯分布。结果313例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中,女性289例,男性24例,年龄中位数为29岁,范围为出生后1 d^57岁。患者中携带α型地中海贫血基因75例,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230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8例,Hb平均值均在100 g/L左右,平均红细胞体积均< 80 fl。α型地中海贫血易出现异常Hb。β型地中海贫血Hb电泳阳性率高达81.74%(188/230)。女性患者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患者因妊娠产检发现贫血而就诊。祖籍为宁波市或者父母一方祖籍为宁波市患者接近50%,宁波籍α型地中海贫血20例,基因类型以--sea多见,占70.00%(14/20);宁波籍β型地中海贫血82例,基因类型以IVS-Ⅱ-654多见,占54.88%(45/82);宁波籍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2例,基因类型分别为αCS/IVS-Ⅱ-654、-α3.7/CD41-42。结论宁波地区地中海贫血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携带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率高于α型,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中以IVS-Ⅱ-654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 基因分析
原文传递
MTT法快速测定人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 被引量:10
6
作者 辛国华 苏子毅 +1 位作者 李国辉 陈国安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体外培养表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方法.方法 利用MTT只被活细胞还原成紫色颗粒的特性,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吸光度值,用于检测细胞的数量与活性;并与3H-TdR掺入法进行比较.结果 表皮细胞量在0.125~2.0×105细胞/...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体外培养表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方法.方法 利用MTT只被活细胞还原成紫色颗粒的特性,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吸光度值,用于检测细胞的数量与活性;并与3H-TdR掺入法进行比较.结果 表皮细胞量在0.125~2.0×105细胞/孔时与所测定的吸光度值呈一良好线性关系(r=0.9689).用MTT法测定人表皮细胞在二种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增殖与3H-TdR掺入法所测结果意义一致.结论 MTT法用于测定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简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培养 噻唑蓝 MTT法 细胞分裂 比色法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研究新基因LRP15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周敏 于力 +6 位作者 卢学春 韩为东 李续建 靖域 王书红 靳海杰 楼方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索网上克隆基因与预测基因功能的新方法,首先用一段1.8kbDNA片段在人类EST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相互重叠的EST片段组装,通过引物设计进行cDNA末端快速扩增。以高通量基因组序列(HTGS)数据库及SAGE文库为基础,... 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索网上克隆基因与预测基因功能的新方法,首先用一段1.8kbDNA片段在人类EST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相互重叠的EST片段组装,通过引物设计进行cDNA末端快速扩增。以高通量基因组序列(HTGS)数据库及SAGE文库为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及组织表达分析。通过DAS及RPS-BLAST程序预测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结果显示,LRP15cDNA全长1718bp,含一个780bp的开放读码框架,编码259个氨基酸。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24,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其编码蛋白含有N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及潜在的穿膜序列。研究表明,生物信息学是克隆与预测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LRP15基因可能是一个参与细胞发育调控的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新基因 LRP15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维生素K_2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艳丽 滕镕 +3 位作者 杨洪娟 丁润生 姜胜华 陆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研究维生素K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及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研究维生素K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及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的影响。结果:NB4细胞经VK2作用后增殖受到抑制。VK2作用NB4细胞72h后,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细胞的特征。5、10、50μmol/L VK2作用NB4细胞72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06%、20.02%、29.6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10μmol/L VK2作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对照BMNC48h后,正常人及淋系白血病患者BMNC细胞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VK2对白血病有生长抑制作用,可选择性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生素K2 凋亡 四唑盐比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 被引量:11
9
作者 简瑜 董萍云 +3 位作者 任占芬 杨敬慈 贺超 王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在血清中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2例,稳定期11例)和11例对照者外周血Th22细胞...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在血清中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2例,稳定期11例)和11例对照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结果 Th22细胞的水平比较,病例组(1.90±1.73)%高于对照组(1.47±0.96)%,进展期组(2.30±1.63)%高于稳定期组(1.75±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病例组Th22细胞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IL-22水平比较,病例组(8.46±6.23)高于对照组(5.28±2.66),进展期组(8.75±4.58)高于稳定期组(6.35±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病例组IL-22的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无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IL-22 TH22细胞 流式细胞术 ELISA PASI评分
下载PDF
犬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贲素琴 倪松石 +2 位作者 施裕新 黄石兵 黄剑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为解决监测犬D 二聚体的试剂盒获取不易、价格昂贵的问题 ,改进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模型 ,探讨该模型在急性PTE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犬自体血加凝血酶加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PTE的模型 ,... 目的 :为解决监测犬D 二聚体的试剂盒获取不易、价格昂贵的问题 ,改进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模型 ,探讨该模型在急性PTE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犬自体血加凝血酶加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PTE的模型 ,并分别与不同的 2组对照组比较。监测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肺动脉造影、螺旋CT及螺旋CT血管造影 ,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血浆D 二聚体浓度。栓塞后 1d ,5d ,10d分别处死部分犬做病理解剖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Ⅰ组均存在肺动脉栓塞。栓塞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肺动脉舒张压 (PADP)明显上升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血浆D 二聚体于栓塞后 30min明显上升 ,1~ 2h达高峰 ,2 4h后下降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犬急性PTE模型改进成功。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动态检测血浆D 二聚体有助于急性PTE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动物模型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miR-181a靶向抑制ATM表达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被引量:9
11
作者 华佳叶 冯莹 +3 位作者 庞缨 周旭红 徐兵 颜慕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81a(miR-181a)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miR-181a小分子类似物转染人AML细胞系HL-60细胞,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miR-18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预测miR-181... 目的:研究microRNA181a(miR-181a)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miR-181a小分子类似物转染人AML细胞系HL-60细胞,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miR-18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预测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报告实验在HL-60细胞内以及白血病患者体内多方面对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miR-181a能显著促进人HL-60细胞恶性增殖(P<0.05);在线软件预测发现,抑癌基因ATM可能是白血病细胞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双荧光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181a能显著地抑制含3'-UTR的ATM报告基因活性,荧光素酶活性下降56.8%(P<0.01),而对含3'-UTR突变位点的ATM报告基因载体没有抑制作用。在HL-60细胞中过表达miR-181a,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可以显著抑制内源性ATM的表达(P<0.01),而在白血病患者中miR-181a的表达增高,与ATM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6)。结论:miR-181a通过抑制抑癌基因ATM表达以促进人AML细胞恶性增殖,从而在AML发病中起着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81a 靶基因 ATM 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类与c-MYC重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志林 姚玉华 +1 位作者 李桑 孙冠星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类与c-MYC重排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淋巴瘤细胞免疫标志物CD10、B细胞淋巴瘤原癌基因-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的表达情况,将46例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与非生发中...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类与c-MYC重排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淋巴瘤细胞免疫标志物CD10、B细胞淋巴瘤原癌基因-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的表达情况,将46例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2类,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GCB类与non-GCB类中c-MYC重排情况。结果 46例标本中共有4例(8.7%)发生c-MYC重排,其中20例GCB类中发现4例(20.0%)c-MYC重排,而26例non-GCB类中未发现c-MYC重排。GCB类和non-GCB类中c-MYC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类DLBCL患者c-MYC重排发生率较高,c-MYC重排是一部分GCB类DLBCL预后差的原因。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出c-MYC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重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指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颜存粮 彭黎明 +2 位作者 江虹 唐宁 刘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血栓性疾病患者、2 1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 35例正常人 ,分别以ELISA法检测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原片...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血栓性疾病患者、2 1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 35例正常人 ,分别以ELISA法检测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原片段 1+2 (F1+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Ag)、血栓烷B2 (TXB2 )和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Ac)及α2 纤溶酶抑制剂活性 (α2 PI:Ac)等。结果 血栓病组与非血栓病组患者的t PA :Ag、PAI:Ac、α2 PI:Ac、vWF :Ag、F1+2都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其中α2 PI:Ac、vWF :Ag、F1+2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栓病组的血浆TXB2 、TF较非血栓病组偏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常规止凝血试验如PT、APTT、FIB和PLT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 PA :Ag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数比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6 6 7%、6 6 7%、4 0和 0 6 90 ,而PAI:Ac分别为 94 1%、6 0 7%、2 4 7和 0 84 9。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PAI:Ac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敏感度较高 ,其次为t PA ,但需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证实 ;其它指标包括vWF :Ag、α2 PI:Ac、TF、F1+2、TX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实验诊断指标 ROC曲线 诊断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钊 丁超 +3 位作者 曹新娜 王翠玲 宋敏 姜鲁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亚辉 马葵 +4 位作者 李次芬 殷宗建 袁淑雯 杨平地 向丹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体系对 10 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型。方法 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确定细胞属性 ;采用 2 4h培养法或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 目的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体系对 10 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型。方法 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确定细胞属性 ;采用 2 4h培养法或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结果 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体系分型符合率分别为 91 2 %和 98 0 % ;16 6 7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达淋系抗原 ,预后好 ;6 2 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髓系抗原 ,预后差。染色体异常 (6 2 80例 )检出率为77 5 % ;其中 (44 6 2例 ) 71 0 %为特异性异常。融合基因的检查也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结论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体系分型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准确性 ,具有指导临床 ,提示预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诊断 细胞遗传学 融合基因
下载PDF
HIF-1α、MM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敏 张玉泉 +3 位作者 黄华 施公胜 孙峰 邱亚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石蜡标本81例,免疫组化检测HIF-1α、MMP-2蛋白表达,采用CD34和PAS双重... 目的:探讨卵巢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石蜡标本81例,免疫组化检测HIF-1α、MMP-2蛋白表达,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的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的VM,讨论HIF-1α、MMP-2表达与VM的关系。结果:卵巢癌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r=0.392,P=0.020)、分级(r=0.358,P=0.035)呈正相关,MMP-2表达与分级(r=0.409,P=0.015)呈正相关。卵巢癌不同分级组的VM形成率有显著差异(P=0.018),低分化的卵巢癌VM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IF-1α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3),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MP-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低分化卵巢癌组织更易形成VM,HIF-1α、MMP-2表达与卵巢癌分级及VM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下载PDF
野生型PTEN基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凋亡和侵袭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素云 成志勇 +5 位作者 邓凯 陈浩 姚丽 杨静慈 尚银涛 潘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增殖、凋亡、侵袭活性的影响以及PTEN/FAK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侵袭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携带人野生型PTEN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空载体腺病毒(Ad-GFP)...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增殖、凋亡、侵袭活性的影响以及PTEN/FAK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侵袭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携带人野生型PTEN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空载体腺病毒(Ad-GFP)体外转染至RPMI8226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TEN及FAKmRNA水平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TEN、FAK及p-FAK蛋白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RPMI8226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d-PTEN-GFP以感染复数为100转染RP-MI8226细胞后,第4天达到最大生长抑制率为42.01%,Ad-PTEN-GFP转染RPMI8226细胞72h后细胞凋亡率为(35.02±6.80)%,PTEN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FAKmRNA以及FAK、p-FAK蛋白表达下调,与Ad-GFP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转染Ad-PTEN-GFP组漏入下室内及黏附于下室面细胞数量较Ad-GFP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转染野生型PTEN基因的RPMI8226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细胞侵袭力明显减弱,其作用可能与下调FAK、p-FAK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延国 阿斯娅 何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 (FQ PCR)检测HBVDNA同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将FQ PCR法检测HBVDNA的标本用ELISA法重新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PreS1 )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1 8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 ,HBsAg阳性率 98.92 % ,抗 ...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 (FQ PCR)检测HBVDNA同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将FQ PCR法检测HBVDNA的标本用ELISA法重新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PreS1 )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1 8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 ,HBsAg阳性率 98.92 % ,抗 HBc阳性率 94 .0 9 % ,有 2例HBsAg阴性 ,其中 1例为抗 HBc单独阳性。PreS1阳性率为 6 1 .83% ,HBeAg阳性率为6 6 .6 7%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4 2 .4 7% ,联合检出率 86 .0 2 % ,PreS1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BVDNA阴性而HBsAg阳性标本 1 1 4例 ,抗 HBc阳性率为 96 .4 9% ,PreS1阳性率为 2 2 .81 % ,HBeAg阳性率为 5 .2 6 %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3.5 1 % ,PreS1和HBeAg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 ;HBV低水平和高水平复制标本PreS1和HBe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BVDNA阳性标本中 ,对于PreS1和HBeAg而言 ,PreS1单独阳性者HBVDNA对数值为 6 .6 5 4± 2 .2 0 3(x±s) ,HBeAg单独阳性者为 6 .892± 1 .5 79,同时阳性者 6 .70 6± 1 .6 4 3,均阴者为6 .32 1± 1 .76 3,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PreS1和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 ,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物 ,尤其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但以HBeAg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HBV DNA 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抗原
下载PDF
VEGF、EGFR及CD40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彦 周建荣 +3 位作者 帅萍 廖长风 王颖 袁小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0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CD40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合...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CD40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并比较两组VEGF、EGFR及CD40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指标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中VEGF、EGFR及CD4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以893.50pg/mL为截点值,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1.70%。EGFR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以29.50mg/L为截点值,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8.30%。CD40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以41.50pg/mL为截点值,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93.30%。CD4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优于VEGF、EGFR。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EGFR及CD40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三者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D40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VEGF、E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CD40
下载PDF
骨髓小粒对MDS诊断及与非典型再障、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静 卢艳 李志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A、5例MDS、10例增贫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A、5例MDS、10例增贫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分析对MDS的诊断及与不典型AA、增贫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小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增生性贫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