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建生 王志岩 +5 位作者 官建中 吴敏 张长春 丁海 周新社 肖玉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 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I型14例、CroweⅡ型4例、Crowe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mweI型2例、CmweⅡ型16例、Crowe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Ⅱ型5例、Crowe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5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 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裴立家 周新社 +4 位作者 吴一凡 刘扬 薛亚东 孟繁宇 刘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可行性及临...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20年7月,采用侧卧位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THA治疗12例(12髋)CroweⅢ、Ⅳ型DDH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50~79岁,平均60.2岁。Crowe分型为Ⅲ型10髋、Ⅳ型2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8.8±7.5)分,双下肢长度差异(3.0±0.7)c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0.9)分。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观察髋臼、股骨假体位置及压配情况,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变化;测量髋臼杯水平覆盖率,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情况、假体有无松动;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VAS评分评估患者活动时疼痛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9.3 cm,手术时间平均11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3 mL。术中2例患者(16.7%)予以输血。术中无髋臼及股骨骨折;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出院时复查X线片示髋臼杯水平总覆盖率为93%~100%,平均97.8%;髋臼杯植骨块水平覆盖率为25%~45%,平均31.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71个月,平均42.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7±3.9)分,双下肢长度差异为(0.9±0.4)cm,活动时VAS评分为(1.1±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需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植骨块和宿主骨之间无透亮线、已融合,位置良好,未见明显移动。其中1例患者植骨块的1枚螺钉断裂合并植骨块外缘骨吸收,但植骨块未移位且愈合良好。结论侧卧位DAA自体股骨头髋臼结构性植骨TH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结构性植骨 直接前方入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及影像学量化评分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建生 王坤正 +5 位作者 官建中 张衡 吴敏 张先龙 王志岩 朱仲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以及在标准骨盆X线平片上首次采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假体安装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9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 目的:探讨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以及在标准骨盆X线平片上首次采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假体安装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9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CroweⅢ型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92髋),其中男13例(16髋)、女73例(76髋),年龄30~64(50.3±7.2)岁,术前20例患者依据髋关节CT扫描数据3D打印髋臼模型,观察髋臼和髋臼窝的病理形态特点,并模拟手术;术中通过复原髋臼窝确定髋臼原始中心、深度、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方法安装髋臼假体。手术后1或4或12或48周拍摄标准骨盆X线平片,从髋臼假体压配、旋转中心垂直高度、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前倾角、外展角,股骨假体压配、偏心距、中置度、双下肢长度差9项指标设计分值,其中髋臼假体压配和前倾角分值分别为15分,其余7项指标每项分值均为10分,9项指标总分100分。按照以上评分方法对本组86例(92髋)手术后骨盆平片中的假体位置进行评分,双侧置换者以正常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单侧置换者以健侧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前倾角以正常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总分≥91分为优,81~90分为良,≤80分或单项评分≤5分为差。结果:本组92髋CroweⅢ型DDH髋臼以不同程度上宽下窄近似贝壳形态呈现,其中正贝壳形29髋,顺贝壳型56髋,逆贝壳型7髋。髋臼窝因骨赘增生覆盖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中三角形68髋,封闭形13髋,裂缝形6髋,不规则形5髋。髋臼窝处以其下方骨赘增生最明显,在髋臼切迹处测得骨赘厚度(14.4±3.83)mm。本组92髋的髋臼切迹处均被增生骨赘覆盖,少见有横韧带痕迹。本组92髋骨盆X线平片影像学评分75~98 (94.15±1.94)分,其中优79髋、良8髋、差5髋,优良率94.56%(87/92);后者中,1髋旋转中心水平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窝 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影像学评价 量化评分
原文传递
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与影像学变化观察
4
作者 张振海 周建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454-459,共6页
目的:观察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及影像学改变,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以期为临床预防术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经左后外侧入路用注射器抽吸 L4/5椎间隙的髓核组织,L3/4椎间隙不... 目的:观察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及影像学改变,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以期为临床预防术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经左后外侧入路用注射器抽吸 L4/5椎间隙的髓核组织,L3/4椎间隙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4、8、12周3个时间点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行数字化 X 线摄影检查、MRI 检查,观察 L3/4、L4/5椎间隙高度指数(DHI)、手术前后 DHI 变化(DHI%)以及改良 Thompson 分级的变化情况;然后处死动物,取出 L3/4、L4/5椎间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椎间盘中Ⅰ、Ⅱ、Ⅲ、Ⅵ型胶原纤维改变情况及4种胶原纤维的视野阳性率。将18只兔 L4/5的各项指标观察数据纳入观察组,L3/4的各项指标观察数据则纳入对照组,并对不同时间点2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数字化 X线摄影检查:观察组、对照组 DHI%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观察组=46.292, F对照组=4.251,P 值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 DH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961、6.660、9.122,P 值均〈0.05)。(2)MRI 检查:观察组椎间隙信号强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对照组椎间隙信号强度改变不明显。按改良的 Thompson 分级标准,观察组椎间隙信号强度分级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 =9.142,P 〈0.05);而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 =0.611,P 〉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椎间隙信号强度分级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227、2.667、3.090,P 值均〈0.05)。(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Ⅰ、Ⅲ、Ⅵ型胶原纤维在术后4、8、12周视野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18、9.451、10.620, P 值均〈0.05),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髓核切除术 经皮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