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L型的研究在临床、微生态学与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特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93-97,共5页
L型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缺陷型。Klieneberger 1935年首先从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菌落小,有球形,丝状及巨形体。当时认为是一种与此菌共生的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后经Dienes(1939)等系统研究后认为是由念珠状链杆菌... L型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缺陷型。Klieneberger 1935年首先从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菌落小,有球形,丝状及巨形体。当时认为是一种与此菌共生的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后经Dienes(1939)等系统研究后认为是由念珠状链杆菌变异而来,并可回复为原菌,且证明许多其它细菌也都有此特性。因此Klieneberger以她所在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L命名为L型。此后逐渐发现L型与感染漏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传染源的追踪、微生态学及遗传变异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并为菌间融合为人工获得多价疫苗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L型研究在临床与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型 微生态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蒜提取物与大蒜素抗深部真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元康 唐纳-阿姆斯特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82-85,共4页
应用微量稀释法,以大蒜提取物在体外对60株深部真菌测定了50%最小抑制浓度(MIC_(30))、90%最小抑制浓度(MIC,0)、50%最小杀真菌浓度(MFC_(50))和90%最小杀真菌浓度(MFC_(?))。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动力学表明大蒜提取物主要... 应用微量稀释法,以大蒜提取物在体外对60株深部真菌测定了50%最小抑制浓度(MIC_(30))、90%最小抑制浓度(MIC,0)、50%最小杀真菌浓度(MFC_(50))和90%最小杀真菌浓度(MFC_(?))。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动力学表明大蒜提取物主要影响真菌生长的迟缓期。经比较合成的大蒜素抗深都真菌的作用更强于大蒜提取物,但是全血细胞韶迅速降低两者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大蒜素 抗真菌
下载PDF
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分支杆菌及其L型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明利 夏佩莹 +3 位作者 张元和 林特夫 王恩举 黄礼年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56-558,TO2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自血液中分离分支杆菌及其L型的新方法。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直接或溶血离心后取沉淀种入 92 3TB和 92 3TBL液体培养基培养 ,培养物用免疫酶染色 (ABC法 )鉴定。结果  6 5份标本分支杆菌和分支杆菌L型血培养的阳... 目的 建立一种自血液中分离分支杆菌及其L型的新方法。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直接或溶血离心后取沉淀种入 92 3TB和 92 3TBL液体培养基培养 ,培养物用免疫酶染色 (ABC法 )鉴定。结果  6 5份标本分支杆菌和分支杆菌L型血培养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15 %、2 6 %、32 % ;溶血离心培养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培养法 (P <0 0 5 ) ;相应痰培养中 ,抗酸杆菌和抗酸菌L型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38%、2 0 %和 5 2 % ,高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培养的阳性率 (P <0 0 5 ) ;但血、痰配对检测总阳性率可达 6 5 %。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存在分支杆菌及其L型 ,并以L型为主 ;溶血离心液体培养结合免疫酶染色可常规用于检测血液中分支杆菌及其L型 ;结合痰标本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外周血 分支杆菌 L型 血液培养
原文传递
分支杆菌L型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明利 张元和 +1 位作者 林特夫 黄谷良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1-583,共3页
关键词 分支杆菌L型 细菌培养 菌株鉴定
原文传递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建国 侯彦强 +3 位作者 陈勇 闵宏林 宋秀宇 李柏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 (Mtb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 :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CD3mAb和rIL 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含rIL 2的RPMI 16 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 目的 :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 (Mtb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 :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CD3mAb和rIL 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含rIL 2的RPMI 16 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 ,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 ,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T细胞比例 ,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 ,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 ,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 ,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毒性 MtbAK细胞 CD3AK细胞 LAK细胞 细胞体外增殖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细菌L型致病性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世馥 马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了细菌L型的致病特征—主要引起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炎症,与病毒、支原体等缺壁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病变相似。这可能是细菌L型感染的共同特征。细菌L型感染往往缺乏其原菌的典型病变特点:如结核病灶虽有干酪样坏死,...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了细菌L型的致病特征—主要引起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炎症,与病毒、支原体等缺壁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病变相似。这可能是细菌L型感染的共同特征。细菌L型感染往往缺乏其原菌的典型病变特点:如结核病灶虽有干酪样坏死,但无结核结节形成;伤寒病灶虽证明有伤寒菌L型抗原存在,但缺乏伤寒性肉芽肿。这些可能是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间质性炎症 缺壁微生物 L型
全文增补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对小鼠垂直传播及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佩莹 刘勇 +1 位作者 汪万英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58,F003,共3页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 L型, 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 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胎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1 , P< 001 , P< 005) 。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 L型, 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 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胎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1 , P< 001 , P< 005) 。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等组织作免疫组化及金葡菌 L型地高辛核酸探针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金葡菌 L 型感染雌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中金葡菌 L型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05 % 、933 % 及60 % : 金葡萄 L 型 D N A 探针原位杂交后在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绒毛及子鼠肺组织中均发现有金葡菌 D N A 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208 % 、333 % 、166 % , 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L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方式导致2 代动物先天性感染, 这可能是引起妊娠异常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母婴垂直感染 原位杂交 小鼠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东红 王萍 +1 位作者 唐素兰 万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7,共3页
用尾静脉汪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0×107个/0.2ml/次/只)反复感染昆明种小民为L型组.注射原菌(金葡菌)和生理盐水的小民分别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L型组有7的发生肿瘤,发瘤率为11.7%,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 用尾静脉汪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0×107个/0.2ml/次/只)反复感染昆明种小民为L型组.注射原菌(金葡菌)和生理盐水的小民分别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L型组有7的发生肿瘤,发瘤率为11.7%,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中3例为癌.2例为淋巴瘤;而原菌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见肿瘤。L型组有58.3%的鼠发生癌前病变,明显高于原菌组(1.3%).P<0.05.生理盐水组未见癌前病变。小民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随实验天数的延长和感染次数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提示,L型能诱发小鼠肿瘤并使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并对L型诱发小民肿瘤的可能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L型 肿瘤发生
下载PDF
APC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俊英 李柏青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结核杆菌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平皿粘附和尼龙毛柱纯化法,从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然后分别与纯化的T细胞共育在Mtb抗原的刺激下,观察γδ+T细胞的增殖效应... 目的探讨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结核杆菌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平皿粘附和尼龙毛柱纯化法,从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然后分别与纯化的T细胞共育在Mtb抗原的刺激下,观察γδ+T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Mtb低分子多肽抗原在激活γδ+T细胞时,需要单核细胞、B细胞等APC的存在但APC并不起摄取、加工、递呈抗原的作用。结论γδ+T细胞具有与γδ+T细胞不同的独特抗原识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激活 结核杆菌 抗原递呈细胞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L型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谷良 林特夫 贾继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扫描电镜发现幽门螺杆菌的L型与其它细菌的L型一样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有圆球体、巨形体、短杆状、串珠状和腊肠样,大小不等。超薄切片可见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菌体内部结构稀疏,电子密度降低,部分菌体含有大量原生小体,有... 扫描电镜发现幽门螺杆菌的L型与其它细菌的L型一样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有圆球体、巨形体、短杆状、串珠状和腊肠样,大小不等。超薄切片可见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菌体内部结构稀疏,电子密度降低,部分菌体含有大量原生小体,有的正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是细菌L型繁殖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L型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涛 陈艺林 +1 位作者 徐萍萍 管俊昌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于研究病原体特征、诊断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监控院内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实践了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性思维... 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于研究病原体特征、诊断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监控院内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实践了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性思维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分支杆菌菌血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明利 黄谷良 林特夫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关键词 分支杆菌菌血症 结核病 艾滋病 结节病 白克肉杆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涛 冯锡才 李英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微生物实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作一些探讨,旨在增强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缩短其实习时的适应期及就业时的"零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探讨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朝阳 马筱玲 +1 位作者 纪冰 赵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和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A-SA)所携带肠毒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杀白细胞素基因(PVL)的特点。方法:应用PCR法检测肠毒素A、B、C、D、E基因,ETs A、...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和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A-SA)所携带肠毒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杀白细胞素基因(PVL)的特点。方法:应用PCR法检测肠毒素A、B、C、D、E基因,ETs A、B基因,TSST-1以及PVL。结果: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5株为HA-SA,检出肠毒素A基因6株,肠毒素C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2株;31株为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肠毒素A基因1株,肠毒素B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7株;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肠毒素E、ETs A、B和TSST-1基因。CA-SA PVL检出率显著高于HA-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肠毒素、ETs和TSST-1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泌多种毒素,在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时,应注意其毒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表皮剥脱性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基因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子宫内膜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佩莹 汪万英 +2 位作者 赵发英 郭才 何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5,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和DNA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 6例子宫内膜腺癌 ,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和内膜增生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阳性率分别为 5 4 5... 目的 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和DNA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 6例子宫内膜腺癌 ,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和内膜增生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阳性率分别为 5 4 5 % ,5 6 7% ;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5 6 1%和 6 0 6 % ;2 0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作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 45 %的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内显示有金葡菌L型DNA阳性颗粒。结论 提示细菌及其L型可侵入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导致细胞异常增生甚至肿瘤发生。证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DNA 原位杂交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L型的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汤郡 黄谷良 林特夫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在钩体L型培养基中,应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G对波摩那型钩体进行L型体外诱导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0.16~20u/ml均可诱导出钩体L型,其中以0.8~4u/ml诱导效果较好。用暗视野显微镜、Giemsa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表明,钩体... 本文在钩体L型培养基中,应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G对波摩那型钩体进行L型体外诱导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0.16~20u/ml均可诱导出钩体L型,其中以0.8~4u/ml诱导效果较好。用暗视野显微镜、Giemsa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表明,钩体L型在形态上表现为球状体和丝状体。前者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0.15~4μm,大的囊样体直径约35μm,内部密度不匀,含大小不等的球状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表明,这些大小不等的球状体呈特异性阳性染色。透射电镜下钩体L型细胞壁有缺损,透光度大,有的L型细胞见DNA纤丝,研究还表明,37℃和29℃两种温度条件下诱导钩体L型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L型 诱导 形态学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L型稳定株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特夫 张世馥 +4 位作者 马登宏 黄谷良 唐素兰 汤郡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应用广泛性脑梗塞患者分离的、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的稳定株并以钩体原型为对照,感染豚鼠,感染次日两组动物体温均升高,感染原型组4/5从血液分离出钩体,L型组3/5分离出L型。2月后处死两组... 本文应用广泛性脑梗塞患者分离的、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的稳定株并以钩体原型为对照,感染豚鼠,感染次日两组动物体温均升高,感染原型组4/5从血液分离出钩体,L型组3/5分离出L型。2月后处死两组豚鼠取血分离,原型组钩体已从血中消失,而L型仍有3只分离出L型。病理切片证明两组病变主要为心、骨骼肌、肺、眼的间质性失,并有肝窦、小动脉狭窄,肺出血明显,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原型组中有1只在肾曲小管中见有L型。结果表明,钩体L型稳定株可长期在血中存活能引起眼、神经后发症。原型感染后从血中迅速消失,但L型在肾中存在。说明原型在体内可转变为L型,并从尿中排出,成为一重要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L型 致病性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发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秀宇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具有易感基因的个体 ,感染了某些病毒后通过分于模拟机制激活自身反应T细胞 ;通过超抗原机制促进自身反应T细胞增殖 ,并激活自身反应B细胞和APC ,从而触发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 ,最终破坏少突胶质细胞和髓鞘 。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分子模拟 超抗原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感染对小鼠不育与致癌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万英 张世馥 +1 位作者 姚敏 夏佩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0-12,17,共4页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的L型,经静脉和阴道注射等方式感染小鼠,发现金葡萄菌及其L型可引起小鼠不育并有致肿瘤的可能。用金葡菌及L型感染组小鼠的妊娠率仅为25~50%,对照组妊娠率为100%,P<0.01;同时发现...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的L型,经静脉和阴道注射等方式感染小鼠,发现金葡萄菌及其L型可引起小鼠不育并有致肿瘤的可能。用金葡菌及L型感染组小鼠的妊娠率仅为25~50%,对照组妊娠率为100%,P<0.01;同时发现感染组小鼠有6.3%发生恶性肿瘤,而且L型菌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子鼠的垂直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L型 妊娠率 垂直 感染 肿瘤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致死量的小鼠感染中L型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居弘 黄谷良 +1 位作者 林特夫 李涤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12,共4页
用亚致死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静脉内注入感柒小鼠建立了动物模型,结果感染后1周内大部分(8/10)的小鼠肺脏中可分离出金葡菌 L 型;感染第2周时,肺中 L 型菌消失,肝、肾中出现 L型菌分别为5/10与8/10,在感染第4周金葡菌 L 型从肝脏中也消失,... 用亚致死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静脉内注入感柒小鼠建立了动物模型,结果感染后1周内大部分(8/10)的小鼠肺脏中可分离出金葡菌 L 型;感染第2周时,肺中 L 型菌消失,肝、肾中出现 L型菌分别为5/10与8/10,在感染第4周金葡菌 L 型从肝脏中也消失,而在肾中从4周持续至12周仍有L 型菌(18/20),普通细菌型占2/10,说明 L 型菌在此处保存时间较长,在第12周时,L 型仍有15/20,从感染后4周时起至第12周组织学检查时,在4/5~1/2的肺、1/5~1/3的肝、3/4~5/5的肾脏器中表现有间质性炎症,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机体内可转变为“L”型,并在肾内的高渗环境中长期存活,它能在小鼠中引起间质性炎症,这一病变,看来与无细胞壁的其它微生物(包括病毒、支原体等在内)具共同的致病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萄L型 间接性炎症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