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郑敏诗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国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本文密切联系郑敏 1979— 1999年的诗歌创作 ,对其诗歌艺术进行研究 ,论述了郑敏诗歌所呈现出的新的艺术特征 :在诗与哲学的交汇处发掘独特的诗意 ;潜心捕捉无意识中的心灵幻象 ;努力发掘内心神秘的超现实体验 ;大胆探索绘画型的“试验... 本文密切联系郑敏 1979— 1999年的诗歌创作 ,对其诗歌艺术进行研究 ,论述了郑敏诗歌所呈现出的新的艺术特征 :在诗与哲学的交汇处发掘独特的诗意 ;潜心捕捉无意识中的心灵幻象 ;努力发掘内心神秘的超现实体验 ;大胆探索绘画型的“试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 感性 哲学意味 心灵幻象 超现实体验 试验诗
下载PDF
淮北地区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基本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政伟 胡飞 王怀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6-89,共4页
安徽淮北地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如何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有效传承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本地区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要确保本地区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公众的参与保护意识、对民俗文化适... 安徽淮北地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如何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有效传承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本地区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要确保本地区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公众的参与保护意识、对民俗文化适当地创新、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以及地区间开展的交流合作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民俗文化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郑敏诗歌的语言魅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国建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4,共2页
郑敏是九叶派的著名诗人。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在《新中国诗歌五十年行进的轨变》一文中,盛赞“郑敏和牛汉是当今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代表性诗人。”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善于捕捉无意识中的心灵幻象,发掘内心神秘的超现实体验,... 郑敏是九叶派的著名诗人。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在《新中国诗歌五十年行进的轨变》一文中,盛赞“郑敏和牛汉是当今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代表性诗人。”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善于捕捉无意识中的心灵幻象,发掘内心神秘的超现实体验,注重知性的塑形,讲究诗歌的内在结构等等,呈现出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诗歌 语言 九叶派 形象化 陌生化 张力感 玄远感
下载PDF
汉语歧义的类型及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珂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汉语里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种类繁多,根据语言的三要素,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前两种易消除,对于语法歧义,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变换...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汉语里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种类繁多,根据语言的三要素,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前两种易消除,对于语法歧义,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 类型 分化
下载PDF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 被引量:4
5
作者 姚国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诗人 艾青 寄寓 太阳意象 真挚 忠贞 诗歌 大地 光明 生命
下载PDF
安徽淮北地区民俗旅游发展初探——以蚌埠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政伟 胡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59-60,共2页
安徽淮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本地区的民俗旅游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蚌埠市具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基本条件.要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定位... 安徽淮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本地区的民俗旅游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蚌埠市具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基本条件.要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定位、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要注重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 民俗旅游 条件 对策
下载PDF
新世纪方言下的真实乡土——评长篇小说《秦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通过对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这部方言作品的分析,发现作品展示了方言下新世纪乡土的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作家完全使用方言时不自觉地对乡土封建宗法制的美化,对男权意识的无意识认同,以及方言审丑效果而获得对整个乡土的真实性的... 通过对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这部方言作品的分析,发现作品展示了方言下新世纪乡土的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作家完全使用方言时不自觉地对乡土封建宗法制的美化,对男权意识的无意识认同,以及方言审丑效果而获得对整个乡土的真实性的表达。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展示了新世纪乡土现代性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乡土 宗法制 民粹主义 封建男权
下载PDF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3
8
作者 秦蔚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8-80,共3页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浑融的意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心境;儒、道两家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时代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风格 成因
下载PDF
知性的塑形——论郑敏诗歌的意象化与结构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国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3-48,共6页
密切联系九叶派著名诗人郑敏1979~1999年的诗歌创作,对其富有知性的现代诗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知性诗的塑形方式:首先是运用诗人的创造力,通过多种艺术途径,将多种感知、体验转化为一个个新奇的意象;其次是运用诗人的智慧,通过多种... 密切联系九叶派著名诗人郑敏1979~1999年的诗歌创作,对其富有知性的现代诗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知性诗的塑形方式:首先是运用诗人的创造力,通过多种艺术途径,将多种感知、体验转化为一个个新奇的意象;其次是运用诗人的智慧,通过多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使诗人的“知性和感性”在诗的内在结构中得到和谐的统一,使诗获得神奇的内在聚合力、弹性和张力,以增强诗的质感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诗 意象化 内在结构 艺术空间
下载PDF
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国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70-74,共5页
现代诗讲究“间离效果”,即适当拉开诗作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其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本文对制造“间离效果”的种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还从创作的角度 ,提出了其写作的要求 ;从创作的心理机制上 ,比较间离型的诗与情... 现代诗讲究“间离效果”,即适当拉开诗作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其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本文对制造“间离效果”的种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还从创作的角度 ,提出了其写作的要求 ;从创作的心理机制上 ,比较间离型的诗与情感宣泄型的诗 ,认为前者是“冷处理” ,后者是“热加工” ;从欣赏的角度 ,分析了间离型的诗能使读者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间离效果 陌生化 新奇化 诗歌 艺术手法 叙述方式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论柯仲平抗战时期的短诗创作——文艺上的游击战
11
作者 洪何苗 赵敏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12-15,45,共5页
抗战时期,柯仲平作为革命作家,在爱国热情的激荡下,创造性地把游击战术运用到诗歌创作和借诗歌进行的斗争中,写下了大量诗歌,鼓舞和激励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和决心。虽然战争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柯仲平将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术运用在短... 抗战时期,柯仲平作为革命作家,在爱国热情的激荡下,创造性地把游击战术运用到诗歌创作和借诗歌进行的斗争中,写下了大量诗歌,鼓舞和激励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和决心。虽然战争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柯仲平将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术运用在短诗创作上的思路与方法,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仲平 短诗 游击战
下载PDF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文选疏失例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政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60-62,共3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优秀古代汉语教材。然其文选部分存在词语释义不确、词语当注而未注等疏失,不利于广大师生的阅读与使用。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文选 误注 漏注
下载PDF
新世纪乡土的现代性展望——评长篇小说《秦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对贾平凹在新世纪的小说《秦腔》这部方言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新世纪的乡土与五四起就追求的乡土现代性走到今天,到底离现代性目标有多远;探讨新世纪乡土如何建构和实现自身的现代性,并展望未来新世纪乡土。
关键词 现代性目标 新世纪乡土现状 新世纪乡土未来
下载PDF
苦闷与迷惘中的觉醒——论郭路生(食指)的诗与诗歌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蓝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3-27,共5页
在“文革”时期 ,诗人郭路生 (食指 )坚持独立的创作精神 ,继承了“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品质 ,思考现实 ,体现出人的自由意志。他的诗把审美的直觉与形象的感悟高度统一起来 ,成为新时期“朦胧诗歌”
关键词 个人经验写作 思想启蒙 艺术性 思想性 食指 诗歌 文学评论 郭路生 艺术精神 新诗 《鱼儿三部曲》
下载PDF
不可小视的“草根”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政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11期15-16,共2页
汉语中拿“草”作联想的很多,比如“草”一词旧时可指山野、民间,如草民、草贼、落草等,贬斥意味十足,现在基本不用。它还可以比喻人的弱小和不为人知,如大家耳热能详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草尚且如... 汉语中拿“草”作联想的很多,比如“草”一词旧时可指山野、民间,如草民、草贼、落草等,贬斥意味十足,现在基本不用。它还可以比喻人的弱小和不为人知,如大家耳热能详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草尚且如此,草根更微不足道。它既无花之妖娆,又无草之葱翠,当然更易联想到人的弱小低微,只是在汉语中很少拿草根这样说事。但在英文文献中,当需要表示和主流相对的组织或活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 引申义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论毕淑敏散文的艺术特征
16
作者 李桦 《写作》 2004年第5期17-19,共3页
毕淑敏的散文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本文结合她的一些优秀作品,对其散文鲜明的艺术特征作些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 毕淑敏 散文 艺术特征 文学评论 创造性思维 修辞手法
下载PDF
言说的历史和历史的言说——论叙事策略在中国当代新历史小说中的意义
17
作者 杨安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72-75,共4页
在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背景下出现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中,创作者对于叙事策略的重视得到了强化。叙事在他们的创作中成为其面对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意义传达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叙事策略在新历史小说中获得本体论的意义。而其叙事策略四个... 在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背景下出现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中,创作者对于叙事策略的重视得到了强化。叙事在他们的创作中成为其面对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意义传达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叙事策略在新历史小说中获得本体论的意义。而其叙事策略四个方面的变化和相应传达出的意义本身也就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叙事策略 叙事视角 叙事者
下载PDF
《齐民要术》札记四则
18
作者 谢政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北魏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业史上最早最系统的名著之一,农学价值不言而喻,其语言价值亦日渐受到重视。已故著名农史学家缪启愉教授所著的《齐民要术校释》(下文简称《校释》)可... 北魏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业史上最早最系统的名著之一,农学价值不言而喻,其语言价值亦日渐受到重视。已故著名农史学家缪启愉教授所著的《齐民要术校释》(下文简称《校释》)可谓目前《齐民要术》的最好校注本。本文即依据此本,既就《校释》中存在的个别误注、漏注及断句等问题提出商讨,亦对《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中文大辞典》这四部大型权威辞书存在的有关疏失加以补正。浅陋之处,望方家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汉语大词典》 《齐民要术校释》 贾思勰 农业史 价值 农学
原文传递
文化权力与个体选择—《水浒传》人物的文化认同
19
作者 寇国庆 倪相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权力借助惩罚与规训对个体加以改造,在《水浒传》中,体现等级秩序的王权,借助暴力和儒家文化对个体进行驯化。个体的文化认同显然是艰难和痛苦的。《水浒传》中人物的文化认同,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王权 惩罚与规训 文化认同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文学审美品格的学理基础与体现方式
20
作者 王怀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0-84,共5页
文学审美是新时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的确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学审美既符合人的精神需求,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要求。在创作中,实现文学审美品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表现美... 文学审美是新时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的确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学审美既符合人的精神需求,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要求。在创作中,实现文学审美品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表现美,实现文学的审美品格,也可以在作品中表现丑,通过审丑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对审美的回归,以另样的方式体现文学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审美品格 精神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