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置换术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的比较
1
作者 李兴龙 刘家伟 +5 位作者 丁亚 程建军 程功 孙广峰 潘檀 王宏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比较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早期结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月125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60例使用止血带(TQ组),65例使用控制性低血压(CH组)。... [目的]比较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早期结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月125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60例使用止血带(TQ组),65例使用控制性低血压(CH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及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Q组术中失血量[(60.2±12.7)ml vs(89.1±16.5)ml,P<0.001]显著少于CH组,但前者术后引流量[(160.1±39.4)ml vs(128.0±37.5)ml,P<0.001]、隐性失血量[(550.2±277.7)ml vs(420.4±273.1)ml,P=0.009]、总失血量[(770.5±275.1)ml vs(637.4±271.2)ml,P=0.007]显著多于后者。两组术后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5 d及1个月,TQ组膝关节ROM[(95.5±6.4)°vs(100.5±7.1)°,P<0.001;(106.2±8.3)°vs(109.4±7.6)°,P=0.025]和HSS评分[(67.7±5.9)vs(72.3±6.9),P<0.001;(81.1±4.6)vs(83.3±4.5),P=0.010]均显著少于CH组。检验方面,两组患者术前Hb、Hct、APTT、PT、Fib、D-D、CRP、IL-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Q组术后第1 d Hb、Hct、APTT、PT和术后第3 d Hb、Hct、APTT显著低于CH组(P<0.05),而术后第1 d前者的D-D、CRP、IL-6和术后第3 d Fib、D-D、CRP、IL-6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全膝置换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总失血量,缓解术后高凝状态,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带 控制性低血压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
2
作者 毕文智 郭标 +5 位作者 康运康 崔红林 许健 刘一军 田进翔 刘义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例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46±8.37)岁。合并尺神经症状者先行尺... 目的探讨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例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46±8.37)岁。合并尺神经症状者先行尺神经松解术,再行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主要包括游离体清理、关节囊松解、骨赘去除。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来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50±5.2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6.39±0.82)分降至(1.49±1.03)分,MEPS评分由术前(46.16±15.02)分升至(87.31±10.33)分,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6.31±6.02)°改善至(10.46±3.86)°,屈曲活动度由术前(87.62±8.41)°改善至(122.38±6.43)°,屈伸活动度由术前(51.31±8.29)°改善至(111.9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腔引流通畅,平均引流(30.00±4.56)mL;1例术后4周因未坚持正规功能锻炼发生关节挛缩,未发生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僵硬 重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与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义峰 郭标 +6 位作者 许健 毕文智 康运康 马炜 杨东强 付鹏飞 崔红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Lasso-loop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中小型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35~67岁,平均(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Lasso-loop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中小型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35~67岁,平均(53.42±6.7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Lasso-loop技术组(研究组)21例与缝线桥技术组(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入院费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MRI观察肩袖肌腱愈合情况。结果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13.91±1.36)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4.2±5.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8.8±6.0)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费用为(26671.46±3387.73)元,对照组入院费用(30106.78±3082.60)元,两组患者入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VA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未出现关节感染、锚钉失效、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与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较好,Lasso-loop技术较缝线桥技术手术时间更短,节省锚钉使用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损伤 Lasso-loop技术 缝线桥技术
下载PDF
TightRope联合Locking-Loop双平面解剖重建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健 康运康 +9 位作者 毕文智 冀云聪 马炜 杨东强 崔红林 付鹏飞 王家亮 姜济世 于海洋 郭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TightRope联合Locking-Loop双平面解剖重建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2岁,平均47.7岁。致伤原因:摔... 目的探讨TightRope联合Locking-Loop双平面解剖重建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2岁,平均47.7岁。致伤原因:摔伤13例,交通事故伤15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型7例,Ⅳ型16例,Ⅴ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3 d,平均9.5 d。术中使用TightRope滑动锁扣钛板系统联合TigerTape线带Locking-Loop双平面解剖重建肩锁关节脱位。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外旋活动度,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后3 d及12个月基于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的喙锁间距离(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评估肩锁关节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8~100 min,中位时间85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肩关节粘连,经康复锻炼后功能恢复。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VAS评分降低,Constant-Murley评分提高,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外旋活动度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术后3 d及12个月CCD分别为8.4(7.3,9.4)、9.2(8.1,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5,P<0.001)。随访期间均无感染、钛板下陷、骨折、内固定失效及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ightRope联合Locking-Loop双平面解剖重建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切口小、能在开放直视下复位关节、固定强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双平面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热点问题及应用前景
5
作者 余帅 刘家伟 +6 位作者 朱彬 潘檀 李兴龙 孙广峰 于海洋 丁亚 王宏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13-1922,共10页
背景: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参与,开发针对这些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小分子药物,可有效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并改善其临床表现。目的:基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对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 背景: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参与,开发针对这些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小分子药物,可有效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并改善其临床表现。目的:基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对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arthritis,osteoarthrosis,degenerative,arthritides,deformans,small molecule drugs,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small molecule agents”,中文检索词为“骨关节炎,小分子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8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对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其治疗机制较为复杂,当前通过小分子药物靶向骨关节炎相关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成为一大研究热点。②小分子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靶点和疗效,包括增强软骨修复、抑制关节退化、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另外一些抗骨关节炎的小分子药物在促进干细胞软骨分化和软骨基质重建方面显示出前景。③目前对于小分子药物靶向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还处于实验性阶段,但这些小分子药物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都表现出预期的结果,目前并无相关研究说明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④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在基础实验阶段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大量研究表明,小分子药物可以靶向抑制引起骨关节炎的特定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治疗骨关节炎,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验证,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探索和研究。⑤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做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 蛋白质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通路 靶向治疗 炎症 软骨修复 小分子药物 综述
原发性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毕文智 郭标 +2 位作者 康运康 许健 刘义峰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原发性肘关节僵硬发病率为2%,多见于上肢经受频繁高强度负荷的职业人员,多为40岁以上男性[1-4],因民众缺乏人体解剖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知识和专业指导,健身、旅游爱好者中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多需手术干预。目... 原发性肘关节僵硬发病率为2%,多见于上肢经受频繁高强度负荷的职业人员,多为40岁以上男性[1-4],因民众缺乏人体解剖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知识和专业指导,健身、旅游爱好者中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多需手术干预。目前认为,开放成形术和关节镜成形术是主流术式。开放成形术为传统术式,外科医生最为熟悉且肘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然而,随着关节镜技术优势的凸显,外科医生开始尝试关节镜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疗效较为满意[5-6]。本文就两种术式在原发性肘关节僵硬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原发性 诊断 治疗 关节镜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糖代谢、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妍伟 张宁芝 +2 位作者 黄苗苗 梅莉 宛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2193-2196,2130,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及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60例作为甲减组及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 目的:探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及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60例作为甲减组及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水平(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抽取肘静脉血测定餐后2h葡萄糖水平(2hPG)、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及肾功能[血清肌酐(Cr)、血清尿酸(UA)、血尿素氮(BUN)],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糖代谢及肾功能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甲减组孕妇的TSH、糖代谢、肾功能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H与糖代谢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FT4与糖代谢各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FT3与Cr呈负相关(P<0.05),TSH、FT4与Cr、UA、BUN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甲减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2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 糖代谢 肾功能变化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不同CT分期肘关节骨关节炎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健 郭标 +5 位作者 付鹏飞 王家亮 马培旗 王仲秋 张磊 李婧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联合松解治疗CT分期0、1、2、3期肘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联合松解术治疗的43例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联合松解治疗CT分期0、1、2、3期肘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联合松解术治疗的43例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50.49±10.69)岁。根据术前CT分期将患者分组,0期8例,1期10例,2期16例,3期9例。比较4组术前与术后第1、3、6、12个月的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和影像学结果。结果43例患者获得完全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56±2.67)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度、ROM、VAS、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分期显示,术后3期患者的各观察指标与0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3期患者的VAS、MEPS评分、肘关节屈曲度及ROM与1期或2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患者的肘关节伸直度与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均无感染及关节内新发游离体形成。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联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显著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CT分期3期肘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较1期和2期差,0期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关节成形术 肘关节 骨关节炎
下载PDF
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焦伟 于海洋 +3 位作者 余鹏 梁成民 翟云雷 李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儿童采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切开复位,解剖复位后,两枚中空螺钉固定,大转子骨折行张力带克氏针固定。结果:患儿均经2...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儿童采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切开复位,解剖复位后,两枚中空螺钉固定,大转子骨折行张力带克氏针固定。结果:患儿均经2~4年随访,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4例发生大转子骨骺早闭,2例出现短颈及颈干角丢失,1例较对侧短缩1.8 cm,1例较对侧短缩1.5 cm,无股骨头坏死,无髋内翻和骨不连。结论: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 中空螺钉 克氏针 张力带 儿童
下载PDF
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谈 王国防 王幼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分类(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预测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 目的 分析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分类(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预测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应用统计学分析可能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10例研究对象,其中进展组92例(29.7%),非进展组218例(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OR=1.027,95%CI 1.000~1.054,P=0.046)、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1,95%CI 1.030~1.331,P=0.016)及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OR=2.827,95%CI 1.637~4.881,P=0.000)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CISS分型 穿支动脉疾病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性缺血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家辉 陈巨罗 +3 位作者 李子峰 王国防 王福星 王幼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846-85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S)和栓塞性(embolic)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2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11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S)和栓塞性(embolic)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2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11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CAS组27例(22.9%),Embolic组91例(77.1%)。结果与Embolic组比较,ICAS组更高的后循环闭塞比例(37.0%vs 14.3%,P=0.009)、更高的球囊扩张(66.7%vs 7.7%,P<0.001)及支架置入比例(59.3%vs 6.6%,P<0.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10.00(80.00~130.00)min vs 85.00(55.00~120.00)min,P=0.021)],年龄更小[(63.67±11.48)岁vs(68.25±10.13)岁,P=0.047],合并冠心病比例(14.8%vs 41.8%,P=0.010)、心房颤动比例(7.4%vs 52.7%,P<0.001)及术后出血发生率(3.7%vs 23.1%,P=0.023)明显降低,2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2.6%vs 91.2%)及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40.7%vs 49.5%)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比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存在差异,ICAS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术中往往需要联合血管成形术,但两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栓塞 机械取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