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8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病毒介导hIL-24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志远 史玉仓 +4 位作者 粱杰 卫裴 徐孝兴 吴志贤 黎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24(human interleukin-24,hlL-24)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增殖、迁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hIL-24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LV-hlL-24-GFP,KF-hIL-24组)及...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24(human interleukin-24,hlL-24)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增殖、迁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hIL-24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LV-hlL-24-GFP,KF-hIL-24组)及空载体(LV-GFP,KF-NC组)感染KF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KF组),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lL-24 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KF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法测定KF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KF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hIL-24慢病毒载体感染KF细胞96 h后,KF-hIL-24组hIL-2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KF-NC组和K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TT结果显示,KF-hIL-24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与KF-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 hIL-24基因阻滞KF细胞在G1期[(75.40±2.10)%]、S期[(4.96±1.60)%]和G2期[(0.01 ±0.01)%]细胞比例下降,与KF-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IL-24慢病毒载体能够抑制KF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hlL-24慢病毒载体能够抑制KF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程、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24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阴部外动脉的应用解剖学
2
作者 王小标 陈昌杰 +2 位作者 熊绍虎 于光生 程新德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本文观测了30例(60侧)成人尸体的阴部外动脉的起始、行程、外径、长度及分支分布,并对其皮瓣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阴部外动脉 阴唇后动脉 皮瓣
下载PDF
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天兰 程新德 +4 位作者 徐达传 李光早 张莉 徐静 葛树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皮肤及深层组织缺损与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设计以耳前狭窄皮肤筋膜为蒂的侧颌颈部皮瓣移转修复缺损。皮瓣最大 10cm× 11cm ,最小5cm× 6cm。蒂部宽 1 0~ 1 5cm ,长 2~ 5cm。结果 应... 目的 介绍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皮肤及深层组织缺损与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设计以耳前狭窄皮肤筋膜为蒂的侧颌颈部皮瓣移转修复缺损。皮瓣最大 10cm× 11cm ,最小5cm× 6cm。蒂部宽 1 0~ 1 5cm ,长 2~ 5cm。结果 应用窄蒂侧颌颈部皮瓣治疗 2 1例 ,除 1例皮瓣远端皮肤坏死外 ,其余全部成活。结论 本皮瓣不带知名血管 ,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规定 ,是一种新的皮瓣设计 ,窄蒂移转方便 ,修复后外形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组织缺损 侧颌颈部皮瓣 修复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术后即时放疗在治疗疤痕疙瘩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5
4
作者 彭开桂 李光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我院在1991年5月~1994年1月对50例疤痕疙瘩进行手术及术后即时放疗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术后24小时内即开始接受放疗,照射使用浅层X线或高能电子束,剂量一般为2000~2600cGy/2~3周,随诊最长3年零9... 我院在1991年5月~1994年1月对50例疤痕疙瘩进行手术及术后即时放疗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术后24小时内即开始接受放疗,照射使用浅层X线或高能电子束,剂量一般为2000~2600cGy/2~3周,随诊最长3年零9个月,复发1例占2%。结果表明该方法既不影响切口的愈合又能有效地防止复发,具有疗程短,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治疗疤痕疙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强 邵家松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9期917-920,共4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愈难且常伴随功能的丧失,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是创面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治疗措施的应用和成熟,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水平逐步提高。该文就...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愈难且常伴随功能的丧失,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是创面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治疗措施的应用和成熟,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水平逐步提高。该文就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慢性难愈性创面 细胞因子 干细胞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修俊 魏在荣 +4 位作者 王波 王达利 孙广峰 金文虎 李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5级,膝关节屈、伸10°- 180°.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足背皮瓣稍臃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手部肌腱移植术后4例肌腱粘连,经松解后手指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可1例.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组织瓣设计灵活,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穿支皮瓣 皮瓣重组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鼻唇沟皮瓣血供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岳毅刚 殷国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特点,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例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特点,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例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④临床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种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25例。结果:①解剖学方面: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②临床方面:2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需将主要血管包含在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皮瓣 解剖 应用 血供
下载PDF
血管瘤组织中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程立新 汤少明 +1 位作者 罗少军 郝新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 (estrogen ,EST)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38例血管瘤标本及 6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EST、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的表达。结果 毛细血管瘤EST表达增高 ,与海绵状和蔓状动脉... 目的 探讨雌激素 (estrogen ,EST)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38例血管瘤标本及 6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EST、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的表达。结果 毛细血管瘤EST表达增高 ,与海绵状和蔓状动脉瘤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显著 ,尽管EST在海绵状和蔓状动脉瘤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ER仅在部分毛细血管瘤组织中表达。EST和ER的表达均无性别间差异。结论 EST与毛细血管瘤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并为我们用药物治疗毛细血管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6
9
作者 熊绍虎 徐达传 +3 位作者 程新德 赵天兰 李宁 颜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结果 :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分支 ,亦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 ,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蒂部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小穿支在侧颌颈区相互吻合。结论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依赖于耳前蒂部小穿支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颌颈部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左强 张培华 +4 位作者 罗少军 汤少明 梁杰 张刚 李瑾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6-637,共2页
目的 研究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以期寻找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和特异性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对成纤... 目的 研究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以期寻找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和特异性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荧光染色和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 ,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P <0 0 1)。结论 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 ,为寻找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窄蒂侧颌颈部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天兰 程新德 +3 位作者 李光早 徐静 熊绍虎 徐达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为窄蒂侧颌颈部皮瓣的血供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探讨其成活机制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前者解剖剔除表皮以显示真皮下血管网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10例头颈部铸型标... 目的 为窄蒂侧颌颈部皮瓣的血供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探讨其成活机制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前者解剖剔除表皮以显示真皮下血管网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10例头颈部铸型标本上 ,观察面部和颈部血管分布。临床应用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各种面额部组织缺损 2 9例 ,皮瓣最大面积 11cm× 10cm ,最小面积 5cm× 6cm ,蒂宽 1cm~ 1 5cm ,蒂长 2cm~ 8cm。 结果 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的分支、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亦发出分支营养颈上部皮肤 ,各动脉逐级发出分支 ,在面颈部各层形成稠密吻合的血管网。蒂部血供主要来源于颞浅动脉的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 2 9例皮瓣 ,2 6例全部成活 ,2例静脉淤血、皮瓣远端坏死 ,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 结论 窄蒂侧颌颈皮瓣的成活主要依赖于蒂部稠密吻合血管网及高灌注压供血 ,创基创缘的营养及适当的加压促进静脉回流对皮瓣的成活亦起重要作用。该皮瓣是一种超常规的任意型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颈部 外科皮瓣 解剖 移植术
原文传递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5
12
作者 岳毅刚 李佩英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9-260,共2页
目的 :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3 0例 (60侧 )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②在 10侧头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 目的 :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3 0例 (60侧 )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②在 10侧头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 ;③ 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 ,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 ,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结果 :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 ,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 ,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结论 :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 ,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 任意型皮瓣 血供 解剖学 血管构筑
下载PDF
带感觉支指背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陆云涛 李光早 +4 位作者 汪新民 熊绍虎 原林 余磊 钟世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以提高皮瓣的修复疗效。方法 在20具4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起点和走行。另对4具8侧成人上肢进行血管铸型制作,观察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手指静脉的... 目的 探讨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以提高皮瓣的修复疗效。方法 在20具4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起点和走行。另对4具8侧成人上肢进行血管铸型制作,观察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手指静脉的分布范围。结果 示、中、环指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在掌指关节附近恒定发出1较大的背侧支,小指尺侧未见背侧支出现;小指桡侧背侧支缺如者占82.5%。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在近节指骨中下1/3处恒定地和指掌侧固有动脉相交,在该处神经跨过动脉上方的占69.17%,另30.83%走行在动脉下方。结论 示、中、环指的背侧支有较为恒定的蒂部,可以包含在指背侧岛状皮瓣中。其体表投影为近节指骨基底掌侧部中外1/3至近侧指间关节背外侧,以及其和甲根外侧缘的连线。小指桡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缺如率较高,不宜设计成背侧支指背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学 手部损伤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传家 李宇 +2 位作者 霍霞 林珏龙 洪超群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NO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NO供体硝普钠 3mmol/L和 6mmol/L诱导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在加药处理后 4,8,12 ,16及 2 0小时取样检查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 ,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 目的 探讨NO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NO供体硝普钠 3mmol/L和 6mmol/L诱导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在加药处理后 4,8,12 ,16及 2 0小时取样检查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 ,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在 3mmol/L硝普钠诱导下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细胞从核边集到核裂解 ;加药后 12小时 ,凋亡率为 ( 12 .71± 3 .2 6) % ,2 0小时后的凋亡率已达 ( 93 .47± 4.12 ) % ;在 6mmol/L硝普钠诱导下 ,细胞出现肿胀、破裂成碎片等坏死变化。结论 高浓度的NO可诱导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过高浓度的NO可引起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细胞 一氧化氮 凋亡
下载PDF
荞麦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韩淑英 张军 +6 位作者 王志路 陈晓玉 朱丽莎 吕华 刘淑梅 储金秀 辛念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 :研究荞麦花总黄酮 (TFB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ISOsc5mg/ (kg·d) ,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同时用TFBFig给药[(0 .0 5 ,0 .1和 0 .2g/ (kg·d) ) ,连续 1 4d .测定心脏质量指... 目的 :研究荞麦花总黄酮 (TFB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ISOsc5mg/ (kg·d) ,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同时用TFBFig给药[(0 .0 5 ,0 .1和 0 .2g/ (kg·d) ) ,连续 1 4d .测定心脏质量指数、心室RN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血清心肌酶活性 ,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结果 :TFBF能明显减轻心脏质量 ,缩短心肌纤维直径 ,减少心室RNA ,AngⅡ ,MDA含量 ,增加SOD活性 ,抑制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活性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花总黄酮 心肌病 肥大性 异丙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丙二醛
下载PDF
糖尿病足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彭智 黄海华 +2 位作者 郭晓瑞 吴志远 梁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0-1502,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病因 周围血管病变 足部感染 外伤性截肢 神经异常 下肢远端 神经病变
下载PDF
枸杞多糖药理学功效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7
作者 卫裴 梁杰 吴志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247-249,共3页
枸杞多糖是枸杞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其药理学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验表明,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防辐射、抗疲劳、保护生殖系统、抗肿瘤、抗缺氧等功效。文章综述多年来关于枸杞多糖... 枸杞多糖是枸杞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其药理学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验表明,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防辐射、抗疲劳、保护生殖系统、抗肿瘤、抗缺氧等功效。文章综述多年来关于枸杞多糖的药理功效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枸杞多糖的药用价值提供一个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药理学 功效
下载PDF
灵芝多糖抗氧化、抗皮肤衰老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响 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1期7272-7277,共6页
背景: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自由基、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目的:观察灵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的生物学效应和延缓皮肤衰老作用。方法:将44只2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 背景: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自由基、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目的:观察灵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的生物学效应和延缓皮肤衰老作用。方法:将44只2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灵芝多糖组,后3组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42 d后取小鼠背部皮肤作病理切片,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表皮、真皮厚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CuZn-SODmRNA在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维生素E组和灵芝多糖组小鼠表皮、真皮厚度均较衰老模型增加。灵芝多糖组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灵芝多糖组小鼠皮肤Ct值降低显著低于其他组。说明灵芝多糖能增加表皮和真皮厚度,改善皮肤组织结构;提高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CuZn-SOD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皮肤衰老 灵芝多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mRNA 维生素E D-半乳糖 表皮 真皮
下载PDF
毛囊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国强 纪影畅 李宇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毛囊的形态发生有赖于一系列的信号分子 ,这些分子穿梭于胚胎期的真皮和其上的上皮间 ,他们所介导的两个细胞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两个细胞群体的增殖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毛囊。这些信号分子大部分属于Wnt传导通路、肿瘤坏死因子... 毛囊的形态发生有赖于一系列的信号分子 ,这些分子穿梭于胚胎期的真皮和其上的上皮间 ,他们所介导的两个细胞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两个细胞群体的增殖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毛囊。这些信号分子大部分属于Wnt传导通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骨形成蛋白家族、Sonichedgehog传导通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和NOTCH传导通路。他们在毛囊的形态发生中被反复利用 ,并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形态发生 分子机制 Wnt传导通路 肿塘坏死因子家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
下载PDF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广峰 王达利 +2 位作者 魏在荣 聂开瑜 唐修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拇指指腹缺损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6~56岁,平均26.5岁。爆炸伤4例,机器绞伤8例,电锯伤12例。缺损范围为2.0cm... 目的总结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拇指指腹缺损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6~56岁,平均26.5岁。爆炸伤4例,机器绞伤8例,电锯伤12例。缺损范围为2.0cm×2.0cm~3.5cm×3.0cm。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7h。术中切取2.5cm×2.5cm~4.0cm×3.5cm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宽度<2.8cm者直接缝合,>2.8cm者于前臂内侧切取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术后48h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供区切口顺利愈合,植皮均成活。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5~12mm。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外形好,术后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拇指 指腹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