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学刚 唐震 +3 位作者 史向前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总结肺动脉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 36例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的病人行肺动脉切除重建术。重建术采用自体心包移植补片 5例、奇静脉移植补片 3例、心包管间位移植 2例 ,肺动脉袖式切除 9例 ,侧壁切除 17... 目的 总结肺动脉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 36例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的病人行肺动脉切除重建术。重建术采用自体心包移植补片 5例、奇静脉移植补片 3例、心包管间位移植 2例 ,肺动脉袖式切除 9例 ,侧壁切除 17例 ;同时支气管袖式切除 30例 ,肺叶切除 6例。术后辅助放疗 14例 ,化疗 12例。结果 术后 1例支气管吻合口瘘者死亡 ,余者肺通气及灌注良好。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9%、48 1%和 35 3%。结论 应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及直接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能扩大手术适应证 ,彻底切除肿瘤 ,保存肺功能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自体移植
原文传递
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学刚 李晓华 +3 位作者 吴玉美 李晓红 唐震 史向前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13 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5 8例 ,胸骨下段小切口 3 5例 ,胸骨全切口 45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 97例 ...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13 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5 8例 ,胸骨下段小切口 3 5例 ,胸骨全切口 45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 97例 ,部分房室通道 8例 ,其他先心病 18例 ;左房粘液瘤 2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 1例 ,换瓣 12例。结果手术死亡 1例 ,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余无严重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 ,均痊愈出院 ,无远期死亡。结论微创心脏不停跳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心脏手术。联合应用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保持胸廓连续性和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效果 ,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微创切口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原发颈胸交界处非肺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祖义 刘学刚 +3 位作者 唐震 史向前 刘以尧 李小军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半蛤壳状切口对原发颈胸交界处非肺源性肿瘤进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半蛤壳状切口对8例颈胸交界处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资料收集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与范围、切除的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预... 目的:总结采用半蛤壳状切口对原发颈胸交界处非肺源性肿瘤进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半蛤壳状切口对8例颈胸交界处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资料收集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与范围、切除的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结果:7例病人肿瘤完整切除,切缘阴性,其中5例成功地完成了肿瘤及其受累组织的En bloc切除,切除的受累组织包括肺(n=3)、心包(n=2) 、上腔静脉(n=1) 、迷走神经(n=1)、喉返神经(n=1)、壁层胸膜与星壮神经节(n=1).2例病人出现轻微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期2个月~5年9个月,2例病人死于肿瘤复发.结论:颈胸交接处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肿瘤分类有利于术式的选择.采用半蛤壳状切口有利于肿瘤的暴露与切除,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颈胸交界处 半蛤壳状切口 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学刚 李兴武 +3 位作者 唐震 史向前 王祖义 李晓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浅低温心不停搏组 )和对照组 (中低温心停搏组 )。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 6h、12h、2 4h、4 8h、72h ,取冠状静脉窦或...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浅低温心不停搏组 )和对照组 (中低温心停搏组 )。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 6h、12h、2 4h、4 8h、72h ,取冠状静脉窦或中心静脉血样 ,测定血气分析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 (CK 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并取心房间隔肌观察心肌含水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CPB时间、脱机、呼吸支持、多巴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红蛋白尿等指标。结果 :冠脉循环血气、电解质、酸碱水平与体循环的组内组间对比基本一致。CK、CK MB、AST、LDH两组在CPB和术后均有增加 ,且以对照组升高显著 ,与观察组相同时点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 ,SOD明显降低 (P <0 .0 1) ,而观察组变化不大。心肌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观察 ,对照组变化显著 ,而观察组轻微改变。临床指标观察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很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心脏不停搏 心内手术
下载PDF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学刚 陈传好 +2 位作者 武开宏 秦登友 周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至下叶背支动脉起点处的长度分别约为45.7mm、42.8mm;动脉起点处的外径:左侧分别为20.6mm、12.6mm,右侧分别为21.5mm、14.7mm。奇静脉可利用的第1段(奇静脉弓)和第2段的长度分别为44.8mm、46.8mm,第1段两端的外径分别为12.7mm、12.3mm。结论: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动脉切除后可采用侧壁扩大及袖式吻合重建术。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右侧可首选自体奇静脉片;左侧首选心包片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学 切除重建术 肺内结节性病灶 肺动脉侧壁切除 肺叶切除手术 解剖学基础 周围型肺癌 动脉切除 奇静脉弓 动脉主干 肿瘤侵犯 长度 外径 切除后 心包片 起点 左侧 右侧
下载PDF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学刚 王祖义 +3 位作者 武开宏 史向前 唐震 刘以尧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组 (试验组 ) ;12例同期行常用的心包带瓣或不带瓣跨环补片组 (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主要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病例。术毕测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及右房压力 ,术后观察多巴胺用量及肺动脉瓣反流等指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重建RVOT ,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手术疗效。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掌握 ,可作为RVOT重建术的很好补充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瓣膜功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先天性心脏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学刚 史向前 +3 位作者 唐震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 2 0 2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胸骨下段小切口从剑突至第 2肋间正中锯开胸骨 ,并横断右半侧胸骨 ,切口长 6~ 12 cm,保...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 2 0 2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胸骨下段小切口从剑突至第 2肋间正中锯开胸骨 ,并横断右半侧胸骨 ,切口长 6~ 12 cm,保持胸骨柄的连续性。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 ,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为 186 .15± 6 5 .2 7ml。手术死亡 3例 ,死亡原因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室颤动和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随访 1~ 4 2个月 ,无晚期死亡。 结论 胸骨下段小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 ,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临床效应互补 ,既有创伤小、出血少、美观等优点 ,又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 小切口手术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 适应证
下载PDF
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肺动脉重建术在中心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学刚 施超 +4 位作者 刘戈 王祖义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技术在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其外科技术问题.方法 1992年3月至2009年8月,应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技术治疗62例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术...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技术在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其外科技术问题.方法 1992年3月至2009年8月,应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技术治疗62例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17例,术后pTNM分期:Ⅱb期4例,Ⅲa期46例,Ⅲb期12例.根据肺动脉和支气管受侵的情况,采用自体奇静脉移植补片术18例、心包移植补片术38例、制成心包管间位移植术6例,合并上腔静脉侧壁切除心包奇静脉补片成形术5例,同时行支气管袖式切除51例,肺叶切除11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47例,辅助放疗19例.结果 全组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肺动脉及支气管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死亡2例(3.2%),死因为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瘘致呼吸衰竭和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各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7.7%(11/62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前或术后2~6个月经胸部X线、CT、心脏超声及气管镜检查显示2例发生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经气管镜微波治疗好转,其余肺通气及血流灌注良好,无肺血管狭窄和栓塞等并发症.60例术后随访6~210个月,平均49.5个月.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80.2%(49/60例)、44.7%(21/47例)、31.4%(11/35例)、23.1%(3/13例).结论 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肺动脉侧壁切除后缺损较大的中心型肺癌病人;制成心包管间位移植对袖式切除后肺动脉缺损过长吻合困难或失败者,是可行的肺动脉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心包 组织移植 移植 自体 肺肿瘤
原文传递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祖义 黄植蕃 +4 位作者 吴秋良 吴一龙 戎铁华 杨名添 侯景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85-388,F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及其与嗜铬素A(CgA)与突触素 (Syn)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 ,观察NCAM、CgA、Syn在NSCLC中的表达 ,研究NCAM表达的临床... 目的 :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及其与嗜铬素A(CgA)与突触素 (Syn)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 ,观察NCAM、CgA、Syn在NSCLC中的表达 ,研究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与CgA、Syn表达的相关性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NCAM对外科治愈性切除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在 16 3例NSCLC中有 4 0例 (2 4 .5 4 % )表达NCAM ,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中 ,腺癌的表达率较高 (P <0 .0 5 )。NCAM的表达与CgA(P <0 .0 5 )、Syn(P <0 .0 0 5 )表达相关 ,也与肿瘤的T分期 (P <0 .0 0 5 )、N分期 (P <0 .0 5 )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NCAM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为 36 .80 % ,而阴性组为 5 0 .74 %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 (P <0 .0 0 1)与患者性别 (P <0 .0 5 )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表达NCAM的NSCLC患者生存期较短 ,但肿瘤分期与患者的性别是判别预后的独立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冠脉外科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冠状动脉疾病 综述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术后心脏重症监护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树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重症监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成功61例,死亡1例,重症监护期间并发灌注肺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重症监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成功61例,死亡1例,重症监护期间并发灌注肺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急性肾衰竭6例。平均心脏重症监护(CICU)(2.4±0.6)天,呼吸机平均使用(8.9±2.7)h。多巴胺平均使用剂量为(6.7±0.2)μg.kg-1.h-1,平均使用(42±3)h。经加强CICU监护及治疗,61例康复出院,1例死于肾衰竭。结论:加强CICU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是TOF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单层吻合13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军 王海涛 唐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讨单层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361例食管、贲门癌切除 ,食管胃单层吻合的资料进行分析 ,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与其他吻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率 2 .87%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8.0 1 % ,... 目的 :探讨单层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361例食管、贲门癌切除 ,食管胃单层吻合的资料进行分析 ,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与其他吻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率 2 .87%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8.0 1 % ,胃食管反流发生率 9.99%。结论 :单层吻合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且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单层吻合术 贲门癌 切除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2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向前 刘学刚 +1 位作者 唐震 王祖义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破裂后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室切口和/或主肺动脉横切口行修补术,并同时纠治心内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破裂后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室切口和/或主肺动脉横切口行修补术,并同时纠治心内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肺水肿1例、心衰2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均治愈.随访3个月~5a,疗效优者20例,良者1例术后残留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病势凶险,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不要为改善心功能而延误手术时机;手术治疗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疗效 低温体外循环 合并畸形 手术死亡 术后残留 全麻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涛 彭梅 唐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方法 :78例小儿脓胸中 ,6 5例行脏层胸膜剥脱术 ,13例行脏层加壁层胸膜剥脱术和肺松解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治愈率 10 0 %。结论
关键词 脓胸 胸廓成形术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学刚 唐震 +3 位作者 张仰明 王祖义 施慈欣 葛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7-318,T000,共3页
恶性生殖细胞瘤原发于纵隔者罕见,占纵隔肿瘤不及1%.而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简称 EST)或称卵黄囊瘤(YST)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内胚窦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学刚 周汝元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5-857,共3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原文传递
小切口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84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学刚 唐震 +3 位作者 史向前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胸壁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技术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4例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5 7例 )或胸骨下段小切口 (2 7例 ) ,同时应用浅低温 (32±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包... 目的 :探讨应用胸壁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技术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4例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5 7例 )或胸骨下段小切口 (2 7例 ) ,同时应用浅低温 (32±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 2 1例 ,室间隔缺损 33例 ,部分房室管畸型 6例 ,肺动脉瓣狭窄、双腔右心室及法洛三联症各 3例 ,Ebstein综合征 2例 ,左房粘液瘤 1例 ,风心二尖瓣成形 1例、换瓣 11例。结果 :手术死亡 1例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余均痊愈出院 ,无严重并发症及晚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 5 1.2 4± 2 1.15min ,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35 .0 7± 18.76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 6 .0 2± 2 .80h ,胸腔引流量 2 0 2 .35± 6 5 .84ml。结论 :联合应用右胸前外侧或胸骨下段小切口及心脏不停搏微创技术 ,适用于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达到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外表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学 体外循环 微创切口 心脏不停搏
下载PDF
肺动脉修复与重建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传好 赵莉 +2 位作者 刘学刚 秦登友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为肺动脉修复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3 0例成人尸体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 :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的外径分别为 (13 .8±2 .6)mm ,(15 .3± 2 .8)mm ;发... 目的 :为肺动脉修复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3 0例成人尸体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 :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的外径分别为 (13 .8±2 .6)mm ,(15 .3± 2 .8)mm ;发出下叶上支处的外径分别为 (8.4± 2 .1)mm ,(9.1± 2 .3 )mm。左、右肺动脉出心包处至下叶上支动脉起点处长度分别为 (4 .9± 0 .6)cm ,(3 .8± 0 .8)cm。奇静脉第 2段、第 3段 (奇静脉弓 )的长度分别为 (4 .2± 0 .9)cm ,(3 .1± 0 .6)cm。结论 :(1)如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 ,动脉切除后可采用袖式吻合及侧壁扩大成形术 ;(2 )如右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 ,首选自体奇静脉片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奇静脉 肺动脉重建
下载PDF
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技术重建右室流出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学刚 武开宏 +3 位作者 施超 李晓锋 王祖义 唐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心包片扩大原有的瓣叶、瓣环或重建新的瓣叶2种技术,对3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 RVOT 重建手术。包括法洛四联症24例,右心室...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心包片扩大原有的瓣叶、瓣环或重建新的瓣叶2种技术,对3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 RVOT 重建手术。包括法洛四联症24例,右心室双出口法四型5例,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其他并发症6例治愈。31例随访4~40个月,心功能Ⅰ~Ⅱ级,肺动脉瓣功能良好;无或微量肺动脉瓣返流17例、轻度12例、中度2例。无需再次手术病人。结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技术重建 RVOT 的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包 右室流出道
原文传递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孔启 张仰明 谢克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扩张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用沙氏扩张器治疗吻合口良性狭窄 15 6例 ,采用盲插及内镜直视下两种方法共扩张 4 2 0人次 ,术后给予抗反流 ,口服异烟肼 ,大口食团吞咽等辅助治疗。结果 :扩...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扩张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用沙氏扩张器治疗吻合口良性狭窄 15 6例 ,采用盲插及内镜直视下两种方法共扩张 4 2 0人次 ,术后给予抗反流 ,口服异烟肼 ,大口食团吞咽等辅助治疗。结果 :扩张成功率 96 .2 % ,3例 (1.9% )出现胸骨后疼痛。无消化道穿孔、吻合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 胃吻合口良性狭窄 ,安全有效 ,费用低廉 ,操作简单 ,可反复进行 ,患者易于接受 ,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扩张术 食管肿瘤 胃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