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蒂皮瓣对面部肿瘤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患者皮瓣存活及创面恢复的疗效
1
作者 李顺海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6期16-18,共3页
目的 分析皮下蒂皮瓣用于面部肿瘤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面部肿瘤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Y皮瓣修复,观... 目的 分析皮下蒂皮瓣用于面部肿瘤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面部肿瘤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Y皮瓣修复,观察组接受皮下蒂皮瓣修复,比较不同创面修复措施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33%vs.70.00%,P=0.020)。观察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90.00%vs.66.67%,P=0.028)。观察组皮瓣长度[(3.22±0.45)cm vs.(2.79±0.41)cm,P <0.001]和皮瓣宽度[(5.26±0.42)cm vs.(4.56±0.46)cm,P <0.001]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后创面色泽、质地、美观度及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7.59%,P=0.026)。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vs.80.00%,P=0.031)。结论 经皮下蒂皮瓣修复可有效提高皮瓣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创面修复,其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对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患者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蒂皮瓣 面部肿瘤 软组织病损切除 创面修复 皮瓣存活 创面恢复
下载PDF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顺海 李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蒙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0例,前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后者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 目的:分析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蒙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0例,前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后者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A组的97.5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A组短,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组WBC、NEUT、CRP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较A组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治疗中,开窗引流术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但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囊肿 开窗引流术 开放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李顺海 李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坚...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张口度)水平、术后口腔功能指标(张口受限率、颞颌关节良好率、颌面结构复原良好率、咬合良好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受限率低于对照组,颞颌关节良好率、颌面结构复原良好率、咬合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恢复优良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术后口腔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牵引复位固定术 恢复优良率 口腔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德勇 宋德伟 邢维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1995年6月—2003年6月行颈前路手术156例,男99例,女57例;年龄22~73岁,平均55岁。颈椎病7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4例,颈椎骨折、脱位48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6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1995年6月—2003年6月行颈前路手术156例,男99例,女57例;年龄22~73岁,平均55岁。颈椎病7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4例,颈椎骨折、脱位48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6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90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Orion钢板螺钉固定术66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04例,双节段46例,3节段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8.9%。包括气道阻塞1例,脑脊液漏2例,胸导管损伤1例,脊髓损伤1例,喉神经损伤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植骨块脱落,椎间塌陷2例,内固定松动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未发生严重的后果。结论导致颈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很多,良好地掌握解剖知识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常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沈莉 何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正向调控中枢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使意识可逆性消失,是外科手术中达到理想全身麻醉状态的必须药物。随着全身麻醉药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以及新研究技术、方法的发展,其具有的一些潜在临床应用方向和线索被发现,如器官...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正向调控中枢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使意识可逆性消失,是外科手术中达到理想全身麻醉状态的必须药物。随着全身麻醉药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以及新研究技术、方法的发展,其具有的一些潜在临床应用方向和线索被发现,如器官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精神病作用和抗癫痫作用。不同的全身麻醉药在药效作用和临床应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比较,不仅可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性依据,也可进一步针对关键作用靶点进行药物优化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全身 神经保护 细胞保护 抗精神病作用 抗肿瘤活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凯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凯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观察组,给予凯纷100mg+舒芬太尼100ug+托烷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Ⅱ组对照组,单纯用舒芬太尼150... 目的:观察凯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观察组,给予凯纷100mg+舒芬太尼100ug+托烷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Ⅱ组对照组,单纯用舒芬太尼150ug+托烷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2组均于术毕即刻静脉连接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0.5ml/h,冲击量0.5ml,锁定时间8分钟,记录术后2、4、8、1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镇痛效果良好,Ⅰ组患者术后2小时和4小时的Ramesay镇静评分低于Ⅱ组(P<0.05),其他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凯纷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舒芬太尼,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纷 舒芬太尼 乳腺癌 术后静脉镇痛
原文传递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功能和海马区HDAC2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尹玉洁 于剑锋 +2 位作者 阚红军 刘树珍 耿霞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功能与海马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AD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O组)、NP模型组(NP组)。NP模型采用右侧坐骨...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功能与海马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AD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O组)、NP模型组(NP组)。NP模型采用右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的方法制备。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d,7d,10d和14d测右侧后爪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后第14天,进行八臂迷宫实验观测NP对大鼠的空间识别记忆功能的影响。八臂迷宫实验完成后立即处死大鼠,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区HADC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SO组和NP组的术后痛阈明显降低,空间识别记忆功能减退,HDAC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O组比较,NP组的术后痛阈降低,空间识别记忆功能减退,HADC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可导致大鼠空间识别功能减退,同时海马区HDAC2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空间识别记忆功能 HDAC2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热化疗的麻醉处理及体会
8
作者 马登明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热疗 化疗
下载PDF
围麻醉期2例呼吸心脏骤停体会
9
作者 刘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4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呼吸心脏骤停 围麻醉期 心脏呼吸骤停
原文传递
肛肠手术后疼痛的防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登明 马洪霞 阚红军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椎管内注入吗啡和东莨菪碱预先镇痛对肛肠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4例骶管阻滞肛肠手术的患者,在骶管阻滞成功后3min,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镇痛组(A组)骶管注入吗啡1.5-2mg和东莨菪碱0.2mg加生理盐水至5ml;对照组(B组)骶管注... 目的观察椎管内注入吗啡和东莨菪碱预先镇痛对肛肠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4例骶管阻滞肛肠手术的患者,在骶管阻滞成功后3min,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镇痛组(A组)骶管注入吗啡1.5-2mg和东莨菪碱0.2mg加生理盐水至5ml;对照组(B组)骶管注入生理盐水5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手术后4h、6h、8h、12h、24h和48h观察疼痛程度和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在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或等于3分,B组则大于6分。A组患者的睡眠、进食、肛门功能恢复都好于B组;尿潴留和腹胀等副作用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阻滞后加用吗啡和东莨菪碱预先镇痛可明显缓解肛肠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防治 东莨菪碱 预先镇痛 骶管阻滞 生理盐水 骶管注入 疼痛程度 VAS评分 镇痛效果 肛肠手术 恢复情况 功能恢复 术后患者 B组 吗啡 椎管内 对照组 24h 副作用 尿潴留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青 沈莉 谭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0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丙泊酚2 mg/kg。对照组持...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丙泊酚2 mg/kg。对照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根据患儿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每次1 mg/kg;观察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后麻醉前、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观察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30 min观察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患儿清醒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缩短,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小儿 瑞芬太尼 异丙酚 氯胺酮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作为肿瘤全身热化疗麻醉前用药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青 马登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0期87-89,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作为肿瘤全身热化疗术前用药对心率、术后72h内谵妄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肿瘤全身热化疗的中青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术前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 m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作为肿瘤全身热化疗术前用药对心率、术后72h内谵妄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肿瘤全身热化疗的中青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术前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 m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决定是否追加药物;B组患者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决定是否追加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升至41.8℃的时间,升温至39、41.8℃及复温至39℃时的心率,记录术后72h内谵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升温期均出汗明显,影响升温速度,静脉追加东莨菪碱0.3 mg。B组患者升温期不出汗或者轻微出汗,不影响升温速度,均不需要追加药物。两组患者升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温至39、41.8℃时,A组患者心率明显较B组快(P<0.01)。A组中有14例(占46.7%)患者术后72h内发生谵妄,明显多于B组(4例,占13.3%)(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一次肌内注射1 mg时,即能达到东莨菪碱2次用药(每次0.3 mg)的效能,并且能够减缓升温期及恒温期的心率,减少术后72h内谵妄的发生率,更适合应用于肿瘤全身热化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全身热疗 心率 谵妄+
下载PDF
前列腺摘除术后应用两种浓度相同剂量镇痛液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马登明 公茂伟 《疼痛》 2004年第3期36-37,共2页
术后镇痛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顺利康复。本文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相同剂量镇痛液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列腺摘除术后 镇痛液 效果比较 硬膜外镇痛 术后镇痛 剂量 临床 康复 术后并发症 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