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厚敏 冯燕娴 黄宇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9-453,共5页
冠心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临床亟需能够寻求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有小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 冠心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临床亟需能够寻求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有小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兴的重要组学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受到很大关注,通过全面定量定性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模型样本中多种小分子物质,来研究生物体受内、外环境干扰后其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寻找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群,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新途径。作者分别就代谢组学在描述冠状动脉疾病发展状态、数据处理方法、代谢标志物群、探索疾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冠心病 生物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娜娜 冯燕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2-465,共4页
近年来,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在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的管理指南中,均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视为致AS的主要因素以及进行调脂治疗的第一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了non-HDL-... 近年来,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在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的管理指南中,均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视为致AS的主要因素以及进行调脂治疗的第一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了non-HDL-C与LDL-C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作用,认为nonHDL-C评估冠心病危险的意义明显优于LDL-C。作者就non-HDL-C在冠心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风险评估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血压变异性与动脉僵硬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瑞 冯燕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824-827,共4页
高血压前期是一个由正常血压向高血压过渡的阶段。近年来,高血压前期的危害和早期干预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已经存在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以及血压变异性和脉搏... 高血压前期是一个由正常血压向高血压过渡的阶段。近年来,高血压前期的危害和早期干预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已经存在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以及血压变异性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血压变异性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程丽 冯燕娴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760-763,共4页
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种常见的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磷酸水解酶,应用于医学诊断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领域。在临床上,血清ALP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 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种常见的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磷酸水解酶,应用于医学诊断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领域。在临床上,血清ALP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及骨骼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随访,近年来,AL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更多的关注,以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关系较为密切,Haarhaus等甚至提出将ALP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碱性磷酸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马伟涛 石增刚 +1 位作者 胡茜 王琳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及其对LV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及其对LV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0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且从未服用过降压药物的中青年EH患者213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96例和对照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SIRT1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onocyte/HDL-C ratio,MHR)等指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H的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估SIRT1诊断LVH的效能。结果LVH组SIRT1、MHR、尿酸(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SIRT1仍与LVH呈独立正相关(OR:6.220,95%CI:3.648~10.606,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SIRT1对LV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01),最佳临界值为1.46。结论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IRT1水平为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许可以作为预测LVH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厚敏 冯燕娴 +2 位作者 黄宇理 李妙男 王洪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比较3组PAIR、EETs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LCR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检测EETs水平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效力。结果: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之间EETs水平、P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型组较中等代谢型、快代谢型有更高LCR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和人血浆EETs含量降低为LCR的危险因素。利用EETs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791~0.965,P<0.05),提示效力较好。结论: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为L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人血浆EETs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低反应 血栓弹力图 CYP2C19 EETS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洁 冯燕娴 李厚敏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363-36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起始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内膜的损伤、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逐渐累积到动脉中层,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出血、破裂,最后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989年Mulle...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起始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内膜的损伤、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逐渐累积到动脉中层,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出血、破裂,最后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989年Muller等[1]将不稳定斑块及易引起突发心脏事件的斑块描述为“易损斑块”。它具有脂质核心大、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聚集、薄层纤维帽等特点。其中炎症反应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对易损斑块的形成举足轻重。目前,临床中也有多种方法可检测易损斑块,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2-fluro-D-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PET)、血管内超声、MRI、CT等,但各有利弊,难以普及。鉴于活化的炎症和免疫细胞在形成易损斑块和局部血栓中的核心作用[2]及其广泛的实用性,近年来,多种血清标志物已被提议作为AS患者易损斑块的风险评估工具,常见的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tinase-3-1ike-1 protein,YKL-4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等,可涉及斑块生长或不稳定的生物过程,常被用来评估无症状患者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易损斑块的预测提供一个有用的辅助标准,将有利于建立适当的临床管理,包括影像学随访和治疗干预措施,以确保更好的风险分层和优化管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炎症、氧化应激在心脏术后房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忠林 竟雪莹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由心房收缩不协调而引起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主要特征。而心脏术后心房颤动(POAF)是指心脏手术术后发生的AF,且其发生多集中于术后2-3d。近年来尽管外科和麻醉技术不断的提高,但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由心房收缩不协调而引起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主要特征。而心脏术后心房颤动(POAF)是指心脏手术术后发生的AF,且其发生多集中于术后2-3d。近年来尽管外科和麻醉技术不断的提高,但心脏手术后仍常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其中PO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房颤动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