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H-MRS脑胶质瘤影像病理分区及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燕菊 王震寰 +2 位作者 沈龙山 李成 隋东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脑胶质瘤及周边脑组织的病理分区、边界分割及组织差异化的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选取5例拟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前先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增强后行1H-MRS检查、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脑胶质瘤及周边脑组织的病理分区、边界分割及组织差异化的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选取5例拟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前先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增强后行1H-MRS检查、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根据多种代谢产物水平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及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分区。选取1例胶质瘤扫描数据以Dicom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肿瘤区、坏死区、水肿区、大脑表面,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以复杂面重建方法对上述结构同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利用1H-MRS对胶质瘤的肿瘤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大体分区,并且于术前对肿瘤进行的良恶性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成功重建了肿瘤区及周边脑组织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肿瘤的三维形态及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结论:脑胶质瘤采用1H-MRS的Cho/Cr、NAA/Cr、NAA/Cho代谢物比值结合常规MRI对胶质瘤诊断及对胶质瘤进行无创性分级、分区是可行的。胶质瘤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展现了肿瘤在活体脑中的三维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为脑内占位性病变的重建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对立体定向外科制定手术入路、介入放射制定放疗计划及医学教学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胶质瘤 三维可视化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下载PDF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祖强 王震寰 +1 位作者 季公俊 宋永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颞上沟在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将获取的29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颞上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 目的:探讨大脑颞上沟在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将获取的29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颞上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颞上沟可出现在Z=-36~48c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95%分布于Z=-30~42 mm层面上),并随着层面的上移而沟后移;矢状面上颞上沟分为前部的水平段及后部的升段;在Z=-6~6 mm层面上颞上沟出现明显向后上走行的与颞上沟前部呈较大钝角的拐点,在Z=-21~12 mm的横断面上颞上沟可出现多沟表现(95%分布于Z=-18~9 mm层面上).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颞上沟的快速识别和颞上沟周围重要结构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上沟 断层影像解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脑额下沟断层解剖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向春锋 周牧野 +4 位作者 李成 沈龙山 李文省 王磊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右利手成人额下沟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侧别差异与性别差异,为Broca区功能研究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40名健康右利手成人头颅MRI的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断层图像的80侧额下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额下沟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 目的:探讨健康右利手成人额下沟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侧别差异与性别差异,为Broca区功能研究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40名健康右利手成人头颅MRI的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断层图像的80侧额下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额下沟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结果:不同性别情况下,额下沟在横断面出现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右侧额下沟Y值均大于左侧,但除Z=18 mm层面外(P<0.01),各层面左右侧Y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额下沟X值均大于女性,在右侧Z=2~10 mm、14~16 mm、20~26 mm层面,左侧Z=2 mm、10~16 mm、24~30 mm层面,男女X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左侧Z=18~20 mm和Z=24 mm层面,男性额下沟Y值均大于女性(P<0.01),其他各层面男女性左侧Y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下沟在越靠近大脑中轴处,后天发育变异度越小,额下沟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变异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下沟 断层解剖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侧副沟形态学及分叉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子迅 卢磊 +2 位作者 沈龙山 石祖强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侧副沟在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 Film2.1工作站中,选取4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数据,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侧副沟进行识... 目的:探讨大脑侧副沟在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 Film2.1工作站中,选取4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数据,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侧副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侧副沟分为三部分,即鼻嗅沟、中段侧副沟及枕部侧副沟;侧副沟在MRI冠状面图像上随着层面向后移而沟上移;枕部侧副沟在72.5%情况下出现分支,分为内、外侧支;侧副沟在冠状面映射长度=横断面层数×2 mm,其在横断面映射长度=冠状面层数×2 mm。结论:大脑侧副沟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侧副沟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侧副沟 断层影像解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国人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成 王震寰 +1 位作者 沈龙山 隋东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国人成人活体薄层MR图像的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健康成人颅脑进行薄层MR扫描,将数据输入3D-Doctor软件包,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 目的:建立基于国人成人活体薄层MR图像的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健康成人颅脑进行薄层MR扫描,将数据输入3D-Doctor软件包,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清楚显示大脑外侧裂在整脑中的三维立体形态、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且能在任意方向旋转。结论:大脑外侧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参考,为虚拟手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外侧裂 图像处理 可视化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春锋 王震寰 +3 位作者 谢宗玉 周牧野 王磊 李文省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特点,提高FNH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FNH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CT、MRI与病理学结果。结果:30例中共发现45个病灶,其中26例(86.67%)为孤立存在,4例(13.33%)为多发,并发现2例女性儿童...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特点,提高FNH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FNH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CT、MRI与病理学结果。结果:30例中共发现45个病灶,其中26例(86.67%)为孤立存在,4例(13.33%)为多发,并发现2例女性儿童FNH病人,占6.67%。典型FNH影像学表现为CT、MRI平扫时密度/信号与正常组织难以分清,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信号不出现廓清,具有中央瘢痕者在延迟期明显强化。结论:MRI对中央瘢痕检出率高于CT,MRI对FNH的诊断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影像学 CT MRI
下载PDF
扣带沟与副扣带沟的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隋东莉 王震寰 +2 位作者 李成 陈刘成 沈龙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副扣带沟的出现率为56.67%,右侧为26.67%;左侧扣带沟连续不分段的出现率为63.33%,右侧为50%;左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88.24%,右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71.43%。结论:副扣带沟的出现呈现明显的左偏趋势;副扣带沟的出现显著影响了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沟 副扣带沟 大脑皮质 核磁共振 非对称性
下载PDF
岛叶及其深部结构非对称性的MRI研究
8
作者 宋永瑞 王震寰 +2 位作者 季公俊 隋东莉 李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979-981,985,共4页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层两侧距离差异。结果:岛叶中央沟、前环岛沟、下环岛沟各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均数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占88%;其中岛叶中央沟区段(Z=-3~15 mm层面)、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Z=0~-9 mm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区段(Z=-9~9mm层面)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距离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典型层面两侧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及其深部结构区总体形态上,在岛叶中央沟区、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层面区域呈现出明显左侧大于右侧的趋势,此区域各结构的功能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及结构非对称性是否与大脑半球其他局部区域的结构与功能非对称性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岛沟 非对称性 横断层图像 解剖学
下载PDF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磊 周舒 +1 位作者 黄子迅 王震寰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56-159,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变化。方法测量40例正常成年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正中矢状位DTI图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FA和ADC值差异。结果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变化。方法测量40例正常成年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正中矢状位DTI图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FA和ADC值差异。结果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和ADC值无性别差异(P>0.05),但其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2=0.313,P<0.01及R^2=0.0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2=0.115,P<0.05及R^2=0.304,P<0.01)。结论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而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